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其实,一个企业的并购,并不是简单追求规模效益的推动。虽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市场可支持的主导企业数量下降。但是要知道,规模效益曲线是一条先递增后递减的曲线。并购并不一定能带来规模效益,而且,事实上很多企业的并购目的也并不在于规模效益。
我对汽车产业并不熟悉,我从一般并购的思路上加以解释,并且通过我自己对汽车产业的了解加以具体阐释。
首先,并购是战胜竞争对手的一种办法。如果我不能在市场上竞争你,那么我就买了你。这个国内X腾常用。
其次,并购可以吸收被并购者的资源。这里包括生产技术,市场份额,管理水平等等。其中,13点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我想重点说一下关于市场份额。并购之后,企业无非面临两个大的方向,要么注入母公司资源,推动并购企业良好发展;要么收缩收割,等待最后的破产清算。看似个策略背道而驰但是本质都是帮助企业提高市场份额以提升业绩。前者又可以分为吸收并购公司把其作为母品牌的一部分,比如,B厂在汽车底盘方面有优势,那么很可能A厂收购B之后,把B作为A的汽车底盘的研发和生产中心。同时也可以保持收购公司的独立品牌,获得范围经济。这个最明显的就是雀巢,比较夸张的说,你去超市买一圈,基本不可避免的要买到雀巢公司的产品。比如太太乐,豪吉,KITKAT,银鹭,徐福记....数不胜数。不同的品牌的市场定位不同,目标市场和市场细分不同,可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最终增加市场份额,扩大收益。而后者,收缩收割等待破产清算的话,作死你主要竞争者,他的市场就是你的了呗。比如强生收购大宝..
第三,并购可能涉及企业的一体化策略。这个在第二点里已经有所体现,后向一体化收购供应商,类似AB厂商的关系,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横向一体化,收购主要竞争者,玩不过你还买不过你么。前向一体化收购分销商,这个在汽车产业里并不常见。
第四,并购不失为进入海外市场的一种方法。进出口面临关税非关税壁垒以及外汇风险。许可贸易和特许经营不是适合每一个产业,同时也存在技术泄露等风险。并购外国企业可以规避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同时克服地缘障碍。在国际上还是很常用的。
如果题主感兴趣,可以把汽车并购潮的相关详细资料列出,自己分析一下,也可以一起讨论。
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