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夜读春秋对联,春秋早晚对联,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夜读春秋对联,春秋早晚对联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夜读春秋对联,春秋早晚对联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唐天喜

“在我看来,影视作品《乔家大院》和《大长今》是在推广文化方面表现最好的两部影视作品。我希望湘绣也能够有类似的作品出现。”近日,湖南青年女作家曾理创作的长篇小说《绣坊街》(上、下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加上此前出版的《荷鹤图》《天然阁》,长达128万字的“中国绣”三部曲四本书全部出齐。

出生于湘绣世家的曾理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中国绣”三部曲写的是湘绣世家的故事,她的下一步目标是把小说变成影视剧,展现湘绣风采,助推湘绣更好发展。

曾理

出身湘绣世家,她在国外开刺绣博物馆

对于曾理来说,之所以写以湘绣为主题的“中国绣”三部曲,跟她出生于湘绣世家有关。

她的家族接连五代都有人从事湘绣,并在湘绣发展史上留下了曾氏家族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她的背后,站着一个湘绣家族跨越一个多世纪的传承。

在父亲曾应明看来,女儿曾理选择湘绣作为自己的主业,是天意使然。曾理是曾应明的独生女儿,如今担任湖南湘绣城集团董事长。

曾理

“女儿从小喜欢绘画。”曾应明告诉记者,曾理3岁之前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那时他和妻子都在长沙县湘绣厂上班,女儿因年龄太小进不了幼儿园,他们只好将女儿带到自己工作的配线车间,让其自由玩耍。或许是小孩子的天性使然,小曾理便跟着母亲学刺绣,有时还会抢着做事情,很多工人都喜欢她,厂里的画师们也喜欢教她画画。

看到女儿喜欢画画,曾应明夫妇便把曾理送到了长沙市青少年宫学画画。8岁时,曾理创作的水墨画《墨蟹》获得湖南“小天使”书画竞赛一等奖,《墨蟹》后来由曾理母亲绣成湘绣,选送到日本展出。

2007年,由曾理绘画、母亲刺绣的《荷塘鹭色》荣获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实现了中国刺绣行业在这个奖项上零的突破。

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地留学获得商学、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后,曾理回国,并在2013年获评长沙市十大“杰出创业女性”称号,这年12月,她创作的湘绣作品《新潇湘八景》荣获第一届湖南民间文艺奖新人奖一等奖。

在英国伯明翰服装展湖南金霞湘绣企业展位上,曾理向英国伯明翰市长沙克菲·沙讲解湘绣展品。

再后来,湘绣城在澳洲开了家宝地刺绣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这样的刺绣馆,不仅能让外国人更加方便地了解湘绣、刺绣,促进文化交流,而且能树立企业形象。”

“如何增强湘绣的软实力,如何打造好湘绣这个国家级的名片,如何用‘中国绣’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曾理告诉记者,“湘绣是湖南本土产业,在过去大多是以母传女、师带徒的方式来传承,很多故事都是口口相传,少有记录湘绣的文化产品。”

因此,作为新一代湘绣的传承人,为湘绣立传、为湘绣人立心、为湘绣产业打响文化品牌,是她创作“中国绣”三部曲的初心。

128万字讲述湘绣百年传奇

其实,在曾理这4本书之前,并非没有写湘绣的书,但大多比较专业。

曾应明2009年就写过《手工艺大市场——湘绣走向世界的启示》一书。“这是我出国考察了13个国家和地区后写的。”曾应明告诉记者。但曾理看了这本书后却说,太专业了,要想更好地传播湘绣文化,应该创作文艺作品。

曾应明一听,大为赞成。他对女儿说:“我来说,你来写。”

曾应明不仅仅是一名销售好手,而且非常熟悉湘绣掌故。他的曾祖父曾寿山就是一名载入《中国湘绣史册》的湘绣画师。

在湘绣行业,第一个开设湘绣绣庄的绣女胡莲仙大名鼎鼎,她的一幅湘绣传世珍品《荷鹤图》曾轰动一时。有人用“一绣开先河,诗画书绣印;一梦芙蓉盛,湘绣万世名”来评价它。而《荷鹤图》的绣稿,便出自曾寿山之手,后来传到了曾应明手里。

曾寿山、胡莲仙合作的《荷鹤图》

而且,《荷鹤图》还成为了促成湘绣成功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关键。

2005年12月,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进行网上公示,中国“四大名绣”中的苏绣、粤绣、蜀绣均在列,唯独没有湘绣。其原因是在所报的湘绣申遗材料里,历史性方面的材料严重缺失,不足以支撑湘绣申遗所需的必备要件。

众所周知,马王堆汉墓里出土了41件刺绣衣服,由此推断出的湘绣历史逾2000年。然而申遗所要求的历史性是指连绵不断的历史,当时并没有找到后续朝代的湘绣作品。

这时,曾应明突然想起几年前母亲在病重期间慎重地交给他的一个棉布包裹。曾应明打开一看,里面有几件清末民初时期的湘绣作品,其中就有清咸丰八年(1858年)创作的《荷鹤图》。

“作品已经千疮百孔,但是为近代湘绣历史提供了强大的佐证,和其它湘绣作品一起完善了申遗的基本要件。”曾应明介绍。

曾寿山和胡莲仙之间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湘绣《荷鹤图》又怎样到了曾家?这些引人关注的传奇故事,都被曾理分别写进了小说《荷鹤图》和《天然阁》。

同时,曾理不满足于父亲已经掌握的典故,她还走进湖南十余个市州,在古村落、老绣庄里进行走访、调查、挖掘和整理,力求见人见物有故事。

“我是从2010年开始筹备‘中国绣’三部曲的。”曾理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中国绣’三部曲于2018年纳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记者了解到,“中国绣”三部曲有128万字,讲述了曾传玉、曾纪生、曾昭英等曾家几代人跨越百多年传承湘绣的故事。

创作中,曾理善于抓住湘绣发展史上那些具有节点意义的事件,将绣坊历史、家族历史、湘绣历史与时代风云和国家命运交织在一起,体现出家国一体、历史和人的密切关系。湘军围剿太平军的战争、绣庄之间的商战、画师绣女之间的爱恨、湘绣入驻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的背后故事,以及改革开放后湘绣出口海外的传奇等都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动人心弦。

著名作家王跃文曾点评说:《荷鹤图》小说不失为一部湘绣发展与繁荣的壮美历史长卷。

“中国绣”三部曲

拟把小说改编成百集电视连续剧

“中国绣”三部曲中的《荷鹤图》和《天然阁》出版后,曾理却发现,国内实体书店读者大量流失,国内人均纸质书阅读量并不高。

怎么更好地宣传推广湘绣文化呢?曾理想到了拍影视作品,“《大长今》和《乔家大院》等影视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一部历史剧《乔家大院》的播出让山西祁县乔家堡村‘火’遍了全国”。

曾理的想法得到了父亲和家人的支持。

具体拍什么呢?经过一番思考,曾理决定把《天然阁》的“第二十二章 国礼”拍成电影。

影片最终定名《国礼》,讲的是1949年, *** 决定出访苏联,欲把湘绣作为一号国礼的故事。电影里,在 *** 即将出国访问和湖南即将和平解放两大历史事件交织中,我党特派员周乐安接受任务,冒险潜入戒备森严的长沙城,寻找湘绣传人以完成斯大林刺绣像。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基础的电影《国礼》,展示了国共双方惊心动魄的斗争,引人入胜。

“我自己担任编剧。”曾理告诉记者,她曾经也想过请专业编剧来写剧本,“但他们写得过于夸张,给我的感觉像‘手撕鬼子’般不真实。”

有人这样评价电影《国礼》:这是湖南第一部传统产业与电影文化结合的电影,有利于观众了解湘绣,激发民间传承湘绣的蓬勃活力。

实际上,电影上映后不但吸引了超过40万人次的观看,而且助推了湘绣的销售。“仅我们自己在长沙的一个单店,一个月的销售额就有800多万元,超过了此前一年的销售额。”

电影《国礼》的成功,让曾理更有动力坚持写作。

如今,随着“中国绣”三部曲中第三部《绣坊街》(上、下册)的完成,曾理又计划拍新的影视作品。

“让湘绣与影视更好‘跨界’融合,我们拟将‘中国绣’三部曲四本小说拍摄成百集电视连续剧,分三季播出。”曾理表示,接下来,她会集中精力创作,让更多人通过屏幕了解湘绣,为弘扬民间艺术、增强文化自信尽一份力。

编辑:喜之郎

更多夜读春秋对联,春秋早晚对联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