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月亮走,我也走 童谣(童谣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月亮走,我也走 童谣(童谣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月亮走,我也走 童谣(童谣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

彭翔华唱汉味童谣,讲武汉文化(024)

古今中外,吟唱月亮的诗歌可谓是多如恒河沙数,而且不乏类似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千古绝唱,月亮所享之诗人宠爱,远超过其他山川星辰,天地自然。

在武汉民间童谣中,以月亮为题材、为比兴的不少,仅笔者编著《武汉民间童谣辑注》中辑录的就将近有二十首。有些精品,想象丰富,语言精练,表达别致,韵味浓郁,堪称是民间儿童文学中的唐诗宋词,其中“月亮走,我也走”是当仁不让的代表之作。

在晴朗的夜空中,皎月如洗,抬头望月,孩子们会惊奇地发现月亮会随着自己来回走动,人停它停,人动它动,非常有趣,于是就有了“月亮走,我也走”这样的谣歌。

下面这首“月亮走”由黄陂传入武汉主城区,流传甚广,年纪稍大一些的人恐怕都会唱它几句,但能唱全者却是少有。有幸的是,我查到了它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版本。

1923年4月29日出刊的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歌谣》第一卷第16号第6版上,登载了完整版,并注明此谣“通行黄陂”,由冯家勋搜集。台 *** 北纯文学出版社1977年12月出版,朱介凡所著《中国儿歌》第178页上,亦有刊载,文字相同。

月亮走,我也走,

我叫月亮提笆篓。

笆篓破,摘菱角;

菱角尖,杵上天;

天又高,打把刀;

刀又快,切芹菜;

菜又甜,好过年;

年一过,好推货;

货一推,好孵鸡;

鸡一孵,好修庙;

庙一修,好打鞦;

鞦一打,好 *** ;

马一跑,好烧窑;

窑一烧——

一烧,烧得丈把高。

杵,读如qǔ,此处为动词,即用长形物件戳。抱鸡,孵卵的鸡;孵,bào,同菢,抱,《广韵》:“抱,鸟伏卵”。推,黄陂话读tī。

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歌谣研究会会刊《歌谣》第一卷第16号(1923年4月29日出刊)所载“月亮走,我也走”

打鞦,打秋千,也叫荡秋千。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大约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艺文类聚》言“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当时拴秋千的绳索多为兽皮制成,结实安全,故秋千的繁体字为“鞦韆”,均以“革”字为偏旁。

据朱建颂《武汉俗语纵横谈》第50页“打秋秋”一文介绍,秋千,武汉话变读为“秋秋”,这是语音学上“顺同化”的一个极好例子。

童谣是一条流动的河,弯弯曲曲,变化多端,每个传唱者,同时也是一个改编者、创作者,这便造成同首童谣的多个版本,在武汉,“月亮走,我也走”有多种唱法,有的差别还相当大。

月亮走,我也走,

我跟月亮提腊酒。

腊酒腊,换钉耙;

钉耙长,换山羊;

山羊叫,换礼帽;

礼帽薄,换马锣;

马锣响,嫁姑娘。

前头的姑娘到了屋,

后头的姑娘还在哭。

姑娘姑娘你莫哭,

走三步,到你的屋。

选自《武汉民间童谣辑注》第148页,由李霄云提供。

这首里面有不少老武汉本土的传统文化信息。比如“腊酒,钉耙、礼帽、马锣、姑娘哭嫁”等。

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间自酿的米酒,一般在开春后饮用,度数不高,醇香甜美。钉耙,用于碎土、平土、扒土的一种铁制农具,有一排铁齿。礼帽是一种西式毡帽,上为圆顶窝心,下为宽阔帽檐。近代开始传入中国,民国初年常见于社交场合,因有“礼帽”之称。马锣又叫小锣或钩锣,发音清脆尖亮,有单锣、花锣之分,常用掩音奏法,使演奏富于弹性。有时还一打一扔一接,很有特色。“姑娘哭嫁”是传统婚嫁仪式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下面这首内容也有不同:

月亮走,我也走,

我跟月亮拆牌九。

牌九小,换灯草;

灯草多,割耳朵;

耳朵高,拿把刀;

刀又快,切芹菜;

芹菜甜,放把盐,

盐太咸,驾洋船;

洋船呜呜响,

高家的嫁姑娘。

选自《武汉民间童谣辑注》第149页,谢秀英老人传唱。

牌九又称骨牌,是民间流传较广,常用来 *** 的一种牌具,玩牌九俗称“拆牌九”。拆,读若cě。

耳朵,武汉话读如“耳洞”,“洞”是“朵”的音转。割耳朵是民间一个说法,小孩不能用手指月亮,否则月亮婆婆会在半夜下来割你的耳朵。旧时卫生条件差,幼儿烂耳朵并不罕见,人们会说,这是用手指月的结果。从民俗上分析,不能用手指月,这似乎暗含着长辈对小孩的一种教导,即对月亮、对神明、对大自然要崇尊,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高家的,不是指姓高的人家,而是民间对老鼠的一种客气称呼,也叫“高大爷、高大爹、高客”等。人们认为老鼠有灵性,很难对付,虽极为厌恶却莫奈它何,一方面想方设法要置它于死地,另一方面又想与之和平共处,很矛盾。老鼠嫁姑娘。说来有趣,还有一个对付老鼠的办法,就是把它“嫁”出去,让它到别人家去横行霸道,于是乎,民间就有了“老鼠嫁女”之传说。

桂琴甫先生手写稿《新洲县古今民间歌谣》第156页上有一首新洲版的《月亮走,我也走》:

月亮走,我也走,

我替月亮哥哥提笆篓,

一提提到后门口,

打开后门摘石榴,

石榴树上一砣油,

姊妹三个赛梳头,

大姐梳的蟠龙髻,

二姐梳的凤凰头,

只怕三姐不会梳,

梳个狮子爬绣球。

大姐的伢,要果子吃,

打开箱子拿果子吃;

二姐的伢,要麻花吃,

打开箱子拿麻花吃;

三姐的伢,要粑吃,

打开桶子抓粑吃。

大姐坐的金板凳,

二姐坐的银板凳,

只怕三姐不会坐,

一坐坐个冷砖头。

大姐管的金簪子,

二姐管的银簪子,

只怕三姐不会管,

一管管个翘扁担。

从内容看,和前三首完全不同,此谣属于童谣中“可怜的三姐”一类。旧有“盗不过五女之门”之说,意思是养有五个女儿的家庭,会穷得连盗贼都懒得光顾。重男轻女是过去人家的普遍心理,女儿是“赔钱货”,一个两个还好说,如果老三还是女儿那就惨了,尤其是穷家小户。这是“可怜的三姐”主题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时代背景,在这类歌谣中,三姐会表现得笨拙、可怜,事事不如人。

跟月亮走,最初只是儿戏,慢慢有了童谣文词,边走边唱,在有些地方比如吴中苏州,渐次成为中秋风俗,谓之“走月亮”。武汉也有类似活动,称“游百病”。中秋之夜,月光皎洁,平素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人们,穿着新衣,提着灯笼,相邀结伴,来回游走,据说这样可保自身和家人健康平安。

清周乔龄《中秋夜汉口竹枝词》曰:

游女如云汉水偎,

衣香人影故徘徊,

宵行多露侬知畏,

贪看秋光踏月来。

清代风俗画“走月亮” (资料图片)

“月亮走”是中国经典童谣之一,各地均有传唱,版本不一,还曾被人改编为歌曲,甚受好评。上述四首武汉版的童谣“月亮走”优美抒情,环环相扣,朗朗上口,充满韵律,在全国众多童谣“月亮走”中,是比较突出的,不多见的,值得我们珍惜,传承。

【关于我】

彭翔华,男,1954年生于汉口六渡桥与铜人像之间的古三皇。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非遗项目“武汉童谣”武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致力于武汉童谣的收集、整理、考订、研究、传承工作,出版专著有《武汉民间童谣辑注》《武汉歌谣故事》《武汉童谣纵横谈》《武汉民众乐园故事》《大城小巷》等,《武汉民间童谣辑注》荣获湖北省第十届“屈原文艺奖”。

“彭翔华讲汉味童谣”,为你解读,趣说武汉老童谣,以及与之相关的武汉老儿童游戏、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轶闻故事、方言俗语等。

更多月亮走,我也走 童谣(童谣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