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
谢谢邀请!“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现在的理解是,正在谈论某人的时候,某人就意外的出现了,指的是非常巧合。这个“说”,现在指的是谈论或提起,而原来指的是盼望,即盼望曹操到来,曹操就到来了。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王允定计除掉董卓,可天下仍未太平,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继续生乱,挟天子以令诸侯,作恶多端,比董卓有过之而无不及,汉献帝的日子依旧难过,趁夜间,在大臣董承、杨奉的陪同下,偷偷地逃奔洛阳,李傕郭汜知道后,立即向洛阳方向追赶。汉献帝来到洛阳,原先被董卓糟蹋得一片狼藉的国都,现在还满目凄凉,前来救驾的没有什么人了,河北的袁绍,没有什么动静,荆州的刘表、淮北的袁术、益州的刘璋,也没有什么救驾的迹象,大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估计能有希望来救驾的恐怕只有曹操了。汉献帝于是和众大臣商议,给曹操去一诏书,命令曹操前来救驾。汉献帝又问众大臣,其他诸侯是否还有能来救驾的?众大臣说,恐怕没有了。汉献帝正盼望曹操的到来,曹操军马的前锋夏侯惇就到了,解救了汉献帝。紧接着,曹操平定了李傕、郭汜的叛乱。这就是“说曹操,曹操就到”的由来。为什么不说别人到?关键是盼望别的诸侯,别的诸侯不会到,看来曹操比其他诸侯对汉献帝忠心。
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叛徒?结局又如何?
历史上最有名的叛徒名单如下:
1、龚楚(1901一1995)字福昌,曾用名龚鹤村,广东会昌人,参加过南昌起义和百色起义。中央军区参谋长,1935年叛变,他的叛变投敌,给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特别是给赣粤边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造成了重大损失。 新中国成立后,龚楚改名龚松庵,在香港定居40年。
2、杨岳彬(1908-1949)湖南华容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动员科科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 *** 邮电总局局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总司令部第四局局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动员武装部部长,1933年9月因故被撤职。1934年底叛变革命。
3、何畏(1900—1960)广东乐会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9军军长、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等职务;曾在长征中对 *** 连开十余枪,后脱离革命。
农村葬礼上,披麻戴孝,这披麻是啥讲究?有何出处?
披麻戴孝是中国传统葬礼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有养、死有葬是中国孝道文化的重要基石,“养老送终”,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骨髓。《中庸》记载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也就是说,体现地给去世的双亲安排后事,是孝道的最高表现。所以,自周朝开始,我国已经有了明确的丧礼,而后经过孔孟的“复礼”及后来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的孝道文化越来越受重视。所谓“慎终追远”,就是仔细谨慎的办好父母的丧葬礼仪,并在日后办好父母死后的祭祀事项。
中国的丧葬礼仪中,孝子孝女披麻戴孝是基本的讲究,其他还有,孝大孝女必须腰间捆着麻绳,孝子必须手柱孝杖,孝女孝妇必须有人搀扶,孝子的鞋不能完全穿上,必须汲拉着鞋,就是不能把鞋完全提上,要踩着鞋的后绑。那么以,这些规矩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以个意思呢?
其实,传统文化的形成,大都不是一个人立下的规矩,是在长期的发展传承甚至演变中而形成的,但人们习惯把每一种事情都找一个源头,而这些源头,往往被安排到大人物身上,因为只有大人物才有号召力。
民间关于“披麻戴孝”的来历有好几个版本,有的说来自原始社会。那时候人的尾巴还没有完全退化掉,人到老了快要死的时候,尾巴就会发黄无力,这时候其子女知道其大限已到,便要将其吃掉。这种规矩相沿很久,随着人们的大脑越来越发达,有一个老人快去世时,感受到这种悲哀,感觉这是人类的奇耻大辱,因此离家出走。其子女拿着麻袋到处找他,又当席子又当被,在山上找了他几天,找到他时,他已经死在一个山洞里,身体已经发臭。子女用麻袋盖着头捂着鼻子嘴,放声大哭。其实,这个传说经不起推敲,因为人还没有脱去尾巴的时候,还没有文明到发明麻袋。
还有一个传说,说是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儿子,但老太太渐渐老去的时候,两个儿子都不孝,老人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自己死后不要厚葬,找个席筒卷出去即可,但要求三个儿子在他死前,每日都要看看门前树上的乌鸦和猫头鹰。这样,老人死前的这一两年,三个儿子发现小乌鸦会反哺老乌鸦,而小猫头鹰会吃掉老猫头鹰,这样一辈一辈传下去,乌鸦老了都有很好的归宿,而猫头鹰都要被子女吃掉。终于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为了记住乌鸦与猫头鹰善恶孝逆的教训,在母亲死后,他们他们模仿乌鸦羽毛的颜色,穿一身黑色衣服,模仿猫头鹰毛色,披一件麻衣,并下跪拜路。后来,人们便世代相传,在亲人去世后穿素色衣服,披麻戴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