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血气男儿 浩气长存(血性男儿浩气长存),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血气男儿 浩气长存(血性男儿浩气长存)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血气男儿 浩气长存(血性男儿浩气长存)

硬汉?这种人设在现在可是“稀罕物”。细数近几年的影视剧,“硬汉”形象已经越来越稀缺,将硬汉作为男主角的影视剧,更是屈指可数。但是从《战狼》、《红海行动》的市场反馈看,中国人其实内心中还是有着硬汉情节的。硬汉,可以呼唤起中国人内心的热血 *** 。读大唐历史的时候,我就曾经被下面这些硬汉所震撼,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并非军人,都是实打实的文人,咱们下面就来感受下他们的热血和 *** 吧。

一、颜真卿

台北故宫曾将馆藏真迹《祭侄文稿》借给了日本展出,吸引了大量日本民众,天皇夫妇也前往参观。这个作品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是唯一可以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比高下的书法珍品,写下这篇这篇书法的,就是唐朝第一硬汉颜真卿。

颜真卿是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为山东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他出生于诗书世家,五世祖颜之推曾写下著名的《颜氏家训》。颜真卿最著名的是书法,他的字体丰腴雄浑、骨力遒劲,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颜真卿出身于官宦家庭,不过由于三岁的时候父亲就病故了,家里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贫困。他买不起纸和笔,就靠刷子蘸黄泥浆,练就了一手好字。为了拜师“草圣”张旭,颜真卿两次辞官,张旭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收下了这个弟子。

像许多艺术家一样,颜真卿性格耿直,不畏权贵,结果在天宝十二年(753年)被贬到平原郡(今山东省德州)任太守。当时唐玄宗已经到了晚年,整天不理政事,这边是安禄山暗中准备造反。颜真卿敏锐察觉到了安禄山的意图,悄悄地做起了防范。他以防汛为名,修筑城墙、赶制兵器、收揽壮丁,积储粮草。而且为了避开安禄山的耳目,他每天歌舞升平,吟风弄月,这一系列做法成功地迷惑了安禄山,把他当成了只知道舞文弄墨的书呆子。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谋反,由于唐朝军队多年没有打仗,将士懈怠,措手不及,叛军所到之处,守令要么开门出迎,要么弃城匿窜,很快叛军就直逼首都的最后一道防线潼关。就在唐玄宗李隆基感叹河北24郡没有一位忠臣的时候,颜真卿挺身而出,招兵买马,并与时任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县)太守的族兄颜杲卿互为犄角,共同抗击叛军。

《祭侄儿文稿》

天宝十五年(756年),颜真卿指挥联军在堂邑(今山东省聊城市)大破叛军,歼敌2万余人,这是安史之乱以来的第一场胜仗,为大将郭子仪、哥舒翰等正规军重整军备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但是在安史之乱中,颜氏一门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先后有30多人为国捐躯。在常山战役中,颜真卿的族兄颜杲卿寡不敌众,被敌军俘获,他拒绝投降,安禄山恼羞成怒,派人钩断了他的舌头,颜杲卿依然骂不绝口,最后被残忍地处死。多年之后,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稿》,文中有多处因为笔写干又顾不上蘸墨而形成的枯笔,可见他当时苍凉悲壮的心情。这慷慨的气度,千年之后依然震撼人心。

二、高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公元747年,一首《别董大》传遍了大唐帝国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为大唐为文人长脸的高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他的人生反差 有些大,45岁之前,穷困潦倒=;45岁之后,咸鱼翻身,开挂似的奔向人生巅峰,成为唐代历史上仅有的因军功而至封侯的诗人。

高适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曾任过韶州(今广东韶关)长史,但在他出生时,家境逐渐衰败。高适靠着亲戚朋友的接济和几亩微薄的田产,得以完成学业。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不满20岁的高适来到长安赶考,可惜他名落孙山。之后他又参加了几次考试,竟然无一中第。落榜的原因倒不是他的才华不行,而是因为唐玄宗后期,杨国忠和李林甫弄权,那时参加科举考试,如果没有内部人照应,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

面对一而再,再而三的人生挫折,尽管高适相当郁闷,但并未失去豪迈的志向。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公元749年(天宝八年),45岁的高适迎来了人生转机。这一年,他被名相张九龄的弟弟、睢阳太守张九皋的赏识并推荐,在河南封丘做了一名小小的县尉。但他很快发现,这种工作日复一日,和自己的宏图大志相差实在太远,索性辞官而去,没有半点犹豫。

辞官后的高适,选择了投笔从戎。天宝十一年(752年),时任陇右节度使的唐朝名将哥舒翰看中了高适,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幕府。从此,他的人生峰回路转。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下诏哥舒翰讨伐叛军,同时命高适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潼关失守后,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等人,连夜出走四川。但这时候高适冒死抄小路星夜兼程,追上了唐玄宗。他力劝唐玄宗留在京城,遭到了拒绝。

高适没有像其它文人那样逃跑,反而留在长安城中。唐玄宗退位后,新上任的唐肃宗李亨重用高适,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主持平定江淮叛乱。高适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乾元二年(759年),蜀中大乱,花甲之年的高适被重新任用,先为蜀州刺史,后转为彭州刺史,率部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四川的局势。

广德元年(763年),唐代宗登基第二年,高适出任剑南节度使。第二年,高适奉诏回朝,进封渤海县侯,最终实现了封侯的人生理想。永泰元年(765年)正月,高适病逝,享年62岁。朝廷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到中年再沸腾一下血液,依然有无限可能。

三、玄奘

真实的玄奘可不像电视剧《西游记》似的,唯唯诺诺,他是一个如假包换的硬汉。玄奘本名陈祎,从小父母双亡,十三岁正式出家,法名玄奘。年轻的玄奘,知道了在遥远的天竺,有那烂陀寺是佛教的最高学府,他心生向往,于是向朝廷上表,请求准许西行取经。真实的玄奘,前往西天取经非但没有得到唐太宗的支持,反而因为偷渡出境,成了违反朝廷法令的罪犯。

一路上,玄奘不敢走官道,只能走小路,还差点被飞箭射中。幸亏得到个别基层官吏、当地胡人的同情和帮助,才渡过瓠芦河,出了玉门关。出关以后,玄奘经历了“长八百里,古曰沙河,目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哈顺沙漠,他不仅迷了路,更可怕的是,他失守打翻了水袋,四日五夜滴水未进,他昏迷在沙漠中。冥冥之中,这位为了信念无所畏惧的勇士,渐渐苏醒,并跟随识途老马找到了草地和水源。

玄奘法师创造的生命奇迹, 堪称硬汉。除了穿过沙漠,翻越雪山,渡过激流,走出烟瘴荒林,玄奘还屡次遭遇劫匪,在恒河上差点被印度教徒杀了祭祀天神,幸亏当时天气大变,才得以侥幸逃脱。这一路上的艰辛,是很多人难以承受和想象的。

四、狄仁杰

受到影视娱乐作品的影响,很多人对狄仁杰的第一印象就是“神探”,但在真实历史上,狄仁杰还是个硬骨头。

狄仁杰所处的时代应该是唐代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武则天为了自己的权利排除异己,他任用酷吏来俊臣,很多正直的大臣遭了殃。狄仁杰也被政敌诬陷,来俊臣让心腹马仔王德寿去审讯,王德寿暗示狄仁杰,把罪名推给一个政敌可以保他性命。

谁知狄仁杰一听,朗声说道:“皇天在上,厚土在下,我绝不会干这种事!”说完直接就一头撞向石柱,撞了个头破血流。王德寿没想到赶上个硬骨头,怕真的生出事端,于是连连道歉,此事不了了之。

武则天在位时期,中原北方的游牧民族发展很快,导致边境祸端丛生,狄仁杰还曾经领兵打仗,在战场浴血奋战。有一次,东北的契丹部落攻入冀州,魏州刺史独孤思庄因为惧敌,把所有百姓聚在城中防御。狄仁杰临危受命,到了魏州一看,百姓们吓得如惊弓之鸟,他赶紧让百姓有序恢复了生活。而契丹人听说狄仁杰率军镇守,也吓得赶紧撤兵了。狄仁杰的声望不亚于大唐一众名将。

以上是唐朝硬汉级人物,当然难免有疏漏人物,欢迎留言补充。在此希望影视工作者多多关注他们,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硬汉的故事搬上荧幕哦。

更多血气男儿 浩气长存(血性男儿浩气长存)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