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戴维斯投资方法(戴维斯家族投资十大原则),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戴维斯投资方法(戴维斯家族投资十大原则)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戴维斯投资方法(戴维斯家族投资十大原则)

第1196天,阅读完毕第237本书《戴维斯王朝》。此书描述了戴维斯家族一家三代的策略演化史,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历史。又喜欢传记、又喜欢历史、又喜欢投资策略的读者有福了,这本书可以同时满足你的三个诉求。

戴维斯家族的老戴维斯出身低微,以极少的资本造就了戴维斯帝国。老戴维斯熟读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曾经帮本杰明·格雷厄姆运作过证券分析师协会。与股神巴菲特以及神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是好朋友,投资组合的第二大重仓股是股神的伯克希尔公司。

由此看来,懂投资的人,更能识别谁的投资能力更强或更糟。我刚刚看完了量化投资人爱德华·索普的传记;他在传记中也提到,伯克希尔是终身不卖的股票。

********************

戴维斯家族所用的方法是用合理价格购买成长股票,也就是国内常说Growth at reasonable price投资策略(Garp)。国内很多人使用此公式,喜欢购买高估值股票,但是,戴维斯家族在使用这个公式时,更喜欢把它应用在低估值、低增长的股票上面。

戴维斯家族创造了戴维斯双击,我认为,国内投资者误解了戴维斯双击。原版的戴维斯双击中,PE超过30倍,都不能成为戴维斯双击的投资标的,但是,国内很多使用戴维斯双击的人,经常购买PE超过30倍的股票,而这很快演变成了戴维斯双杀。在戴维斯家族版本的戴维斯双击中, PE最好在10倍左右,增长率最好在13%左右。

亲爱的读者,亲爱的投资者,你真的理解戴维斯双击了吗?千万不要听风就是雨、人云亦云。很多人只是凭借一个名词,就去揣测它的意义。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做法是错的。最好的方法还是要看原版书,看看提出这个原始概念的人,是怎么解读这一概念的。

看完这本书,我认为,国内绝大多数券商研究所和公募基金对于戴维斯双击的理解都是错误的。我就纳闷了,为什么他们不去老老实实看看原版书呢?

********************

第15页。

戴维斯家族的金融活动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那时,绝大多数美国人不敢持有股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那时,绝大多数美国人不敢不持有股票。一路走来,他们的投资经历了两次漫长的牛市、25次调整、两次严酷的熊市、一次大崩盘、七次温和的熊市、九次衰退,三次重大的战争,一次总统遇刺、一次总统辞职、一次总统遭到弹效,34年的利率上升和18年的利率下降,漫长的与通货膨胀的斗争;也经历了当股票下跌时债券上升,或是债券下跌时股票上升,或是黄金上升时债券和股票都下跌;还经历了储蓄账户所得回报超过道琼斯指数总和的情况。

让我们阅读戴维斯家族的历史,看他们如何曲折前进,借此我们可以看到股票市场的兴衰起伏。

********************

第99页。

关于如何选股、所谓“价值投资法”已经写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一书中,该书首次出版于1934年。格雷厄姆解决了长久以来人们对于投机和投资二者之间模糊不清的认识,指出持有股票的人到底是投资者还是投机者,取决于他们买什么以及支付什么价格。格雷厄姆建议,买股票时应该以低于公司清算价值的价格购买,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亏损的可能。那些以承担最小风险寻求回报的人就是在投资。那些为未未实现的仅仅是具有潜力的,未经正式的明星,支付愚蠢价格的人,就是在进行投机。

戴维斯也热衷于阅读格雷厄姆的著作,并钦佩他的观点,1947年戴维斯还当选为格雷厄姆股票分析机构的主席。

********************

第106页,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写到,“若想取得持续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投资者必须遵循如下原则:一,自身坚定沉着且积极乐观,二,投资标的在华尔街并不风行。”

********************

第122页,戴维斯告诉自己的儿子,你可以把会计当做 *** 来学习,但是你必须学习历史,历史会给你更加宽广的视野,并教会你,与众不同的人会成就与众不同的事业。

********************

第137页,日本的公司受到国家和文化的保护,使得他们免受自由基郑的侵扰,保险公司获得了额外的优势,因为日本 *** 希望这些保险公司总是具备足够的资金,以赔偿下一次,大地震带来的灾难。地震,一直是日本的国家隐患。

很快,戴维斯和罗森沃尔德发现,在日本,绝大多数财产保险和灾害保险由20家日本保险公司瓜分,而在美国却有10000家保险公司在做同样的生意。在这20家日本保险公司中,有5家具有垄断地位并享有被保证的市场份额,受到日本财政部门的特殊关照,被允许收取的客户保费是美国客户的2~5倍之多。遭遇车祸以及其他灾难的出险客户会受到严格盘查,并需要证明其索赔有据可依。在很多情况下,客户的索赔会被拒绝,以维持保险公司赔偿支出的最小化。日本这种奇妙的对保险公司的友好气氛,没有逃过具有好奇心的美国人的眼睛。

我的评价:大家都知道戴维斯家族,尤其是老戴维斯投资时喜欢加杠杆,这与巴菲特的 *** 杠杆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的观点是,尽量不要学习老戴维斯的这种做法,你看看老戴维斯加杠杆投资的这些股票,基本上都不大会亏钱,所以老戴维斯加杠杆做投资是有原因的。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除非你能够有老戴维斯这样的洞见和投资实力,否则,不要轻易加杠杆投资。

********************

第146页,1969年,他们今天买入高科技股,很快会买入其他高科技股取而代之。基金组合里,所谓的长期投资只不过为期数周而已。

明星基金经理蔡志勇离开老东家,成立了曼哈顿基金。曼哈顿基金非常神秘,蔡志勇也非常神秘,他常常将温度常年保持在55华氏度,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媒体非常称赞蔡志勇的神秘莫测并称其具有的神秘东方背景,给了他天赋异禀的投资才能。

我的点评是:投资,千万不要投资这些神神叨叨、自以为神秘或者被媒体解读为神秘的公司,否则,你都不知道怎么亏的。

********************

第148页。

基金冲浪也是非常时髦的行为。投资者在那些业绩亮眼的基金之间进进出出,总是试图抓住最新的一波行情。然而,这些喜欢基金冲浪的投资者在每次转换中都要付出高额的佣金作为代价,但是,如果梅茨基金或卡尔基金能让他们一年赚上一倍,谁还会在乎佣金手续费呢?

对于股市上充满的淘金热潮,那些高高在上、令人窒息的股价,以及对所谓“新时代”拉拉队式不动脑筋的推崇,只有股市老手才心存恐惧。这些大力鼓吹者认为,新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存储行业会引发新的商业革命,并重写商业和金融的角色,所以,股市上升之后还会上升,不可能下跌。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想不被卷入“新时代”的热潮之中是很难的。

我的点评:还记得2020、2021年广大基民炒基金的热情吗?快进快出,今天卖明天买,和1969年如出一辙。

当然,这些人最终都亏了很多钱,和1969年也如出一辙。

********************

第153页。

为了阻止客户从基金中赎回,弗雷德·梅茨说服美国证监会(SEC)允许他冻结基金资产。但这充其量是一个有争议的预演,欧米茄惨败令其雪上加霜。

梅茨购买了大量欧米茄公司的“限售股”,在这些限售股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之前要求有一段等待期。很多基金可以支付较低的价格投资这些限售股,在账面上显示较高的价格,这样可以产生即刻的满足感。例如,以3.25美元/股购买了欧米茄股票后,梅茨可以按照16美元估值记账,这样的“所得”帮助他的基金在1968年的基金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一年之后,当16美元的欧米茄终于丧失了它的可信度之时,梅茨的客户蜂拥而来纷纷赎回基金。但由于梅茨持有的欧米茄票号,所以无法卖出获得足够的资金应付客户的赎回。

我的点评:收益来源很重要。不能因为收益高就买,还是要看背后的收益来源,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

第169页,在全家出行时,戴维斯穿着仅有的旧鞋子在前面领路,每次凯瑟琳将那双旧鞋子扔出去,戴维斯总是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用胶水、胶条或橡皮筋将它们修补好,放回壁橱里。

有一个夏天,戴维斯家请的厨师说炉子里冒出汽油的味道,那个炉子已经锈迹斑斑,时不时会有铁锈掉进食物中。她指着炉子上锈蚀的洞,建议主人买一个新的炉子。戴维斯围着炉子闻了闻气味,拍了拍这个老古董,“我们不需要一个新炉子,”他坚持道,“用油漆刷新一下,补上洞就行了。”

********************

第171页。

通过与小伙伴聊天,戴维斯的孩子们发现,自己得到的零花钱比别人的少,而承担的家务活比别人更重:扫落叶、堆木头、铲雪。他们那些喜欢周末睡懒觉的小伙伴也会过来,拿起和子,加入戴维斯家的清理大军。

在谢尔比8岁左右时,他和戴安娜指着网球场旁边的一块空地说有足够的空间,央求父亲建一个游泳池,戴维斯表示初步同意,但条件是:家庭成员必须亲自动手挖坑,以节省昂贵的挖掘机租赁费用(这已经是戴维极少有的对孩子的溺爱行为了)。

孩子们简直不敢相信父亲戴维斯是认真的,这意味着他们要自己动手挖一个15英尺宽、40英尺长、8英尺深的大坑,但孩子们还是接受了这个方案,因为根本没有其他可替代的方案。

凯瑟琳很明智地选择待在屋子里,看着其他人利用两个周末的时间挖土、挑土,累得筋疲力尽。工作的结果是:一个小土山和手上磨出茁子。到了第三个周末,这帮业余的挖掘者终于挖到基岩的深度。当谢尔比和戴安娜强抑喜悦时,戴维斯叫停了挖掘工作。他请人开来推土机完成了余下的工作。

我的点评:在对子女的金钱教育上,戴维斯与股神巴菲特的态度如出一辙。

********************

第180页。

谢尔比完成了很多非常出色的研究报告,当然也有少数判断失误的研究报告。当有人问及后者的时候,他回答道:“作为分析师,应该记住那些所犯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我从未忘记赫兹租车公司的案例,这家公司一上市就是热门股,卖到了30~40倍市盈率。我当时给它很高的评价。但事后看来,这是愚蠢的。这家公司的确还行,但是股价过于昂贵。”

赫兹租车公司的大部分利润来自出售旧车,相比其租车业务,出售旧车业务很不稳定,因为旧车的价格波动幅度会很大。

谢尔比也忘不了雷诺兹铝业公司,在推荐这家公司40年后,他依然后悔曾经在1960年的报告中推荐过这家公司。

在谢尔比1960年5月写的“铝业调查”报告中,他注意到铝业公司的运营成本非常高,经过50年代股市的蓬勃上涨行情之后,这些公司的股价也变得昂贵(市盈率为25~40倍)。但是,他漠视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基于铝业的光明前景,他给出买入建议。他告诉华尔街:“当前市场上对于目前盈利的高估值,从长远而言是有道理的。”

据说,“用不了多久,这些东西都可以用铝材制作出来”。从小汽车到家具、从火车头到桥梁,都可以用这种轻型金属制造,公司还说,航空业对于铝制品也存在着巨大潜在需求。

谢尔比回到办公室,奋笔疾书,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回顾,并大力推荐当时已经40倍市盈率的雷诺兹铝业。他估计未来每三年公司盈利可以翻一番,这样,一个看起来昂贵的东西就变成了令人尖叫的便宜货。他认为,这是一只完美的成长股,毕竟雷诺兹铝业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这是一个典型的谢尔比进行公司实地调研、与管理层交谈,反而令其误入歧途的反面案例。当他在里士满感叹于展厅里巨大的模型时,在公司的库房里,积压的铝制品堆积如山。分析师没有注意到这个情况,因为库房不在他们的参观范围之内。

尽管铝的新用途激动人心,但供给远远大于需求。于是,产品价格下跌,利润骤降,股价更是如同蹦极一样坠落。40年后,雷诺兹铝业以及其他金属类公司的股票价格,比艾森豪威尔还是总统时、约翰尼·马蒂斯还是青年偶像时还要低。

谢尔比亲眼见证了为“成长”支付高价格的危险。

********************

第200页,这被称为基本投资哲学的愿景陈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戴维斯。

·股票价格基于公司的盈利。最终,公司盈利或亏损决定了投资者的输赢。

·公司的盈利取决于美国的经济状况。股市牛市的原因是美国经济规模每隔16~18年就会翻一番,过去的100年都遵循这样的规律。

·如果历史会重演,那么平均在每一个投资人的一生中,经济会扩张8倍。如此推算,一个投资人在其一生的股票投资生涯中,至少可以取得8倍的回报。甚至在那些股票价格的增长快于公司盈利的时期里,投资人可以干得更漂亮。并且,在股价增长的同时,投资人还能获得分红。

这是一切可以持续取得复利增长的基石,懂得和相信这一点,是成功投资所应具备的知识。当持有一个合理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或基金时你才可能获胜,其中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时间。

你不需要运气、热门小道消息或者认识什么人,也不需要具有什么杀进杀出的灵活身手,如果你指望这些,反而注定会亏钱。

长期亏钱的人往往误解了他们亏钱的根本原因,他们总是会认为自己很倒霉。没有一个坚定的逻辑基础去理解复利的形成,很难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

第206页,

财经界评论员们宣称这是一个“美国独创的新时代”,这实际上是前辈们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所创造的短语的重复。谢尔比被这些“新时代”公司的“可预见的高盈利”所吸引。就像一个成功的作家必须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一样,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也必须找到自己的投资风格。

谢尔比急于证明自己,将父亲的教诲抛诸脑后,他被市场上狂野的战鼓声激荡得心神摇动。在当时喧嚣的市场环境中,谁都很难置身事外。

一天下午,比格斯和谢尔比访问了梅莫雷克斯公司的总部。他们采用了戴维斯的调查方法,到公司高管的停车场数了一下停车场的空位。这些信息可以明白地显示一个公司的重要人员是否早早下班去打高尔夫了。除非是突发紧急的疾病,无论任何借口,都不应该将琐事置于真正的人生目标之前。对于梅莫雷克斯公司的高管而言,他们真正的人生目标就是为股东创造更多的利润。看到停车场满满当当的车,比格斯大为兴奋:“这里的员工每天工作20个小时。”他对此喷喷称奇。

于是梅莫雷克斯成为他和谢尔比的最大持股。第一年运作的结果的确非常不错,正如谢尔比在接受《机构投资者》杂志采访时表述的那样。在144家竞争对手公司宣布亏损的同时,谢尔比和比格斯掌管的纽约风险基金盈利25.3%。

作为初出茅庐的新人,取得如此成绩,谢尔比说:“连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天才。”

1970年2月7日的《商业周刊》杂志发表了祝贺文章,题目是《玩转热钱的绝妙三人组》。在配合文字刊登的照片上,谢尔比留起了长角,看起来很摩登。

比格斯和谢尔比均否认自己属于“狂野”类投资者,或“持枪歹徒”一类的股民,尽管他们持有的梅莫雷克斯以及其他一些高科技股票明显看起来就属于“狂野”类型的股票。

“当你买一家好公司的股票时,”比格斯在定义他们自己的投资策略时辩解,“即便它的股价被高估,你知道它依然是一家好公司。”

谢尔比更进一步详细阐述道:“我们保证我们绝不会在一个牛气冲天的投机市场中成为冲在最前面的头号人物。我们可以避开那些在去年造就了短时赢家的狂野投资哲学,它们热衷于发行的新股和柜台交易上的热门股票。”尽管这么说,他们持有的股票还是远远超出了戴维斯可以忍受的程度。

1970年3月,三剑客的团队又吸收了5500万美元的新投资资金。当资金刚刚到位的时候,那篇《商业周刊》的赞美文章言犹在耳,梅莫雷克斯公司的股票价格就因为财报不佳,一天之间大跌20%。趁着大跌,谢尔比和比格斯买进了更多。当梅莫雷克斯股价遭遇腰斩再腰斩之后,从每股168美元一直跌到3美元,他们再次出手买进。他们最后以20美元的价格抛出,损失巨大。

梅莫雷克斯是一只具有想象力价格标签的快速成长股,一且公司盈利下降,加之投资者热情消退,这两个因素的效应叠加,影响是致命的。这时,戴维斯双击的反向效应显现出来。

让我们假设一下,一只热门的成长股,每股盈利1美元,以30倍市盈率标价,该股价格应该为每股30美元。如果该股盈利下降一半,同时投资者不再抱有幻想,只愿意支付15倍的市盈率,那么,这只30美元的股票瞬间便会跌到7.50美元。当股票进一步跌至10倍市盈率的估值时,那么,30美元的股价会跌至5美元。《玩转热钱的绝妙三人组》这篇文章标志着他们连续得胜的终结。

“梅莫雷克斯的股价大跌使得所有人都受了伤。”比格斯说。但是,这并不是他们投资组合中唯一一只大跌的高科技股票,计算机磁带公司是另一只命运相仿的股票。

三剑客打理的纽约风险基金从冠军的荣耀位置跌到了傻瓜的位置,从初出茅庐便荣获第一名的位置落到了次年的倒数10%的队伍中,这个数字令人气馁。

********************

第211页,列举出了漂亮50的市盈率估值,平均为42.70倍,

我的点评:真的挺高的,不知道当时那些人是怎么下得去手的。

********************

第217页,

由于美国股市涨势喜人,所以,无论是股评家还是大众,都不相信罗森沃尔德对于未来的严峻预测。在《巴伦》杂志举办的圆桌会议上,那些高端人士依然持牛市观点。人们认为,市场已经在1966年和1969年遭到了两次熊市打击,6年之内,熊市不可能再来一次。

但是,第三次打击还是来了,并造成了最为严重的损失。

********************

第228页,关于戴维斯双击与戴维斯双杀。

表13-2中的案例表明了以合适的价格,投资于那些回报虽不起眼却稳定的低调公司所得到的益处。在“高预期值”部分,我们看到一个收益惊人的高价股会有怎样的结果。这家公司在前5年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高速成长,在此期间,公司利润每年增长30%。然后,到了第六年,利润增长仅有15%。于是,投资者们不再抱有幻想,仅仅愿意支付15倍市盈率的估值。这家公司本身非常成功,但对于那些5年前支付30美元的股东,留给他们的只是38美元的资产以及并不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

在“低预期值”部分,我们以一家普通的公司为例,这家公司的利润每年增长只有13%,这类公司令华尔街感到无趣,并且投资者只想支付10倍市盈率的估值。此后的6年中,公司发展得不错,随着期望值的上升,投资者渐渐加注,并愿意支付13倍市盈率的估值。现在,5年前支付10美元的股东拥有了21美元的资产,以“戴维斯双击”的形式实现了财富翻番。

********************

第246页,戴维斯一生都在后悔的事情。

巴菲特和伯恩的紧急救援计划导致董事会成员两极分化。戴维斯反对新股发行计划,他认为这些以地板价过度发行的新股会“摊薄”未来的利润,并拖低未来的股价,是对股东利益的伤害。但脾气暴躁的AIG公司主席汉克·格林伯格希望先挽救公司,然后再慢慢处理细节问题。戴维斯在AIG持有大量股份。格林伯格认为“如果公司破产倒闭了,什么都一并归零,谁还在乎摊薄不摊薄的问题”。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戴维斯怒气冲冲地离开会议室,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之后,立刻抛售了他手中持有的全部盖可保险股份。

当时,盖可保险的股价已经涨到原来的4倍,从2美元上升到8美元,这应该感谢巴菲特的大力买入。通常,戴维斯不会让情绪影响投资,但是这一次,他实在太生气了,以至于忽略了盖可保险未来的盈利以及巴菲特数以百万计的投资所带来的信心。

直到戴维斯晚年,他都在为卖掉盖可保险股票而感到后悔。

********************

第270页,股市这样波澜壮阔的行情是事先无法预测的,为了避免错过牛市,你需要一直呆在股市里,并且你应该将资本利得和分红所得进行再投资,这个方法是关键,过去是现在依然是。

我的点评:王国斌老师也是同样的观点。他要求同事们必须以高仓位迎接波澜壮阔、并且稍纵即逝的大行情。

********************

第272页,

市场下跌的恐慌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在1988年1月刊出的著名的财经杂志《巴伦》对其年度圆桌会议进行了报道,与会专家们比平时更加悲观。“熊市已经开始了,可能会持续好几年,”费利克斯·朱洛夫面色阴沉地说,“我们已经登上了一艘沉船。”

“对于我来说,更重要的是,”保罗·都锋·琼斯插话道,“问题并不仅仅在于是不是熊市,而是我们能否避免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的全球性衰退。”

“世界各国的大部分股市呈现大幅上升的态势,”电视评论员兼摩托车爱好者吉姆·罗杰斯附和道,“……但这种情况不会超过6个月,到那个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个真正的熊市。我是说真正的熊市,这场熊市将会销蚀金融圈里大多数人的财富,全世界大多数人的财富也会被席卷而去。实际上,我在很多市场可以做空,但我没有这么做,因为我认为它们会彻底关门。”

但事实上,并没有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也没有发生持续数年的熊市。股票市场照常运营,股价攀升。

********************

第293页,孙子克里斯陪着爷爷老戴维斯一起去散步。

“我问爷爷要1美元买热狗。他说:你知不知道,如果你将这1美元进行投资,5年之后会翻一番?以后每5年都会翻一番,等你到了我的年纪,50年之后,这1美元就会变成1024美元。你现在有这么饿吗?真的需要用1000美元去买个热狗?我想我当然不至于这么饿。在这短短的一瞬间,他教会了我三件事:金钱的价值;复利的价值;自己带钱的重要性。”

********************

第302页,

克里斯问戴维斯:“既然没有什么读者,我们为什么还要费心做这个呢?”

爷爷回答:“做这个每周保险通讯并不是为了读者,而是为了我们,为我们自己。将想法写成文字,会迫使你进行深入的思考。”

********************

第307页,

戴维斯交给孙子克里斯的资料记录,清楚地表明了是什么因素使他挤身福布斯富豪榜。带给他真正成功的,并不是那些厚厚的、像电话号码簿的长长股票名单,而仅仅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几只。这几只股票是戴维斯从60年代起就一直持有的股票——惠氏金融、劳森伯格、沃霍尔。

相对于公募基金每年换手率能高达100%的做法,以及大众在股票和基金交易上杀进杀出的短线行为,戴维斯的做法可谓忠诚之极,他在1950年持有的股票,到了1990年依然保留在投资组合里。

我的点评:从1950年持有到1992年共42年。我想知道,中国有哪些股票可以让我持有42年?要用心找一找了。

********************

第334页,

1997-1999年纽约风险基金基本持平,略微超出价值导向型的同类基金。但是,市场先生比价值型投资 *** ,其中科技股是大盘的主要推动力,拥有公司的股份并不能减轻谨慎投资者的痛苦。随着大量资金流入各种雅各布斯类型的热门基金,进入戴维斯基金的资金减少很多。

当基金能够击败市场先生的时候,戴维斯顾问公司董事会的董事们可以放手不管。但是,由于大幅落后于市场的表现,现在董事会的董事们开始失去耐心。

董事会成员质问克里斯哪里出了问题,建议他应该多聘几个分析师。他们想知道为什么克里斯不买更多的科技股,尽管科技公司当年也很少出现在戴维斯的价值筛选程序中。

克里斯说:“我们是在 *** 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所以,对于短期的表现做事后诸葛亮式的评价,令人不安。整个投资管理行业都只是关心短期表现。顾问、杂志、评级机构所关注的都是这周、这个月、这个季度的表现如何。如果你在6个月的时间里表现不佳,或者2年的时间里表现不佳——但愿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你的麻烦就大了。”

********************

第343页,

沃顿商学院的教授杰里米·西格尔在他的著作《股市长线法宝》(Stocks for the Long Run)一书中,对历史上的“漂亮五十”给出了正面评价。根据西格尔的研究,如果你在1970年以最高价购买了这50只股票,然后持股不动,不去理会那些账面上的巨大损失,30年后,你的忠诚会得到回报。具有耐心的“漂亮五十”的投资者获得的回报可以追得上标普500指数的表现。

西格尔的研究让成长型投资阵营欢呼雀跃,因为这为“该死的高价成长股策略”平了反。然而,精明的《巴伦》杂志记者指出了西格尔教授观点的两个漏洞:

(1)什么样的投资者会如此坚韧固执?他不去理会一开始就跌去70%~80%的持股,并且持有“漂亮五十”超过七任美国总统的任期?等着“漂亮五十”回本,比养活孩子,直到看着他们从大学毕业的时间还长。

(2)要得到西格尔的结果,你必须时时对投资组合进行“再平衡”调整,卖出一些赢家,然后用这些钱买入一些输家。如果你在当初买入之后一直保持投资组合不动,那么这个“漂亮五十”组合的年化回报仅有2%。相比而言,银行储蓄账户的利息回报都比这个要高。

因此,如果你支付了过高的价格去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公司股票,这依然是一笔糟糕的交易。如果你购买了最昂贵的“漂亮五十”,这是一笔更糟糕的交易。具有更低市盈率公司的股票,比那些高市盈率的股票表现更佳,前者例如吉列和迪士尼,后者例如宝丽来和施乐,后两家公司的股价再也没有回到当年的历史最高点。

“如果你没有支付过高的价格,即便拥有较低成长率(8%~14%)的股票,也可以获利不菲,”克里斯说,“但是华尔街的眼睛只盯着快速成长股。我办公桌上的分析师报告堆积如山,无论是分析哪家公司,无论这家公司卖什么产品,结论几乎总是一样的:该公司的长期增长率将会达到或超过15%。心中有了这个结论,让我来问问朋友们、分析师们以及其他基金经理人一个问题:那些伟大的漂亮五十的公司,有哪一家从当初到现在,它们的盈利增长率达到了15%或更高?”

“大家都熟知‘漂亮五十名单中包括可口可乐、默克IBM、迪士尼和其他一些杰出的公司,对上述问题,大多数人或许会回答:20或30家公司可以达标。或者,如果他们保守一些,会回答:10或15家。’实际上,正确的答案是三家:菲利普·莫里斯、麦当劳、默克。

仅仅这三家公司是例外,它们证明了很重要的一点:期望公司长期保持15%的成长是不现实的。

大多数伟大的公司也做不到。那些基于高成长预期而支付高价格的投资人,是在自寻烦恼。”

********************

第354页。

戴维斯10大投资原则。这个是全书的精华,如果你没时间读完全书的话,一定要看看这个。

戴维斯十大投资原则

第一,避开廉价股。

这是谢尔比在80年代学到的经验,一些最廉价的股票或许就值那个钱,因为那些公司多是平庸的公司。问题在于,一个平庸的公司会一直保持平庸。该公司的CEO会预期好日子就在前头,就像CEO们一贯的行为一样。

公司或许会重整旗鼓,但这样的复兴是一个并不确定的命题。“甚至即便能够复兴,”谢尔比说,“这种复兴也会比人们预期的花更长的时间。你必须是一个受虐狂,才会喜欢这类投资。”第二,避开高价股。

价格昂贵的股票或许物有所值,因为它们可能代表着伟大的公司。但谢尔比却拒绝购买这类股票,除非它们的价格相对于其盈利水平合理。“任何公司在任何价格上都未必有吸引力。”

谢尔比说。戴维斯一家从来不会为衣服、房子或度假支付过分的价格。为什么投资者要为盈利支付过分的价格呢?说到底,人们买的不就是公司的盈利吗?

克里斯描述这些滋滋带响的热门股所带来的假象是“显微镜下的 *** 和牛排餐厅”。这类虚幻的公司的共同标签就是两个字:“狂野”。

至于这是不是一家带 *** 的互联网咖啡店,谁在乎呢!无论它是干什么的,只要“狂野”的招牌一亮相,就会受到狂热的追捧。追捧者会以30倍市盈率买入这种股票,在接下来的4年时间里,“狂野”公司的盈利以每年30%的速度迅猛增长,大家继续深陷狂野热潮之中。到了第5年,“狂野”公司的劲头不太足了,盈利增长仅仅是15%。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15%的增长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但是“狂野”的投资者们期望更高。

现在,他们开始犹豫,只愿意给出原先一半的估值——15倍市盈率。这样造成的结果是股价腰斩,向下“调整”50%。

到了这个时候,那些账面利润都蒸发殆尽,任何早期购买“狂野”股票的投资者,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得到的仅仅是微不足道的6%的年化回报,相对于承担的风险而言,聊胜于

无。因为美国国债的回报就是6%,但风险却小很多。一旦一只快速成长的股票失去其成长性,投资者就沦为残酷数学的牺牲品:当一只股票下跌50%之后,它必须回升100%,才能挽回之前的损失。

第三,以合理的价格购买适度增长的公司股票。

谢尔比认为好的投资对象应该是成长率高于市盈率的公司。他会避免购买“狂野”类股票,会寻找那些“一般”类的股票,例如一家地区性银行股。这个“一般”的股票仅仅具有13%的成长率,并不引人瞩目,股价是10倍市盈率。如果这个“一般”的股票能保持5年这样的表现,并吸引投资者愿意支付15倍的市盈率,那么,耐心的投资者就会在5年之间获得20%的年化回报,而“狂野”类的热门股票仅能获得6%的回报。

有时候,戴维斯家族也会发现一只“隐形成长股”,它有着“一般”的名声,但有着如同微软一样的厚利。低廉的价格、惊人的回报,这是无法抗拒的组合,戴维斯发现的AIG以及其他很多股票就属于这一类。

如果AIG开始出售心脏起搏器或转基因种子,投资者肯定会给予该公司更高的估值倍数。但作为一家沉闷的保险公司,它从来没有引发非理性的热情或其他。股票的长期被低估可以将下跌风险降至最小。

第四,等待合理价格的出现。

当谢尔比相中一家公司,但如果股价太高不合适,他会耐心等待其价格回落。由于分析师们每年经常会有三四次改变自己的观点,这就创造了可以买进IBM、英特尔和惠普等公司股票的机会。此外,时不时出现的熊市也是谨慎投资者最好的朋友。正如戴维斯常说的那样:“熊市会让人赚很多钱,只不过那时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

有时候,一个行业会遇上自己行业的熊市。例如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业的熊市蔓延至银行业,这给了谢尔比买入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股票的机会。当克林顿 *** 推出错误性的医疗改革方案时,一流的制药公司(例如默克、辉瑞、礼来等)都大幅下跌了40%~50%。谢尔比和克里斯在这三家公司都有持股。

任何一家公司都会遇上自己的熊市,当坏消息(例如原油泄漏、集体诉讼、产品召回等)发生时,都会引发股价下跌。

这通常是个买入的好机会,只要这些负面的东西是暂时的,只要它们不影响公司长期的发展前景。

“当你买入一只遭受打击却实力稳固的公司股票时,”谢尔比说,“你只会在买入时承担一定的风险,因为投资者的预期会比较低。”

整个80年代,谢尔比可以选出大量的市盈率仅有10~12倍的成长股。但是,到了市场喧嚣的90年代,再也找不到这样物美价廉的股票了。克里斯和肯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他们只好被迫等待市场的下跌了。

第五,顺势而为。在选择科技股方面,谢尔比非常谨慎,但他并非完全回避这类股票,这一点与两位患有科技恐惧症的著名投资大家——巴菲特和林奇——不太一样。

只要能发现价格合理、盈利真实、经营稳健的公司,他会热心地将其纳入投资组合。否则,他宁愿错过这些经济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他很早就投资了英特尔公司,并获利丰厚。他也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持有IBM公司的股票。他还买过应用材料公司的股票,这一幕类似于“锄头与铁锹的游戏”的现代版。

在19世纪的淘金热潮中,那些卖锄头和铁锹的人赚了大钱,但拿着这些工具去找矿的客户们最终却破产了。同样的情况再次上演,应用材料公司卖设备给那些半导体行业的“找矿者”。

第六,主题投资。

对于“自下而上”风格的投资人,他们喜欢投资于那些具有良好属性的公司。只要是有光明的前途,从石油钻机到快餐连锁,各行各业,他们都有可能进行投资。

而对于“自上而下”风格的投资人,他们会先研究宏观经济大势,然后找到什么行业可能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发展良好,最后在这些行业中选择具体的公司。

谢尔比的投资风格既有“自上而下”,也有“自下而上”,二者兼容并蓄,融为一体。每当他将资金投入之前,他都会寻找一个“主题”。在很多时候,主题是显而易见的。

20世纪70年代,肆虐的通货膨胀就是一个明显的主题。谢尔比将以石油、天然气、铝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为业的公司,纳入自己主持的纽约风险基金的投资组合,因为这些公司可以从升高的价格中坐收其利。

到了80年代,已经有迹象表明,在与通货膨胀的战斗中,美联储取得了胜利。这时,谢尔比发现了新的主题:物价回落、利率下降。于是,他削减了在硬资产上的投资,购买了金融类资产:银行、券商以及保险。金融类企业可以从下降的利率环境中获益。

谢尔比在金融类股票上投入了40%的资金,及时抓住了该行业阔步发展的好时机。这类“隐形成长股”并没有像微软或家得宝一样快速的盈利增长,然而,它们提供的回报却相当喜人。

到了90年代,谢尔比和克里斯盯上了另一个主题:婴儿潮人口的老龄化。随着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一代人的老龄化,医药公司、健康护理、疗养院成为受益行业。当医药类公司经过一轮大幅上涨之后,谢尔比在耐心等待市场下跌后的机会。

第七,让你的赢家继续奔跑。

典型的成长股基金每年会卖出90%的资产,然后,取而代之地买入可能更具前景的标的。但是,谢尔比主持的纽约风险基金每年的换手率仅有15%。

戴维斯更是喜欢买了股票以后一直持有,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为巨额的资本利得缴纳高额的资本利得税。这种“买入、持有”的投资策略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由于频繁交易而引发的失误。频繁交易的结果,有胜有负,胜负不确定,但交易成本是确定的。

在谢尔比小的时候,戴维斯就不止一次地告诉他,“择时”是徒劳的。谢尔比将这个忠告传给了下一代:克里斯和安德鲁。

“当我们以折扣价购入股票之后,可以长期持有,”谢尔比说,“最终,我们希望看到股票可以以‘合理的价格’卖出。即便它达到了这个点,只要它可以继续保持增长,我们就愿意继续持有它。我们喜欢以符合‘价值’的钱买入,但希望最终它能继续成长。”

“我可以持有一只股票经历两三个衰退或市场周期。这样的话,我就可以知道在不同的经济状况下公司该如何应对。”

第八,投资于优秀的管理层。

戴维斯投资于那些伟大的管理层,例如AIG的汉克·格林伯格,谢尔比也遵循同样的逻辑,投资于英特尔公司的安迪·格罗夫、太阳美国公司的艾利·布罗德。

如果一个伟大的领导人离开一家公司到了另一家,谢尔比会将资金投入新的公司,这是再次购买管理人才能的行为。当杰克·格朗德霍夫从富国银行到了第一银行后,谢尔比就买了第一银行股票。当哈维·葛洛柏出现在美国运通,他就买了美国运通的股票。

“任何公司的成功都离不开优秀的管理层,这是华尔街公认的真理。但是,一般的分析师会忽略这一点,”克里斯说,“分析师们总爱讨论最新的数据,但在没有评估过领导层情况时,我们从来不会做任何投资。”

第九,忽略后视镜。

“电脑技术的发展使得投资者过于关注过去无穷的数据,”谢尔比说,“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致力于从过去找到未来。”华尔街的历史上最有价值的总结就是,历史从来不会一成不变地重复过去。

1929年大崩溃之后的25年,人们一直都避免股票投资,因为他们心中一直存在一种虚幻的意想:市场即将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也避免投资,因为通常认为战争结束后萧条会尾随而来。

70年代后期,人们也在避免投资,因为他们认定1973-1974年那样的暴跌会再次上演。

正如谢尔比在1979年所写的:“绝大多数投资者花了太多时间,去预防那些我们认为不太可能发生的类似量级的灾难。”1988-1989年,人们躲避股票,是为了防止1987年那样的股灾再次发生。但是,所有这些预防行为所带来的后果都令人后悔不已,因为每当人们想到预防股灾的时候,恰恰是应该大举投资的好时机。

从华尔街的投资历程中,可以了解很多逻误的存在。例如:

·“只有公司盈利上升时,股价才会上涨。”实际情况是,在公司盈利不振时,股价经常还会表现不错。

·“在高通货膨胀期间,股市会受到伤害。”实际上,在50年代初期,这种伤害并未发生。

·“股票投资是对付通货膨胀的最佳武器。”但70年代初期的情况告诉人们,事实并非如此。

第十,坚持到底。

“以1年、3年甚至5年的时间看,股票是危险的,但是放眼10年、15年却是不同的景象。”克里斯说,“我父亲当年进入股市时,正好赶上牛市顶峰,但经过了20年之后,他当初的糟糕已经开始无关紧要。在给股东的信中,我们一再重申:我们在 *** 拉松。”

更多戴维斯投资方法(戴维斯家族投资十大原则)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