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科院从1049年10月与新中国同时成立,至今已近70载的历程,先后有六位行业翘楚担任院长。
中国科学院成立至今,共有六人担任院长。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四川乐山人。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郭沫若是第一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任期长达28年,是主持中国科学院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院长。
第一任院长郭沫若
郭沫若担任院长期间,组织力量对全国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力量分布以及人才情况进行了两次调查,根据各学术专家的推荐,掌握了有相当学术成就的专家学者名单。在调研的基础上,大力争取客居海外的学者回国到人民的科学院施展聪明才智。并且选配了学科带头人,聘请了212位知名学者为中国科学院科学顾问性专门委员会成员。完成了科研机构的调整、组建、广纳贤才,汇集了一批学科带头人。从而为人民的科学院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
方毅(1916—1997年),又名方清吉、方静吉,福建厦门人。方毅是中国对外经济、科技领域的杰出领导人。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第二任院长方毅
在科学技术工作中,方毅一贯重视基础研究,强调发展基础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亲自过问和支持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学工程的建设,十分关注高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领导和推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研究开发;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他从1978年起连续9年,每年率领上百位科技工作者前往攀枝花、包头、金川等地,研究共生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卢嘉锡(1915—2001年),台湾省台南市人,出生于福建厦门,祖籍福建省永定县,物理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1934年,卢嘉锡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5月,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第三任院长卢嘉锡.
卢嘉锡工作涉及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核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在结构化学研究工作中有杰出贡献,曾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模型,从事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等,对中国原子簇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他所指导的新技术晶体材料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绩。他早年设计的等倾角魏森保单晶X射线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数图,载入国际X射线晶体学手册,称为“卢氏图”。
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生于湖南长沙,科学家、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87年1月22日起,周光召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8年周光召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是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贡献。
*** ,男,汉族,1942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毕业,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研修,博士学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8-1995年任浙江大学校长,1997年7月起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第五任院长 ***
*** 在机械工程特别是流体传动与控制、高等工程教育等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曾在欧、美和中国等国获得20多项专利。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系统流量检测力反馈”、“系统压力直接检测和反馈”等新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先导流量和压力控制器件。
*** ,男,满族,1953年9月生,辽宁岫岩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结构化专业毕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 院士作为中国扫描隧道显微学的开拓者之一,也是国际STM方面有一定影响和活跃的科学家之一,领导实验室开展了广泛、深入并且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动,并于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1年3月, *** 院长提出“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