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周复一周。
开赛后的第十场,常规赛最后一场竞演,也是直接决定 E11 复活赛、乃至两场决赛格局的一场竞演。先看看摩拳擦掌的待复活选手们:曹格、韦唯、品冠、满文军,以及本轮结束后被淘汰的动力火车,几乎人人一轮游。且韦唯仅仅是因曹格的存在,而多停留了一轮而已——几个大佬把控着走势,上桌一个洗白一个,这在第一季简直无法想象。
而留在场内面临收官一战的歌手们亦不轻松。除了茜拉新鲜感尚存,韩磊张宇周笔畅邓紫棋都参加了所有十场竞演,而第三场加入的张杰也仅仅少唱两场而已。选歌、改编、排练、走台、演出(假如你幸运得不必中途换歌),如此过程每周反复一遍,每一遍都要当作最后一次演出,全力冲刺争取最好表现,个中滋味常人难以体会。第十场,演出仍然精彩,疲态渐渐显现,在情感上、注意力上、身体状况上。这与态度无关,只是战线太长。
一、邓紫棋《Fallin》
原唱 Alicia Keys, e 小调,音域 A3 - E5,邓紫棋原调原音域 copy
歌唱比赛的选曲,一般遵循着「生曲重呈现、熟曲秀改编」的原则。规矩翻唱一首大熟歌,多少有些无聊。但对于观众相对陌生的歌曲,再去大动干戈重新改编一版,一来观众无从对比,显不出你在改编上花费的心思,常常费力不讨好;二来已出版的歌曲都经过了词曲歌者的反复斟酌推敲,音乐上的编配已经相当合理。短时间内的改编,很难对原曲形成明显的超越。回顾第二季歌手们选的英文歌,除了大家很熟悉的《Black or White》必须大改以外,其他的作品基本都可以用 copy 来概括,只根据自己的音域和现场配器,对伴奏稍作调整,歌曲从立意、段落安排、表现风格到最终呈现结果,都和原曲基本一致。不能说这种做法偷懒,但确实比较有效率。
这是一首在各方面都让邓紫棋非常舒服的歌,而她的呈现也非常好。钢琴弹唱加分;能充分且符合原曲意境地表现她的 RnB 转音实力,加分;音域恰到好处,E5 既达到了能展示其声音亮度的音区,又留有余量不会过于吃力,可以相对从容地专注于音色及装饰音斟酌上,加分。此外,这种主流 RnB 风格很好地突出和利用了铜管声部——《我歌》乐手配置中投入最大、唯一聘请外籍乐手的声部。中国顶级流行乐手已经很接近或者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铜管还和欧美有较大差距。这很正常,爵士成为美国国乐已逾百年,从民众欣赏程度、专业教育体系和产业规模水准,欧美都高得离谱。《我歌》想做一流的流行乐,铜管声部不找老外是不行的。资源都摆在台上,就看谁会用。
各方面条件配置都已达到最优,加上邓紫棋本身不俗的实力,顺利演绎下来,自然就是极好的了。
二、韩磊《北京北京》
原唱汪峰,c 小调,G3 - bB4,韩磊原调原音域
《北京北京》是一首特别贴切汪峰的歌,达到了「人歌合一」的状态。早已名利双收的汪峰,长期维持着「迷茫压抑愤怒呐喊的北漂歌手,虽然穷但是酷而且有深度」的公众形象,就是拜此歌,以及《春天里》《存在》等作品所赐。但公众情感很脆弱,尤其对于这种符号感很强烈的艺人,形象一旦被打破就要进入漫长的转型期,而且大部分转型艺人在形成新的标签前就会被公众遗忘掉。正如曾产生深深共鸣的基层民众无法接受开着奥迪 A8 的旭日阳刚一样,和国际章谈恋爱的汪峰,目前也处在一个剧烈的公众形象变化期。汪的音乐素养和创作能力当然能维持其作品的水准,但绝对难以再用励志奋斗来引发公众共鸣了。哑着嗓子留着胡子,也不能把高富帅变成烈日下讨生活的老百姓。个人浅见,汪学长直言莫怪啊。
回到韩老师的表演上。韩老师的音色、技巧、处理,都很好。发挥一贯地稳,但听着总不是那么有带入感,原因简言二字,就是「气质」。且不提演唱前渲染幸福家庭生活的 VCR ,纵观本季表现,韩磊塑造出的公众形象,是一个突破了电视剧歌手标签、有音乐追求和高超驾驭能力的、「既萌且酷」的大叔。但唱这歌,光酷不够,还要苦,或许这就是气质上那一点点差别吧。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好声音》第一季里梁博和黄勇 PK 的版本,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版《北京北京》,黄勇唱得从头哑到尾,加上略用力的台风,很苦,但不酷。而梁博呢,不卑不亢面无表情,把压抑和苦闷,用纯纯的嗓音娓娓道来,刹那间峥嵘闪现,旋即若无其事,望着你似笑非笑,酷毙了有没有?
当然,标准的「又苦又酷」,其实还数汪峰老师,他在鲍家街时期的《晚安,北京》堪称典范。因为他那时候,是真苦。
三、张杰《爱什么稀罕》
张惠妹原唱,c 小调,G3 - F5,张杰 g 小调,F3 - bB4
毫无疑问张杰这场的身体状况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发挥。间奏之前的那一遍副歌,他肯定已经感到不适,少唱了几个高音,而且还吃了一个字。能够坚持下来完成表演,还维持了还算 OK 的整体效果,为这种能力毅力和控制力真心点赞。B-Box 我不是太熟悉,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技巧的发声位置和唱,尤其是高音区的发声位置差别很大。在高强度演唱中插入 B-Box 很容易对之后的乐音发声位置造成影响。张杰处理得相对自如,可见他喉部肌群的控制力还是很强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此歌的编曲。Funk 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华丽、技巧、律动感,淡化和声旋律,一个乐段常常只有一个和声,音乐推动不靠和声连接,而是通过复杂的织体律动、打击声部切分和华丽的 Bassline 来提供音乐行进感。本文篇幅有限,此后会另行撰文讲解 Funk 风格。《爱稀罕》原曲偏硬摇滚,但改成 Funk 风格和词曲也是蛮搭配的,都是受伤害的一方想争取感情主动权,只不过争取的姿态发生了一点变化。张杰此前饱受诟病的装饰音及技巧使用过度的问题,在演唱此曲时,则全成了优势,想想,灯红酒绿的夜场舞池,含蓄风度全甩在脑后,吸引全场目光的永远是最靓最浪最 Blingblingbling 的那个人,你不要我?切,我拥有整个森林。
如果身体不出状况,张杰在 *** 再翻出个 C5 甚至 D5 就更提气了,而且会是在音乐情绪和层次上都非常必要的高音,天不遂人愿啊。这个风格很适合你,多做尝试吧。
四、张宇《假行僧》
原唱崔健,a 小调,A3 - A4,张宇降了半音在 #g 小调,音域从#F3 - #G4
宇哥这场有失水准。前面主歌部分声音非常不稳,在不稳的情况下再颤,声音就很难控制了。第一遍主歌加副歌有点惨不忍睹了:「假如你看我」里的「看」,「要爱上我就别怕后悔」的「别」,「我不想留在一个地方」的「个」,都破了。
到了加速后的段落,宇哥调整了音色,减了颤音以后负担轻多了,发声明显变流畅了。借着配器层次再调动了一下现场观众,罕见地有一点点抢拍,但气氛还营造得不错。
其他的就不展开细说了,在我看来,高音唱破属于事故,而在非 *** 的主歌段就破高音,属于严重的车祸现场,我一般就不再进行艺术表现方面的分析了。在这种逆境仍然能把抓住观众,没有落到最后一名,张宇哥不愧是老牌综艺咖,场面掌控能力杠杠的。
五、茜拉《Forever Love》
原唱王力宏,A 大调转 bB 大调,E3 - D5,茜拉从 B 大调转 C 大调,音域从 #F3 - G5
出自王力宏 2004 年专辑《心中的日月》,其时力宏已经把主要创作方向放在「Chinked-out」中国嘻哈上了,但《Forever Love》却是一首主流美式华语抒情 R&B,保持了难度与水准的同时,题材、风格和情绪表达都比较主流。从定位而言,这首歌恰好处在茜拉和中国主流观众的口味的交集上,得体。
张宇在主持时提到了力宏是茜拉的音乐启蒙者,一琢磨还确实有点像。两人都走俊男美女路线,多文化背景,个人作品多为各种基于美式 R&B 的衍生风格。关键是音色,都属于音域宽、音色亮,装饰音过硬,真假声切换频繁,有很有力的瞬间,但声音总体上给人相对柔软飘忽,不是那么稳固坚硬的感觉。
茜拉发挥的中规中矩,没有特别惊喜,但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再加上 G5 高音,得第三也是实至名归的。
六、动力火车《酒干倘卖无》
苏芮原唱,C 大调,C4 - E5,动力火车 F 大调,F3 - F5
唉,伤心。
火车是我的流行音乐启蒙者。我接触流行音乐很晚,小时候因为学琴的缘故,天天在家听的都是长辈的各种圆舞曲进行曲奏鸣曲协奏曲,还有一盘《红太阳》囧。后来自己终于有点钱了,走到音像店里眼花缭乱,挑了盘我看过的《Lion King》的原声磁带,哇塞开了眼了,我现在还能从头到尾默唱整盘原声的主旋律呢。随后又开始听雅尼恩雅胡里奥 Kenny G,还借过孟庭苇张信哲范晓萱(转型前)等等的磁带,胡听一气,始终找不到感觉。
199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渴求恋爱但屡被拒绝的少年在中关村的路边买了一张碟。「诺言背叛诺言刀子背叛缠绵」……句句如刀,刀刀见肉,穿透我胸膛,放尽我血液。对于荷尔蒙爆棚的苦闷少年,其他的音乐太软绵绵,沉迷在想像中的我,需要嘶吼沙哑的情歌来揭开伤疤,撕裂创口,放血……(都是想像),爽了。然后清醒,继续抄作业。碰巧找对口味以后,马上又买了前两盘《无情的情书》和《明天的明天的明天》,反复听反复爽,爽完了以后也会琢磨琢磨,哇,乐队,唱过pub,什么是 Blues 元素?民歌四度和音,摇滚?这些片段在我脑中不断盘旋,交织,突然好像有了隐约的线索,突然又好像有了崭新的世界。于是开始疯狂扒歌,研究配器,组乐队,少年从此(似乎)走上了音乐(爱好者的)道路,生活轨迹隐隐偏移了……
本来只想说明一下「爱之深责之切」,结果勾起件件如风往事,没搂住。想想也就不删了,下场还要写火车,这次憋住下次也得突撸出来。就这样把,让各位见笑了。
回到竞演,我只想用两个字来形容整个编曲——「潦草」。先回忆一下原曲,这歌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铺垫背景了。苏芮的版本的有几个关键的段落划分点,首先是开始的由伴唱齐唱的副歌,然后过渡进入主唱的主歌段落。这算一个亮相,速写背景然后引出主题,有点从全景慢慢推到特写的感觉,或者是失焦慢慢聚焦的过程。此后稳步行进,第一轮主副歌结束后,风云突变,进入激烈的第二段。段落结束后节奏骤慢,人声旋律线突然拉长,而配器、音域、音量以及织体层次,都处在顶点,与骤慢的旋律对比形成强大的张力。前面都是构建,这里才是整曲的情绪引爆点。如此巨大张力下展开一个段落后收尾结束,干净利落又留下回味空间。
此歌翻唱者众,无论是迪克牛仔、还是程琳(收录在与之恋爱的曲作者 *** 的作品集中)的版本,还是《我歌》第一季淘汰赛里彭佳慧和顺子的对唱版,虽然小段落上有处理变化,但大的情绪线条都与原曲相符。
那么火车这次的版本呢?开场亮相,就是强势副歌切入,颜志琳在 G4,尤秋兴上方小三度和音,在 bB4,如此高度,竟然随便给了个琶音加柱式 *** 的钢琴伴奏?用嘹亮和音闪亮登场的饱满情绪完全被抵消了啊。进入下一段,鼓和失真吉他 riff 走起来后,感觉还不错,加上二人的高音,把他们有特点的野性唱出来了,很好。可是进了此段第一遍副歌以后,为什么整个伴奏都在往前赶?进行到此段第二遍副歌,密集节奏型构建起来,速度、结构都稳定下来了,可惜清唱后进入的节奏又有点拖拍,不稳。最要命的地方在骤弱处,无论哪个版本,情绪的引爆点一定是在骤弱后的副歌段,这是此曲的精髓所在。而火车骤弱后,失真吉他、鼓、贝斯,所有给劲的声部全消失了,只留下一个泄气的钢琴,钻心的痒啊!!!还没就此结束,四句副歌结束后的尾奏,摇滚全声部又起来了,为配合人声的高音,然后四句以后又草草收尾。尾奏的第四句,乐队节奏已经要乱了,结尾那两拍直接没卡准,而且安排了强收的切分节奏,但没有安排强收的配器——我百爪挠心啊我!!!这是什么结尾??我真想抽我自己一嘴巴,自己给自己一个结尾。
冲着秋兴的真声 F5,和尤颜二人从头到尾漂亮的三度和音,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该垫底的。可火车,和梁总监、和专业的伴奏团队,在都没有发挥出最好水平的情况下,又相互产生了干扰和抵消,造就了最后的崩盘。我很尊敬你们,但一定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长叹一声。
七、周笔畅《管他什么音乐》
范晓萱原唱, C 大调,A3 - C5,周笔畅原调,加了 ABBA 的《Thank You For The Music》,bE 大调,音域 A3 - E5
Great performance,完整、美好、带入感强烈。尤其是在古灵精怪的范晓萱 feel之后,突然场景一换,雍容大气地唱出「Thank you for the music, the songs Im singing」,我靠,这不是代表所有歌手做总结发言吗?常规赛的最后一轮,还有比这更暖心、更得体、更优雅、更袒露心声的歌吗?她还戴着猫耳朵、光着脚穿着睡衣,有没有一种看音乐剧巡演最后一场剧终谢幕,身着戏装的演员们看着面前的幕布缓缓落下,从此又是一个开始,旧友别离,天各一方,唯有音乐永存,的交错感?
我一直认为,选秀出身的歌手,大多都有种能够感知公众情绪的能力,并且能够适度引导之,从而弥补他们在专业音乐素养,或者是表演技巧上的缺失。周笔畅精于此道,加上逐渐进步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她在这个舞台上还能走得更远更好。因为:
1、周有在一首歌内尽可能多地构建戏剧冲突和表现空间的愿望,并且能够通过编曲变化甚至是串烧,来扩大表演的艺术张力
2、周对舞台上下的互动关系极其敏感。都是音乐,但唱片、MV、演唱会、歌友会,以及《我歌》的舞台,传播渠道的差异使得审美传达的方式会出现微妙的区别,而善于观察到这个区别,并调整自己的内容作出应对,是周笔畅的常项——谁说在这里就得按平常的二段体主副歌编啊?我能三段吗?我能串烧吗?我能用歌曲表达我心意吗?站在舞台上,把歌唱出舞台剧的感觉,周笔畅一直在探索。
3、尽管出现过失误,比如《别爱我像爱个朋友+解脱》、《慢慢》,但总体而言周笔畅对公众情绪的引导成功率较高,比如《哭了》、《爱火花》(《时间去哪儿了》效果很好但我不喜欢这种方式),还有这场的《管他什么音乐》,都是在格局上超越了原曲,能够联系、激发继而引领听众情感的作品。她有这个把握能力。
——————
定期分享关于音乐的思考、分析与评论,有推荐、有吐槽。包括但不限于:华语欧美流行乐、古典电子爵士乐,每天写作,不定期推送。
微信帐号:Musictalking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