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香港音乐人排名(香港音乐教父排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香港音乐人排名(香港音乐教父排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香港音乐人排名(香港音乐教父排名)

平心而论,1997 年的「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还真是不错的。虽然金曲的成色不足,传唱性跟 5 年前的歌都没法比,但在音乐性上,无论是曲风的多样性还是创新性,其实都是在进步的。

前面介绍过 1995 年香港商台的「原创歌运动」,从长远来看,确实是有缺陷的,但短期的「政策红利」还是会 *** 香港本地原创音乐的发展,此后几年的数十首金曲全是原创。

如果只看名单上的作曲者名字,很多歌迷会以为有些歌还是改编翻唱而来,因为那些名字一看就是「外国人」。其实,这些作曲家有的是香港人,有的是长年在香港生活和发展的「外来户」,算半个香港人。虽然作品署名上并没有用中文名字,但他们的作品都得算是原创。

前面说过 1995 年的「金曲」,黎明的《危情追踪》,作曲者「山本洋太」实际上就是中国人,不知道是为了好玩,还是出于其他什么考虑,给自己起了这么个笔名。

用笔名的情况还是少的,像填词家黄伟文,作品无数,但只有 3 首歌用了「田中小百合」之类的笔名。更多的情况,是作曲家本人有英文名。

比较有名的一位是江志仁,他经常署名为 C.Y. Kong,有的时候还用谐音「思歪江」。前面说过,张国荣的《红》就有他的参与。但关于他,要想全面、细致地介绍和评价,那一定会搞出很大的篇幅,我们只能为不太关注作曲者名字的歌迷,简单列举几首他的作品:张国荣的《偷情》《陪你倒数》《梦到内河》《千娇百媚》、王菲的《玩具》《开到荼蘼》《笑忘书》、郭富城的《国外的新歌》。还有一首不能不提,它本来是 C.Y. Kong 听到张国荣去世的消息,而为老友写的悼念之作。当时只有曲子没有词,被陈奕迅发现后,找黄伟文填词写成了《浮夸》。

C.Y. Kong 有几首歌是与其他作曲家合作的,其中一位叫 Adrian Chan,其实这也是一位香港人,中文名字叫陈伟文,1998 年「香港十大劲歌金曲」之一王菲的《情诫》就是他的作品。这人比较神奇,音乐方面的知识竟然全是自学的。1993 年,他开始接触编曲,1994 年就给王菲的《胡思乱想》《梦中人》做编曲了,之后便加入了王菲的团队。他的大部分精力放在编曲上,其实他的作曲也相当好,张国荣的《不要爱他》《没有烟总有花》、王菲的《邮差》都是他的作品。

还有一些习惯用英文署名的作曲家,比如 1995 年的「金曲」之一李慧敏的《你没有好结果》,作曲者是 Keith Yip 和麦皓轮。Keith Yip 的中文名叫叶建华,是「乐意」唱片公司的创始人。「乐意」是家小公司,但在歌坛成绩不小,正是它发掘了彭羚、培养了李慧敏。老板 Keith Yip 本人也喜欢作曲,他和麦皓轮合作的歌不少,前面说过一首让罗文改变唱腔的《坏情人》,这就是他们作曲的,后来陈奕迅翻唱过。

以上介绍的 C.Y. Kong、Adrian Chan 和 Keith Yip,都是香港人,喜欢署名为英文名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作曲家本身就是外国人,但一直在香港生活和工作。

1997 年的「香港十大劲歌金曲」中,张学友《爱是永恒》的作曲者就是这种情况,他叫 Dick Lee,中文名叫李炳文,也叫李迪文,20 世纪 90 年代后在香港发展。实际上,他是位新加坡人,不过他有华裔血统,父亲是当地华人,而母亲是中国人。

Dick Lee 是个太大牌也太重要的音乐人了,且不说他在日本、新加坡等全亚洲范围内的音乐成就,仅说中国香港,很多巨星背后就都有他的影子。

在林忆莲「都市触觉」系列的后期,Dick Lee 有一次给林忆莲弹奏了自己的一曲「旧作」,黄莺莺的《Paradise In My Heart》。听到这支旋律,林忆莲很喜欢,想收入自己的专辑。这首重新填了中文歌词的歌就是《前尘》。从此,Dick Lee 与林忆莲合作,在《梦了,疯了,倦了》和《野花》两张专辑的策划制作中,Dick Lee 成为伦永亮之后林忆莲非常重要的幕后功臣。

Dick Lee 的音乐很有挑战性,他作曲的《追》,听起来张国荣唱得很轻松,实际上难度很大,这首歌也获得了 1995 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到了 1997 年,Dick Lee 又和张学友开始合作,担任音乐剧《雪狼湖》的主要作曲人之一,其中《不老的传说》《爱是永恒》都是脍炙人口的金曲,后者也就是 1997 年「香港十大劲歌金曲」之一。

除了 Dick Lee,当时,香港流行乐坛中还有很多新加坡作曲家,比如叶良俊,他是张学友《想和你去吹吹风》、辛晓琪《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张国荣《左右手》的作曲;还有孪生兄弟李思菘和李伟菘,这哥俩的作品真是经典无数,1995 年张学友创造销售奇迹的《真爱》专辑中,哥俩的作品竟然像打擂台似的都被收入了,一首是《我等到花儿也谢了》,另一首是《一千个伤心的理由》。

在 Dick Lee 的《追》获得 1995 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时,还有一首张学友的歌《当爱变成习惯》也进入了提名名单,它的作曲者是 John Laudon。和 Dick Lee 有华裔血统不同,他是个纯老外。前面我们介绍过他,他是加拿大人,中文名叫刘诺生,在「潮流兴夹 Band」时代玩硬摇滚,从此留在香港乐坛发展。1997 年「香港十大劲歌金曲」中刘德华的《真生命》就是他的作品。

以上的作曲家,都习惯用英文署名,他们可以称得上老前辈了。而在这几年里,还涌现了不少新生力量,但他们习惯用中文名。

这些「作曲新秀」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纯粹的作曲新人,年纪不大,刚刚崭露头角;另一种属于幕前转幕后,歌手转型为作曲人,他们在歌手领域算是老前辈,可在作曲领域就得算「新人」,其代表就是吴国敬。

吴国敬是 1985 年第四届「新秀歌唱大赛」中出道的,和杜德伟、苏永康、李克勤、周慧敏一届。虽然由此进入了「百代」唱片,并且有过不错的发展,可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接连赶上了莫名其妙的事儿。

首先,1993 年他离开「百代」加入了「星光」唱片公司。「星光」实际上和「飞图」一样,都是靠卡拉 OK 影碟起家的,只是在歌坛大环境好的时候,看到出唱片赚钱,就也想在唱片市场里分一杯羹。李克勤的《希望》和罗文的《坏情人》就是在「星光」出版的,从音乐艺术上来说,这种作品对歌手当然是有意义的,让歌手扩宽了歌路、过了一把玩音乐的瘾。可是,这种「妖气十足」、一点都没有商业卖相的歌,怎么可能卖钱?一看就知道「星光」没有做流行音乐的经验。这样投机动机很严重的公司,不可能坚持很长时间,1995 年,「星光」公司人事变动,被「中国星」收购,此后再也没出过唱片。

「星光」只给吴国敬出版了两张专辑,离开「星光」后,吴国敬加入了「正东」唱片,偏又赶上「环球」收购「宝丽金」,而「正东」又是「宝丽金」旗下的公司,连带着受到影响,吴国敬又遭遇了一次人事变动。

歌手是没法当了,不过吴国敬是个创作型人才,1988 年就开始写歌了。有这门手艺也不愁没饭

更多香港音乐人排名(香港音乐教父排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