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1956年至今的中国社会性质(1956年的社会性质),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1956年至今的中国社会性质(1956年的社会性质)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1956年至今的中国社会性质(1956年的社会性质)

对社会主义的美好向往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一首《社会主义好》奋发激昂,用浑厚的旋律、朴实的歌词把人们带回了热火朝天的上世纪50年代。

“这首歌非常豪迈,非常激昂,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一种美好向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兼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管理学院院长张树华对记者表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张树华,正是听着这首歌长大的。

那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焕发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冲天干劲,沉浸在当家做主的欢乐气氛中,到处都是一派发奋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的欣欣向荣场景。1957年,新中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重工业开始发展,东北重工业基地兴起。“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社会主义好》这首歌曲应运而生。”张树华说。

《社会主义好》由霍希扬作词,李焕之作曲。李焕之长子李大康记得,父亲曾撰文回忆过《社会主义好》的创作经过。1957年,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后,掀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学习和讨论热潮。当时,在中央歌舞团创作组工作的霍希扬专注于歌词写作,李焕之则是团里的艺术指导。他们商量,应该有一首歌唱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的歌曲。

很快,霍希扬就交出了歌词,李焕之的谱曲也进行得相当顺利。《社会主义好》完成后,李焕之把它分别寄给了《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1957年8月,《北京日报》发表了《社会主义好》,在群众中迅速传唱开来,到1958年年初,《社会主义好》已经火遍了全国,成为当时最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

周恩来总理当年非常喜欢这首歌曲,他一有机会就带领人民群众引吭高唱,尽情抒发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涨 *** 。195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黑白故事片《第一列快车》,也用它作为插曲。

“虽然当时的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还在探索阶段,但新中国建设的成就让大家确信,一旦掀起社会主义建设新 *** ,中国很快能日新月异、欣欣向荣。”张树华说。

大学期间,张树华学习的是俄语专业,之后又经国家公派赴苏联莫斯科大学社会学系留学。

在他的记忆中,苏联生产的拖拉机,苏联妇女穿的布拉吉,加加林进入太空……这一切,都对当时的国人构成强烈的吸引力。“苏联社会建设的各项成就已经超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他们展现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面貌,让大家为之向往。”张树华说,“大家觉得,社会主义中国的明天应该就是那个样子,它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

老百姓憋不住的心里话

这首歌曲缘何能广为流传?在李焕之看来,他“初步体会到,要用群众的语言表达群众要说的话”。

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热火朝天的景象,李焕之后来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歌曲作家必须要求自己在思想上品质上成为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在歌曲作家的思想感情中,不仅要具有创业者的优秀品格,同祖国前进的步伐一致,而且要走在时代的前锋。”

1964年3月,李焕之在安徽巢县亚父公社连圩工程兴修工地,慰问演出后指挥社员们齐唱《社会主义好》(图源:北京日报)

“ *** 好, *** 好! *** 是人民的好领导,说得到,做得到,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立功劳。坚决跟着 *** ,要把伟大祖国建设好,建设好。”《社会主义好》的歌词,展现着新中国建设者们崇高、纯洁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他们正是伴随这嘹亮歌声艰苦创业的。

在张树华看来,“社会主义好”“ *** 好”“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胜利”“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等歌词反复出现,这种既朴素又真挚的表达,正是时代洪流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合乎人们的思想特征和精神诉求。

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首歌曲豪迈自信、一语中的地道出真谛:一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二是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歌曲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让人一唱一听就直抵心窝、道理自明、精神立现。

谈及《社会主义好》的艺术风格,李焕之曾说,他希望采用一种“刚健而明亮”的曲调。1943年,李焕之在延安参加新秧歌运动时,特别喜欢一段活泼通俗的民间音调,突出了其中的“mi”和“sol”两个音,“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的旋律脱口而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则唱得更加响亮,“人民地位高”用了向下的跃进,低回的唱法比声嘶力竭的高喊更动人。“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 *** ”先在高音上多做停留,充满号召的力量,然后用斩钉截铁的方式表现人民群众保卫、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坚定意志。

深厚博大的家国情怀,始终奔流在李焕之的音乐里。究竟什么样的歌曲能得到一代代人民的喜爱?从父亲身上、从《社会主义好》中,李大康似乎能找到答案:“能够传唱的好歌,我觉得无非有两点:曲调是人民大众熟悉的朗朗上口的音乐语言,歌词是百姓们想说要说甚至是憋不住的心里话。”

1999年1月2日,李焕之80岁生日时,李大康(右)与父亲聊一些过去的事儿(图源:北京日报)

“人民至上”

《社会主义好》不仅在当时迅速走红,全民皆唱,而且一直传唱不衰。

李焕之本人也带着这首作品走进了群众当中,1958年,他曾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教唱《社会主义好》,并在中山公园音乐堂里指挥群众演唱。1964年,在巢湖的水利工地上,他也带着大家唱起了这段昂扬的旋律……

1958年,李焕之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指挥群众唱歌(图源:北京日报)

这首歌曲曾被选为十五首革命歌曲之一,收入上世纪六十年代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革命歌曲大家唱》之中。2009年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面向公众开展的“网上推荐百首爱国主义歌曲”活动推荐名单中,《社会主义好》位列其中。

摇滚歌手张楚还用摇滚的方式演绎这首《社会主义好》,可见其在一代代青年中影响深远。

对于张树华来说,这首儿时便熟悉的歌曲,在他心目中种下了对美好新生活的憧憬。而伴随着他的成长和求学过程,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我心目中,社会主义跟爱祖国、爱集体,乐观向上、平等、劳动这些美好的价值理念分不开。”张树华说。

“几十年来,在中国 *** 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正在不断创造社会主义新的版本。”张树华表示,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家摸索着“过河”,经历了一些曲折和坎坷。如今,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 *** 总书记提出人民至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8月17日, *** 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俄罗斯 *** 主席久加诺夫曾说,中国 *** 其实是指明了人类发展的一种方向,代表了当今世界的一个精神力量。”张树华说,中国 *** 领导下创造的“中国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各项成就,疫情期间彰显的“人民至上”理念,无不体现着这种精神力量。

抚今追昔,在人民群众一路唱响《社会主义好》的奋斗历程中,中国人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建党、建国以及改革开放等诸多大型纪念活动期间,许多单位的歌咏舞台上,《社会主义好》一次次登场,人们引吭高歌,透出同当年一样的自信与豪迈,用这首歌道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度认同和由衷赞颂。

记者:朱婷

编辑:魏芯蕊

更多1956年至今的中国社会性质(1956年的社会性质)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