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中医是我国特有的治疗体系,在中医治疗中的方剂,其理论在历史中不停地得到改革创新,有着宝贵的实践经验,如今在这大环境中,将中药处理成散剂或者丸型有时遭到质疑,人们普遍认为中药以煎服为佳,质疑中药打粉成散或制丸的治疗作用,甚至认为毫无治疗作用,一边质疑,一边对中成药的冲剂、散剂、丸剂抱着肯定态度,殊不知,我国中药方剂在剂型多样化,就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当时就记载汤、丸、散、膏、酒、丹等剂型,到明代《本草纲目》就有40多种剂型,随着制药工业发展进步,后续才出现了片剂,冲剂,注射剂等新型剂型,而笔者准备讲述的散、丸剂,属于中成药剂型中的中间结构表现,只不过是没了工厂的介入,看起来粗糙,但实实在在保留了中药成分,在这时代,大家应该都习惯中成药诸多剂型存在,比如藿香正气水,玉屏风散,地黄丸,大家都在服用这些药物时候,为啥对中草药物打粉、制丸的品质和疗效提出质疑,现在让笔者来说下散剂、丸剂具体情况,希望大家读后对中药打粉、丸剂有所了解。
药粉与中药
如果大家在书店有兴趣的话,翻看中医的方剂学,里面有些方剂已经是说明散剂、丸剂,比如理中丸,地黄丸,逍遥散等等,而汤剂会写明是四物汤,四君子汤这些,那古代何时出现散剂、丸剂呢?有没有正确的规章制度?这个我们可以谈谈中药制法的历史。
中药剂型起于先秦,兴于汉代,盛于唐宋,衰于明清,在秦汉时期,有伟大医学家张仲景编写的《伤寒论》《金匮要略》都有记录各种剂型,书中各种剂型都有详细的制作流程及工艺,至今还在沿用,到晋唐时期,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书中记载了蜡丸、浓缩丸等剂型,在唐朝时候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编著的《千金要方》,这些书籍不仅记录下成书以前有效的方剂,还广泛收集了大量的民间验方。到宋代是中药真正大发展时代,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两个机构,太医院卖药所,也是后来改名的太平惠民局及修合药所(后面改名为和剂局),这机构后面编写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 *** 颁发的成药法典,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朋友对散剂、丸剂的制作开始认可,因为在宋代为了方便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同时也是对药物使用的安全监控。既然药物都是官方机构统一掌握,就需要有一部书籍,来指导其炮制、配方的规范,于是就有这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存在,这也是散剂、丸剂后期能大放光彩,方便老百姓的剂型存在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那么到了明清为何转衰,其实是西方医学的入侵,加上清朝 *** 闭关锁国,中药制法未能更新换代,改变制作工艺而衰退。
这里,有些人会问,清朝因为工艺技术落后而衰退,既然现在都有药厂生产好的散剂、丸剂,这当然选择相信,毕竟工艺技术摆在那里,为什么要接收药店或者诊所自制的散剂、丸剂?这就是被固定思维局限的表现。我们可以聊聊交给药店诊所的制作散剂丸剂的优势。
第一:大家最关注就是药房打粉、制丸的工艺值得相信吗?能问出这问题的朋友,对中国的经济、科技水平是多么不自信,现在网络发达,各种道地药材,各种炮制好的药材,相信淘宝或者大型药材市场都可以买到,这加工材料无需操心,打粉及制丸的机器现在都有自己国家的品牌,从小型到大型,药物工厂有的机器型号在市面上都有小型供给诊所药店使用,这些不需要担忧,就简单地说,从古代炮制制药到现代,中间五千年历史,古代人们都能用简单的工具,完成散剂、丸剂的制作,对比现代机器,再差的机器制作出来的散剂、丸剂都比古代药精细安全,更何况早已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好的打粉制丸机器是诊所药店都能购买得起的,而且自制的散剂、丸剂因为是病人需求才制作,因此不需要添加任何添加剂维持保质期,跟商品化的中成药有很大区别的。
第二:药厂生产是针对一种病的证型来生产,比如保济丸,都知道腹胀、腹泻、食积就选择它,但是吃不好都会去医院或者诊所开其他药来吃,这时候,由药店或者诊所的医生开出的中药处方,是针对你个人的疾病症状,这副药是专治你的问题,对比在工业化流水线出来的中成药,这个体化是最大的优势。
第三:假设上述症状确诊为慢性胃炎引起的,要你喝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三个月的中药,想必会有人想到熬药的问题,自己能不能坚持喝完的问题等等,医院或者诊所改用丸剂、散剂,都是出于简单、快捷,同时散剂、丸剂在针对慢性病的调理有一定的优势,丸剂可以在肠胃慢慢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散剂是药粉煮开为煮散,提高溶出率,或者和水吞服,有利于药物成分吸收,这些剂型出现都是为了服务人民群众的,所以中草药在打粉及制丸应该肯定其治疗效果的。
中药自制胶囊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得知,散剂、丸剂在历史上是有规范过得,而且是官方机构组织的培训,其好处都有简单、方便、快捷,在现代社会,又多了个体化,更具有针对性,而且制作工艺完善,无添加任何化学物来维持保质期,因此,我们听到医生给你的药方写上打粉、制丸不能提出有没有药效这种可笑的问题。
中药粉
后续给大家普及下散剂的使用,一般都有以下方法,1、连渣带水服用,取6-10g,开水浸泡,连渣带水一起喝,2、煮散,取15-20g,加一碗半水,煮开小火等5分钟,后去渣服用 3、散剂吞服 一般是比较细的粉末,但还是得兑点水,不然容易引起呛咳甚至窒息 4、代茶饮不方便煎煮中药者,可以用开水冲泡以茶叶滤包包装的中药粉(类似泡红茶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