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黄山最美的地方,黄山市爬山的地方,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黄山最美的地方,黄山市爬山的地方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黄山最美的地方,黄山市爬山的地方

黄山Mount Huang——常言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如果有一座山峰能集五岳韵味之大成,那便是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的黄山。黄山的松、石、海、泉、峰、溪、瀑、湖,无一不奇,无一不秀,真是数之不尽的胜景,看之不完的奇观。

@知乎 @知乎城市 @知乎芝士平台 @知乎好物 100 @知乎人文 @知乎旅行

黄山屹立在中国安徽省南部,东起绩溪县的大嶂山,西接黟县的羊栈岭,北起太平湖,南临徽州山区,总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黄山四季景致不同,韵味各异,迎客松、飞来石、仙人指路等美景天下闻名,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更是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黄山内群峰林立,或傲然屹立,或俊俏秀丽,布局错落有致、浑然天成。这些山峰以天都峰、光明顶、莲花峰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形成深壑幽谷与峰峦峭壁相间的景观,呈典型的峰林地貌。

@知乎图书 @知乎知物咖啡 @盐选推荐 @知乎美妆 @知乎美食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部,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海拔1810米,“健骨竦桀,卓立天表”,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古人将其视为“群仙所都”,故取名为天都峰。站在峰顶举目远眺,但见群山竞秀,云海苍茫,云峰相接,美不胜收。古诗有云:“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现存文字记载中,登上天都峰的第一人是唐朝的岛云和尚。在历尽千辛万苦登顶成功之后,他在绝壁上留下了《登天都峰》一诗:“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暝,岩间宿锦鸡。”

光明顶位于黄山中部,海拔1860米,是黄山的第二高峰。顶上平坦而高旷,地势开阔,日照长久而充足,故而得名光明顶。站在光明顶上,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诸峰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明代普门和尚曾在光明顶上修建大悲院,现在大悲院已不复存在,后人在其遗址上建起了黄山气象站。

莲花峰位于黄山中部,玉屏峰西南,东对天都峰,海拔1864米,是黄山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三高峰。此峰峻峭高耸,气势雄浑,中间主峰突兀而出,周围小峰簇拥,仿佛莲花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莲花峰绝顶处方圆丈余,中间有香砂井,置身峰顶,遥望四方,千峰竞秀,万壑生烟,万里晴空时,可东望天目山,西望庐山,北望九华山和长江。雨后,纵观八面云海,更为壮观。莲花峰顶还有一个奇观,就是绝顶四周铁索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锁,它是年轻的情侣或夫妇携手向上的连心锁,以示永结同心。

黄山因为山高谷深,雨水充沛,在低温和高压的影响下,低层水汽凝结成云雾,形成黄山云海。站在黄山上看云雾迷漫,浩瀚无际,瞬息万变,动静结合,气象万千,形成云海奇景,所以黄山又被称为“黄海”。

除去美景之外,黄山在地质上也具有特殊的地位。以黄山为中心,建立起了黄山地质公园,它以中生代花岗岩地貌为特征。在距今约1.4亿年前的晚侏罗纪,地下炽热岩浆沿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大约在6500万年前,黄山地区的岩体发生较强烈的隆升。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地下岩体及其上的盖层遭受风化、剥蚀,同时也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各种地应力的作用,在岩体中产生不同方向的节理。自第四纪距今175万年以来,间歇性上升形成三级古剥蚀面,终于形成了今天的黄山。在这些岩体中,由于矿物组成、结晶程度、矿物颗粒大小、抗风化能力和节理的性质、疏密程度等多方差异,造成了宛如鬼斧神工般的黄山美景。

黄山是美的 *** ,是天地造化的宠儿。黄山之美,浑然天成,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黄山之美,无处不奇,无处不美;黄山之美,无法用语言尽述,也许只能用心灵去体会领悟。

黄山,简称徽或黄,安徽省地级市,古称新安、歙州、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被称为“三省通衢[qú]",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婺源县交界,东南与浙江省开化、淳安、临安县为邻,东北与安徽省宣城市的绩溪、旌德、泾县接壤,西北与池州市的石台、青阳、东至县毗邻。1987年废除徽州建制,以境内山岳“黄山”之名设立地级市。

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属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地形以山地为主,境内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热量丰富。黄山市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

黄山市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2.9%,是华东木材的重要产地和著名的茶叶产区。黄山市属于国家保护的珍贵鸟兽有20多种,其中包括金丝猴、大灵猫等。黄山市地下埋藏着多种矿物,如大量的石灰岩、花岗岩、瓷土、石英岩,蛇纹石和石煤等建筑材料。黄山古称徽州,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商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派盆景等影响深远,徽剧是京剧的前身,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黄山市境内的黄山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黄山市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从歙县、祁门等地出土的文物表明,今黄山市一带早在旧石器时期就已有先民生活。而在新石器时代,那里的先民们已创造原始土著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这片地域先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直至秦王嬴[yíng]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灭楚。但这些都只是地域上的归属,并非实质性的管辖。当时仍属于相对独立的古越土著的势力范围。

秦王赵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秦始皇推行郡县制,这一带隶属于会稽郡。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正月,始皇帝嬴政东巡至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为加强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将原越国的百姓迁徙至新安江上游一带,设立黝(宋以后称黟[yī])、歙二县,属鄣郡。这是黄山市地域最早的行政区划建置,距今已有2218年。“黝”、“歙”二县的县名,来自于古越语地名的发音。当时的黝、歙两县辖地很广。歙县地包括歙县、休宁、屯溪区、徽州区、绩溪,浙江的淳安及江西婺[wù]源的一部分。黝县地包括黟县、祁门、石台、广德和黄山区的一部分。

西汉初期,黝、歙二县相继属楚国、荆国、吴国、江都国,后属丹阳郡。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改黝县为广德王国,广德王城在今黟县城东五里。歙县属丹阳郡。第二年废广德王国,复设黝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又设广德王国。王莽篡权,建立新朝,于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贬广德王为公,改黝县为愬虏。东汉末年,三国鼎立。黝、歙二县属东吴领地。当时,这里的越人土著和一些避入山林的 *** ,“依山阻险,不纳王租”,被称为“山越”,势力日益强大,对东吴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吴主孙权派遣“威武中郎将”贺齐征服歙县金奇、毛甘,黟县陈仆、祖山等山越部落后,分歙县东乡地置始新县,南乡地置新定县,西乡地置黎阳、休阳县,加黟、歙共六县建新都郡。治所始新(故城在今浙江淳安县西)。这是黄山市地域州郡一级行政设置的开始,从此这里成为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

三国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避吴主孙休名讳,改休阳县为海阳县。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灭吴国,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所属新定县改为遂安县,海阳县为海宁县。新安郡辖始新、黝、歙、遂安、黎阳、海宁县,郡治在始新县。郡名新安,一说以祁门县新安山为名,一说取其安定之意。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并黎阳县入海宁县。梁普通三年(公元522年)划吴郡寿昌县入新安郡,大同元年(公元535年)析歙县华阳镇置良安县。梁元帝承圣二年(公元553年)又析海宁、黝、歙各一部分重设黎阳县。当时这里有两个郡。一个是新设的新宁郡,辖海宁、黝、歙、黎阳县,治所海宁;另一个为新安郡,辖始新、遂安、寿昌、良安县,治所始新。陈文帝天嘉三年(公元562年)将新宁郡并入新安郡,

黎阳县并入海宁县。新安郡辖歙、黝、海宁、始新、遂安、寿昌6县。

隋朝重新统一中国。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始新县为新安县,并遂安、寿昌入新安县,隶婺州。改新安郡为歙州,领海宁、黝、歙县,治海宁(一说并黝、歙入海宁,划归婺州)。开皇十一年歙州辖黝、歙、海宁县,治黝县。开皇十八年取“休阳”、“海宁”各一字改海宁县为休宁县,郡治在万岁山(又名万寿山,即今休宁县万安镇东古城岩)。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改歙州为新安郡,辖休宁、黝、歙县,郡治休宁县。隋未动乱,大业十二年,歙县人汪华起兵占据歙州及宣、杭、睦、婺、饶共6州,号称吴王。王城即设于休宁万安万岁山,这便是万岁山又称为古城岩的来历。次年迁往歙县乌聊山。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汪华归附唐朝,被封为越国公。复改新安郡为歙州,州治歙县。并在歙县设歙州总管,越国公汪华为总管府使,总管歙、宣、杭、睦、婺、饶六州军事。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平睦州女子陈硕真起义,析歙县地置北野县。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平休宁人洪贞起义,划休宁回玉乡及乐平怀金乡置婺源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歙州为新安郡,辖歙、休宁、黝、北野、婺源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歙州。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平方清起义,析歙、休宁地置归德县,析黟县赤山镇和饶州浮梁地置祁门县,划歙县华阳镇置绩溪县。大历五年,废北野县入歙,废归德县入休宁,歙州辖歙、休宁、黝、绩溪、婺源、祁门县,从此形成延续至清末达1700多年的“一府(州)六县格局。

五代十国时期,歙州先后属吴、南唐(江南)。

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平歙州人方腊起义,改歙州为徽州,辖歙、休宁、黟、绩溪、婺源、祁门县,州治歙县。徽州名称的由来,一说因绩溪有徽岭、徽溪,一说“徽”为美义。其实“徽”字本意为“绳索”、“捆绑",以其命名,表达了宋王朝在经过“动荡"之后,企望对这片土地加强约束和统治。从此,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790年间,作为州府名,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徽州为徽州路。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婺源县为州,徽州路领歙、休宁、黟、绩溪、祁门县和婺源州。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朱元璋部攻克徽州,改徽州路为兴安府。至正二十四年,又改兴安府为徽州府。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曾经是朱元璋重要根据地的徽州府直隶中书省。洪武二年,降婺源州为县。洪武八年徽州府直隶六部。永乐元年(公元1403)改隶南京(不久改称南直隶)。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徽州府隶属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七月,康熙帝批准建立安徽省(省名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徽州府改属安徽省,后属安徽省徽宁道、徽宁池太道。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隶安徽布政使。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改属徽宁池太广道及皖南镇,因清军与太平军在这一带争战激烈,徽州府由浙江巡抚兼辖。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复归安徽省管辖。

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裁府留县,徽州所属各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十年(1931年)实行“首席县长”制,原属徽州各县首席县长驻歙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设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辖休宁、婺源、祁门、黟、歙、绩溪6县,治所休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婺源县划属江西省,婺源县和原属徽州各县士民随即掀起“婺源回皖运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成立皖南行政公署,治所屯溪,第十行政督察区隶之。民国二十九年(1939年)3月,撤销第十区机构,保留名义,各县直属皖南行署。同年8月原第十区改为第七区,辖休宁、黟、歙、祁门、绩溪、旌德6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婺源县划归安徽省,属第七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第七区所属7县全境解放。5月成立徽州专区,隶属皖南区人民行政公署。专区治所初置歙县,后迁屯溪。全区领屯溪市和绩溪、旌德、歙、休宁、黟、祁门6县,婺源县划属江西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徽州专区仍属皖南区。1952年2月,太平、石棣、宁国三县划属徽州专区。8月,撤销皖南、皖北区,设安徽省,徽州专区改属安徽省。

1953年12月,屯溪市直隶安徽省,专区辖歙、休宁、绩溪、黟、祁门、旌德、太平、石棣、宁国9县。1955年屯溪市改属徽州专区。1956年1月,徽州专区并入芜湖专区。1961年4月重设徽州专区,领绩溪、旌德、太平、歙、休宁、黟、祁门7县和屯溪市。8月,宁国县划属徽州专区。1965年8月,从太平县划出原石棣县区域和贵池县部分地区设石台县,属池州专区。

1971年3月,改徽州专区为徽州地区。1974年3月,太平县划属池州地区。1980年1月,宁国县改属宣城地区,太平、石台2县划归徽州地区。1983年12月,撤销太平县,所辖区域与歙县黄山公社、石台县广阳公社合并成立黄山市(县级),由省直辖。

1986年6月,黄山市(县级)改由徽州地区代管,徽州地区辖屯溪、黄山(县级)2市和歙、休宁、黟、祁门、石台、绩溪、旌德7县。

1987年11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原属徽州地区的石台县划属池州地区,绩溪、旌德2县划属宣城地区。

1988年4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屯溪、黄山、徽州3区和歙、休宁、祁门、黟4县。

旅游

AAAAA级景区: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古徽州文化旅游区

AAAA级景区:花山谜窟、黟县屏山景区、黎阳in巷特色旅游区、东黄山旅游度假区、翡翠谷、太平湖、九龙瀑、新安江山水画廊、雄村、齐云山、归园·赛金花故居、南屏、牯牛降、芙蓉谷、丰乐湖、新徽天地·醉温泉、新安江滨水旅游、黄山虎林园、打鼓岭、古城岩、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历溪

AAA级景区:石门峡、普仁滩、徽州文化园、许村、霸王山摇铃秀水、搁船尖、三溪、龙池湾、九龙池

AA级景区:程大位故居、黄山植物大观园、夹溪河、戴震纪念馆、肖黄山、上丰花果山、昌溪、木雕楼、五里、深冲、知铭艺术苑、龙山寺、北岸瞻琪、凤凰湾生态农庄

文化

城市象征

市树

黄山松:松科常绿乔木。黄山市海拔700米以上普遍分布,悬崖峭壁处亦能生长。黄山迎客松等奇松即系此种。适于凉润的中海拔以上山地生长。

市花

黄山杜鹃:又名安徽杜鹃,杜鹃花科常绿灌木,产黄山清凉峰、牯牛降、六股尖等海拔1400米以上地带。花粉红、白等色。

●市鸟

红嘴相思鸟:小型鸣禽,雀形目画眉科,俗名红嘴玉,属安徽省一级保护动物。生活在平原至海拔2000米的山地,常栖居于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混交林的灌丛或竹林中,很少在林缘活动。属杂食性鸟。叫声响亮、悦耳、欢快,有如为神仙做仪仗先导,故本地山民称之为山乐鸟或八音鸟。

民风民俗

徽州婚嫁

日时,徽州婚嫁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shuò]之言。一般有九道程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说媒者一般为年长女性,称“媒婆”。行聘俗称“送担",女方接礼后当天回礼,婚事即定。定亲后,由男方选定结婚日期通知女方,称“请期”。请期后搬行嫁。迎亲当天,由姑妈或舅妈用两根丝线把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谓之“开脸”,亦称“拉面”。接着便是迎亲、拜堂、闹洞房。婚后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回拜父母,谓之“回门”。此为“明媒正娶”。

重阳庙会

重阳庙会是屯溪近郊的临溪镇传统庙会。前后举办3天,农历九月初九为正日。这天,四乡八镇的善男信女成群结队赶来朝拜周王菩萨,并带来各种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进行交易。庙会期间,搭台唱戏,从日落唱到日出,通宵达旦,煞是热闹。新中国成立后,庙会成为地道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的交易会。

上九庙会

农历正月初九日为唐朝忠烈张巡和许远殉难日,徽州区岩寺镇每年于此日举行庙会纪念,俗称“上九会”。会期三天,初八日开始,初十日结束。庙会期间,举行游神、祭神活动,搭台唱戏,各地商贩亦前来赶会,摆设摊点,各种农副土特产品和农具、日用百货应有尽有。现“上九会”已失去原来纪念张巡、许远的意义,取消了游神活动,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会。

抛绣球

抛绣球是黟县西递村举办的一项民俗旅游活动。该村的清代民居“大夫第”,在临街的一面,悬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的“绣楼”。这本是原房主、朝列大夫胡文照给夫人、小姐们歇凉观景用的。如今人们把它作为抛彩球的绣楼,则别有一番清代小说中的“抛彩球择婿”,而且给游客一个“喜兆”,中彩球的游客,将会幸运长驻,万事如意。

目莲戏

目莲戏为徽州一古老剧种,流传于黄山市各地及邻县,尤其盛行于祁门、石台一带。该戏剧本《目莲救母劝善戏文》,为明代祁门人郑之珍编撰而成,分上、中、下三卷(100折),故事主要写傅相之妻刘青提,亵渎神明,被打入地狱,其子傅罗卜救母心切,遍历地狱十殿,终于母子团圆。旧时每逢夏历闰月之年,徽州民间多演此戏,以求驱邪避灾。

抬阁

抬阁是流行于休宁、屯溪的一种民间游艺,又称“抬角”。抬阁共分上、中、下三层,将俊俏儿童装扮成一出出故事造型,安置在三层抬阁上,底盘由四至八名彪形大汉抬着。抬阁的四周用纸扎成龙、凤、鹤、祥云、水花等彩灯,巡游时彩灯内点燃蜡烛,映照着服装鲜艳的儿童,远远望去,酷似天仙下凡。抬阁上的人物不唱不做,但配上鼓乐开路、锣钹[bó]断后,热闹非凡。今屯溪隆阜还经常组织抬阁队上街,近年创作了《戴震还乡》,以纪念一代宗师。

叠罗汉

叠罗汉为流行于歙县叶村的一种民间游艺。表演时演员下穿红彩裤,上身赤膊光膀,面部绘有脸谱。演员均为男性,表演浑朴粗犷。演出前举行祭台仪式,焚纸烧香、罗汉扫堂,然后从演员相继登台或在广场上表演。演员不说不唱,在大鼓敲击的简单节奏下,分别表演童子拜观音、斜角旗、仙人桥、石猴出山、六柱牌坊、凉心水阁、水帘洞、刘海戏金蟾等造型。表演时先易后难,特别是水帘洞中演员的筋斗及六柱牌坊20余位演员叠成的六层造型,最为精彩。

跳钟馗

跳钟馗是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嬉钟馗”,流行于今徽州区岩寺镇、歙县朱家村一带。据说明万历年间就有此习俗。每年端午节,这些地区都要“嬉钟馗”,以求驱邪降福,保佑村民平安。古时“嬉钟馗"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后来发展到由人扮演钟馗,在村中巡游嬉耍。近年来,歙县郑村镇的堨田村,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这项活动,煞是热闹。

●仗鼓舞

仗鼓舞是流行于休宁五城、榆村和屯溪黎阳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又名“得胜鼓”。传说是为了纪念唐代大将张巡、许远抗击安禄山叛军得胜,而击鼓欢庆。此舞由数十人表演,击鼓者打扮成武士,短打紧身,十字披红,颈挎仗鼓(扁圆形皮鼓),右手紧握短而粗的鼓槌,左手持健铃,随着行进步伐击鼓面或敲鼓边。另有十数人手持檀木夹板,边行进边击拍,发出清脆的响声。队列前面有一对大红灯笼,一人持纛,上书“得胜鼓”三字,后随一队蜈蚣旗幡,整个场面威武雄壮,令人振奋。

人文徽州

徽商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成“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成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嘉靖以降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徽菜

徽菜菜系又称“徽帮”、“安徽风味”,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古徽州(今安徽歙县一带),原是徽州山区的地方风味。由于徽商的崛起,这种地方风味逐渐进入市肆,流传于苏、浙、赣、闽、沪、鄂以至长江中、下游区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徽菜的形成、发展与微商的兴起、发迹有着密切关系。

徽派朴学

朴学又称考据学,针对理学的空疏而言。朴学主张学问重史实依据,解经由文字人手,以音韵通训诂,以训诂通义理。黄生、姚际恒、江永、汪绂均为徽派朴学的早期学者,但他们治经不废宋儒。至戴震开始,摒弃宋儒的空疏缺陷,以汉学为研究的门径,每字必求其义,一字之义,必本六书。通贯群经后方才下结论。清代中后期著名的徽派朴学家还有歙人程瑶田、金榜、汪莱、凌廷堪、程恩泽,绩溪人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黟县人俞正燮。近代经学大师吴承仕为徽派朴学的后继者,在音韵训诂和古代名物制度的考辨方面造诣很深。

徽派盆景

徽派盆景

徽派盆景是产生于古徽州地域内徽派盆景是产生于古徽州地域内的盆景艺术流派,它是我国一个古老的盆景艺术流派,在历史上曾为全国五大盆景流派之一(也是八大家之一),在盆坛上享誉数百年之久。以歙县卖花渔村(雄兴乡洪岭村)为代表,包括绩溪、休宁、黟县等广大地区。徽州地处新安江上游的黄山与白岳之间,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温和,资源极为丰富。自南宋建部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徽州即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盆景艺术也为了满足富商大贾、达官显宦的需要而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发展。

徽派雕刻

1.徽派版画

徽派版画是明代版画声势最为雄壮的一派,十五世纪中叶兴起于徽州府,十七世纪末发展到高峰。“徽派版画”是画家和木刻艺人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是受徽派刻书业的直接影响而迅速崛起的派别,为“徽派”版画作画的著名画家主要有丁云鹏、吴廷羽、蔡冲寰、陈老莲、汪耕、黄应澄、寻庄等;以技艺冠一时的雕刻名工则更多,光虬川黄氏一家便有黄应组、黄一彬、黄晟、黄应泰等近百人。

2.徽派刻书

徽派刻书,刻书流派名。明中期以后,徽州商业势力日趋增强,并逐渐进入刻书行业,依靠资本、徽籍士刊和盐商的强力支持,使“徽派刻书”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一大派别。书商遍及大江南北名地,伴随书商而问世的刻工更是数不胜数。

3. 徽派篆刻

徽派篆刻,篆刻流派名。开徽派者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何震是徽州第一个杰出的印学家,应是这一印派的鼻祖。一种认为程邃是“歙四家”的领袖,他的篆刻力变文、何旧体,参合钟鼎古文,出以离奇错落的手法,自成一家面目,应推程邃为徽派的祖师。实际上两说均有道理,因为徽派的改进与发展,前后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何震与程邃两人先后代表了两个时期的徽派。

4.黄氏刻工

黄氏刻工,歙县虬村黄氏一姓木刻名工的统称。歙县虬村为明清两代中国著名的木刻之乡,公元1489年黄文敬、黄文汉刻《雪峰胡先生集》为黄姓艺人刻书之始。黄氏刻工伴徽州书商、墨商和士绅的势力而起,同姓互相汲引,内部凝聚力很强,并以一姓之技倾倒大江南北,在中国明清时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5. 徽州四雕

徽州四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以歙县、黟县、婺源具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四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主要应用于民居、祠堂等类建筑物的装饰和家具、屏联、笔简等工艺品的制作。

6.墨模雕刻

墨模雕刻是指在制墨模具上进行的艺术雕刻。墨模雕刻始于唐代,步骤是先请画家绘图,然后将图分别拓在数块木制内模印版上按图刻制。宋代以来,徽州一带的制墨业日渐兴盛,墨式造型和雕制艺术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至明代中叶邵格之等四大制墨名家产生,墨模艺术进入了黄金时期。

7. 歙砚雕刻

歙[shè]砚雕刻是指在歙砚砚石上进行的艺术雕刻。歙砚雕刻始于唐代歙州叶姓猎人发现龙尾山砚石以后,历代砚式风格各异:唐砚多箕形,宋砚多抄手形,均以朴拙务实见长。明清两代造型变化丰富多彩,但仍保持着简洁大方的本色,主要有玉堂式和大冠式两大类别。现代以来,除传统几大砚式继续存在,自然就形式和仿古式逐渐成为中高档砚的主流形式

徽派茶道

徽州茶道讲究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宾。注重环境、气氛,以求汤清、气清、心清,境雅、人雅、器雅。黄山市有关部门把古代饮茶的礼规编成一套程序,进行“茶道表演”。这种表演有四个或八个姑娘进行,大致分以下几道程序:静气、烹汤、焚香、涤器、烫盏、赏茶、投茶、洗茶、注汤、敬茶、闻香、观色、品味。

徽派建筑

宏村

南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园林,不仅 *** 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养了大批徽州工匠。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还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宅、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寺庙,从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

新安理学

新安理学是朱子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该学派由徽州籍理学家为主干组成,奉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的朱熹为开山宗师,以维护继承、发扬光大朱子学为基本宗旨。新安理学从南宋到清代的演变过程,正是12世纪以后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缩影。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对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安画派

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活跃于安徽南部(今黄山市一带)的绘画流派。现黄山市原称徽州,秦、晋时设新安郡,新安江又是这一代的重要河流,故又常以“新安”称之。明代的丁瓒、程嘉燧、李永昌等新安画家,崇尚“米倪”之风,枯笔皴擦、简淡深厚,当为新安画派的先驱。

徽派戏曲

徽剧表演

徽剧是一个古老、悠久、艺术遗产十分丰富的剧种。起始阶段流行于徽州及安庆、池州、太平一带,得在南方亦流传甚广,对许多剧种产生过巨大影响。它的剧目很丰富,共约有传统剧目1404个,能见到的本即有753个。其内容从列得纷争、宫迁大事、神仙鬼怪到民间生活故事,应有尽有。徽剧的音乐、唱腔优美、完整。主要可分青阳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拨子、二簧、西皮、花腔小调共九类。而以吹腔、拨子、皮簧为主要声腔。

新安医学

新安医学肇自北宋,盛于明清。自北清未,新安医家有540余人,其中225人撰、辑医学著作460余部,其中部分医籍东传朝鲜、日本。著名医家有北宋的张扩,南宋的张杲,元代的程汝清、王国瑞,明代的程充、汪机、吴正伦、吴昆,清代的程正通、程林、汪昂、吴谦、郑梅涧、汪文琦、程杏轩等。汪机、吴谦分别被誉为明、清四大医学之一。

地方特产

茶叶

黄山毛峰:黄山毛峰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每片茶叶约半寸,绿中略泛微黄,色泽油润光亮,尖芽紧偎叶中,酷似雀舌,全身白色细绒毫。

太平猴魁:太平猴魁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黄山区新明乡,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特称“猴魁”。

祁门红茶:祁门红茶为中国著名的功夫红茶。“祁门红茶"条索苗秀,色泽乌润,香气清高持久,似果香,又似蕴藏的兰花香。

屯溪绿茶:屯溪绿茶是中国传统名茶类名,简称“屯绿”。这种茶采制精细,鲜叶原料多为一芽二叶或三叶嫩梢,制作方法分炒青和烘青两种。

黄山绿牡丹:“黄山绿牡丹”特种工艺茶,产于歙县大谷运乡海拔1400余米的南云尖。上等的绿牡丹茶呈花朵状,一芽一叶初展,花瓣花瓣排列匀齐,圆而扁平,白毫显露,峰苗完整。

顶谷大方:顶谷大方系中国名茶,产于歙县老竹岭和福全山。“顶谷大方”外形挺秀光滑,色泽翠绿中微微泛黄,芽藏不露,金色茸毫披满全身。

山珍

徽州贡菊:徽州贡菊是从菊花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原产于歙县金竹岭一带,既可泡茶饮用,也可配药。

黟县香榧:“黟县香榧”产于黄山西南群峰中的泗溪。《本草纲目》曰:“助筋骨,行营卫,明目轻身;沉五痔,去三虫。

金丝琥珀蜜“金丝琥珀蜜枣”是鲜枣经加工而成的一种蜜枣饯。这种蜜枣色泽金黄如琥珀,切割的缕纹如金丝,光艳透明,肉厚核小。

水果

三潭枇杷:“三潭枇杷”皮薄、肉厚、汁甜,有20多个品种,比较有名的是“大红袍”和“光荣花”。

黄山猕猴桃:黄山猕猴桃,野生水果, 民间称作“杨桃”,品种多达20多个,多数长在阴湿的山林中。

徽州雪梨:徽州雪梨的主要产地在歙县,栽培始于宋代。徽州雪梨皮薄肉细,曾在1934年的国际博览会上获银质奖章。

歙县金桔 歙县金桔是柑桔中的一个独特品种,桔形小于黄岩蜜桔,大小同四川红桔相似,颜色呈金黄色或金红色。

手工艺品

徽州漆器:“徽州漆器”是利用国漆作主要原料,掺以绿松石、丹砂、珊瑚、青筋蓝、朱砂等,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制成的漆器。

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歙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 一,始于唐代。砚材纹理细密,兼具坚、润之质,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

更多黄山最美的地方,黄山市爬山的地方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