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西门豹
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政治家、水利家。他曾惩治地方恶霸势力,颁布律令,禁止巫风,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开围挖掘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2、赵广汉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涿郡人,一代名臣。《汉书》说:“广汉为人强力,天性慧于孝职。”他嫉恶如仇,以强有力的手腕治理地方治安,处置豪门权贵,深受百姓爱戴。赵广汉最终因得罪权贵,落了个腰斩的结局,由于赵广汉对付豪强的手段过于残酷,因而遭到了许多正统儒家知识分子的批评。
3、黄霸
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人。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黄霸还在年少时,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在颍川郡任太守时。他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颍川出现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产发展的景象(“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皇帝因此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
4、徐有功
本名徐弘敏,唐朝长安人,。在古代,大多数官职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专门的审案官,但在官僚体系中地位极低,徐有功 长期担任专职审案官,他严格守法,犯颜直谏,难免得罪酷吏、奸臣,频遭弹劾,但最终皆因找不出他贪赃或徇私枉法的证据,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尽管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不阿谀奉承,一心执法守正。被当时人誉为自古无有的好官。是历史上罕见的一位以死守法、执正的清官
5、狄仁杰
字怀英,唐朝并州人,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连荷兰也有人以此为题材,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
6、包拯
字希仁,庐州人,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百姓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也不例外是。包拯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盛名
7、况钟
字伯律,号如愚,明朝江西龙冈州人。况钟在苏州知府任上时,他减轻官粮,稳定和发展经济。同时,整肃吏治、端正风气,注意清理冤狱,为民伸冤。他排了一个日程表,每天勘问一个县的案,周而复始,从不间断。在刚到任的八个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经他审理过的案子,无论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为非作歹。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兴修水利、举办学校、推荐贤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况钟任职十三年间,三次离任三次留任,替苏州百姓办了不少实事,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于苏州任上。当地百姓为纪念况钟,在他死后,苏州和七个县都建立了祠堂。
8.海瑞
字汝贤,海南琼山县人,明朝著名清官。在户部供职时,为进谏迷信道教、大兴土木的嘉靖帝,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的决心上疏。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后人称为《治安疏》。纵观海瑞为官,他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深得民心。1587年,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 海青天与况钟“况青天”,和包拯“包青天”、并称中国民间的三大青天。
9、汤斌
字孔伯,河南商丘人。主要政绩在康熙朝,官至内阁学士、江宁巡抚等、著有《汤子遗书》,汤斌为官一生,他大力推行清 *** 所倡导的文化政策,禁毁反清出版物、并注意为百姓减轻负担、赈灾救施、兴利除害,其为官清廉,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真正可谓是一代清官。
10、于成龙
字北溟,清朝山西永宁人.年少时,于成龙参加乡试,因目睹考场舞弊,怒而在考卷上痛陈时弊。之后他推辞做官,在家照顾父亲,直至44岁时,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他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法治理罗城,建立保甲制度,招募流民恢复生产,使罗城摆脱了混乱的局面。之后,他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作风,三次被举“卓异”(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深得百姓爱戴。康熙二十年春,康熙帝当面褒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1684年,他于任上去世,终年68岁,被赐谥“清端”,追赠太子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