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长相一般,教的也是不为学生所喜爱的政治课,然而她却成了网红,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和喜爱,就是因为陈老师上课的时候风度翩翩,挥洒自如,她的课堂语言精彩纷呈,妙语连珠,给人以美的享受。
可见,老师的课堂语言非常重要,一个老师如果在课堂上讲话动听,有内涵,就能显示出老师的风度。一个口齿不清,说话没有逻辑,照本宣科的老师必然课上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课堂语言决定了老师的魅力和学习的效果,它是课堂的生命。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语言是好的呢?我认为,凡事皆有度,老师课堂语言要驾驭好六个“度”。
一、教师课堂语言要有“温度”。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老师在课堂上讲话同样需要这样的“良言”。课堂语言的“温度”蕴含着老师的情感度,是教师是否有爱心的体现。温暖的语言不仅仅是用在表扬学生的时候,更可以体现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正如冰心老人所言,老师温暖的语言,可以“使穿枝拂叶的行人(学生),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遗憾的是,有些老师的语言不但缺乏“温度”,恰恰相反,却带有浓浓讽刺的“冰度”,以至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令其终生难忘。例如,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读小学时,数学老师骂他:“你像个傻子一样,把全班的脸都丢尽了!”让他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从此对数学产生了恐惧症,数学成了他一生的噩梦和伤痛。
2015年9月1日,为了引导广大教师多讲“美语”、不说“禁语”,自觉规范职业行为,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教师的“十大美语、十条禁语”。如“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我就知道,你改不了”,“你怎么越来越差了?”等是禁语;“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的成功”等是美语。可见,教师课堂语言“温度”的重要性,讲话没有“温度”的老师是师德失范的体现。
二、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有“态度”。
教师在课堂上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有些教师不发表看法,明哲保身,甚至是发表不恰当的言论,都是不对的,对学生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在讲解《岳阳楼记》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应当教育学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课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这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对作者的崇高而坚定的信念、忧国忧民的情怀和积极有为的抱负表达崇敬之情,无疑会激发学生对文章和作者的喜爱,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教师课堂语言要有“宽度”。
一堂课,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讲某一学科的知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加宽,以及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特别是高考改革选课组班的实施,老师讲课的内容常常会涉及到跨学科或课外知识,所以现在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知识面太窄,显然不能适应要求。
比如,语文教学中记叙文所涉及的地理知识、历史知识、政治知识等问题,如果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聪明的头脑,让教学语言有了丰富的拓展和延伸,也就是说有了“宽度”,不仅可以树立老师知识渊博的形象,而且让学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识。
再比如,学生对完形填空或者阅读理解题作出了错误的选择往往就是与他们自身的体验或知识缺乏有关。那么,一个英语老师就需要广泛的人生体验和背景知识才能跟学生讲出精彩形象的解答。
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老师,在课堂上能够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必定让学生佩服,深得学生喜爱。
四、教师课堂语言要有“高度”。
这个高度,并不是指教师的嗓门有多大,而是指教师依据相关教学重点、难点给予高屋建瓴的分析和讲解,在处理实际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拔高,透过表象看本质。
教师讲课切忌浅尝辄止的说明,浮光掠影的互动,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不能盲人摸象,做井底之蛙。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小说,文章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课堂上如果仅仅停留于此,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告诉学生,本文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 *** 裸的金钱关系的同时,寄予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有了这样的“高度”语言,学生的思想认识自然就上了一个台阶。
五、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有“纯度”。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有专业性,国家对老师的普通话作出了规定就是强调这个专业性:幼儿师范和语文教师是二级甲等或以上,其它学科教师为二级乙等或以上。
对于英语老师来说,课堂上讲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无疑体现出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老师讲的是蹩脚的普通话或者英语,味同嚼蜡,会多多少少影响自身的形象,甚至是让学生瞧不起,失去学习的兴趣。
六、教师课堂语言要有“深度”。
教师上课不是在菜市场卖菜,也不是休闲场所聊天,更不是泼妇骂大街。课堂乃大雅之堂,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精致、深刻,不能光讲大白话,也不能出现土话、脏话。“深度”与明白晓畅和通俗易懂并不矛盾,有“深度”的语言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一词句充满了情感和灵性。
解说的语言能够一语中的,关键是充满着丰富的思维含量,点石成金,让学生茅塞顿开,“一语惊醒梦中人”;答问的语言善于巧设机关,开启智力,授人以渔”,一问一答之间有柳暗花明之妙;朗读的语言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或是振聋发聩,或是润物无声,直抵心灵的最柔软处。
总之,正如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
“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起带进去。”
教师课堂语言折射的是一名教师综合的素质和全面的能力,把握课堂语言的各种“度”,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融合,不断地锤炼。一旦有所领悟,教师不仅能树立美好的形象,而且其课堂也必将魅力四射,效果倍增。
【附注】这是大希老师曾经写的文章,现转发于此。原文:
教师课堂语言把握好六个“度”,魅力四射,离网红不远_散花剑_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