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借鉴的《气场修炼术》书不错
看了一下问题,可能题主对 气场 二字理解上有一些误会
1 首先,你要知道气场是什么(手机啊,没办法加粗,没办法加线)
气场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我们一听到“气场”这个词,极可能有一种莫名其妙、玄而又玄的感觉,因为我们摸不到它、看不见它,而且很多人都利用它把我们引向形而上学的研究。
其实,气场就是现代心理学和交际学的一个研究对象。它不仅不玄,而且可以从科学角度加以理解,如果方法得当,还可以加以提高和培养。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灭掉袁绍平定北方后,声威大振。此后,献帝下诏,曹操由魏公晋爵魏王。此时的曹操可谓是春风得意。而这时,匈奴派使者觐见汉天子,使者听说曹操晋封为魏王,就提出要向魏王拜贺。曹操允许之后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气派,却又想在外族人面前显显威风。想来想去,就叫尚书崔琰做自己的替身接见匈奴使者。崔琰乃汉末名士,在朝野很有声望,而且崔琰的侄女还是曹操的四子曹植的妻子,曹崔两家是亲家关系。崔琰不但身材魁梧伟岸,而且一把胡须长达四尺,有美髯公之称。陈寿的《三国志》对崔琰的容貌描述是:“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由此可见其容貌决非一般。《世说新语·容止》一书曾讲述此事:崔琰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做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接见完毕后,曹操派人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说:“魏王俊美,风采高雅,而榻侧捉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由此可见,这位匈奴使者也决非等闲之辈,他能够通过崔琰表面的“雅”,看到他深层次里的缺陷:威武不足,亦即没有曹操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英雄气概。这话传到曹操耳朵里后,让他很是得意。
如果你问什么是气场,心理学家会告诉你,气场就是感觉,交际学家会告诉你,气场就是影响力。这两句话都对,都分开说却不完整。
两个人相互接触,一方总会给另一方某种感觉,即前者身上肯定有什么东西,能够传达给对方某种信息。这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气场:我们把人们身上的这种东西,这种给别人感觉的东西,称为气场。心理学上的气场就是人们给他人感觉的来源。
而从人际关系学来看,气场就是用来影响他人的能力或多个人能否和平共处的能力。
从气场的本质来讲,它来源于心理与身体的整体状态,气场是人们给他人感觉和影响力的身心状态。
气场因感受者的存在而存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这个概念就不成立了,这种东西就不存在了。为了形象地表达,人们通常以每个人为圆心、以一米为半径画一个圆,来代表个人的气场。但是,请牢记这个事实:这个圆本身是不存在的,它只存在于人的想象和文字之中。这样可以避免我们进入形而上学的误区。
2成功人士的气场都很强大,对于他们的气场的认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气场是一种让你成为自己,而不是别人的气质。外貌和道具固然有作用,但气场最终还是源于内心。有气场的人,别人尊重他、靠近他、被他吸引,不敢随意忽视他、轻视他,不一定非要强大得像圣斗士的小宇宙,非要拒人于千里之外,非要一个眼神就能杀死谁,非要别人两腿发软战战兢兢。
(2)气场就是一种先天能量,强大的气场能够感染人,还会带动周围人的情绪,这种能量还是发光体,让周围人的注意力不自觉地集中到拥有它的人的身上。
(3)气场与 *** 无关,你站在台上,释放内心 *** ,把 *** 灌注在表演里面,自然形成气场,而修炼到家的含蓄平淡同样有气场。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他旁若无人,而你的目光却不自觉地被他所吸引,那就说明他的气场很强大。
(4)气场,是一种强大的内在吸引力,它就像是一种气势。一般有气场的人,他们的眼神是自然的,是不拘束的,更不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他们不需要刻意在人群中显示自己的不同,甚至对大家的目光毫不在意,但是,越是这样,就越会吸引别人的目光。
2月3号更新
——————————分割线————————————————
高速运转的大脑是强大气场的保证
强大的气场来源于高速运转的大脑。有一些事情,是不需要证明的,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就可以证明这些说法的正确性。我们对某些人并没有特别的印象,为什么呢?据我的调查和研究, 因为他们并没有什么强烈的心理活动,也就是他们的大脑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状态,思维相当木讷、不活跃,所以,他们的气场就不够强大。这样的人就像面无表情的塑像,你能期待一张空白的纸给你什么印象啊?
拥有最强大气场的是那些大脑高速运转的人,他们精神集中, 有强烈的感觉、欲望和情感(不管是好是坏),剧烈运动的大脑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就仿佛能够压迫性地“投射”到对方或周围人的潜意识上一样,被对方或周围的人感知。
《热爱生命》这本书其中有一部分让我非常感兴趣。这个人遇见了一头熊。
绝望催生的勇气被一阵汹涌起伏的恐惧驱散了。自己如此衰弱,如果那个动物攻击自己该怎么办?他只好拼命摆出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紧握猎刀, *** 地盯着那只熊,这头熊笨拙地向前挪了两步,后退,站了起来,发出试敌的咆哮声。
如果他逃跑,它就会追上来,不过他并没有逃跑。现在,恐惧催生的勇气让他忘记了恐惧,他振奋起来了。他笔直地站着,挺起胸膛,紧紧地盯着熊的眼睛,一时间他竟然完全相信这只熊绝对不是自己的对手,但是,他要放它一马。
熊向旁边慢慢挪动,发出不甘的咆哮,它被这个站得笔直、毫无惧色的神秘动物吓住了,不知如何是好。可是,他仍旧站着不动,
像一株乔木一样笔直。
危险过后,他抖了一阵身体,猛地栽到在潮湿的苔藓地上。
这是个虚构的故事,但却基于现实,很多在野外遭遇狼或者熊的猎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如果你进攻,必然被野兽吃掉;如果你害怕, 野兽必然会攻上来;提高自己的士气,是唯一的出路。这个故事除了能证明动物也能感觉到人的气场之外,还能证明一件事:如果他没有高度集中,大脑没有快速旋转故而发出“逼熊”的气势,必然被熊吃掉,所以,高速运转的大脑是强大气场的保证。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大脑高速运转起来
我们如何调动自己的大脑进入高速运转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一下上一小节那个故事,然后请回忆一下自己的大脑曾经在什么情况下高速运转起来过(此处停顿5秒)。
或许那时候你迫不得已,遇到危急情况,就像那只遇到熊的老兄……
或许你那时非常渴望完成那件事,得到那个东西……
或许你很肯定那个东西一定是你的,那件事一定能办成……
那个时候,你在高速旋转自己大脑,而且后来你成功了,就像那个猎人一样……
那是怎样的情形啊?你当时是怎样的一个状态——让自己的大脑飞速旋转的呢?
是啊,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们给出的答案中,共同的部分应当是,当时大脑中都有强烈的“渴望”或坚定的“相信”。
有些人总是被动地接受生活,他们被迫面对危机的时候,会不得不运转起自己的大脑来,比方说那个遇到熊的人。但这种运转是消极的、被动的,只有被逼迫到那个份儿上时,他们的脑子才会高速运转起来,这就是为什么面临危险的时候奇迹往往会发生。奇迹并不是偶然的,任何偶然背后都有导致它的必然因素,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让奇迹成为一种习惯。
这种习惯我们可以称之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