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鱼腥味的腥怎么读(鱼腥味怎么产生的),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鱼腥味的腥怎么读(鱼腥味怎么产生的)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鱼腥味的腥怎么读(鱼腥味怎么产生的)

去腥,食物料理的一大技术活儿,很多好吃的食材都带自带腥味,这些食材经过处理之后,都能成为欲罢不能的美味。

鱼虾水产有海腥味或土腥味、鸡蛋有蛋腥味、羊肉有腥膻味……咱们平时去腥小妙招学了不少,可你知道,这些食物为什么会有腥味吗?

其实不同食物,腥味的来源也不一样,今天咱们就来说说,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凭什么你们就这么“腥”?!

01 海鲜的海腥味

水生生物多多少少都带有一点腥味,但海洋生物和淡水生物的腥味来源还不大一样。

海洋生物的腥味离不开它们“艰苦”的生存条件,它们生存的大海是一个盐度很高的地方。

目前来说,平均1kg的海水中就含有35g的盐,盐分会对海鲜们的细胞膜产生渗透作用,让细胞内的水分不断向外流失。

为了抵抗这种因海水高盐造成的高渗透压,不让自己变成鱼干、虾干、贝干等,海鲜们使出了一记绝招,那就是用氨基酸及胺类化合物来填充细胞,提高细胞液的浓度,这样可使身体内外的渗透压保持平衡,自己也能更“滋润”地活下去。

氨基酸中的甘氨酸有甜味,谷氨酸中的谷氨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有鲜味,胺类物质中的氧化三甲胺也自带鲜感,它们共同成就了海鲜“鲜美”的美名,让海鲜成功地变成了美食。

但这些成分也是海鲜腥味的“始作俑者”,其中主要的“罪魁祸首”就是氧化三甲胺。

海鲜们在好好活着的时候,氧化三甲胺是没有气味的,但当它们死后,尤其是海水鱼类死后,氧化三甲胺就会在厌氧微生物或海鲜体内酶的作用下,降解生成三甲胺、二甲胺等脂肪族胺的衍生物,这两种物质本身就自带腥味。

其中,低浓度的三甲胺有一股鱼腥恶臭味,高浓度的三甲胺更是散发着一股臭鸡蛋味,它还会与鱼皮粘液中的δ-氨基戊醛、δ-氨基戊酸和六氢吡啶等成分结合,让鱼“腥上加腥”。

崩溃的是,三甲胺不溶于水,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处理过鱼类后,很难洗掉手上腥味的原因。

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一般情况下,鱼死的时间越长,三甲胺就会越多,十分新鲜的鱼中是基本不含三甲胺的,所以大家在挑选时可以闻闻味道,腥味越大就越不新鲜。

除了三甲胺这个“磨人的小妖精”外,腥味也与脂肪的氧化有关。海鲜们因为富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所以更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这个过程中会产生醛、酮、酸等挥发性的小分子,它们也是腥味的来源之一。

所以,高脂肪含量的鱼类在储藏中,比低脂肪鱼类更易产生腥味物质,血红素含量高的红鱼肉也比白鱼肉更易发生脂肪氧化,大家买回来的鱼类、海鲜,要记得及时吃掉哦!

去腥妙招:

1.处理鱼、虾类食材时,可以在烹饪前往海鲜的身上抹上一层盐,腌制5-10分钟后用清水洗掉,再用厨房纸吸干水分。这种方式能有效去除海鲜的腥味。

2.贝壳类海鲜、鱼类在烹饪前,可以适当滴几滴柠檬汁,这也是很方便的一种去腥方式,如果没有柠檬汁,用白醋代替也可。

3.烹饪过程中适当撒些酒,米酒、花雕、清酒、白酒皆可,加热中酒精挥发的同时能有效分解并带走腥味, 非常适合用于热炒料理。

4.在烹饪前汆烫也能带走一部分腥味哦,比如冻虾冻鱼等等,汆烫时可适当加些姜片、葱段、盐或料酒,效果更佳。不过汆烫的时间一定不要太长,不然海鲜很容易老,影响口感。

02 淡水水产的土腥味

比起海水生物,淡水生物就没有渗透压这个烦恼了,所以它们体内的氧化三甲胺非常少,也不会有海腥味。

但你以为它们从此就“笑傲”美食圈了吗?错,它们天生自带“土味儿气质”(土腥味儿),并因此被众多吃货所嫌弃。其实这个真不能怪它们,要怪就只能怪生存条件“太恶劣”。

就比如说淡水鱼吧,它们大多混迹于含有较多腐殖质的池塘、河流和湖泊中,这些水域中生长着大量能产生腥味物质的藻类和微生物,它们被鱼吃掉或进入鱼的体内后,就会让鱼染上土腥味。

微生物中,存在于土壤和水中的放线菌是制造腥味的一把好手,它们分解释放的土臭素和二甲基异冰片具有强烈的泥土味和土臭味,鱼鳃呼吸时,这些物质就会趁机进入鱼的血液中,让鱼由内而外地腥起来。

此外,某些真核藻类,如硅藻,部分霉菌、原生动物以及极少数植物也能分泌这些物质,生活在水中的鱼们不小心吸附、摄食了这些,腥味也就这么聚拢起来了。

一般来说,鱼龄大,土臭素等腥味物质的含量就高,此外,鱼的腹部相比尾部肩部来说腥味也会重一些,所以大家买淡水鱼后,可以先给鱼去腮去内脏,可以有效防止腥味哦!

哦对了,土臭素也会溶于泥土和水中,我们有时闻到的雨后的泥土味就是低浓度土臭素的味道,当然啦,有时你在湖边散步闻到的湖水的鱼腥味,别怪鱼了,那也是土臭素的功劳~

去腥妙招:腌制和烹饪过程中,可以加入酒或辣椒或茶叶水(龙井茶),即可起到去腥增香的作用。

03 蛋腥味

其实蛋腥味的来源和鱼腥味是一样的,都是三甲胺在作祟,只不过鸡蛋中的三甲胺主要是来源于母鸡。

当母鸡吃的饲料中,含有甜菜碱、肉碱、卵磷脂以及菜籽粕中的芥子碱时,它们会在母鸡的体内转化为胆碱,胆碱是三甲胺的前体物质,母鸡体内的肠道微生物对这些前体物质降解后,就会生成三甲胺。

等到三甲胺达到一定浓度了,它们就会逐渐累积并沉淀于发育成蛋黄的卵泡中,导致一种类似鱼腥味的气味,从鸡蛋中散发出来。

不过也不用过于担心,并不是所有鸡蛋都有鱼腥味,异味的产生和饲料及母鸡的身体状态都有关系,而且现在正规渠道的鸡蛋都是经过检验检测的,鱼腥味已经很少了。

以防万一,还是给大家奉上去腥妙招:在蛋液里加入一点啤酒或牛奶,就有去腥增香的作用啦!

04 肉腥味

肉类产生腥味原因有很多,这主要是因为肉类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卵磷脂等营养物质,由于环境与自身细菌的作用,会产生多种带腥味的物质,如氨气、三甲胺、甲硫醇、硫化氢、吲哚和杂环氨含氮化合物等。

同时,猪在被宰杀的过程中,因放血不完全也可能会残留下来血和一些风味蛋白、风味肽等物质,这些也都带有一定的腥味。

至于腥膻味的代表,羊肉,它的味道来源和它特殊的消化系统脱不开干系。羊是反刍动物,一共有四个胃,瘤胃是它的第一个胃,里面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会产生“中短链挥发性脂肪酸”,被吸收到羊的脂肪中,即会产生膻味。

除此之外,羊的产地、饲料、品种、年龄、部位、肥瘦程度等也都影响羊的膻味。

去腥妙招:肉类去腥,可在腌制和烹饪过程中加入料酒、广东米酒、黄酒或者花椒水,这些都有很好的去腥作用。

参考资料:

1、《水产品腥味物质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2、《水产品腥味物质的形成及脱腥技术的研究进展》

3、《水产品腥味物质形成机理及相关检测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4、《鱼腥味鸡蛋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5、《为什么有的羊肉不膻》

更多鱼腥味的腥怎么读(鱼腥味怎么产生的)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