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先说问题本身:一般来说我们说疾病为什么发生,都是讲“病因和发病机制”,题主应当也是这个意思;只有在感染性疾病时我们才会说“病原”,因为这个专有名词一般都以“病原体”、“病原菌”等搭配形式出现。
2.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人体最大器官-皮肤-的散热功能是依靠皮下组织内的血管实现。简单地说,皮下的血管就好比散热管,其中流淌的血液就好比是制冷液:在人体需要排出体内肌肉活动和代谢所产生的热能时,这些皮下的血管出于扩张状态,同时更多的血液回流心脏时是通过更靠近体表的静脉,使得单位时间内流经体表的血流量增加,亦即是让单位时间内有更多的热量通过热交换的形式散发出来;反之,当身体需要保温时,这些血管则处于收缩状态,并且血液回流更多通过深部的静脉,从而达到减少散热的目的。[1]
3.其实通过对冻疮好发部位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般都是肢端部位,而这些部位通常都是组织覆盖表浅、血液供应途径较为单一、日常生活中容易暴露的;当气温降低、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时,这些部位容易出现局部温度过低、血液供应不畅,从而造成局部组织的冷损伤和供氧不足产生坏死;而一旦有组织细胞坏死发生,必然造成炎性因子的释放,比如组胺、白介素、前列环素等,这些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会产生局部的红、肿、热、痛的症状;如果前述的坏死范围较大,可能造成局部组织的大面积坏死,从而出现皮肤破溃,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则会有化脓的风险。以上就是我推测的冻疮发生的大概机制,与
@苗力老师的结论大致相同。
一句话总结:低温和低氧共同导致了冻疮(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发生。
4.冻疮的预防其实说起来简单,无非就是加强局部保暖,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容易做到。室内工作者更不容易生冻疮,而户外工作者发生冻疮的几率肯定会高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降低冻疮发生的机会,比如
@城年提到的不要穿濡湿的鞋袜等等;适当的冬季锻炼可以增加机体对于低温的适应能力,但是不宜过度过猛,毕竟血管收缩这种非条件的反射不是人的意志可以控制的。如果有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比如硬皮病、皮肌炎、糖尿病足等,尤其要注意保暖,避免因为低温伤造成本病的加重,或是形成难治性的溃疡。
@城年提到的654-II是我国65年4月成功试制的编号为II的注射制剂,主要作用是解除平滑肌的痉挛,作用于血管时有舒张血管的作用,局部使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损伤进一步发展;“绿药膏”的成分是抗生素林可霉素和局麻药利多卡因,可以起到止痒和预防感染的作用[3];但是两药混合是否能起到治疗作用,我没有实践,不敢断言,只能说如果局部有破溃或是损伤范围较大,还是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看看比较保险。
果壳上的相关文章对治疗提的措施值得借鉴参
5.一年又冻疮,年年有冻疮。
你确定那真的是冻疮?
a. 冻伤达到III级时,可以造成皮肤全层甚至皮下组织,乃至肌肉、骨骼的损伤。全层损伤是个什么意思呢?皮肤如果被看做一块草坪,真皮层以上的皮肤就可以被看做草坪表面的草,I,II级的冻伤最多就是把长出来的草给冻死了,根还在,来年春风吹又生;III级的冻伤那就是冰冻三尺,斩草除根,来年还怎么长呢?III级冻伤后的皮肤会在局部形成瘢痕组织,严重时会有难愈性的溃疡形成。[2]
这可能是一种年年有的冻疮。
b.前述的硬皮病、皮肌炎、糖尿病足的患者,外周血管的收缩功能本来就不好,如果再冬季的个人护理没有到位,也容易出现年年有的冻疮。
这也可能是一种年年有的冻疮。
c.如果上述情况都不是呢?
医学上强调个体差异性。有的人外周组织可以耐受10min的缺氧,有的人至多5min;有的人天天冬泳不间断,有的人离了暖气就活不成……这找谁说理去……
根据具体情况,该保暖保暖,该锻炼锻炼,做好防治才是正途。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 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16-7.
2.侯一平. 法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61.
3.百度百科,绿药膏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946549.htm
4.果壳网,冻疮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