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一生蹉跎半世浮云下一句(半世蹉跎半世梦),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一生蹉跎半世浮云下一句(半世蹉跎半世梦)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一生蹉跎半世浮云下一句(半世蹉跎半世梦)

上一篇文章中,分享了一代宗师——顾毓琇的故事:

民国宝藏男神,“两弹一星”元勋的老师,今天竟无人问津

总结了这位“行走的百科全书”身上的三大“反差萌”:贡献大 vs 曝光小;精理工 vs 嗜文艺;身价高 vs 轻名利。今天,我们继续分享民国宝藏男神身上,剩下的两点“反差萌”。

一、远离政治,却难逃战争的漩涡

前面提到,顾毓琇放弃了,美国通用电气的高薪工程师职位,一心投入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事业。

为了富国强民、抵御侵略,顾毓琇始终坚持「教育为抗战服务」的理念。

1933年,国民 *** 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的一名将军,因战事紧急,需要一批防毒面具,便向清华大学求援。这个人就是——「少帅」张学良。

顾毓琇闻讯后,立即组织工学院的师生开工。

因物资缺乏,顾毓琇机智地用椰壳为原料,因陋就简,研制了800个防毒面具,运往前线。

虽然用料“粗糙”,但“顾氏椰壳面具”的质量绝对过硬。

三年后,绥远战役爆发,指挥官傅作义发现:原装备的意大利产防毒面具,因天冷完全失效。

再次请求清华制作防毒面具应急,顾毓琇再次组织师生,连夜赶制了200副,并代表清华亲赴前线,将面具送到傅作义手上。

傅作义试用之后表示:

于是,傅将军火速下单复购,清华组织近百名工人紧急制作,在既定时间内送到了一线将士手中。

不久,便传来了傅作义部队在百灵庙大捷的消息,清华师生备受振奋,顾毓琇又亲往百灵庙祝贺。

然而,随着侵华日军的步步紧逼,形势日益严峻的华北,已经容不下一张小小的书桌了。

清华大学为了保存实力,决定将珍贵的图书和科研仪器装箱搬运,送上火车,向华中汉口转移。

为避免引起敌人的注意,这一行动只能在深夜秘密进行,顾毓琇就是当时的负责人之一。

几个月后,“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全面侵华。到了1938年,大半个中国都笼罩在了硝烟里。

已经退到了长沙的,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学校,不得不再次向西南内地转移,这便有了后来的西南联大。

在这次空前的「大迁徙」中,师生同心协力,在交通工具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步行入滇,顾毓琇就是这次行动的组织者之一。

在「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旗帜下,国民 *** 在汉口成立了抗战联合 *** 。顾毓琇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出任教育部政务次长。

尽管从政,顾毓琇始终保持人格和精神的独立,他不随流俗,刚正清廉,做事不以个人或者党派私利为出发点,而是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为取向。

当时, *** 准备给报名从军的学生发放奖金,有人担心学生拿了奖金却不来从军。

在一次 *** 的讨论会上,手握兵权的何应钦说:

所谓「取保」,就是找保证人or交保证金,现在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取保候审」。何应钦此举无异于将 *** 参军的学子们当成囚犯一样了。

这样观点的无疑触怒了把学生当成亲生孩子的顾毓琇,他当面斥责道:

何总司令,青年学生,投笔从戎,他们把身家性命都奉献给国家了,为了几文奖金,还不信任他们,要他们取保,这是对他们人格的极大侮辱!

不难看出,顾毓琇这一生都刻意和政治保持距离。

尽管游离于党派之外,但他的风骨和为人却赢得了各党派的尊重,周恩来曾当面对他说:

“你是难得的客卿,圈内人以为你是圈外人,圈外人以为你是圈内人。”

尽管无心入仕,战争却迫使他不得不参与时局,也剥夺了本该属于他的天伦之乐。

二、一身抱负,半世飘零

1941年2月,在敌机疯狂的轰炸中,顾毓琇刚满一岁的小女儿不幸离开人世。

悲痛之下,顾毓琇写下诗句:

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哀痛,顾毓琇开始研究佛学,他的诗词也或多或少带有些许禅意。

战后他曾走遍各地名山寺院,拜访了虚云、太虚等高僧,出版了《禅宗师承记》、《日本禅宗师承记》、《禅史》等专著。

国破山河在,带着对 *** 的思念,顾毓琇在战争中拼尽全力,用智慧和汗水,推动近代科学和工业的发展,也为中国的科技发展保存了希望的火种。

终于,他和所有在隐忍和不屈中企盼着胜利的人民一样,等来了1945年。

8月15日,日本投降。

9月9日,顾毓琇作为 *** 官员,出席了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亲眼见证了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

战后,顾毓琇出任上海市教育局长。

繁忙的政务工作并没有让他忘记自己“教书匠”的本质,同时在上海交大教授电机、运算微积分两门高等选修课。

工作占满了顾毓琇的时间,但他仍然不忘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不断思考着国家的命运和方向。

在短短几年间,顾毓琇发表了数十篇论文,针砭时弊、纵论世事,深扬民主和科学的国事主张。

1949年,随着人民 *** 突破长江天堑, *** 的失败已成定局,上海黄浦江码头挤满了

撤退的军人和民众。

很多人都在为自己何去何从感到焦虑,唯独顾毓琇淡定地说“ *** 来了,我一样教书 ”。

然而此时,蒋介石却要求他一同撤去台湾。

顾毓琇知道,哪怕不去台湾, *** 也是不会让他留在大陆的。无奈之下,他只好先随撤退的队伍离开上海。

然而,就在轮船离港之际,他才发现:两个儿子和未满15岁的女儿,竟然瞒着他,留在了上海!

原来三个孩子在中学时,就看了许多进步书刊,出于爱国心和正义感,都满腔热情地参加了学生运动,之后更是秘密参加了中国 *** 地下组织,就连顾家都一度成为地下党的活动场所。

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没有引起顾毓琇的注意,但是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不会做坏事,所以并没有严加阻止。

顾毓琇隐约知道,三个子女对 *** *** 不满,但却没有想到,才十几岁的孩子竟会是 *** 员!

他不得不再次忍受儿女离别之痛,而这一别,就是24年之久。

1973年,顾毓琇应邀回国访问,周恩来总理接见他和家人时,还风趣地对他夫人说:

“感谢你为我们生了三个 *** 员!”

由于不愿去台湾,顾毓琇取道香港再次赴美。

年近半百的他,重执教鞭,先后在麻省理工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潜心于国际尖端控制理论的研究,以非线性系统自动控制研究权威的身份活跃于国际科技界,赢得了学界的崇高敬意

异国他乡的生活,让顾毓琇每分每秒都沉浸在乡愁之中。晚年的顾毓琇,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回国来讲学、交流,也与阔别的家人团聚。

由于常年目睹发达国家的形势,他深知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常常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谏言献策。

他曾经建议中国实行文化开放、经济开放、政治开明。1988年5月顾毓琇建议中国国企实施“股份制”。

看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顾毓琇心中无限欣喜。1989年,他不顾88岁高龄,应邀飞回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40周年庆典。

2001年,年近百岁的顾毓琇住进了医院,可他仍然心系故园和母校。在清华大学电机系70周年庆典前夕,顾毓琇在毛笔上套了一个棉制圆环帮助握笔,写下了苍劲有力的“清华电机系七十周年”。

这是他最后的题词,也把眷念永远留在了清华园。

顾毓琇一生清贫,身后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遗产。从物质到精神层面都无比低调的他,常说一句话:生前了俗事,身后少虚名。以至到了今天,很多人从未听说过他的名字。

但顾先生留下的无价的精神财富,和贯穿历史的无穷力量,实在让人惊艳叹服。以至小编用了两篇长文,近一万字的篇幅来叙述和分享。

我们一遍遍地回忆前人的事迹,不止是为了歌颂和怀念,更是为了总结其中的规律,学习他们做事做人的原则和方法,传承他们不朽的精神。

其实,顾先生身体力行的许多品质,也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群体所共同拥有的。

在物质繁荣的今天,不少人面对诱惑、迷茫和焦虑时总会怀疑生命的意义,认为一切努力和挣扎都是虚无。然而,如顾先生这般不计代价追求灵魂独立的伟人,却让我们看到生命能够延展的广度和厚度。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和顾先生一样,成为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大家,但我们至少能够做到:

用理性的思维找到正确的方向,

用丰富的知识摸索科学的方法,

用强大的内心体会他人的需要,

用温柔的力量去改变这个世界。

最后,顾先生祝各位科学青年,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快乐的寒假!

更多一生蹉跎半世浮云下一句(半世蹉跎半世梦)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