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谜一样的双眼(谜一样的人影怎么绿色),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谜一样的双眼(谜一样的人影怎么绿色)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谜一样的双眼(谜一样的人影怎么绿色)  第1张

朱德 彭德怀 林彪 刘伯承 贺龙 陈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 ***

开始前,先把十大元帅高高供奉在上,以示尊崇之意。

十大元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那么这份名单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是这十个人入选十大元帅,又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排名呢?感兴趣的人都会对这份名单产生很多的疑问。随便提几个出来,比如名单中为什么没有用兵如神的栗裕?林彪的资历明明仅居倒数第二,为什么排名却高居第三?评选结果还没出来以前,毛主席曾说过,林彪和粟裕都不够资格评元帅,也有消息说,曾经的名单中,林彪和粟裕都有,林彪第五,粟裕第七,为什么等到最终名单出炉时,却是林彪第三,粟裕落选? *** 为什么只排最后一名?还有疑问更大的,罗荣桓作为一名政工干部,按照评选时的条款,应该是不授衔才对,为什么也授元帅呢?再说,无论比资历,还是看功劳,他都是最后一名的,那又为什么他没有排在最后呢?再看陈毅,也是长期从事文职工作的,而且建国前就已经离开部队,做了上海市长,更应该属于不授衔之列的,为什么也会授元帅呢?

也有不少的砖家对此写文章解释,然而看过这些文章后,疑问不但不会减少,而且还会更多。比如说,有人说罗荣桓是作为政工干部的代表入选的,这分明就是越说越让人不明白,明明毛主席亲自定的规则,政工干部作为文职人员,不参与元帅评选,为什么又要选个罗荣桓做代表呢?就算是要选个代表,罗荣桓也不是做政委最出色的人,为什么又不选 *** 做代表呢?又有人说,元帅的评选是各方面利益平衡的结果,这也是说不通的,元帅评选作为一件关系到国格、军格的大事,怎么可能以这样一种不庄重的方式产生呢?又有很多的消息说,某人某人本该评元帅,但是本人坚辞不受,所以只好做罢,另评他人,比如周恩来, *** ,粟裕等,这就更是一派胡言,十大元帅的评选工作并不是一件小事,往小里说,关系到受衔人本人的生前的发展以及身后的千秋美名,往中里说,关系到受衔者所代表的一个团体的利益,往大里说,关系到国家军衔评选制度的尊严,就算是受衔者本人淡泊名利,但是他有什么资格要求和他一起出生入死多年的弟兄们一起淡泊名利呢?更不可能视国家的尊严为儿戏。总之,军衔评定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是严格按照规定来的,符合条件的人上,不符合条件的人下,就是这么简单而又认真的事,不是私相授受之物,不是哪个人想争就能评上,也不是哪个人不想评就能推得掉的。

目录

第一章 揭开谜底

第二章 十大元帅排位详解

第三章 十大元帅人选的产生

第四章 永恒的粟裕

第五章 假如

第六章 十大元帅杂谈

第一章 揭开谜底

谜底很复杂吗?其实一点也不,所有的谜底只存在于下面这份名单中,看完这份名单,即使不用我多说什么,相信大部分的谜底自己也就都知道了。

朱德 八路军总指挥

彭德怀 八路军副总指挥

林彪 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

刘伯承 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

贺龙 八路军一二零师师长

陈毅 新四军继任军长

罗荣桓 八路军一一五师继任师长

徐向前 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

聂荣臻 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

*** 八路军总参谋长

看完这份名单以后,有没有觉得这份名单排列得出人意料地整齐?看似杂乱无章的十大元帅,竟然也能以这样整齐的方式排列起来,没想到吧?天下的事会有这样的巧合吗?当然不会,其实略一想就会明白,十大元帅其实当时就是这样选出来的。

俗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十大元帅的评选当然需要有章可循,然后才能依此产生名单及座次。那么这规矩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不外三点,一是资历,二是职务,三是军功,这三者都具备的人就可以入选,有一点不具备的就只能落选。先看资历,必须是在抗战期间担任副师长以上职务者,职务太低的就只能落选,比如粟裕。再看职务,必须是直接的军事指挥主官,象政委等文职人员等就只能落选,比如 *** 。前两者都具备了,还要看军功,军功不够大的也只能落选,比如张云逸,比如萧克等。

现在就挑几个疑问解释一下,比如为什么做为政委的罗荣桓评元帅了, *** 却落选呢?因为 *** 在军队中从来都是做政委的,而罗荣桓却恰好在抗战后期做了继任师长,以师长的身份入选十大元帅之一,相信不会有人有意见的。而 *** 作为一个十足的文职人员,在文职人员不评元帅的条款限制下只能落选。

再看粟裕为什么会落选,我们不妨看一下,在抗战时期粟裕在做什么,新四军一师师长,虽然都是师长,但是粟裕和林彪、刘伯承等师长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听起来好象都是军级建制,但是实际上新四军无论从人员规模上,还是从实际作战效果上,还是从所受待遇上来看,最多都只能相当于八路军的一个师,所以说,粟裕的师长最多也就相当于八路军的一个旅长,也就是与陈赓、王震等人相当,在定下了以抗战时期的资历来排的情况下,粟裕最多也就只能是个大将,他要是评了元帅,不服的人肯定会非常多。

再看林彪为什么能排第三,说林彪资历浅,那也要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如果从南昌起义开始算,那时林彪才是个连长,当然无法与刘伯承、贺龙、陈毅等人相比,但是如果是从抗战时期的资历来算,林彪的资历与他们相比毫不逊色,在这种情况下,再比军功,林彪显然要在其他几个人之上,所以由他来排第三就顺理成章,而且没人会不服了。

再看贺龙,虽然他一生没打过什么象样的大仗,但是他有这个120师长的资历在这里,就决定了他不仅要评元帅,而且排位还不会很低。还有徐向前,之所以排名如此靠后,只是因为他做的是副师长,所以怎么排都到不了前面去。

再看陈毅,他也做的是文职工作,特别是他很早就离开了军队,到 *** 中工作了,怎么说都是不该授衔的,但是他在抗战时担任的职务却是新四军军长,虽然说没头没尾的,但也是军长,所以说,单看这一点,他是足够授元帅的,至于说他解放后离开军队到地方工作不符合规定,这也是事实,在这一方面,他确实是违规了,而且也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个违规的人,但是他的违规是事出有因,而且也是可以谅解的,因为整个新四军中够资格评元帅的人,数来数去也就只有他一个了,其他两个候选人,粟裕功劳足够大,但是资历太浅,只能落选,而张云逸倒是资历够老了,甚至还老过了陈毅,抗战时期也是做过新四军副军长、后来还做代理军长的,单以这点来看,他评元帅倒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他的军功却是实在不足道,所以他也没法代表新四军评元帅。虽然按规定整个新四军没一个够资格评元帅的,但是这么大一个新四军,也不可能一个元帅都不评,所以到最后权衡再三,还是决定由陈毅违规入选,据说是周恩来提议的。

其他的谜还有,这里就不再举例,有疑问的人可以在这份名单中继续寻找答案,相信绝大多数的答案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第二章 十大元帅排位详解

我们可以大致上把十大元帅分为四个等级,每个人都只能在他所在的等级内调整座次,这样可以方便讲解。

第一个级别是总指挥级别,人员有两个,就是朱德和彭德怀,这两个人是其他元帅的领导,所以无论如何他们是要排在前两位的。而且他们两个之间的位置也是没什么好争议的,总指挥在前,副总指挥在后,天经地义。

第二个级别是师长级别,人选有林彪、刘伯承和贺龙,这三个人要排在第三到第五位,贺龙虽然在南昌起义时就已经是总指挥,论这点资历当在十大元帅之首,但他后期的成就有限,特别是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抗战时期一二零师在四大主力中的成绩是最小的,解放战争时期更是被彭德怀接管了部队,自己只落得个押食运草的命运,他的成就在三人之中绝对是最后一名,所以他排第五。而林彪能排在刘伯承之前,除了他的常胜将军的美名之外,他比刘伯承更招毛主席喜欢,这应该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个等级是继任师长,包括陈毅和罗荣桓,继任师长的地位在原任之后,排位也在原任之后也是正常的,但是继任师长也是师长,无论如何也要排在副师长前面,所以就决定了二人排在第六第七的位置,至于他们两人之间的排列,陈毅无论从哪方面比都在罗荣桓之上,所以他排第六,而罗荣桓排第七。

第四个等级是副师长,包括徐向前和聂荣臻,这两人排位靠后,只是因为他们抗战时期职务低,并不能以此说他们的成就就小于其他人,特别是徐向前,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他的军事才能绝对是一流的,不夸张地说,他的军事才能绝对不在彭德怀、林彪、刘伯承之下,只是因为出身问题,一直不受重用,在抗战时期,本该做师长的他只做了副师长,解放战争时期手下也只有几万新兵蛋子,装备也落后,然而就是这样的条件,他也仍然战绩不俗,实属难得。所以,他的排位在他的上司聂荣臻之前,也是毫无疑意的。聂荣臻虽然资历老到,但是能力并不突出,他是毛主席的心腹爱将,屡次受毛主席的提拔重用,这也最终使得他能在十大元帅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个等级说完了,但是还不能结束,因为上面才只说了九个人,还有最后一位 *** 没有排在四个等级之内,难道他要单独排第五级吗?不是,虽然 *** 排在十大元帅之尾,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定他就比所有的元帅都低一级,他只排最后一位其实是另有原因的,作为总参谋长,他当然有足够的资格入选十大元帅之一,但是入选之后,他的排位却是个难题,哪个位置对他来说都不够合适,他的候选排位有四个,一个是彭德怀之后,二是排在贺龙之后,三是排在罗荣桓之后,四就是现在的位置,也就是说他只能排在四个等级之间的位置,其他的位置对他来说都是不可能排得进去的。就这几个位置,前面几个对他也不合适,首先,他不可能排第三,因为后面的刘伯承是他的前任,他无论如何都要排在刘伯承后面,其次,第六的位置也是不合适的,继任师长也是师长,他们都是平级的,中间不可能再插个人进来。第八的位置也是不适合他的,他排在这里,那么他到底算是哪个级别呢?师长级别还是副师长级别,还是师长和副师长之间的级别呢?所以,权衡再三,还是把他排在了最后一名,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他就是比副师长还低的级别,更不能认为他的帅位是最不稳固、一不小心就会掉队的,其实, *** 的帅位是非常稳固的,假如十大元帅中有人落选,那也一定不会是 *** 。

第三章 十大元帅人选的产生

我们在这里采用的是倒着写的手法,这样会更加明白一点,不然就会打一路的闷葫芦,看到最后才知道个结果。

十大元帅的人选是如何产生的呢?前面说过,没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产生人选,当然首先得有规矩,只有按规矩来,才能决定谁上谁下,也才能使得上的人名正言顺,下的人心服口服。规矩只要定好了,人选其实就定好了,同时排名也就定好了。所以,与其讨论人选的产生,不如讨论规矩是如何产生的。

前面说过,评元帅主要看三个条件,一看资历,二看职务,三看军功,这三点都是硬指标,来不得弄虚作假,都是老战友,谁不了解谁,任何一点的弄虚作假都是难以服众的。三点指标都比下来,选出来的候选人大致有14个,他们是:周恩来, *** , *** ,粟裕,另外加上已入选的十大元帅。还有一个规矩定的比较早,元帅军衔只评十人,所以就注定要有人落选。那么,如何确定谁上谁下呢?这实在是一个大大的难题,要让所有的人都心服口服,真的是相当不容易。

无论是比资历,还是比职务,都要求有一个时间点来作为划线的标准,也不全是越老越好,比如贺龙,作为南昌起义的总指挥,这样算起来他的资历要高过所有的人,但是他并没有排十大元帅之首。

根据 *** 的经历,在1927年前并没有自己的武装,从南昌起义后才有了自己的武装,所以南昌起义以前的经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作为划线标准的。 *** 的武装斗争之路,在解放前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土地革命阶段、抗日战争阶段和解放战争阶段,所以,若要定一个标准,也不外乎这三个阶段之一,作为备选方案,当然不可能只有一个,而是要多订几个以供挑选,所以以三个时期分别作为标准,拟出三份不同有名单就成了必然的事情。这也是现在到处在流传各种不同版本的小道消息的原因,其实这些并不是空穴来风,只是这些方案在最后定稿时没有采纳而已。

不同方案的名单要让我准确无误地全部推断出来,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一开始就说过了,我并没有什么内参消息,也没有什么小道消息,我采用的资料都是随处可得的,我的观点基本上都是我自己推断出来的,下面也就再推断一下三个方案的大致名单。

以土地革命时期为标准时,大致名单如下:周恩来、朱德、刘伯承、贺龙、彭德怀、陈毅、 *** 、 *** 、聂荣臻、徐向前。

抗战时期的名单: *** 、朱德、周恩来、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 *** 、罗荣桓、 *** 、徐向前、聂荣臻。

以解放战争时期为标准的名单: *** 、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 *** 、陈毅、罗荣桓、 *** 。

看一下这三份名单就不难理解,其实真正最具代表性的还是第二份,在第二份名单中出现的人都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而且这份名单中的人显然是更具代表性的。 *** 虽然在1927年就开始搞武装了,但是直到抗战时期几大主力武装才开始真正成形,这就是八路军的三个师和新四军,到解放战争时期又发展成为了四大野战军,为抗战的胜利和解放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四大主力的前身则是一、二、四方面军和南方游击队,所以十大元帅注定了要从这里面产生。要是按照第一份名单来评,那四野就一个元帅都没有了,一一五师两个师长都没评,却只有一个副师长列在上面,显然不合适。要是按照第三份名单来评,那一二零师就成了空白,包括它的前身红二方面军也一起空白了。唯有第二份名单比较齐全,均衡地照顾到了各方的利益,确实地说,这是一份各方面争议最小的一份名单。

然而第二份名单也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大问题,它的人数不是十个人,其实,十大元帅只评十人这个限制提出的还比较早,这样如果选第二份名单,人员的取舍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后来甚至到了难以取舍的地步。俗话说,有问题找领导,所以这个问题最后就摆到了毛主席的面前,毛主席的处理方法很高明,他又加了一个条款进来,即军队中的文职人员和建国后已离开部队的人员不评军衔,在他自己的率先垂范之下,其他人对这一条款也没意见,于是符合条件的 *** 、周恩来和 *** 就这样出局了, *** 和周恩来在建国后就进入 *** 工作,而 *** 在军队中一直都是政工干部,本来陈毅也该出局的,但是一来他在新四军和华野中长期担任军事指挥主官,虽然虽然他的实际工作是文职工作,但是他毕竟是占据了这个位置,还有,陈毅若是不评元帅,新四军就将一无所出,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说,陈毅不出局也是有其道理的。

再看看另外两份名单,第一份中既没林彪,也没粟裕,第三份中林彪第五,粟裕第七,所以说,传言也并不仅仅是传言,只是因为各种因素,没有变成事实而已。第三份名单中是十一人,要想去掉一个显然很难,没有哪一个规则是可以只去掉一个人的,而没有规则就不可能随便往下减人。

第四章 永恒的粟裕

虽然粟裕不是十大元帅之一,但是说到十大元帅就不能不说他,因为他不是元帅,不能放在元帅里面一起说,所以只好单独开辟一章来说他。其实,按照军功而论,粟裕超过了大部分的元帅,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粟裕,他的指挥艺术甚至可以说是全党全军首屈一指的,甚至超过了林彪、刘伯承、彭德怀等,看看解放战争时期三野的巨大成功,以至于蒋介石都要放下其他人不管,单独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做重点进攻,就是这样也没能占到什么便宜,反而让粟裕大量歼敌,成就了他一生的美名。

粟裕的一生虽然功勋卓著,但是他一生都没有真正出头过,抗战期间,他无疑是新四军中仗打的最好的一个,但他却始终不能上位,一开始是叶挺,叶挺被抓了以后来了陈毅,等陈毅出走延安以后却又成了张云逸来代理军长,所有的事情都没有粟裕的份。包括在他最为辉煌的解放战争时期,他已经做了代总司令,但是名义上的总司令还是陈毅,其实那时陈毅早已成了甩手掌柜的,所有的事情都是粟裕在做的,甚至陈毅都已经离开了三野,已经不在其位了,但是他还是三野的总司令,这也就是粟裕总是什么也代表不了的原因,这也注定了他的军衔成不了元帅。

更为离谱的还在后面,大仗刚打完,国内什么运动都还没开始,粟裕就莫名其妙地被打倒了,之所以说莫名其妙,是因为虽然打倒了,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找得出一个象样的理由来,虽然这样,但是这个事情党内办得还挺齐心的,只有一致批判的,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说句公道话,可见他在党内还是混得人缘不够好,不管上层还是下层。虽然打倒的很严厉,但是在他做了一串的检讨,并御下总参谋长的位子后,就没什么事了,甚至在以后的历次斗争中也没有受到过什么象样的冲击,倒真正是无官一身轻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文革结束后,其他受到错误批判的同志都一一 *** 了,却总也没有给粟裕 *** ,为什么?一是因为当时就没什么错误,自然也就没什么反好平的,二是因为当时打倒他的人太多了,而且一直都处在最高层领导中,自己打倒的人当然不可能自己又去给他 *** ,所以终其一生他也只能背着处分含恨而去。直到今天,给粟裕 *** 的动力在于民间,而不在高层。

虽然粟裕因为资历不够而不能评元帅,但是这丝毫不能掩盖他的一世英名,其实另有一个人跟他有的一比,就是汉朝的飞将军李广,李广的一生经历战争无数,令匈奴闻风丧胆,他的飞将军名号可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虽然一生未能封侯,也正因为未能封侯而更加提高了他的知名度,想一下,当时那些封侯的人,现在还有几个人会记得他们呢?倒是李广这不封侯的人名传千古。所以,等到很久以后,粟裕将会因为不评元帅而更加备受瞩目,甚至会高过十大元帅,至少是其中的某些人。

第五章 假如

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是也并不妨碍我们假设一下以作谈资。

假如林彪不受伤。林彪不受伤,一一五师就不会换师长,罗荣桓当然也就没有了做师长的履历,他的元帅自然也就做不成了。如果这一点真的成了现实,那对十大元帅的名单影响就太大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找不到一个很合适的人来补他的位置, *** 、周恩来、 *** 等已经规则掉了,粟裕资历不够,能够递补他的人就剩了张云逸和肖克两个副师长和代军长了,但是这两人跟徐向前和聂荣臻的成就不可同日而语,不足以评元帅,这样就再也没有其人可以候补了,所以如果真的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很有可能十大元帅的评选就得另起炉灶了,到最后评出来的结果不好妄加推断,只有一点可以断定,跟现在的这份定稿的名单一定是有比较大的不同。

假如叶挺没有被捕,那么就没有了陈毅做新四军军长的经历,他的帅位自然也要让给叶挺,其他人基本不变,只是这样一来,粟裕就更没了机会,他就只能名正言顺地做大将了。

假如张国焘不叛变革命。张国焘不叛变的话,徐向前的命运将会大为改观,他将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二九师的师长,而刘伯承就不好说了,有可能会成为副师长,因为在张国焘叛变革命以前,刘伯承就已经跟随四方面军行动了,这也正是他能做师长的原因,这也是毛主席的用人原则之一,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样一来,他们两个的座次就有必要换个位置了。

假如陈毅不评元帅,粟裕会上吗?当然不会,要是粟裕能上,就没有必要让陈毅违规入选了。所以,根本就不存在陈毅抢了粟裕帅位的事情,陈毅不评,也还有张云逸在他之上呢。

第六章 十大元帅杂谈

在最后,我们来谈点与正题无关的事情,来作为结局。

十大元帅的带兵作战能力。

十大元帅其实并不是个个都是用兵如神的,按照作战能力来分,十大元帅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用兵如神的,有三个人:彭德怀、林彪、刘伯承, 这三人无愧军神的称号,多年带兵作战,战功无数,相信无须我再多说。

第二类是略知一二的,有三个人:徐向前、朱德、贺龙,这三人也是带兵的好材料,带兵作战取得了一定的战绩,但是跟第一类的三人却是难以比肩的。

先说徐向前,其实以真正的能力而论,徐向前完全应该排在第一类,他之所以没有取得他们那么大的战绩,只是因为受累于张国焘,因为出身于四方面军,所以徐向前一直不受重用。长征以前,徐向前就是四方面军的总指挥,打出了反六路围攻等经典战役。抗战开始,本该由他来担任的一二九师师长一职不得不让位于刘伯承,自己只做了副师长,后来他带领部分人马到河南山东一带开展平原游击战,这在 *** 的战史中都是没有先例的,以前都是搞山地游击战的,现在到了平原,一下子没了依托,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就是这样,徐向前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在河南和山东这个日本鬼子占领的地区内开辟出了一大片根据地,等他站稳脚跟后,罗荣桓挥师东进,来到山东,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徐向前把他的大片根据地送给了罗荣桓,自己则受命回到山西继续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徐向前被划归实际上一直未成建制的华北野战军,担任副司令员,司令员是聂荣臻。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一二三四这四大野战军无一不是战绩斐然,唯独华北野战军亮点不多,这不能不让人对聂荣臻的能力产生疑问。而这不多的亮点恰恰是徐向前创造的,解放战争期间徐向前基本上一直在山西活动,面对盘踞山西几十年的阎锡山,徐向前率领的仅仅是几万新兵,不仅战斗力差,而且装备差,人数上也是绝对的劣势,就是这样一个形势,徐向前却把阎锡山赶出了山西,而且打出了解放晋城、解放临汾、解放太原等著名战役,之所以说著名,绝不是乱说的,一般来说,要围城攻坚,一定是在兵力、武器等条件方面居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才会去做的事情,但是徐向前却以各方面都居于劣势的兵力围困敌军,有的甚至是一围就是几个月,城内的守军不敢出战,只会死守,而援兵也不敢来支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一个的城市被攻陷。还有一点,徐向前攻打的城市都是硬骨头,不仅守军人数众多,装备精良,而且城防坚固,易守难攻,特别是临汾,更是一个从未被攻破过的城市,在这样的条件下,徐向前仍然是战绩卓著,这样的战绩绝对配得上军事奇才的称号,即使换成了第一类名将来指挥,也难以比他做的更好。除了使用上受打压以外,在宣传上他也是被忽略的一个,很少见他指挥的经典战役受到下面的大规模的宣传,这也是徐向前的名声不如他人响亮的原因,以致于很多外行人都在质疑他的元帅的含金量。假如能给他一个更大的舞台,相信徐向前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他绝对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的一个。

朱德和贺龙则是只应该分到第二类,朱德虽然贵为十大元帅之首,但是若论带兵打仗,他的能力不能算出众,打的仗不算少,但是能拿得出手的基本没有,以致于文革时期被林彪指责为一辈子没打过胜仗,这当然是言过其实了。贺龙的情况也差不多,刚开始时还算混得可以,但是后来随着大批能力出众的后辈的涌现,贺龙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下滑,到最后勉强获评元帅。

第三类是基本上不会打仗的,也有三人:陈毅、罗荣桓、聂荣臻。这三人虽然也是担任军事指挥主官,但是从事的工作则是以政治工作为主,以工作性质来分,当属文职人员。虽然他们不会打仗,但是并不是说他们的工作就不重要,更不能说他们就对军事工作没有贡献,实际上 *** 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下天下,可以说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单以军事力量来看, *** 绝对不可能是 *** 的对手。没有出色的政治工作,就没有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没有出色的政治工作,就没有全军上下的齐心协力;没有出色的政治工作,就没有全党的紧密团结。所以说,这三人的工作也绝对是不能小看的。

三类都说完了,但是还不能就此结束,因为还有一个人没说到,对了,又是 *** ,三类都分不进去的 *** ,那为什么他这次又是哪一类都分不进呢?还是缘于他长期的参谋长经历,能长期任参谋长,说明他的军事理论水平绝对是一流的,但是他从来没有得到过亲自带兵冲锋陷阵的机会,所以我们都无从知道如果真的给他一支军队他到底能指挥成什么样,而其他几大元帅的能力都是经历过多年战争的长期考验的,能与不能一目了然。断然断定 *** 不会带兵打仗是不对的,刘伯承一开始也是长期做参谋长的,如果不是后来的带兵作战经历,他很可能也会象 *** 一样成为一个谜。所以说,还是不给他分类,让他成为一个谜更为合适。

再说一下另外一个话题,在一九五五年的授衔中,有一个人的军衔评定是严重偏低的,这个人我先不说出来,大家猜一下他是谁呢?这个人长期担任高级军事指挥官,在长征前就是红二军团总指挥,抗战时期担任一二零师副师长,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第一兵团司令员是徐向前),此人评军衔时只授上将,他是谁?就是肖克。这个资历可以与元帅比肩的人,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最后只是个上将,另一个与他资历相当而又未授元帅的人是张云逸,但是张云逸还评个大将呢,但是肖克却连个大将都没混上,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这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至于什么原因,还是留待高人来解释吧。

十大元帅的评选并不是全看带兵作战能力的,那么如果只看带兵作战的能力,评十大元帅该怎么评呢?真要这么评还真是评不出来,因为实在是不可能找出十个能力相当的人,如果评出来的人能力、地位等相差太大,那这样的评选也就没什么实际意义了,所以我想,还是效仿三国演义,来评一下五虎上将吧,这五个人真正做到了能力相当,地位相当,而且人选的确定毫无争议,他们是刘伯承、林彪、徐向前、彭德怀、粟裕。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排列顺序呢?还是由大家自己去发现吧

更多谜一样的双眼(谜一样的人影怎么绿色)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