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晨钟暮鼓 钟楼 鼓楼(钟鼓楼晨钟暮鼓多少下),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晨钟暮鼓 钟楼 鼓楼(钟鼓楼晨钟暮鼓多少下)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晨钟暮鼓 钟楼 鼓楼(钟鼓楼晨钟暮鼓多少下)

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唐·李咸《山中》

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时休。

——宋·陆游《短歌行》

在城楼响起钟声鼓声,既可用来报时,也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方式。佛教传入后,寺内也敲钟击鼓,则意在集众(僧徒)参禅。

1.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 / 唐—清 1.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 / 唐—清

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唐代及明、清重修重建。现寺院废毁,仅存钟楼和须弥塔。左钟右塔的布局保存了隋唐时期的寺院特征。

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重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 米。钟楼柱网布置及下檐硕大的斗栱仍为唐代原物。上层经清代重修,为晚清风格。

2.陕西西安鼓楼 / 明

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清代曾两次重修。

鼓楼为重檐三滴水歇山式建筑。下部为砖砌基座,南北正中辟券洞。楼分上下两层,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四周有环廊。第一层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为重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上下两层楼的外檐和平座都装饰有青绿彩绘斗栱,使楼的整体显得层次分明、华丽秀美。

3.陕西西安钟楼 / 明

西安钟楼是我国现存所有古代钟楼建筑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万历十年(1582)迁于现址,清代曾重修。

钟楼建在方形基座之上,砖木结构,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屋面满铺绿琉璃瓦,其上置铜鎏金宝顶。钟楼二层的梁架采取“彻上露明造”,用通柱,攒尖顶采用抹角梁和井口枋,梁柱节点遗留宋元做法。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各层门扉共有64 幅精美木雕。

4.北京钟楼 / 明

北京钟楼始建于元,后毁于火。明永乐时重建,再毁于火。今楼体为清乾隆十年(1745)在明代砖砌基座上所建,位于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

楼高33 米(不含基座),无梁式砖石结构。平面为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四面明间开拱券门,重檐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上、下层檐皆施仿木砖制斗栱。楼内正中的八角木架上悬挂明永乐时所铸的报时大铜钟,重约63 吨,是目前我国现存最重的古铜钟。

5.北京鼓楼 / 明

北京鼓楼位于北京地安门外大街北端,和钟楼相距约100 米。从元大都到明北京,钟鼓楼最终成为皇城中轴线的终点。北京鼓楼历史上曾三毁四建,现存鼓楼为明嘉靖十八年(1539)遗存,通高46.7 米,是北京古建筑中除塔之外的第二高建筑。

鼓楼面阔五间,三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灰筒瓦屋面。整座建筑坐落在约4 米高的台基上。内部包括上、下两个功能层和中间的一个结构暗层。鼓楼二层原有更鼓25 面,是我国最大的报时鼓群,分别代表一年和24 节气,现仅存一面主鼓。

6.河北张家口清远楼(钟楼) / 明

清远楼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是张家口的钟楼,坐落在南北中轴线上。楼高17 米,共三层,建在砖砌的高台上,楼内悬挂一口铜钟。楼为三重檐十字脊歇山顶,四面出抱厦,外有回廊。一层腰檐之上有平座,平座四周有勾阑。第一、二层覆青瓦顶,第三层覆琉璃瓦顶,南面檐下高悬“清远楼”匾额。

7.山西长治潞安府衙钟楼 / 明

潞安府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城内府坡街北端,始建于隋开皇年间(581—600),金元之际毁于兵火,明时多有重建和增建,成化七年(1471)增建鼓楼。

鼓楼为重檐歇山式青瓦顶,上下两层柱间均用青砖砌筑四壁,面阔、进深各三间,下层檐下有回廊。正南面上檐之下高悬“云动”匾额,与另一侧的钟楼匾额“风驰”遥相呼应。

8.甘肃永昌钟鼓楼(声教楼) / 明

永昌钟鼓楼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城,又名声教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崇祯时被毁,清乾隆年间重修。台基为砖砌,平面呈正方形,四面开拱券门洞。台上悬铁钟一口,内置大鼓一面。上面为三重檐庑殿顶二层的木构楼阁,面阔、进深各三间,四周有回廊。一层四面中置槅扇门,左右置槛窗。二层腰檐之上置平座,四面置槅扇门,外有勾阑,屋顶上置宝顶。

9.山西大同鼓楼 / 明

据史料记载,明朝的大同,楼阁林立,可惜大部分被毁,唯鼓楼得以幸存。大同鼓楼始建于明朝天顺七年至八年(1463—1464),清代屡次修葺。鼓楼平面近似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是一座十字歇山顶三层楼阁式建筑。每层四面辟门,第二、三层檐下四周都有回廊,外设栏杆。鼓楼四面均悬挂牌匾,意蕴隽秀。

10.山西天镇慈云寺鼓楼 / 明

慈云寺位于山西省天镇县玉泉镇西街,原名法花寺,始建于唐,明宣德三年至五(1428—1430)重修。鼓楼在第一进院落的天王殿右侧,与另一侧的钟楼相互对称,为重檐圆形攒尖顶的两层亭式楼阁,上下各有八根廊柱。下层廊柱内有砖砌的环形墙壁,外无勾阑。上层置平座,四周有勾阑,廊柱内无壁。

11.辽宁锦州北镇(广宁城)鼓楼 / 明

广宁城始建于辽代,金元时置广宁府,明置广宁卫,清置广宁县,民国初改名北镇。

北镇鼓楼原建筑在辽代是显州城南门,至明万历八年(1580)修建鼓楼,清至民初屡加修葺。鼓楼的台基为砖砌,高8 米,东西长24 米,南北宽20 米,下开高6 米、宽4.5 米的门洞供通行。楼台上的鼓楼为重檐歇山顶式的两层阁楼,大木架结构,高8 米,有梯可攀。

12.甘肃张掖鼓楼 / 清

张掖鼓楼又称镇远楼、靖远楼,位于张掖市中心,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清顺治五年(1648 年)毁于兵燹,康熙七年(1668)重建,乾隆、光绪年间两次修缮。张掖鼓楼仿西安钟楼建造。台基平面呈方形,用青砖包砌,台顶砌有女墙,下部四面开拱券门洞。东南角有唐钟一口,铸有图案,无文字。台基上的鼓楼为三重檐四角攒尖顶,面阔、进深各三间,为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

13.辽宁兴城钟鼓楼 / 明—清

兴城钟鼓楼位于辽宁省兴城市,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重修。钟鼓楼分楼台和楼阁两部分。楼台呈正方形,边长20 米、高17.6 米,十字拱券门构成四面通道,青砖砌成。楼台上为重檐卷棚顶式两层围廊式楼阁,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各五间,抬梁式木结构。楼内大鼓的鼓面直径达2.25米,由整张牛皮制成。

14.山西太谷鼓楼 / 明

太谷鼓楼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清康熙(1662—1722)、乾隆年间(1736—1795)均有修葺。

台基为砖砌,平面呈正方形,下部四面开十字形拱券门洞。台基上方为一座三重檐歇山顶的两层楼阁式木构建筑,面阔、进深各三间,四面开门,每层均设有围廊。屋面覆黄、绿、蓝三色琉璃瓦,正脊雕龙纹和吉祥瑞兽,两端龙吻,中间竖立三支三叉戟宝刹,分别代表日、月、天。太谷鼓楼建筑风格古朴大方,为晋汾地区鼓楼中的代表。

15.河南汝州风穴寺钟楼(悬钟阁) / 宋

风穴寺钟楼(悬钟阁)古朴典雅,蔚为壮观。钟楼内有四根粗大的木柱,柱端架着一横梁,梁上悬挂一口9999 斤的大钟。宋代因钟造楼,后楼废而钟存,明代再修楼。明代诗人张维新曾留下“一声法撞飘空界,满地松阴宝月寒”的诗句。因此,“风穴钟声”就成为“汝州八景”之一。

16.陕西西安鄠县钟楼 / 明—清

鄠县钟楼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初名文昌阁,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甘亭街道古城四街中心。鄠县钟楼仿西安钟楼之制,但降低了规制,平面为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五间。清康熙二十年(1681)和乾隆十年(1745)两次重修,改称大观楼。

钟楼由一层砖砌的基座和两层木构的楼阁组成,结构为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青瓦顶,上置四龙捧珠琉璃宝顶,通高24.55 米,屋脊饰繁复花纹,檐角高翘,极具关中地方特色。

17.山西霍州鼓楼 / 明—清

霍州鼓楼,又称文昌阁,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城内,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清代重修。

鼓楼台基为砖石砌筑,平面呈正方形;东南西北四壁各开一拱券门洞。楼台上方为一座三重檐十字脊歇山顶木构阁楼,一、二层四面各出一座歇山顶抱厦,每层多达12 个檐角。面阔、进深各三间,外有回廊。屋面覆以绿色为主的三彩琉璃瓦,戗脊头各置二十八星宿琉璃造像和三彩琉璃脊兽。一眼望去,朱墙碧瓦,飞檐翘角,山节藻棁,令人难忘。

18.山西运城绛州鼓楼 / 明

绛州鼓楼为绛州三楼之一,位于山西省新绛县内,始建于元至正初年,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崇祯五年(1632)、清康熙四年(1665)、乾隆二十七年(1762)多次重修,主体为明代遗构。

砖石台基,东西向辟有劵洞,上分别嵌有“涵远”“振昕”石碣。上建三重檐歇山顶楼阁。一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周身回廊;二、三层面阔三间。檐下斗栱简洁,楼内梁架规整,别具一格。

19.贵州从江增冲鼓楼 / 清

增冲鼓楼位于贵州省从江县西北50 公里的增冲寨,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为五层十三檐八角攒尖顶木结构塔式建筑。

楼底平面八角形,分立四根金柱,八根檐柱,檐柱外绕以木栏杆,中心设火塘。楼刹由仰覆陶钵扣合而成,形似串珠。楼冠的二层屋面微微向上反曲,翼角微微反翘。

20.甘肃酒泉鼓楼 / 清

据《西凉旧事》记载,鼓楼原为东晋时酒泉郡福禄县城东门楼,后被焚毁,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修。

酒泉鼓楼下部基座平面四边形,上小下大,夯土版筑,外包青砖,有四向券门。楼台顶端的裙墙内居中处,又筑一方形土台,在此土台上方为三层四角攒尖顶木楼,抬梁结构。楼东西两边高悬“声振华夷”“ 气壮雄关”木匾各一块。

21.北京觉生寺钟楼 / 清

觉生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庙名“敕建觉生寺”。大钟楼位于觉生寺的最后部分,是觉生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建筑高20 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圆形攒尖顶,底层为一方形建筑,四角出檐,面阔三间,象征“天圆地方”。楼内中央悬有闻名于世的永乐大钟。钟身内外镌刻汉、梵文经咒百余种,共23 万多字,字体婉约,是明初馆阁体书法的典型代表。

22.甘肃陇西鼓楼 / 清

陇西鼓楼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初建于城东,起名威远楼。元初迁址城中,元至正元年(1341)在楼内置大鼓。明初楼木腐朽,施工扩建,更名为雄镇楼。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再扩建,确定了今日三重檐歇山顶三层楼阁的形制,并将北宋崇宁元年(1102,即辽乾统二年)的一口铜钟置于其上,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钟鼓楼。

鼓楼正脊雕花,中间饰宝瓶;柱头、额枋、斗栱、槅扇、栏杆等遍施彩绘,五色斑斓,绚丽多彩。

23.湖南省通道市芋头侗寨鼓楼 / 清

芋头侗寨鼓楼位于湖南省通道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是芋头侗寨清代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侗寨最核心的广场。

侗寨鼓楼又称芦笙鼓楼,高九层,密檐式攒尖顶,一至四层为四边形,五至八层为八边形,顶上置芦笙为刹,造型奇特,是侗寨中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这里是侗家人日常 *** 议事的地方,也是平日休息娱乐的场所。

24.山西襄汾汾城鼓楼 / 清

在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有一组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现存40余座古建筑以鼓楼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鼓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由基座和楼体组成。

砖砌的基座四面设十字形券洞,下可通行。上面的楼体是一座砖木结合的重檐歇山十字脊顶楼阁式建筑,平面为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一层为砖砌,每面中间开拱券门,四周有回廊。腰檐之上为二层木构平座,四面槅扇门窗,外有勾阑。

25.四川资中武庙钟楼 / 清

资中武庙位于四川省资中县北郊重龙山麓,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乾隆、同治时期先后三次修葺。

钟楼平面为正方形。其上层坡面和垂脊上半部外凸,下半部内凹,为一座重檐四角攒尖的盔顶亭式建筑。下层四根立柱支撑,无壁和门窗,与廊相通。上层四面封壁。上、下两层的角柱上部均有彩绘木雕的雀替和一字形撑木,檐角下有极短的垂花柱。

26.宁夏中卫鼓楼 / 清

中卫鼓楼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清初时叫文昌阁,后在庙会中失火被毁,仅剩基础,清道光十一年(1831)重建,翌年建成。

鼓楼台基为砖砌,呈长方形,四面下开十字形拱券门洞,内部穹窿顶,正中有八卦藻井。楼台之上,正中建有三重檐十字脊歇山顶主楼,平面呈十字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四面出抱厦。十字脊顶上置宝刹,楼台的四个角上各建有一座单檐单开间的卷棚悬山顶角坊,形制与银川鼓楼属于同一类型。

27.山西运城稷山稷王庙鼓楼 / 清

稷山稷王庙位于运城市稷山县城内,始建于元初,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建,是奉祀中国农业始祖后稷的庙宇。献殿两侧配有钟、鼓二楼,平面均为正方形,长宽各4 米,面阔、进深各一间,为楼阁式重檐歇山十字脊顶。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琉璃彩瓦,非常华丽。

28.陕西定边鼓楼(玉皇阁)/ 明

定边鼓楼原名玉皇阁,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城中心,初建年代无考,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重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和新中国成立后多次维修。

明《重修鼓楼玉皇阁记》中提到旧建筑“无砖台高址,犹不足以壮具其瞻”,说明今日青砖砌筑的楼台是明时所建。楼台平面呈正方形,底部开十字形拱券门洞,四面可通行。上面为一座三重檐十字歇山顶两层砖木结构的楼阁,面阔仅一间,结构如方亭,上柱较下柱收进一柱径,落于柱脚枋上。

29.浙江宁波鼓楼(海曙楼)/ 清—民国

宁波鼓楼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始建于唐,原本是明州治衙署子城的南城门,宋时称“奉国军楼”,明万历时毁于火,万历十三年(1585)重建,取名海曙楼。清咸丰五年(1855)再度重建,成为今天三重檐木构楼阁的基本形制。1930 时,在清代的楼体上增建了钢筋水泥的瞭望台和警钟台,并安装了罗马风格的机械报时钟,使得鼓楼的下部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城楼样式,上部却是西式的钟楼。

30. 宁夏银川鼓楼 / 清—民国

银川鼓楼下有台基,台基呈正方形,砖石砌筑,四面开拱券门洞。上面的楼阁为三重檐歇山十字脊顶,面阔、进深各三间,四面出卷棚歇山顶式抱厦,二层腰檐上置平座,外有回廊和勾阑。四个角坊为单檐卷棚歇山顶。仰观鼓楼,飞檐翘角、高耸秀丽,蔚为壮观。

以上美图来自于2023年《营造历》

更多晨钟暮鼓 钟楼 鼓楼(钟鼓楼晨钟暮鼓多少下)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