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郑琳
温州永嘉县,楠溪江中游的一座古镇枫林,素来有“小温州”之称。2021年2月,永嘉县枫林镇和富阳区新登镇、建德市梅城镇、上虞区丰惠镇等11个千年古镇一起,被列入“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名单。
浙江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有许多曾为州府县衙所在的“千年古城”。但历经风雨沧桑洗礼,这些古城虽然保留有不少历史风貌,许多却沦为经济薄弱的小城镇。那么,枫林村有着怎样的文化底蕴和辉煌的历史,被列入“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名单?
参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古镇专家、《永嘉县志》副主编徐逸龙认为,枫林古城是闽浙驿道上的浙南军政重镇,也是山水诗乡,传承河洛道统,是孕育永嘉学派事功学说的胜地,永嘉县包产到户率先实践的地方,历代文物古建筑与中国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尤其是研究近代史的鲜活标本。作为浙江省首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之一,枫林镇是浙江诗路文化建设高地。
枫林秋景 卢雪峰摄
自古繁华
军事重镇
枫林,古称丰里,早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枫林境内已有人类从事农耕制陶活动。
枫林自古繁华,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她是楠溪江中游水陆古道交通枢纽,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浙南军事重镇。
自从晋代,士大夫衣冠南渡之后,枫林已成为世家大族择地安居的桃花源。唐宋时期,有“狮头山,象鼻水,枫叶地,称乐土”之说。五代北宋时期,在枫林设楠溪管界巡检司和监当镇,后来的“档溪村”因此得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枫林汛,以防倭寇入侵。清代,枫林是永嘉县丞署和温州府同知守备衙门驻地。
抗战期间,这里还成为浙南三地七县军事指挥中心,也是温州城里人躲避战乱的桃花源。1924年,为避军阀战乱,朱自清妻儿老母在马公愚的帮助下前往枫林避难,当时就暂住在枫林谦益堂。
1949年9月,永嘉县 *** 驻枫林镇。2000年2月18日,枫林被浙江省 *** 批准命名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真可谓是“一部枫林志,半部永嘉史”。
千年时间荏苒,如今的枫林仍保存着数量可观的明清及民国时期建筑,人文遗迹保存较为完好。特别是枫林村中央的圣旨门街,因街上建有圣旨门而得名。明成化二十年(1484),宪宗为表彰枫林乡贤徐尹沛的尚义精神赐建圣旨门。鼎盛时期,浦亭街、圣旨门街、来薰路、解阜路的商铺百余家,一些店铺还曾在温州城中开设分号。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圣旨门街是楠溪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漫步圣旨门街,可以发现这里依然保持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风貌。难怪有专家称,枫林古镇不仅保存下了明代店铺的活标本,还保存着中国最为传统完整的耕读模式。
永嘉学派
名人辈出
唐五代宋朝,枫林世家庄园宅第遍布,书院林立,学者辈出。寓居枫林的世家大族共同创造灿烂的耕读文化。特别是宋代,枫林有醉经堂书院、法慧书院、黄氏学馆、慥堂书院等教育设施,文人墨客举行牡丹书会闻名乡间,是孕育永嘉学派事功学说的一块沃土。
从宋元丰年间的兄弟御史刘安节、刘安上,南宋隆兴元年状元礼部尚书木待问,到晚清监察御史徐定超,枫林共走出过20余名进士。
宋代“皇祐三先生”之一丁昌期,在宋元祐三年(1088)参加明经行修科考试,未被录取,归隐枫林东郊,建醉经堂书院,教授生徒,学者称“经行先生”。丁昌期的儿子和三位孙子,共四人登进士科,成为枫林境内最早发达的科举世家。
后来的兄弟御史刘安节(1068~1116)、刘安上(1069~1128),就是师从丁昌期,一度隐居枫林狮溪,过着耕读生活。丁昌期对“元丰九先生”中的多位学者都有直接影响。而“元丰九先生”有力地发展了永嘉地区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催生了永嘉学派。
徐定超
除了上述名人之外,枫林更是走出了著名的徐氏家族,名人辈出。
南宋绍兴年间,枫林徐氏第二世祖国子监祭酒徐文铨创办慥堂书院,学徒众多。其子徐自明,是南宋永嘉学派知名学者,现存的《宋宰辅编年录》是一部永嘉学派史学力作,为研究宋史重要资料。
到晚清时期,枫林徐氏走出了一位重量级人物——徐定超。上海徐汇区,还有以徐定超的家乡命名的枫林路和枫林桥。
徐定超于光绪九年(1883)中进士,曾任京师大学堂医学馆提调兼总教习、京畿道掌印监察御史等;宣统元年(1909)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现杭州高级中学前身)监督、浙江省学务议长,主持浙江学务。
辛亥革命胜利后,浙江宣告独立,温州的清朝官吏逃之夭夭,社会秩序一片混乱。温州各界推举徐定超来温主持军政分府都督。他于1911年11月9日从杭州回到温州。温州父老子弟夹道相迎达数万人。徐定超到任后,励精图治,选贤任能,从政治上、经济上,组织上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对制止紊乱局面,减少群众疾苦,巩固革命成果,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不久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实行专制独裁,派其亲信朱瑞任浙江省督军。徐定超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于1912年秋辞去温州军政分府都督,直到1915年秋,到杭州担任浙江通志局提调,修通志。
1917年,他偕同夫人胡氏经上海回温州,所乘的普济轮船在吴淞江口被一艘英国轮船撞沉,因而夫妻均遇难,终年73岁。
徐定超去世后,蔡元培曾题写对联:“念祖楼台高百尺;谏官祠宇壮千秋。”
古城深烙
红色印记
徐定超提携的后辈们,在从事教育或实业救国期间,纷纷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温州城建立 *** 温州独立支部,然后向楠溪渗透。他们以枫林书香门第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建立秘密党组织。楠溪防营驻地八房祠堂和惠日寺营房园成为培养浙南红军游击队干部的摇篮。
民国时期,枫林是浙南国共两党斗争最激烈的前沿阵地。
1925年,枫林党支部在枫林小学成立,小学教员徐贤璧(1890~1963)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举办枫林农会。
1930年5月9日,遵照4月15日《 *** 中央军委军事工作大纲》规定的红十三军 *** 和指示精神,浙南温州、台州、处州(丽水)三地红军游击队3200余人集中在枫林惠日寺(枫林中学老校园)整编,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这是隶属 *** 中央军委的全国十四支红军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枫林驻有浙江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浙江高等法院第一分院、永嘉县地方法院、《浙瓯日报》江北分社、 *** 浙江永嘉县党部、县 *** ,驻陆军二十一师和暂编三十三师师部。驻军最多时达8000人,还有温州城区避乱寄居于此的大批民众,外来人口远远超过当地居民。
解放战争时期,枫林驻有 *** 括苍绥靖处,指挥浙南温州、台州、处州(丽水)三地永嘉、乐清、临海、黄岩、仙居、青田、缙云七县的军事力量。1949年4月1日,枫林提前解放。
古村名片
枫林镇是浙南典型的河谷冲积平原,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隋唐之际,因闽浙驿道昭浦码头繁荣,制陶业和皮油作坊兴盛,为楠溪乡经济和交通中心。五代北宋逐步设立军事据点和监税机构。古镇遍布名宅大院,有38座大小徐氏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