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东林书院参观感想体会,东林书院参观观后感,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东林书院参观感想体会,东林书院参观观后感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东林书院参观感想体会,东林书院参观观后感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晚秋的江南一样郁郁葱葱,除了早晚有些冰凉之外,这个季节最适合人们踏青访友。

与盛泽张总一起赴无锡拜访期待已久的高老师,诊断梦想,把脉事业,化解人生危机。畅谈间隙,高老师驾车邀请我们去参观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位于无锡市解放路867号,交通十分便利。400多年前,这里是江南顶尖人才的聚会中心,议论明朝那些事的舆论中心。创始人顾宪成人在此聚才论道,提倡"读书、讲学、参与国事",从这里走出了无数文人志士,一时名声大噪。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这是顾宪成为东林书院撰写的对联。有人说,"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它家喻户晓,激励着无数的知识分子。东林书院景区由有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道南祠等建筑组成。

东林书院,每年一大会,每月有聚会。参会者初始为顾宪成等人的学子,后来声势壮大为广聚江南及华夏才子。东林书院复兴之际,正是各种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学子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提出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廉正奉公、振兴吏治等一系列进步口号。

"东林党"之名也由此而来,这也是依附于魏忠贤的阉党将那些在东林书院讲学、与之有关或支持或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的称谓。当然,事物都是两面性的,对手认为“东林党”是“结党营私”,东林学子认为彼此是志同道合的“战友”或“同志”。在东林书院中供奉有《东林朋党录》、《东林党人榜》,东林七子已逝,江南文人铁骨铮铮,以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文人救国救民的尊严。

实际上,东林书院的学子除了来自江南之外,还有很多来自全国其他地方,有人按这些学子的原籍,把他们成为:齐党(山东)、楚党(湖北)、宣党(安徽宣城)、昆党(江苏昆山)、浙党(浙江)。

这其中,浙党声势最大。沈一贯、方从哲是浙党的领军人物,曾出任明末内阁首辅大臣。实际上,当时的文官政治有一定的局限性,浙党就曾经在执政期间,依附皇室、宦官等权贵,排斥异议官员。其他齐、楚、浙、宣、昆等党关键人物也曾经身居要职。在权力面前,东林党人一再揪住反对派的弊政进行持续参劾,于是斗争异常激烈。为了权力赴汤蹈火,值得朋友们深思?

在历史面前进行鉴别,去伪存真、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才是我们想要的。其中有两个方面可以引起大家共鸣:

1、反对空幻虚无、谈空说玄

东林学子以东林书院为思想凝结阵地,通过学、辩、讨、撰、(出)书,对"心学"(王阳明)、王学(帝王将相之术)进行了深刻抨击,虚、空、玄的主张和说教误人子弟、不切实际,引领当时实学思潮高涨。比如主张"知辅行主",就是说,我们做人不能空谈阔论,应当有自己真实想法和实际行动。这些对我们今天的管理,是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的。

2、提倡求真务实、实学实用

东林书院讲学、学术研究的主要内容虽然也是儒家经史著述,但他们更加活学活用,在经典著作的形和法方面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强调从实际出发,注重讲实学,办实事,有实用,求实益。比如在东林书院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讲学和学术研究的内容、方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当时的先进性。把经典落地生根、发展继承,值得今天的管理学者们借鉴。

在一片茂林修竹、白墙黑瓦之中掩映的一座座历史建筑,值得大家去追思和寻访。

在东林书院依庸堂,《东林书院会约仪式》汇总了东林讲学活动情况和顾宪成、高攀龙等东林领袖生平言行,其中有这样的记载:

1、会讲属业余自愿性质,所以参加会讲的通知不必要求每个人都来参加。

2、举行会讲时,主持会讲的会主由大小会公推产生,根据实际需要,推选不同学者担任。

3、每次会讲推举一人,主讲"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中的一段内容,随后,鼓励大家"有问则问,有商量则商量",结合当时实际情况进行讨论。

4、强调仪式简化,不搞繁缛礼节和 *** 。

也正是这种解决问题的实用主义,激发了学子们的学习热情,他们更加上进,知道人生的方向。这才有了: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声音入耳,事事关心,这是人生向上的之路明灯。两耳不闻,只读圣贤,在故纸堆里空耗人生。人生何处何从?今天该有个答案。

更多东林书院参观感想体会,东林书院参观观后感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