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棍棒之下真的出孝子吗?
老师打学生,老师为什么也是受害者?
本文会给你不一样的答案。
当孩子骂脏话、打人、叛逆时,家长十分着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可以挽救孩子呢?
先说一个反面的实例。
成龙大哥在2004年上映的电影《新警察故事》,在这部电影的末尾,反派阿祖被JC团团包围,阿祖的爸爸来了,大骂阿祖,快步走上前,准备好好揍一顿阿祖,然而阿祖把Q口对准了自己的老爸,一声Q响,阿祖被狙击手打倒了,他爸爸面对这样的惨状,跪倒在地,痛哭流涕。
阿祖的爸爸是高官,没有时间管阿祖,阿祖小时候一旦犯错,他爸爸就是用打骂来教育他,于是阿祖恨他爸爸,然后开始恨和他爸爸一样职业的人,最后走上了报复之路。
这个电影不仅仅是一个动作片,还是一个教育片。
骂脏话、打人、偷钱、叛逆等等,这些行为在教育上统统归为一类行为——不当行为。即不恰当的行为。
孩子为什么会有不当行为?谁更应该为孩子的不当行为负责,是孩子自己,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长?
首先来说是不是孩子本身呢?不是,当孩子有不当行为时,是因为他缺乏控制自己的能力,而掌管自控力的大脑皮层要在孩子25岁时才发育成熟,所以,未成年的孩子是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真正该为孩子的不当行为负责的是家长。
有一个孩子,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后来我见到了他父亲,他父亲对孩子说,“不要和同学闹矛盾,不要动手”,可是当他听到孩子打赢时,脸上露出的是,很得意的表情。
家长一定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无论是好的一面还是不好的一面。
“江门孩子被父亲吊着打”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父亲的理由是孩子偷钱了。
我小的时候也偷过家里的钱,就是为了买一根冰棍,我的孩子从来没有偷过一次钱,因为他的书桌里面永远会有几百元。
孩子为什么偷钱呢?
第一,孩子的父母一定爱花钱,孩子耳濡目染也养成了爱花钱的习惯。
第二,父母爱花钱,钱本来就不够花,也就不会给孩子多少零花钱。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围观,最后父亲也只是被口头教育而已。网友也是一片叫好,打得好。
我想起来国外发生的类似事件。
是一个华人在国外拍的视频,
一天,这个华人(女性)家里突然来了两辆警车,下来三名警察,一个儿童保护协会工作人员,一名翻译,警察在亮明身份后,就把华人、她丈夫、她五岁的女儿分开问话,警察上来就问她,是否被丈夫家暴,她丈夫平日有没有在语言上威胁或者辱骂她女儿,这名华人一头雾水,最后才明白,她们一家人喜欢一块打闹,她女儿无意中给幼儿园的老师说,“爸爸是坏人,打我的头,还打妈妈。”,幼儿园的老师听到后,立刻报警,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原来打孩子是家暴呀。
扯远了。
当孩子有了不当行为,家长首先要明白,不可爱的孩子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孩子需要归属感,需要被尊重。
家长要纠正孩子这些行为,就要在尊重孩子开始。
第一步: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孩子骂小明,是因为小明不愿意和他玩,孩子感觉被忽视了。)
第二步:表达对孩子的同情。(你告诉孩子,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愤怒,心痛等等)
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发生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也可以给孩子提一些建议,直到找到解决方案。
无论孩子有什么不当行为,都可以用这个流程来处理。
还有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老师打孩子。
一个孩子早晨不愿意起床,说自己病了,父母如何劝,就是不愿意去学校,于是家长就给孩子请了假,然后孩子就高兴地起床了。
在家长的追问下,才知道老师经常打孩子的手掌,也发现孩子手掌都打肿了,家长就和老师进行了沟通,找到了老师打孩子的原因是,单词默写一直不过关。于是家长一边和老师沟通,不能打孩子,一边和孩子一起记单词。
我和孩子聊了一次,孩子说,恨死老师了。
我当时是这样解释的,老师打你,你是受害者,老师也是受害者。
作为老师,当他生气时,就会失去理智,回到儿童时期的处事方式——打骂。也就是说,他的童年也经常挨打。
老师成年之后,工作中,没有遇到优秀的同事,面对棘手的问题,依然不会处理。
所以说,老师没有遇到优秀的父母,也没有优秀的同事。
老师也是可怜的。
于是这个孩子就不再恨老师了。
家长的作用:当孩子进步时,为他鼓掌欢呼,当孩子跌倒时,托住他。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愿天下的儿童都可以遇到一对优秀的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