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一览:
幼年聪慧的司马光,为何死后多年有人想挖他的坟墓?
说起司马光大家肯定很熟悉,小时候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就是《司马光砸缸》。这篇文章让咱们对司马光有了一个聪明,机智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的司马光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何司马光死后多年,有人想掘其坟墓,鞭其尸体呢?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一个真实的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在做人上的确是一位君子。史书记载,司马光想要出售自己家的马匹,出售的马为大宛马,不仅高大威猛,毛色还纯正漂亮。管家认为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但是卖马前,司马光却让管家一定要告诉买主此马有肺病。管家认为如果说了,价格就会大打折扣。司马光回答:做人必须要有诚信,不能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而做损人不利己的事。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平时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即便是他身居高位时,每次到洛阳扫墓,一定要亲自下马鞠躬,去拜访自己的兄长司马旦。当时的司马旦有八十岁高龄,精神已经糊涂,但司马光仍然向对待父母一样,对兄长细心呵护,任劳任怨,从不说一句抱怨的话。
司马光为人正直,勤俭,节约。身居高位仍然穿着朴素的衣服,平时做的任何一件事都符合法度,一言一行都符合礼节。对财物和名利十分看淡,十分喜欢喜欢钻研文学,文学造诣十分的高,在历史上地位和孔子,孟子并列,他们三人被称为儒家三圣。
司马光
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在死后多年,差点惨遭挖坟的羞辱。这都是源自于他身居高位时的固执。司马光是北宋高官。当年北宋有两个强敌,一是南边的辽国,二是北方的西夏。两国联合,南北夹击,频繁骚扰北宋边境,致使北宋常年边境骚乱,整个北宋经济低迷,民乱时常发生,国家收入连续多年呈现负收益。为了改变国内现状,以王安石为主的派系,决定实施变法。而司马光认为祖宗之法动不得,认为新法弊端太多,坚持反对。
王安石
宋神宗时期,皇帝深知新法的弊端,但是考虑到没有别的方式能改变北宋,于是重用王安石,章惇等变法核心人物。变法实行之后,经济短时间内瞬间爆发,军队也日益壮大。章惇亲率十万大军,前往北宋西夏边境,彻底击溃了西夏的五十万主力大军,占领了西夏大片领土,担心灭国的西夏,主动请求北宋撤兵,并承诺北宋每年上缴大量的贡品。章惇想要斩草除根,司马光则主张以和为贵,最终司马光说服了皇帝,召回了章惇,从此章惇和司马光结下了梁子。
章惇
神宗离世后,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的支持者多是旧法人物,于是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但是司马光上台后,就开始执行清算,将所有的改革派人物统统贬官,将新法废除,重新启用旧法。这样一搞将原本党争的下限给打破了。之前党争,一方成功之后,只是以己方为主,另一方为辅。而司马光一上任,致使北宋接下来的几年,频繁处于政策变换之中。司马光本人更是主张“义优于利”,将章惇辛苦打下来的西夏土地,统统还给了西夏。这一做法彻底的激怒了章惇。
司马光去世宋哲宗继位后,宋哲宗看着支离破碎的北宋,决定重新启用新法,因此重用章惇为宰相。章惇上任后,像司马光一样,对旧法支持者进行贬官。并且想要挖司马光的祖坟,所幸在皇帝的阻拦下,司马光才免于遭受挖坟的羞辱。你是怎么看待司马光和章惇的做法呢?你觉得司马光能否被称为奸臣?
司马光是什么朝代的人
司马光是宋朝的。
司马光这一名字,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陌生。可能在小时候我们就已经听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了,还知道司马光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那么,司马光到底是哪一个朝代的人呢?根据史料的记载,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是北宋时期的人。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家中世代在朝中担任要职。司马光在幼时便有神童之称,他以七岁之龄全篇背诵了《左氏春秋》一书,并且能够明白其中的深刻含义。公元1038年即仁宗宝元元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了仕途。
司马光在朝为官期间,一直尽心尽力辅佐皇帝,视国家兴亡为己任。公元1067年,神宗赵顼继位。年轻气盛的神宗想要振兴北宋王朝,他十分看好王安石的新政,便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同时,神宗也认为司马光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也十分重用他。但王安石与司马光两人的政见不同,经常在上朝的时候大声争吵。
司马光后来更是一怒之下辞官回乡,一走便是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里,司马光每日用心编撰《资治通鉴》。等到公元1085年即宋神宗元丰八年,宋神宗因病去世,年仅十岁的宋哲宗赵煦继位,朝政被皇太后把持。皇太后本来就是反对王安石新政的,于是她启用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的司马光为副宰相。
司马光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新法,还原旧法。司马光每天呕心沥血的工作,为北宋王朝耗尽了心血,于公元1086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img]司马光的哥哥叫什么名字
司马旦,字伯康,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司马光之兄。官至太中大夫,元祐二年(1087)卒,年八十二。
司马光哥哥是谁
司马旦,司马光之兄,字伯康。清直敏强,虽小事必审思,度不中不释。以父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历郑县主簿。郑有妇蔺讼夺人田者,家多金钱,市党买吏,合为奸谩,十年不决。旦取案一阅,情伪立见,黜吏十数辈,冤者以直。又井元庆豪欺乡里,莫敢谁何,旦擒致于法。时旦年尚少,上下易之,自是惊服。吏捕蝗,因缘搔民。旦言:“蝗,民之仇,宜听自捕,输之官。”后著为令。丁内外艰,服除,监饶州永平铸钱监。知祁县,天大旱,人乏食,群盗剽敓,富家巨室至以兵自备。旦召富者开以祸福,于是争出粟,减直以粜,犹不失其赢,饥者获济,盗患亦弭。举监在京百万仓,时祁隶太原,以太原留,不召。通判乾州,未行,举监在京杂物库。知宜兴县,其民嚣讼,旦每狱必穷根株,痛绳之,校系县门,民稍以诋冒为耻。市贯大溪,贾昌朝所作长桥,坏废岁久,旦劝民葺复,不劳而成。时王安石守常州,开运河,调夫诸县。旦言:“役大而亟,民有不胜,则其患非徒不可就而已。请令诸县岁递一役,虽缓必成。”安石不听。秋,大霖雨,民苦之,多自经死,役竟罢。历知梁山军、安州。旦治郡有大体,所施设,取于适理便事。再监凤翔太平宫,以熙宁八年致仕。历官十七,迁至太中大夫。元祐二年,卒,年八十二。
司马旦字伯康 译文
分类: 文化/艺术 文学 小说
问题描述:
司马旦字伯康。清直敏强,虽小事必审思,度不中不释。以父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历郑县主簿。郑有妇蔺讼夺人田者,家多金钱,市党买吏,合为奸谩,十年不决。旦取案一阅,情伪立见,黜吏十数辈,冤者以直。又井元庆豪欺乡里,莫敢谁何,旦擒致于法。时旦年尚少,上下易之,自是惊服。
我要这个的译文!!谢谢
解析:
修订一下:
司马旦,字伯康。为人清正耿直、聪敏好强,即使遇到一件小事也要仔细考虑,不找出最合乎规矩的解决方法就绝不会罢手。他由父亲的恩荫入仕(按:此为宋代的选官制度,一定品级官员的子弟亲属,可以不经科举直接授官),做了秘书省的校书郎(相当于现在的行政部门的校对),后来又当上了郑县的主簿(县令的秘书,管理一县的档案、行政工作)。郑县有一个姓蔺的妇人想通过打官司来谋夺别人的田地,她家里很有钱,就收买县吏作为一伙,共同弄虚作假,这个案子十年了都没能判决。司马旦把案子的卷宗拿来一看,就立刻判明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废除了十几个县吏的职务,使冤枉的人得以伸张权益。又有一个叫井元庆的人横行霸道、欺凌乡里,没有人敢把他怎么样,是司马旦依法把他抓起来。当时司马旦的年纪不大,上司和下属都不太看的起他,从这件事起才对他惊叹佩服了。
司马光的哥哥是谁
司马旦,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必过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司马光之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