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上文回顾:新丰往事——序
图片来源:菲比幸福
我们的车是从翁源县城出发,穿越着粤北的崇山峻岭,快到新丰县城的时候,弯弯曲曲的山道,把我的胃“晃荡”得有些翻江倒海的感觉。突然,同行叫道:“看!那山就是云髻山。象一个 *** 的发髻。”
我立即精神抖擞地向前方的山峰望去,眼前的山峰赫然展现在眼前,真象一个女人的发髻。黄昏的天空呈现出淡淡的晚霞,斑斑点点的云朵,排列得整整齐齐,静静地挂在天空。云髻山仿佛衬托在一幅绚丽的风景画中,显得格外的娇媚。那端正的发髻背后,让人联想到那肯定是一张女人美丽的脸庞。孩提时对阿婆髻的印象,现在早已模糊不清了,只是把阿婆髻山这个名字,深深烙在童年的心坎上。
这个角度是否像阿婆髻?(图片来源:菲比幸福)
云髻山奇峰林立、怪石纷呈。狮子峰雄伟峻拔,玉女峰洒脱秀美,酒壶耳峰惟妙惟肖,五指山直插云霄……。其实,小时候,我们都叫它阿婆髻山。只是近年为了开发旅游项目,不知道被那个文人墨客改成了个文绉绉的名字——云髻山,便可以让人们联想翩翩,你可以那她想象成一个美丽 *** 的发髻,你也可以把她想象成一个饱经沧桑的老阿婆的发髻。而我还是认为叫阿婆髻更为贴切,因为这座经历了千百年的山峰,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有着更深厚的历史积淀。
云雾缭绕的云髻山(图片来源:菲比幸福)
云髻山是新丰江的源头,滚滚东流的新丰江水蓄于广东省第一大的新丰江水库,润泽下游的惠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地万千民众。 “云髻山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春赏山花,春天是彩色的海洋,满山盛放着一簇簇没有名字的山花、野花,五彩缤纷,斑斓多姿,展示着大自然生命的绽放与延续;夏弄清风,夏天是郁郁葱葱的天地,阵阵山风吹过,夹着飞瀑,给人清凉爽快的感觉;秋观红叶,秋天是火红的日子,金红的枫叶成行成片,大山以最朴实的方式,用火一样地热情欢迎八方游客的到来;冬踏冰雪,冬天是玉色的世界,冰花、冰串、冰天雪地,晶莹剔透,白雪皑皑”(新丰县志)。
我到了新丰县城的当晚,就去看望了妈妈的金兰姊妹——梁姨。梁姨的大儿子叫伟哥,是我哥哥的同学,也是我小时候挺崇拜的一个大哥哥。记得小时候,看见伟哥用废旧轴承做成了小滑车、在体育场上放风筝,我就觉得伟哥很了不起的呢。常常喜欢做跟屁虫似的,要和这群大哥哥玩,可常常被哥哥赶了回来。记得那时梁姨在县招待所工作,家也在招待所里面。县 *** 招待所是一走凹字型的四、五层钢筋水泥楼房,在60年代的小县城就是一座相当不错的建筑了。周日,妈妈常常带着我们到梁姨家玩。招待所的院子里搭着一个几十平方米的葡萄架,那结出的葡萄连我们这个小孩都不摘,因为太酸溜溜了。我喜欢和几个小玩伴爬上招待所的楼顶上玩,在楼顶可以看见县城不少的地方,还有楼顶的一个个七拐八拐的水泥墩,成了我们玩打仗的好地方。可惜,今天再也看不见这栋楼房了。
从梁姨家出来,伟哥非要开车陪我到县城转了转,在新广场的罗马柱前,伟哥说:“这广场和罗马柱是叶树养(韶关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因 *** 数千万已被逮捕)在这儿当县委书记时搞的。在他被逮捕前,这罗马柱前几十米长用水泥砌成的石坎,竟然齐刷刷倒了下来。”
这台阶竟然整整齐齐塌了下来,是预兆着这位 *** 官员的下台?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天意,但我听说叶树养是在新丰土生土长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小时候家里很贫穷,读书上学的时候,在寒冷的冬天,居然还光着脚丫上学。他能从农村贫瘠而艰辛的路上,走到韶关市常委、韶关市公安局长的位置,实属不易。可就是因为贪婪,最终铛琅入狱。
新丰县 *** 广场(图片来源菲比幸福)
记得小时候,常常听姐婆(客家人对外婆的称呼)讲故事,我就爱用一种神秘、好奇的童心,沉静在故事里。其中讲述了一个有关阿婆髻山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阿婆髻的山脚下,住着一对父母双亡的兄弟俩,他们每天都要上山砍柴,然后拿到县城的集市去换粮食,过着贫穷而清谈的农家生活。
哥俩天生有着一付好嗓子,只要一到山上,他们就会放开嗓子,高唱着客家山歌。他俩的歌声一响,风静了,树儿停止了飕飕的摇曳;鸟儿也落在树梢,停止了呱呱叫,都在听着这哥俩的甜美唱歌。哥俩就这样在贫困而快乐中,一天一天长大。
有一天,他们来到阿婆髻山顶上,当砍好柴,在一块大岩石下休息时,惊喜发现了从石缝中掉出一粒一粒的米,已堆成小碗那么高了。兄弟俩把米捡起到锅里,做了顿香喷喷的大米饭吃,然后就高高兴兴挑着柴,唱着山歌下山了。以后,哥俩每天都会来到大岩石下,把一只碗放在石缝下接米,然后唱着歌儿去砍柴了。等到了中午回来,就接到满满的一碗米了。从此,哥俩每天都能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了,过上清贫而又快乐的日子。
转眼到了冬天了,阿婆髻山上的风很大,吹在哥俩单薄的衣服上,冻的瑟瑟发抖。当他们在走到大岩石下时,老大看见老二有把碗摆在岩石的裂缝下,就灵机一动说:“老二,这岩石老是下米,该不是岩石里面是粮仓,或是有会生米的宝贝吧?!”
“哥,说不定里面真藏着什么宝贝呢。”老二说。
“唉——,我们天天上山砍柴,也只漏给我们一小碗米。现在天气那么冷了,不如我们刨开岩石看看。如果是粮仓,我们就把米担回家去。如果在能生米的宝贝,就更好了,我们就拿回家去,让它生米。这样,我们就不用天天上山砍柴了。”老大说。
“对啊,以前我们干嘛不会这么想呢?!真是笨死了。”老二马上就赞成了老大的意见。
哥俩一不做二不休,马上找了大榔头和钢杵,对着大岩石的裂缝,“叮叮当当”地敲了起来。
岩石被敲得一块一块掉了下来,哥俩终于将岩石凿开了个大口,只见从岩石的裂缝中“扑”地飞出了一只小麻雀,展开翅膀,飞上了蓝天。哥俩在岩石缝中,扣了半天,除了几片腐叶,什么也没有发现。从今以后,阿婆髻山的岩石再也不会下米了。从此,哥俩每天上山砍柴,就再也吃不上香喷喷的大米饭了。结果,哥俩每天无精打采上山砍柴,垂头丧气的背着柴火下山。阿婆髻山上再也听不到哥俩嘹亮的山歌了。不出几年,哥俩就忧郁而死了。
姐婆讲完这个故事,最后,姐婆总是孜孜不倦给我们说:“人不能太贪,贪就得个贫!”
此时,我边走边想起姐婆讲述的这个故事,在物质横流的今天,对世人还会起着警示的启迪码?
云髻山下的小山城(图片来源:菲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