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论十大关系主要思想(《论十大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什么?),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论十大关系主要思想(《论十大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什么?)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论十大关系主要思想(《论十大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什么?)

编者按: *** 《论十大关系》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以辩证思维的方式科学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化解矛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方针政策等方面。研究其思想政治教育意蕴,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化解矛盾功能,对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要协调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凝聚价值共识;要坚持实事求是,在广泛的社会调查中深化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1956年4月、5月, *** 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强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在 *** 看来,“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从中国 ***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论十大关系》阐释的基本理论问题有些直接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话题,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化解矛盾论断。 *** 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以辩证思维的方式科学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化解矛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方针政策等方面。在面临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读这篇重要著作,仍具有深刻的教育和启迪意义。

一、科学回答思想政治教育化解矛盾的地位和作用

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社会时代背景, *** 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局的战略高度,注重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领域矛盾的特殊性,辩证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确定我们工作的重点。

第一,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化解矛盾的基本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唯物辩证法认为,社会矛盾是多种多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矛盾在社会矛盾体系中都处于同等的地位、起着同样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于充分揭示社会矛盾,分清矛盾的性质和地位,指出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中国 *** 的历史,就是为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而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 *** 强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在中国处于贫穷落后、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背景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总结了历史经验,特别是延安整风以来成功地解决党内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经验,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化解矛盾中的地位和作用,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序运行。 *** 在《论十大关系》中具体分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十大矛盾,重点讨论经济领域的矛盾,同时包括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的矛盾。 *** 提到解决这十大矛盾的多种方法,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实际工作完成各项任务的思想保障,对各个领域矛盾的化解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为我们进一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有利思想条件。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把握每一社会矛盾形成、发展、激化或解决的社会条件,有针对性地做好矛盾转化工作。1956年4月, *** 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时,中国社会正处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转折时期。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矛盾是一种客观存在。 *** 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带全局性的问题概括成十大矛盾关系:“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十大矛盾关系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平行并列的。“这些矛盾在实践中是否能完全处理好,也要准备两种可能性,而且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看,一定还会遇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 在 *** 看来,“在这方面要鼓点劲,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把抗美援朝中提倡的‘藐视美帝国主义’的精神发展起来。”正是从分析国内社会矛盾全局的战略高度, *** 在《论十大关系》中对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十对矛盾的性质、发展变化趋势和解决的方法作了深刻的分析,教育引导人们科学地认识这些矛盾,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规定了处理各种关系的政策,为分清是非、化解矛盾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是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和手段。1956 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的改组和改革,各阶级、阶层利益关系的变更,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加快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被提上了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 *** 明确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这一“基本方针”实际上是理解和处理好“十大关系”或者说“十个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 具体分析了国内外的积极因素,指出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依靠工农群众,充分调动工农群众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们主观能动作用发挥的状况,对于能否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是极为重要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后进变先进。《论十大关系》前五条着重从经济工作各个方面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后五条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通过各种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引导人们依据不断变化的社会条件,从经济工作、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二、辩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化解矛盾的任务和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化解矛盾,离不开目标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和内容。 *** 立足当时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提出化解矛盾的新任务新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正确处理理论和实际的关系。把握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历史课题面前,“从马列主义的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照抄、照搬苏联的模式又不符合中国国情,更不可能凭主观想象。” 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最主要的是使人们学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论十大关系》把唯物辩证法这一根本方法全面贯彻到社会主义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原则中,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统一性与独立性、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国之间的辩证关系。十大关系论述的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 *** 指出:“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理论只有指导实际并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说服人、教育人;实际只有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取得实效。《论十大关系》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际问题,体现了高超的思想方法、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

第二,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教育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 倡导用“兼顾”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告诉我们,必须提倡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行动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反对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的倾向。在 *** 看来,“无论只顾哪一头,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这是一个关系到六亿人民的大问题,必须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间反复进行教育。” 由此可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能否发挥和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积极性能否持久等问题。

第三,开展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正确处理艰苦奋斗和关心群众生活的关系。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当时, *** 用“一穷二白”来概括中国的国情。“‘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势必面临种种预想不到的困难。为此, *** 要求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一切经济事业的方针。“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 关心群众生活,就是最具体、最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它体现了党的政策,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心愿,是调动群众社会主义积极性,使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持续高涨的重要保证。在 *** 看来,艰苦奋斗和关心群众生活辩证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我们需要大力发扬他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 这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又是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长期坚持的精神风貌。

第四,开展民族政策教育,正确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如何处理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十分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民族团结的新纪元。在讲到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时, *** 提出:“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这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力、物力资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根本方针。民族政策教育,是以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坚持实行民族政策,反对狭隘民族主义为内容的方针政策教育。为了消除历史上各民族间种种隔阂所造成的影响, *** 强调指出:“我们无论对干部和人民群众,都要广泛地持久地进行无产阶级的民族政策教育,并且要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经常注意检查。” 搞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事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深刻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化解矛盾的方针和政策

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应当遵循什么基本方针?这是《论十大关系》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中国面临的各种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论十大关系》指明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化解矛盾的方针和政策。

第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 历来提倡和亲自开展对于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把它作为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制定决策的基础。从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初,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 *** 。以苏为鉴,总结中国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摆在党的面前。 *** 在写作《论十大关系》过程中开展的调查研究,从1956年2月14日持续到4月24日。正是在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建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 在 1956 年4 月 4 日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对《论十大关系》, *** 在1958年2月18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曾经说过:那个十大关系怎么出来的呢?我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一个部,找了三十四个部的同志谈话,逐渐形成了那个十条。如果没有那些人谈话,那个十大关系怎么会形成呢?不可能形成。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 *** 在对实际情况进行系统而周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集中概况出来的。

第二,强化教育,完善制度。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的地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靠常抓不懈的思想教育,二靠完善的制度,这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 *** 通过在全国范围建立党的各级组织所形成的庞大组织网络,系统推进政治社会化和社会组织化进程,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诚然,没有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同时, *** 在准备《论十大关系》讲话的调研中讲到本位主义问题时,深刻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强调指出:“解决制度问题比解决思想问题更重要,更带有根本性质。” 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光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不行,还要研究解决制度问题。人是生活在制度之中的,同样是那些人,实行这种制度,人们就不积极,实行另外一种制度,人们就积极起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合理的制度及其机制为其支撑。

第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中国 ***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党自身的团结十分重要。 *** 在《论十大关系》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社会主义社会,深刻地阐明了是与非的辩证关系,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是非关系,规定了一整套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处理党内矛盾方面, *** 在《论十大关系》中重申延安以来实行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不赞成“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党内党外都要分清是非,这是团结的思想基础。对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是团结全党的方针,我们必须坚持这个方针。” 总结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凡属人民内部矛盾,要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实事求是地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四、思想政治教育化解矛盾的当代启示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激励人们团结奋斗的基础性工作。结合新阶段的新任务,重温《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化解矛盾功能,对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论十大关系》分析的“关系”就是“问题”,本质上是“矛盾”。“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社会矛盾是纷繁复杂的,有许多矛盾现象需要我们去研究。人们的思想问题,说到底是社会主要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科学分析和清醒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等进行相应的调整。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化解矛盾的功能,教育引导人们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调动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增强分清主流与支流、辨别本质与现象的能力,化解人们的消极情绪,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协调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凝聚价值共识。《论十大关系》分析了社会主义建设诸矛盾关系,统一性与独立性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突出体现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上。后来, *** 把这个思想明确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内诸多要素的协调和配合。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等领域,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单靠物质力量的竞争,没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不能够很好地处理社会矛盾的。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指导人们善于正确对待与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围绕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提出的新要求展开工作,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凝聚价值共识,为最终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思想认识前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以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重点,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衡艺术,启发、引导人们在追求和满足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使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善于结合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使之成为经济和业务工作的精神推动力,为党的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善于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激励人民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化解矛盾的实效性。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实事求是,在广泛的社会调查中深化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实事求是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各项工作的最重要的原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被称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的《论十大关系》,就是 *** 调查研究的直接成果。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开展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以经济工作为重点的调查研究。社会矛盾是普遍存在和复杂变动的,每一社会矛盾又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矛盾的性质,这就要求我们从诸多的社会矛盾中正确研判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问题,属于国情问题。当下,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目前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情况的认识还是原则性的,需要我们进行深人细致的调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空喊口号,一定要同实际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发挥化解矛盾的功能,必须积极引导人们深入开展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调査研究,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调査清楚。只有搞清楚社会主要矛盾这样的基本国情,才能真正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有效推进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作者:赵静,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韩华,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

更多论十大关系主要思想(《论十大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什么?)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