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2021新高考地理热点(2022高考地理考点),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2021新高考地理热点(2022高考地理考点)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2021新高考地理热点(2022高考地理考点)  第1张

高考可能会考,平时考到几率也大。

去年的热点,也看看,隔的近容易考。多多积累(如果有错字遗漏,自己改,自己加,也可以私聊我)

近年大事记,高中高考地理热点知识125 赞同 · 35 评论文章

小目录:

冬奥会,寒潮,回南天,载人航天(空间站),碳中和(碳达峰),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

在文章结尾,我放了电子版文件,自取。用微信扫!!为什么老是有人私聊我说扫不了,我就能扫。

一、冬奥会

地理考冬奥会更多,而且是重点和热点知识,考选址,考气候,地形,天气,风,交通等等,自然人文都可能考到。俄国和乌克兰战争,多半会考政治,国际局势这一块。真的拿出来考几率比较小。去了解一下,总不会错。

大家注意积累。

(一)先提一下,开幕式中国式浪漫,如果高考考语文作文,你会咋写哩?

中华文化,民族文化自信、自强,民族认同感,凝聚力。

举例的话就有开闭幕式的二十四节气,折柳送别等等,袁隆平爷爷墓前的两碗米饭,他去世时医院门口的两捆水稻,咱们国家航天的系列飞船名称,还有很多古典,一些仪式感等等。

(二) 冬奥会选址

冬奥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对场地、环境和天气要求较高,此次北京冬奥会,在我国的张家口和北京市

图如上,有点糊

1.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地方?(影响因素)

山地,坡度,降雪,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冬奥会举办条件非常苛刻。我浅析一下。(可能会给其它地方,问为什么选了张家口)

自然

(1) 具备良好的山地条件,海拔为800~2000米,坡度变化多样,利于修建雪道,设置多种项目。

(2) 山地降雪期更长,雪量更多,温度更低。

(3) 纬度适中,温度刚好适合举办冬奥会,温度太低或升高都会影响运动员比赛。

(4) 冬季我国北方干燥,降雨情况少,利于户外活动举办。

(5) 张家口空气质量、自然风光等较好,为国外旅人提供良好的体验。

人文

(1) 北京为首个双奥之城,更有利于宣传和国家形象的展示。

(2) 崇礼区本就是滑雪圣地,有相关的滑雪基础设施。

(3) 可以就近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场地(鸟巢)开闭幕,减少支出,获取更大的收益。(我猜的)

(4) 有高速公路、高铁等交通便利,与首都北京相隔较近。

注:本来想写俄乌局势的,但是地理不会考的,政治在国际那里,可能会涉及,考一下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或者考我国对外的政策对外开放格局什么的。

二、寒潮

(一)是啥

寒潮,反气旋指近地面中心是高压,气流向四周辐散,气流下沉。这种系统控制下,不容易形成降雨,冬季容易形成寒潮(可以思考夏季是啥)。我国寒潮主要来源于西西伯利亚。

寒潮指爆发性的急剧降温,一天内降温10℃以上,且当天最低温度低于4℃,则可以称之为寒潮,但是有的地方标准不同。

(二)寒潮的影响

希望问到影响,就想起来有利和不利。问到因素,想到自然人文。

有利

1.杀死病虫害。

2.高低纬度地表热量交换和循环。

3.有利于带来大范围雨雪,增加墒情(土壤干湿度),利于农业生产。(瑞雪兆丰年不无道理)

墒情这种说法就很专业,老师看见会加分的。学废了吗?

4.风力发电。(因为寒潮常常伴随大风天气,但是也可能下暴雪影响风力发电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利

1.大风降温影响农业生产,使越冬作物受到低温冻害。

2.雪灾,大面积降雪封冻影响交通出行,影响人们生产生活。

拆开,从交通,生产生活多方面想,如公路,铁路,航空,人们身体健康,生命财产。(多数自然灾害的危害都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

(三)防治措施

1.加强农业品种培育。(耐寒)

2.监测预警,提前防范,取暖通风,呼吁市民注意安全。(取暖设施)

3.加大宣传,预防生病,注意保暖。

4.建筑物加固,抢险救灾。

5.外出防滑,防塌。

三、回南天

(一)是啥

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猛烈回升的现象。

中国南方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每当每年3月至4月时,从海洋吹来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南方形成准静止锋,使南方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期间有小雨或大雾,回南天现象由此产生。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就开始在物体表面凝结、起水珠。

墙面地面

一般表现是墙面和地面表面积水严重,潮湿。

(二)怎么形成

一般在广西广东地区比较常见,暖湿气流引起气温回暖、湿度回升进而居民家中墙壁地面甚至物品表面出现的一种温暖返潮的天气现象。(主要是西南季风)

和夏天买一瓶冰水,没一会儿瓶子上会冒水一样的原理

(三)有什么影响

主要是不利影响,空气湿度大

1.空气潮湿,物品霉变腐烂

2.空气湿度大,能见度降低

3.地滑,容易摔倒

4.呼吸道疾病

四、载人航天

(一)发射地(回收地)选址

此知识点常考,且今年重要程度八颗星

我国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有,酒泉,西昌,太原,文昌。

位置

卫星发射和回收选址要求,主要综合考虑天气,纬度,地形,交通,人群密集度等。发射时间多选在晴天晚上,(方便观察)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

以常考的酒泉和文昌为例。

酒泉发射中心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燥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云量少,大气透明度好。西北内陆荒漠地区,海拔较高(海拔高自传线速度也大)地势平坦,地广人稀,便于发射和回收。

文昌发射中心,位于海南省。

有海上航道可以运输大型器械。纬度低,地球自传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海洋广阔,人少,利于火箭残骸的海上回收。

注:因为今年空间站有三位航天员返航(神州十三号),降落地点为内蒙古可能考到为什么在这里降落(和前面一样的分析)我在写的过程中,想到了我国造原子弹的基地也在西北内陆,大家可以想想是为什么?地形、人口、交通、隐蔽性、引爆等等)

(发射地的作用不止发射卫星,火箭,还可以旅游观光,具有教育意义等作用)

(二)空间站与农业生产(太空农业、太空育种)

人类,特别是中国人的种菜天赋真的很强。

(推荐B站UP主“阿牛读财”的“一个中国人每年吃掉半吨蔬菜,中国人是如何种菜的?劳逸结合,学累了可以看看)

空间站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在它独特无菌、高洁、失重、真空、强辐射(特点)环境下,可以让在地球上无法进行的配种和养殖完成,所以我们能听说太空西瓜、太空蔬菜。还有一些比如生物技术、核技术农业,是新兴的重要农业,空间技术育种成为促进粮食增产,缓解粮食压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太空蔬菜,这南瓜可真大

四、碳中和(碳达峰、碳循环) 重要(这个词相信大家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一)是什么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碳元素以不同的形态在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系统中不断地变动和演化。碳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演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正负相抵,实现“净零排放”,从而使得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其基本逻辑是通过温室气体源排放和清除(碳汇和捕获)达到温室气体排放量等于清除量的数量平衡。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二)怎么办 (怎么实现碳中和)

1.使用清洁能源,比如风力、潮汐等实现零碳发电。

2.优化内外循环,控制排放增量。通过科学手段改变碳元素的形态,让其以其他形式重回岩石圈或转入生物圈和水圈,进而避免或减少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大气圈。

3.丰富降碳手段,改变循环路径。发挥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在吸收大气圈中二氧化碳中的重要作用,如在生物圈通过植树造林,实行生态农业,加强林地、耕地、草地以及湿地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在水圈采取适当的科学技术手段促使海洋吸收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

4.坚持规划引领,建立监测体系。结合我国目前的碳排放现状、科技实力以及国外碳中和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碳中和规划和行动从地理角度看碳中和实现路径从地球圈层相互作用角度多点发力方案。

5.加大科技创新,培育多元人才。加大地球不同圈层的科技创新力度,按照碳循环路径培养专业化、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和交叉学科人才。

6.还有很多,从地理空间分异规律角度多措并举,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角度多方施策等。

注:这一部分是我看相关学术论文总结的,字多枯燥,不用全背,理解就行。

五、人地关系

主要是人文地理考察。

人地关系指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最核心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不会专门考,但是人地关系的理念贯穿人文和自然地理的始终。最主要的点就是:协调、可持续。

(一)土地问题

举几个问题的例子,来体现一下

1.怎么看农村土地荒废?

农村之所以荒废,因为大家都向城市聚集,农民种地没有在城市务工的收入高,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 而且,通过学习走出农村的人不愿意再回到农村,留守农村的老人,没有能力经营大量土地,导致农村土地荒废。

缓解土地荒废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加强基建、吸引资金和补贴、完善农业保险、与企业合作承包土地、鼓励返乡创业等等。

2.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实行等高耕作、带状种植,进行封山育林、植树种草,以及修筑谷坊、塘坝和开挖环山沟等,借以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面覆盖,防止土壤侵蚀,促进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

农业措施有:修梯田,培地埂,等高耕作,合理轮作、间作、套作、深耕,合理密植等。

林业措施有:封山育林,造林种草,按地形的不同部位营造护坡林、护沟林、护滩林、固沙林等。

水利措施有:修建塘坝,沿等高线开挖截流沟;进行沟壑治理、护岸固滩等。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有关人地关系的问题,多是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污染、土壤肥力下降等)要我们回答为什么会出现人地问题,我们如何改善。

注:提供一些思考方向。因地制宜、农林牧的适宜性和限制性、生物多样性、生态和环境保护。

(二)逆向思维

1.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有什么积极影响?

(1)通过垦殖活动,把天然生态系统,改造为农业系统,满足了人类需要。

(2)培育各种土壤,提高了土壤肥力。

(3)水利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灌溉还提供了航运。

六、可持续发展

(一)考法

我不写它的概念了。

我发现可持续发展和前面我提的人地关系一样,不会单独考试,会将生活中的现象和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

区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从自然和人文角度联系起来。(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思考角度如下: 易考重要

自然:

1.地理位置(海陆、纬度、半球、相对)

2. 地形地势(地形分布、地势走向、高低状况)

3.气候特征(分布特征、气温、降水、特殊情况)

4.河流水文(水文水系、河流分布)

5. 植被土壤(植被与气候相对应、土壤类型)

人文

1.人口(人口分布、增长率、问题、措施)

2.农业(农业类型、特征、优劣势、问题)

3.工业(类型、发展问题、工业调整方法)

4.交通(选址因素、连带影响、问题)

上面的区域地理思考方向,适用于很多问题。

再次强调,解题要看题目,看材料,不要脱离材料自己想当然的选择和答题,容易出错。看材料!!!

我看见大家抱佛脚很心痛啊,这个高考前一周的点赞收藏量飙升。

提几个注意点

1.首先肯定是加油丫,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要放弃努力,要笃定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东西,世界是被认死理非理性的人改变的。

2.没有什么捷径,要自己积累,我并不想直接写出答案,更多的是希望引导大家自己思考,这样遇到类似的问题,没有见过也有思维。

3.不管什么时候都来得及。祝愿大家能如愿以偿。电子版,网盘自取,失效私我

更多2021新高考地理热点(2022高考地理考点)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