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宋青书
说起来也挺奇怪的,“限古令”越来越严的当下,新老流量们却依旧可着劲儿地往古装剧里面钻。
盘点一下新晋流量和老牌顶流们的作品存货,古装大IP剧在其中可谓出现率极高。
这看似违背了市场的规律,但其实一切都有据可依。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简单的分析一下出现这一幕的原因。
市场:古偶剧好吸粉
从市场层面来讲,古装剧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令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十分的骄傲。相比较一些新兴的国家,我方文化市场里,更愿意回溯过去的故事。
国风、国潮,这里面的经典元素,可以挖掘利用的,实在是太多了。做好了这一项,不仅有利于自家作品的吸粉,还有望搭上官方的车,远走海外传播传统文化。
这种隐形的福利,可不是每部剧都能有机会遇见的。且不谈先前的《步步惊心》为主演们带去了多大的人气,光是近些的《陈情令》,就走着宣扬本国文化的路子,在泰国、韩国、日本等地爆火。
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大家普遍还是比较认可古装剧的。
仙侠、宫斗、正剧……。其实古装剧圈子并不完全是一个闭环,它内里还包含着许多的相近题材。而这些题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容易吸粉”。
比起现代剧的惨淡,古装剧在近几年可谓高歌猛进,并没有受“限古令”的过多影响。近几年的顶流,其实也多和古装剧有着联系。
18年的朱一龙、罗云熙,19年的肖战、王一博,这些人的代表作里,都有一部大热的古装剧。毫不避讳地说,他们的大火,离不开古装剧里的帅气扮相。不少男星在现代装里可能没有那么大的优势,但一旦古装,就可让人惊为天人。
此处提名因《锦衣之下》爆火的任嘉伦。粉丝“强烈要求半永久古装”的呼声虽是调侃,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其古装扮相的惊艳。
再早些,老牌的一线们,哪个不是从古装剧里出来的?杨幂、李易峰、赵丽颖,这些成名较早的明星,谁没吃过古装市场的“红利”呢?
剧组:古装剧是风潮
而对于剧组来说,这件事情其实就更好理解了。古装剧的市场实在太大太大,可以动用的时兴元素也太多太多。已经是爆款的大批IP作品摆在面前,谁又能忍住改编的诱惑不心动呢?
《香蜜沉沉烬如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陈情令》,这几部近年大火的作品,均是由原著改编而成。而在如今的小说市场里,仙侠或是架空背景下的大IP,依旧占多数。编剧们也更乐意改编此类作品。
而有着成功改编经验的名导和编剧们呢?他们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这块“蛋糕”。于正、吴锦源、林玉芬,这些有力量的名字背后,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资源。
试水演技的吴亦凡选择了和素有“旺男主命”的杨紫合作,宋威龙再挑古装男一大担。古装剧的门槛,好像真的没有那么的高。
“限古令”不是最近才出现的。可古装剧的兴起要来得更为悠久,影响也更为深远。没有人愿意放弃唾手可得的大批粉丝,圈内的大家似乎都心存侥幸,幻想自己会如同许多前辈般一夜爆红。
在很多时候,古装剧就代表了爆款的可能。前人已经频出爆款,而下一个从激烈市场竞争里厮杀而出的剧,也必将备受关注,提前锁定新流量的诞生。
一夜走红的梦谁都有,而娱乐圈旧人们也不乐意后辈们这么快就替代自己,故也要死守阵地。
在这个古装IP的风潮里,固然有许多人会因为政策倾家荡产,如好赌之徒般面临失败,但亦有人一步登天,拿下够吹一辈子的代表作品。
“限古令”,其实是许多作品“鲤鱼跃龙门”的契机。古装作品越难上星,也就意味着最终的胜者赢面越大。在相对选择较少的情况下,人们自然会对作品心生宽容,不经意间助推其的口碑。
演员:流量本身限制
让我们把目光放回到流量明星本身。为什么要如此强调“流量”二字,其实这一事件的前提里,就已经充分说明了他们会选择古装剧的原因。
这些流量们,或多或少都面临着转型的窘迫。从古偶剧发家,又难逃偶像派的定位,他们的圈内位子,多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地方。
好作品需要运气,需要机会,需要成熟的演技。可这些东西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即使是已经在圈内走红有过极好运气的他们,也无法夸下海口,认定自己还能火上多年。
娱乐圈内的每一步,都需要谨慎地走好。比起风险更大的现代剧,显然古装剧更加适合他们“求稳”的发展目标。
罗云熙、彭小苒……他们因古装剧走红,也因古装扮相而圈粉。以目前已有的造型来看,这几位几乎是圈内公认的“古装”胜过“现代装”。扬长避短,选择古装剧无可厚非。
这样的路线,也确实适合他们的发展。
另一方面,流量们本身的演技并没有那么的成熟。贸贸然冲入不熟悉的圈子,可能遭致大祸。“人设的崩塌”,和作品的选择也很有关系。
一些沉重题材的现代剧,其实本能地就对流量明星们有所排斥。而一个演技欠佳的人,在相对造型、背景更简单的现代剧里,在一个个大特写里,也将“崩溃”得更快。
或许,不是新老、大小流量们选择了古装IP大剧,而是市场选择了他们。
未播的流量古装剧里,有 *** 一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