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简易取穴法”带给我们的思考,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简易取穴法”带给我们的思考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简易取穴法”带给我们的思考

为了便于人们学习、掌握定位及取穴方法,历代医家创立了多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如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点取百会;两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尖所抵达处取列缺;拇指向食指并拢,虎口处肌肉隆起最高点取合谷;站立时两手下垂,手指紧贴大腿外侧,中指尖端取风市……然而仔细推敲和思量就会发现,这些简单易行的定位、取穴方法其实并不一定准确,与相对准确度较高的“骨度分寸法”还有一定的差距。

下面说一个早些年做过的“风市穴”定位取穴测量实验:

1.一般资料 随机测量100人,其中70名为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30名患者;发育均正常,肢体无畸形;男性65人,女性35人;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4岁。

2.测量方法 被测量者取立正姿势站好,要求头部不要前低、后仰;两肩水平,勿向左右倾斜;腰部伸直,不挺腹、弯腰,双脚拼拢;两臂自然下垂,手指紧贴大腿。先将中指尽端在大腿外侧正中点着处作一标记,再以点穴用松紧带测穴尺一根,按骨度分寸法从髀枢(股骨大转子最高点)至膝中横纹水平线取19寸,最后观察所作标记至膝中横纹水平线的分寸。

3.测量结果 按以上两种方法取风市穴,结果极不统一。骨度分寸与垂手中指端的差异波动范围很大,垂手中指端标记在膝上6~11寸之间。100人中,与文献所载的膝上7寸相吻合者仅10人,占10%,而在膝上8~9.5寸者却相对偏多。

此实验说明“站立时两手下垂取风市”与临床实际大相径庭,从《三国志》中双手过膝的刘备看风市定位就更不靠谱了。再从“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点取百会”来说吧,“两耳尖直上”这条线就很难划准,因为它向前或向后可以有不同的倾斜度。

另外,简易测量穴位尺寸也有一些问题。我们平常大都以手指的长短、宽窄为依据定穴,称之为“指量法”,因为此法只限于自身使用,故又称“手指同身寸法”。其中,最基本的,要数以中指弯曲后中节形成的梯形腰部横线为1寸。然而,此长度由于不在手指边缘,临证是无法使用的,所以应予以淘汰。而代之以大拇指指节的宽度为1寸(《备急千金要方》中还定中指顶节为1寸);食中二指并拢后第2指节的宽度为1.5寸;拇指或食指上两节的长度为2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后第2指节的宽度为3寸,简称“一夫法”,为晋代医家葛洪所创,则受到大多数的欢迎认可。

笔者认为:若用简便取穴法,就不能参以骨度分寸;若取骨度分寸法,简便取穴法便应弃之,两者不可兼而用之。笔者倾向于统一使用骨度分寸法,因为它是人体取穴定位最主要的依据。如用简便取穴法,则必然会因部分病人的四肢长短个体差异或不成比例而造成比较大的偏差。而且,上肢或手指残缺者还难以定穴,而按骨度分寸法取穴则无此弊。所以,针灸文献中介绍的各种简易取穴法,只能作为临床定穴的参考而已。

后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说不能用简易取穴法,而是我常年身在基层,从事教育培训工作也比较多,看到很多讲师讲到穴位的时候现在都不讲寸数儿或者一带而过,直接就简易取穴法了。经络的重要性不用我来多说,离穴不离经也可以呀,老跟裤缝边较什么劲儿。对于新手学习经络,我提倡先学古代解剖名词与现代解剖对比,牢记经络走形与穴位尺寸,然后细心触摸寻找穴位感,最后自己寻找简易法,不要一开始就懒省事儿,否则可能会影响对于经络的理解。拜访过很多针灸大师,很多号称“不用测量,眼中有经络,手下即穴位”,这都是长期经验积累的吧,加油吧。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

更多“简易取穴法”带给我们的思考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