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苏州同里古镇的特色,苏州吴江同里古镇,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苏州同里古镇的特色,苏州吴江同里古镇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苏州同里古镇的特色,苏州吴江同里古镇

如果想要做一回苏州人,去同里古镇肯定不会出错。

走三桥、坐乌篷船、逛园林、吃苏帮菜、去茶社听评弹,同里的一日生活正反映了老苏州的风雅情调。

同里古镇地处苏州市吴江区,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建于宋朝,已有千年历史。现如今保留下来的建筑以明清时期为主,主要建筑包括有私家园林、寺观、桥梁等。

其中,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组成的三桥景观也成为同里古镇的一绝。

同其他江南水乡一样,同里古镇也离不开水,更是有“无水无同里”的说法。

“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整个同里镇分隔成七个小岛,但镇内的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使其成为江南古镇中的“独一无二”,并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

同里三桥: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

走三桥、坐乌篷船是同里一日生活的必备。若少了这两个环节,便失去了对江南水乡生活的深刻体验。

走“三桥”指的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这与当地民风习俗有着紧密的联系,象征着吉祥和幸福。当地人认为,“走桥”是为避灾求福。

三桥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其风俗大概是在清乾隆中期形成。在过去,每逢有新生儿满月、婚嫁喜庆,当地人都会去“走三桥”。包括老人在过66岁生日时,午餐后也会去“走三桥”,以图吉利。

但走三桥是有讲究的,顺序不能错乱。

一般是先走吉利桥、再是太平桥、接着是长庆桥,绕行一周,不走回头路。旧时婚嫁时,新郎背着新娘过吉利桥,然后抱着新娘过太平桥,最后牵着新娘的手过长庆桥。

走完三桥,有“三生三世”生生世世的美满之意。果然,苏州人的浪漫表达是含蓄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最深情的表白。

直到今天,“走桥”的风俗依旧在默默传承着,表达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而这也是同里文化的重要组成。

坐乌篷船:体验东方 ***

乌篷船是江南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行则轻快,泊则闲雅。船身狭小,船篷低矮。船板上辅以草席,可坐可卧。

在过去,乌篷船既是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也是水上集市所经营的一种摊位。

临河而筑、枕水而眠的同里人与乌篷船之间的联系是及其深远的。这座古老的江南小镇被誉为“东方 *** ”。

我建议一早或傍晚时分去坐船,趁着阳光穿透树荫,将自己和乌篷船送入那束光中,送往如画的风景中,这也是对旧时同里镇生活的一种延续。

两岸是葱葱郁郁的樟树,树荫下是水墨般的桥街相连,临河水阁。在这自然与建筑之间,当地人的生活刻画显得极为生动。

或在水岸洗涤、或坐在青石凳上聊家常、或在树下看景……清闲自在、缓慢不躁的生活状态教人十分向往。

有趣的是,水面的波光粼粼因为阳光的散射而落在屋檐下的白墙上, 它像是一幅有生命的画,以其灵动的波纹唤醒了小镇的芳华。

难怪有人说,同里是一座着“活着的古镇”。它不仅保留着原来的生活风貌、建筑格局,也将每个人时光也都保留了下来。

逛园林: 退思园、耕乐堂、嘉荫堂

退思园

我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曾这样评价:“同里是一座古代建筑的博物馆,而退思园又是这座博物馆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那么,退思园无疑是“镇馆之宝”,嘉荫堂、耕乐堂等皆为“重器”。这是同里一日生活中必去感受的风雅之一。

作为是世界文化遗产,且是江南古镇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是园林之选的首推。它是江南古镇建筑园林中的精髓,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退思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其主人名为任兰生,设计者为当地有名的画家,名为袁龙。

这是一个玲珑小巧,布局独特的私家园林,它打破了传统的前宅后院的纵向布局,设计成西宅东园的横向布局,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前后进出依次是住宅、庭院、花园。

其中,花园是退思园的精髓所在,面积占整座宅园的一半以上,以荷花池为中心,假山、建筑、花木环绕周围,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被誉为是“小型园林的典范”。

耕乐堂

作为同里八景之一,耕乐堂的园林景观也十分小巧。整个建筑坐西朝东,临河而筑,系明代处士朱祥所建。

据记载,耕乐堂建初是五进五十二间。如今尚存三进四十一间,有园、有斋、有阁、有榭、有池,大多是清代时期的了。

其中,最美的还是荷池。荷池四周湖石镶砌,高低参差,清幽别致,将江南的古典与温婉凝聚在一起,袖珍型山水园林无局促感,教我心生羡慕,又无限向往。

荷池南面有鸳鸯厅,面阔三间,窗明几净,与环秀阁隔池相望,一高一低遥为对景。

环秀阁跨水而筑,造型别致。从环秀阁绕假山辗转而下,便是桂花厅。桂花厅自成院落,院中植有金桂、银桂两株古树。每逢金秋,古桂依然馥郁芬芳。

不由赞叹,古人为留桂香而建一厅,真是风雅极了。在退思园内,也有一处桂花厅。

嘉荫堂

嘉荫堂始建于1922年,谈不上太古老,但光阴似箭,依旧给予了它柔和,典雅的气质。

嘉荫堂的规模不算太大,走马观花可能几分钟就结束了,但细看江南建筑中的木雕、石雕。你会发现“乾坤”藏得极妙。

嘉荫堂的正门采用石库门式的墙门,穿过正门,只见’福、寿、禄”三星跃居正脊中心,额首微笑,可见主人家用心。其主体建筑俗称“纱帽厅”,系仿明结构,整座大厅高大宽敞,肃穆庄重。

罕见的是,纱帽翅上刻上了(三国演义》中的“古城会”、“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八幅形象逼真、呼之欲出的图画,让人不由拍案叫奇。这组木雕现已被“中国戏曲志·苏州分卷”收录。同时,这里的石雕也非常考究,值得一看。

吃苏帮菜:承恩堂庭院私房菜

苏州人会吃,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苏州人会造精巧的园林,同样也会做精细的苏帮菜。来苏州,如果不去尝一尝苏帮菜,等同于没去逛园林一般,万般遗憾会失去无限风趣。

吃苏帮菜,同里镇哪个位置最好?

就去承恩堂庭院私房菜吧。

承恩堂由同里凌氏住宅改建而成,是一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老宅。

宅院虽不大,但自有一方天地。内栽有名贵古树,树下摆有茶桌,且亭台、楼榭、小池、根雕艺术一个也不少,处处展现了江南园林的韵味,也体现了“以小见乾坤”的园林特点。

承恩堂庭院私房菜主打的正是苏帮菜色,口味鲜甜,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招牌菜以“承恩堂秘制八宝鸭”为名。

实际上这里的每一道都堪称“招牌”,包括有美味时令糟虾、承恩堂秘制香醉六月黄(螃蟹)、鸡汁野白鱼、秘制冰糖野河鳗、鸡头米百合炒虾仁、松鼠桂鱼、田螺塞肉煲、承恩堂草扎东坡肉等。

这些菜品偏甜,却是恰到好处的甜,体现了苏帮菜的灵魂。

南园茶社:喝茶、听评弹

我理想中的下午茶是一壶茶、几碟干果小点心,然后听着小曲儿,或评弹或相声或古筝、二胡演奏。简而言之,是充满东方的古典、素雅、朴实无华。

恰好,南园茶社符合了我所向往的意境。

南园茶社位于同里古镇南端的小菱湾,是一幢两楼两底的老木楼,人称“江南第一茶楼”。

据史料记载,在明初时期,每当东方破晓,南园茶社一带,河埠舟楫争泊,出水鱼虾起市,往来客商云集,犹如一幅生动的水乡晓市风情画。由此,还被文人墨客称作“南市晓烟”,是同里的八景之一。

茶社建筑全部是传统的砖木结构,门面为清代风格的木雕装饰,上下两层,均可坐下喝茶。一楼给我的感觉是认识茶社过往、旧时同里人生活的地方。

南园茶社去掉中间两个字即为“南社”,南社是辛亥革命时期江南著名的进步文学团体,由陈去病、柳亚子等人发起。在今天的同里古镇内,至今留存着陈去病故居,现是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之一。

但若听评弹,感受老苏州的情调,还得去二楼(楼上有个“曲苑班”)。据悉,除了评弹,还有江南丝竹、宣卷、戏曲、小调等。

倚窗品茶,临河看景,百年历史与水乡风情都融合在这小小茶楼中。

茶社有红茶、绿茶、花茶等供应,还送熏青豆、罗卜干、袜底酥等各种茶点,套餐价格不等。

通常是有58元/杯(送茶点)、38元/杯(送茶点),且每杯茶水的种类也有多个选择。这些茶水可无限续杯,自己拿水壶,喝完自己倒。同时茶社也有饮品供应(送茶点)。

同里“一日生活”

古镇水乡何其多,大大小小,皆如璀璨明珠散落在江南地区。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来了就不想走的古镇水乡并不多。恰好,同里就是其一。

故地重游,它依旧是当年我所初见的样子,不论时间过得多快,时光依旧温柔。它像是在收藏着这些温柔,然后送给每一个前来的人,包括我这个来了多次的人。

实际上,我这次在同里住了三个晚上,“一日生活”的总结是以四天三晚的形式慢慢品味、细细体验。

烟火气也罢、诗意也罢,古色古香的韵味因为时间的沉淀而散发出一股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奇妙意境。这种意境,唯有静赏、唯有融入,方知江南如此好。

其间还去寻觅了一些老字号的糕点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林家铺子、苏州宣卷、同里酱、“剪南春”剪纸等(会单独综合一篇分享于大家)。

更多苏州同里古镇的特色,苏州吴江同里古镇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