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盗将行和那首歌很像(像盗将行的歌还有哪些),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盗将行和那首歌很像(像盗将行的歌还有哪些)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盗将行和那首歌很像(像盗将行的歌还有哪些)

盗将行》李自成说

众所周知,《盗将行》是一首原创(划去)的古风巨作(并不是),讲述了一个凄美动人(乱七八糟)的故事。然而,尽管人们热衷于去挖掘其背后的传说,但结果全都不过是牵强附会,不合人意,真相依旧扑朔离迷。笔者(颜寒客)认为,这首歌曲描写的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农民战争领袖李自成波澜壮阔的斗争史,以委婉的暗喻揭示了闯王的真实结局。再次,我力求以详实的证据(百度史料),辅以必要而合理的揣测(瞎喷),给这一疑案下一个公论。

以下为论证过程:

且看歌词:

“劫过九重城关,我座下马正酣”

稍有点文言文常识的人都知道,古代三、九往往是虚数,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这里的九重城关讲的是李自成一生南征北战,先反明,后抗清,一路破关斩将。而“马正酣”其实是在暗示,李自成不敌清军,败走京城,又转进陕西,最后不得不南下荆襄。越撤退,人马越少,地盘越小,到九宫山的时候前有南明军阀,后有满清追兵,大势已去了。

“看那轻飘飘的衣摆,趁擦肩把裙掀”

李自成武人出身,重情重义,从陕西大本营撤走的时候是带着家眷的。不想刘邦,为了自己逃命,把妻儿推下车。李自成不当刘邦第二,哪怕拖家带口大大减缓了行军速度,严重影响了战略目标的实现,但仍要厮守一起,足见其心肠。盖夺天下者,皆心狠手辣之人,汉高祖抛妻弃子,唐太宗弑兄逼父,明成祖杀侄自立,为了君临天下的野心已全无人性亲情。李自成心有良知,却也因此未能坐稳江山,叹叹叹!儒家有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实际上却是不君不臣不父不子者为天子,可笑可悲。这里描写的是李自成和高皇后的日常相处的细节,寥寥两句,却表现出了一对举杯齐眉相敬如宾的伉俪,令人动容。

“踏遍三江六岸,借刀光做船帆,任露水浸透了短衫,大盗睥睨四野”

前三句还是讲李自成的征途,关键是最后一句。人们分析《盗将行》的时候,几乎都想当然地以为这是一首描写某个江洋大盗的词,完全是大错特错。出发点不对,后面的分析都是南辕北辙。要知道,古代“盗”和“贼”是两个概念,前者是指我们现在所说的偷窃他人财物的人,后者是指拦路抢劫的山匪路霸,或者是更具威胁性的反 *** 团体,也就是反贼。看到“盗”,很多人就直接认定为是个偷东西的,最多不过是专偷王府国库、劫富济贫的有传奇色彩的“江洋大盗”。事实绝非如此。庄子有云:“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同样是窃,“盗”是偷鸡摸狗,“大盗”就肯定不满足于小偷小摸。有“睥睨四野”之志的绝非所谓“江洋大盗”,而是一心夺取大宝掌握神器的枭雄。当然,官修史书给李自成的定义永远是“贼” ,但作者不这样说,大概是为了掩人耳目。毕竟直接出现“贼”的字眼,意图未免太明显,难免为“文字狱”所累。

“”枕风宿雪多年”

这里枕风宿雪是实写,李自成戎马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北方活动,老家又在陕西,当时处于小冰河期,冬季奇寒,黄河十月就结冰。风雪是李自成传奇中的重要背景,也象征着闯“”王曲折多难的创业经历。

“我与虎谋早餐”

这句话也非常重要,古人说“伴君如伴虎”,又说“苛政猛于虎”。虎在古代又往往和龙放在一起 ,有“龙虎斗”的说法。“与虎谋早餐”很自然就让人想起“与虎谋皮”,它实际上是在暗示李自成作为北方农民起义军的公认领袖,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后来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于崇祯十八年攻入北京城,皇帝朱由检吊死煤山 , 大明就此灭亡。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虎”不是指崇祯皇帝,也不是指大明朝廷,而是指还在关外的满清。满清在东北,大顺在西北,尽管之前二者几无联系,之后不共戴天,事实上却共力埋葬了明王朝,这就是“与虎谋早餐”。

“拎着钓叟的鱼线,问卧龙几两钱?”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钓叟”无疑是姜子牙,他辅佐周文王灭亡暴商,统一天下。而“卧龙”显然是指季汉忠臣诸葛孔明。由此可见,这句话是说李自成放弃陕西南下荆襄时意识到自己身边的谋臣牛金星和宋应策等人既不中用,又靠不住 ,求贤若渴,急需真正有才有德之人辅佐。但这句还有另一层意思 ,“问几两钱”何解?这实际上是在打听南明情况,准备一举拿下南方后重整旗鼓,再与满清分庭抗礼。“钓叟”是在江河里才能钓鱼,江就是长江 ,暗示当时在盘踞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南明军阀,他们是支持弘光朝廷的军事支柱。只要击败他们,南方就唾手可得。昔有楚王问鼎中原,此时又有顺帝打听几两钱,妙哉,妙哉!

“蜀中大雨连绵,关外横尸遍野”

下雨是好事,特别是当时天下多地大旱的情况下,但“大雨连绵”就是坏事儿了,洪涝对农业生产的打击不亚于旱灾。这里是暗指另一个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和之后清军入蜀在四川的残暴统治。而且“明”属火,“清”属水,大雨连绵象征着清明的朝代更迭。史书记载,清初四川很多地方百里无人,甚至野兽能在街上晃悠,各地方志都有关于“虎患”的记载,可见当时川渝百姓之苦难。此外,还要注意到陕西大顺军队是分两路撤退的,一路又李自成亲自带队,又河南到荆襄;另一路又李自成侄子李过带领,从陕北出发,经过甘肃再进入汉中,最后沿江而下荆襄。两军分路实属无奈 ,“大雨连绵”导致道路不通,延缓行军速度,最终李自成叔侄再未谋面,想来令人叹气流泪。

“你的笑像一条恶犬,撞乱我心弦"

李公子相貌堂堂,看得黄花闺女小鹿乱撞。至于为什么用恶犬来比喻,是因为当时舆论摸黑农民军,把他们描绘成杀烧抢掠、无恶不作的恶魔。这个姑娘也信了谣言,闯军破城后吓得要死,知道亲眼所见才知道农民军军纪不知道比借老乡脑袋冒充军功的官军搞到哪里去了,李公子本人也是翩翩君子。用“恶犬”来形容"笑”,恰如其分地展现出认知的突然转变。

“烽烟万里如衔,掷群雄下酒宴”

这是说当时闯军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猛进。胜利在望,李自成宴请将士。嘴衔酒杯气吞山河万里,气势不可谓不磅礴。又,野史曾记载,首次攻克洛阳后,闯军将士曾把那被民脂民膏喂得肥头大耳的福王朱常洵杀了,以血掺酒,就着鹿肉开宴庆祝,谓之“福禄(鹿)宴”,与“掷群雄下酒宴”相符 ,讽刺意味极强。

“谢绝策勋十二转,想为你窃玉簪”

谢绝策勋,说明李自成不愿被诏安。不甘居于人下,不甘放弃抱负 ,不甘像他所痛恨的剥削者那样堕落 ,他一心消灭那些压迫百姓的地主大官。他一开始就不打算只当个“窃钩者”,想要的哪里只是区区玉簪,他要为她打下万里江山!

但是宏图难展,眼看着这大好江山就易了手。

“入巷间吃汤面,笑看窗边飞雪”

老李是陕西人,酷爱面食。当然,他应该跟我一样,更喜欢吃泡馍。不过泡馍出了陕豫山一带就少见,人在外地只能退而求其次吃汤面,这暗示李自成身处异乡。但李自成不是一般游子 ,他可是万军统领 ,身边怎么可能连个厨子都找不到?原因只能是 ,此时的李自成几经兵败,大势已去。而他也心灰意冷,准备遣散兵马,自己隐退。窗外大雪纷飞,让他想起了自己的陕北老家。李自成抗争一生,兴也勃焉如暴雪肆虐, 亡也忽焉如雪消冰逝。

“取腰间明珠弹山雀,立枇杷于庭前”

正式上记载,李自成带领数十骑被地方自治武装杀害于九宫山。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当时李自成虽然式微,但身边犹有数万雄兵,何至于被地头蛇杀死?这是其一。其二,李自成的"死地"很明确 ,就在九宫山,但至今也没找到李自成的墓。当时,南明方面派人查看确认,底下官员畏惧清军和顺军不敢前往,仅凭传言就回去复名;清军也派人来看,但只看到尸首模糊,难以辨认 ,草率认定就是李自成,实际上他们自己也不信。而当时李自成余众尚有数万,李自成死后磨蹭了好几天才离去。顾诚先生推测这段时间是在埋葬李自成,而且为了避免被刨坟,特地选了隐蔽的地方深埋,而且没留下显著标记;但是,九宫山地方不大,就算顺军再谨慎,也不可能三百年来无人找到墓穴。唯一的可能是,李自成压根不是被地方武装杀死的。当时李自成还很有威望,手下士卒没理由哗变,其他将领谋臣也没有取而代之的资本,李自成不可能死在自己人手里。这样来看 ,最大的可能就是李自成根本没有死!是他自己主动对外散布自己暴毙的假消息,同时完成内部权力交接,然后隐入民间。毕竟,李自成如果想隐退,必须得让外界以为自己已经死了才行,否则明清两边都不会让他安生的。又是弹山雀 ,又是栽枇杷,李自成是自得其乐,不再为征伐所扰,不再为争权所累。民间一直有传言 ,李自成并没死,而是去山间当了个和尚隐居去了 ,这可能并非空穴来风。最后这几句反复吟唱,就是再强调暗示李自成的真实结局!

更多盗将行和那首歌很像(像盗将行的歌还有哪些)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