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明朝不如汉朝强大,不如唐朝昌盛,不如宋朝富有,但它可以说是中国众多朝代中最硬气的,它是中国历史上所有过百年的帝国唯一没有签定任何不平等条约的朝代:从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为什么明朝能做到这样?因为它的皇帝硬气“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因为它的官员硬气“以死进谏”。今天我们就介绍几个不怕死的硬汉官员。
被“诛十族”的方孝孺
方孝孺
方孝孺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方孝孺始终不屈。被杀害于南京聚宝门外, 时年四十六岁。南明弘光帝时追谥"文正"。
当初,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时,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朱棣,说;"南京城攻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朱棣点头应承。
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恸的声息响遍大殿的台上台下 。朱棣走下卧榻慰问他说:"先生不要自取忧苦,我的打算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方孝孺问:"周成王在哪里。"朱棣答:"他自焚而死。"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朱棣说:"国家有赖于成年的君王。"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朱棣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回头示意左右侍者授予方孝孺纸笔,说道:"诏示天下,非得由先生您来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罢,诏书我绝不能起草。"朱棣发怒,命令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 。建文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1402年7月25日),方孝孺慷慨赴死,作绝命之词说道:“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呜呼哀哉,庶不我尤!”(上天降下战乱忧患啊,谁知道其中的缘由,奸邪的臣子如了愿啊,求取国柄耍弄计谋。忠正的臣子愤怒悲怨啊,血泪淌流;以此血泪为君殉葬啊,还有什么企求?呜呼哀哉的悲鸣啊,大概不是我的怨尤。)时年四十六岁。他的门生、德庆侯廖永忠的孙子廖镛与其弟廖铭收拾他的遗骨,掩埋在聚宝门外的山上 。
弟弟方孝友与方孝孺一同赴刑场,也赋诗一首而死。妻子郑氏及两个儿子中宪、中愈事先自缢身亡,两个女儿跳进秦淮河溺死 。
方孝孺的著作从此也被列为 *** ,永乐年间凡藏书者皆为死罪。
其实正史中并没有记录诛方孝孺被诛十族,《明史》中对这段历史的描述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太宗实录》的描述是“执奸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辜遂戮于市。”这些正史都没有说方孝孺被诛十族。
“东林六君子”之一的杨涟
杨涟
光宗逝世,李选侍居乾清宫挟太子欲把持朝政,杨涟说服朝臣,挺身而出,闯进乾清宫,拥太子即位,并逼李选侍移出乾清宫,安定了朝局。天启五年(公元1625 年)任左副都御史,因弹动魏忠贤24大罪,被诬陷,惨死狱中;后 *** 昭雪,谥号"忠烈"。杨涟终生致力于争"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案以正宫闱,反阉党以遏止魏忠贤,为挽救混乱的政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杨涟被害之后,魏忠贤及其党羽为了毁灭罪证,下令狱中人员仔细搜查杨涟随身之物;一牢头在搜检杨涟的枕头时发现了这份杨涟临刑之前书写的 *** ,他如获至宝,欲将其拿去请赏,但在仔细阅读了这份 *** 之后,被杨涟的浩然正气所感动,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其保留了下来,直到魏忠贤等阉党被诛灭之后才将其公诸于世。
明朝第一硬汉杨继盛
杨继盛
明嘉靖时期,严嵩得势,官至首辅,皇帝只顾修仙寻道,任由严嵩父子把持朝廷,陷害同僚,结党营私,贪赃纳贿。严嵩的专权乱政,将刚刚百废待兴的大明明王朝有弄得朝局黑暗,国力衰弱,边疆防御受到严重破坏,人民惨遭蹂躏。而且当时朝廷中大多官员都臣服在严嵩父子的 *** 之下。
然而就在这期间依然有一批不畏身死的硬汉官员,杨涟就是其中一位,他抬棺死谏,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而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于嘉靖三十四年遇害,年四十。
在狱中,杨继盛创伤发作,于半夜苏醒过来,他摔碎瓷碗,用手拿碎片割腐肉。肉被割尽,筋挂膜,他又用手截去。为他持灯的狱卒颤抖欲坠,杨继盛却意气自如。在朝审时,观看杨继盛的人堵塞了道路,都非常叹息,为他哭泣。
当然明朝不止这几位有骨气的人,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少保,有清正廉明的海青天,还有大明末路上的悲壮英雄卢象升……正是这些人创造了一个刚强硬气的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