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鼓浪屿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鼓浪屿最古老的建筑图片),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鼓浪屿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鼓浪屿最古老的建筑图片)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鼓浪屿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鼓浪屿最古老的建筑图片)

谢邀~多文字预警多图预警,本文又长又有趣。

一.观彩楼

笔山路6号,笔架山顶,登峰造极:

传说中的鼓浪屿最高建筑“观彩楼”,又名“书笔楼”。

“书笔”二字,来路不明;“观彩”取自楼外美景。

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站在楼顶,尽收眼底。

说不定,还能看到天上掉下小仙女!

可是,观彩…guan cai…棺材…

你尽管叫它“棺材楼”,设计师的棺材板我已经帮你按住了。

不开玩笑,岛上的人民也喜欢这么叫它。

不过,原因很吉利:

“棺材棺材,升官发财。”

然而,观彩楼诞生的故事,却并没有包裹在彩色的糖纸里。

1929到1930这两年,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日子天昏地暗。

他们亲手养育长大的厦门鹭江道堤岸宝宝,

其中一段想不开选择了自杀坍塌,

就算用美国松桩木材给它做手术重建,

也没能挽回它年轻的生命,遭遇二次坍塌。

技术人员 泪流满面、面如死灰、灰心丧气,

失去信心的他们于1931年向国际招标,

希望借助“外”力,重建堤岸。

荷兰治港公司中标,

有一对荷兰工程师夫妇愿意帮他们完成重生改造。

夫妻俩来到厦门后,人生地不熟,相依为命着没地方住。

他们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厦门 市政会 堤工处 心太软,掏出钱包振臂一挥,

让许春草(厦门第一个建筑工会会长,曾是孙中山手下的革命工作者)的公司根据这对夫妻的创意建别墅,解决他们“住房难”的问题。

这栋别墅,就是观彩楼。

然而夫妻俩完成任务后,却一直没有走。

枯藤老树昏鸦,怎么不回老家?

原来,他们沉溺于鼓浪屿的美色无法自拔,

愿意用尽后半辈子,给别墅爱的“供养”。

不过,天道好轮回,上苍饶过谁?

越想留下住,就越留不住。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夫妻俩被迫回荷兰,

别墅只能托人代管。

不久后,太平洋战争爆发,

观彩楼被卖给丁玉树(不明来历的路人甲)。

而在1944年,又被转卖给陈四民(上海固齿龄牙膏厂老板),

作为他散热保温、避暑防风的“后花园”。

老板儿子哪简单,经商头脑也不一般。

80年代初,陈四民的儿子利用观彩楼开了一家观光旅店。

但,因别墅地处笔架山顶,离轮渡码头太远,

胖子爬不动,瘦子上山嫌行李重。

于是,旅店短暂经营了一阵子后,就停业了。

如今,陈氏后人已不在这里居住。

鼓浪屿最美的明月、彩霞,

从此属于寂寞寂寞就好的观彩楼自己。

观彩楼带着荷兰设计师的基因,

在它身上,甚至可以见到一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思想运动的影子:

反封建与寻解放齐飞,

潮流与复古并行,

欧气满满。

观彩楼共三层:

一、二两层显而易见;

第三层 借屋顶之名、行楼层之实。

入口处,两根独特的“绞绳状门柱”,

形象点说就是 粗壮…坚挺…的…大…麻…花…

*** 花、一楼外墙,都入乡随俗,选用福建特产 泉州白花岗石。

“ *** 花”后,

完好无损的柚木质大门,至今与门框爱得紧密、不留缝隙。

除了因为不得了的工艺水平,

也因为了不得的柚木是世界公认最耐腐的木材之一。

建筑外窗:

用整石铸成窗套(给门窗带一个套)和窗棂(窗里或横或竖的网格);

窗楣(窗框上横向的部分)沿用泉州白,

正中间是整块石材雕成欧洲火 *** 的脸,

由剑客帽和辅手环(中式门窗上的环状饰物)拼出。

观彩楼内部:大厅占中央,卧室绕四方。

楼梯、门窗、用来做隔断的半墙,也都选用柚木。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楼无绝人之路!

传说,大厅阳台有一座通往小花园的楼梯,

楼梯藏有地下室,黑暗密封随你做什么事。

此外,小花园还藏有防空洞,炸弹袭击也没用。

观彩楼的屋顶呈背弧形,身开6扇凸出的老虎窗(圆拱窗),可以增加通风和采光;

屋檐挑出外墙的部分,叫挑檐;

整体建筑风格,响应荷兰祖先。

屋顶还因长得像新娘子的花轿,

人送外号:新娘轿子。

比较阴魂不散的是:

屋顶看起来,有点像棺材……

不说了,设计师的棺材板我按不住了!

二.八卦楼

八卦楼,建于1907年(清光绪年间),

由 台湾板桥林家的富五代林鹤寿 委托 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郁约翰 设计,

是一栋总高26米、2+2层、总建筑面积5436平方米的欧式豪华海景大别墅。

因为头戴小红帽圆顶、墙壁肤白貌美,

也有小白宫的爱称,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

老婆饼里无老婆,八卦楼也没八卦。

因为:

塔楼 圆顶有八道棱线、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

窗洞朝四面八方;

内部门道四通八达;

形同八卦迷宫;

所以得名“八 卦 楼”。

建筑整体是古罗马风格,
却 造型天圆地方、布局内圆外方,
暗藏中国思想。

和建筑一样魔幻的是,

八卦楼本身也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说。

人住在楼上,醒来就发现在一楼!

如果在一楼,就会听见楼上有动静,上去什么也没有!

据说半夜12点会有个穿白衣的女孩坐在屋顶上!

嘘!!你有没有听到奇怪的声音?

八卦楼的老主人,是台湾板桥林家的富五代林鹤寿。

作为清末名门,板桥林家百年孤独地一直富着。

他们不光钱多,人也不傻,常给慈善事业添砖加瓦。

比如:八卦楼主林鹤寿曾捐白银一千两(约20万人民币),

资助美国教会办鼓浪屿“救世医院”(现:厦门市肺科医院),

因此结识了院长郁约翰,一位神奇的美籍荷兰人。

作为钱庄CEO的林鹤寿,

看到鼓浪屿上都是老外的别墅,不服气,

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

先造它一座岛上最好的大别墅!

我要站在楼顶环视鼓浪屿,一览众房小。

林鹤寿有钱任性、不惜重金,

买下笔架山上约1万多平方米的山坡地。

过河碰上摆渡的——巧极了。

消息传到郁约翰耳朵里,

这个被资助的医院院长,以前是土木男。

院长找到林鹤寿,表示:

捐款之恩,无以为报,唯有以…设计相许。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造完八卦楼,世界就是你的!

在郁约翰的鼓动下,

林鹤寿像误入了传销组织,

对设计图纸深表满意,

不经任何论证,在1907年贸然动工兴建。

更可怕的是,郁约翰可能是个处女座?

建造工艺,要精工细作;

建筑材料,要精挑细选。

用的石、木、砖等,都是上乘物料,

市面上买不到?那就自己造!

特别定制、精工监制,

甚至,

从外地海运材料到鼓浪屿码头,再由人力搬运到山坡上。

工人在哭泣,经费在燃烧。

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开造没多久,工程费工耗时,开支庞大。

林鹤寿开始怀疑自己是个假大款,

但是,造都造了!

为了完成“不建则已,一建惊人”的壮志,

他专程到台湾变卖土地家产,并以自己的钱庄做担保。

这时,

日资“台湾银行”提出:以别墅作抵押贷款。

哟西哟西~房子抵押,银票大大地有。

林鹤寿倔强地拒绝了。

1913年,他还是向日资低头,

抵押了八卦楼,贷款继续施工。

苦撑到1920年,工程资金超支,林鹤寿的钱庄被拖垮。

他终于想通:最好的疼爱是手放开。

于是,带着他的小家族跑了,

远走海外,终生未回鼓浪屿。

而这幢历经13年苦斗建造的大别墅,

内部没有完工,屋顶的小红帽也没戴上,

成为一个秃顶的烂尾楼。

1924年,八卦楼由日本领事馆接盘,进行了简单修整。

初步改善了八卦楼的秃顶,加盖浅色半圆顶,

开办了“旭瀛书院”。

用日本文化,做民族同化。

不过,有密报称:

八卦楼,可能是个大阴谋!

传言,林鹤寿号兵爪,与日本人关系密切,

在日资“台湾银行”还有股份。

而,八卦楼并非私人住宅,是公共建筑。

林鹤寿 向“台湾银行”贷款、为公共建筑破产,

事后 又在上海买房、让日本人获得八卦楼产权。

细思恐极……

好在抗战以来,八卦楼收归国有,分别易主国共 *** ,

依次作为:难民收容所、私立鹭潮美术学校校舍、中医学校、业余科技学校、电容器厂、电子研究所、电子计算机厂的厂房、厦门市博物馆。

期间,也守得云开见月明,进行过几次整形:

1954年,福建省 *** 专款10万元,顶棚修建完成,木窗换铁窗。
80年代前后,八边形平台四角加建阁楼和坡顶。

1987年,砖木地板更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水磨石地面。

1994年,楼顶焗油、红色铁皮穹顶翻新。

2004年,

市博物馆搬新址,八卦楼成为风琴博物馆至今日。

一、二层展示了由收藏家、老鼓浪屿人胡友义先生捐献的古风琴,

可以入内参观。

建筑设计

八卦楼坐西南朝东北,2.2米的隔潮层垫底。

一、二层为长方形主体建筑,四角有耳房(主楼两侧加盖的房间);
三层八边形平台内收,建在二层楼顶露台中央;
四层塔楼居中,半圆形穹窿顶大义凛然。


外立面多取材泉州白花岗岩,
立柱、转角壁柱、塔楼做“水洗砂”处理,
也就是在建材外表抹上含细砂粒和小贝壳的水泥,半干后洗去。


八卦楼外廊采用塔司干柱式,古希腊海拉女神庙同款:
整体呈梭形,雄伟粗壮;
柱头、基石无装饰;
柱身无凹槽。

正面外廊花式搞特殊:
双柱式廊柱,但并不粗;
二楼柱头加卷边、有齿纹;
门廊有半圆形凸出,2根方柱夹6根圆柱,夹出雄伟新高度。


正门上方的等腰三角形,
是由S形短柱支撑的山花。
正中嵌入青斗石(一种花岗岩),
塑成椭圆勋章造型。
效仿欧洲爆款,因为这样好看。


房顶塔楼,最夺人眼球。
上部:深红穹窿顶,八棱攒尖,中空半球形。
下部:八边形外墙,设8对双柱式圆柱、8根方形壁柱。

八卦楼内部,采用古罗马教堂惯用套路,
十字形对称分隔,四面都有出口。
十字交汇处,设圆形天井,四层贯通,直达穹窿。
各房间与内、外廊均相连,房内窗户多、采光好。
隔潮层沿用十字布局,墙体厚实,达0.7米,完美承重。

地下室却不走寻常路,变为倒锥形,在厦门绝无仅有


总之就是,一个大写的——妙!

三.黄荣远堂

1920年,福建路32号,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

鼓浪屿十大别墅之一、鼓浪屿最浪漫的别墅——黄荣远堂。

但是,别墅主人并不叫黄荣远,因为它有“两个爸爸”。

一战前后,南洋华侨成为一种高危行业。

殖民当局看华人不顺眼,一天到晚搞事情。

华侨们不敢出门,只能躲在屋里瑟瑟发抖。

日子过不下去,不如回家种地!

他们得知:

有个人间天堂叫做鼓浪屿,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最重要的是,在那里不会轻易被打!

于是,掀起了华侨在鼓浪屿的建房热潮。

其中一位原籍福建晋江的菲律宾华侨,施光从,在鼓浪屿建了一幢私人花园别墅。

不过,这个别墅宝宝并没有户口,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生父没给自己起名字更悲惨的事了。

如果有?

那一定是最后还被生父“抛弃”了。

有一天,施光从在厦门乘轮出洋。

航程漫长、空间有限,躁动的心无处安放。

于是提议玩牌,“把自己脉动起来”。

这时候,另一个闲着无聊的土豪出现了!

黄仲训,越南华侨首富黄文华之子,著名的房地产商人。

土豪见土豪, *** 少不了。

黄仲训 家大业大,开口就是:

“你要是输了,你住的别墅可就得归我啦。”

施光从 气场很粗,回答:

“当然没问题,不过你要是输了,你那支运输船队也就得交给我了。”

一场腥风血雨的扑克牌比大小过后,施光从,一脸漆黑。

最后,愿赌服输,施光从把住了17年的别墅交给了黄仲训,自己全家搬回菲律宾。

得到别墅后,黄仲训把它作为自家房地产公司“黄荣远堂”的办公室,顺手也把这座“收养”的别墅命名为“黄荣远堂”(相当于现在的“万达地产办事处”)。

古人说得好:

一人参赌,全家遭殃;

众人参赌,难奔小康。

赌输的黄荣远堂,被厦门百事通老人称为鼓浪屿中的阳春白雪。

黄荣远堂建筑主体面积1213平米,庭园占地3000多平方米(相当于7个篮球场)。

建筑正面,4根擎天巨柱支撑出半圆形的柱廊,像长腿版的蔬菜大棚。

东南角,阶梯状递进的中式八角凉亭。

南侧,一个中西结合的“混血儿”庭园,庭园中间,是西方园林特征的双圆嵌套形式(8字形)的水池。

水池正中放了一块太湖石(遭到侵蚀后形成满脸洞洞的石头),这是采用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手法,“犹抱琵琶半遮面”,给你看又不让你看。

西侧还有一组沿墙堆叠的假山,山上点缀了3个西式小亭,中西合璧。

建筑本体的设计,也是创意又心机。

地上共三层:

一、二层为不对称的“L型”;
第三层为“十字型”平面。

建筑通体有许多古希腊廊柱(支撑屋檐的柱子),全部都是奢侈地用整条花岗岩雕成的:

柱头大多为爱出风头的陶立克柱式(俗称男性柱,粗壮宏伟);

中间穿插少量低调的爱奥尼克式(俗称女性柱,纤细精致)。

男女搭配,做柱不累。

此外,建筑还设计了中国近代风格的半月形露台、各不相同的中式窗棂(窗里面的或横或竖的窗格),圈圈圆圆圈圈,横横竖竖横横。

甚至,把葡萄架搬上阳台。

就算不会真的去种植葡萄,用来晒衣服、晾袜子,也是浪漫哒。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还有门口两棵树没有看。

大门前的两株古树,叫“圆叶蒲葵”:

它们是大陆最早引种且最高的圆叶蒲葵;

还是105岁高龄、身高18米的高龄网红树,经常出现在鼓浪屿的明信片里的一对“明星树”。

综上,黄荣远堂也被称为:鼓浪屿最浪漫的别墅。

时光不等堂,它也不能总是个宝宝。

根据房地产法上交给国家后,黄荣远堂正式拥有了国家户口,开启了新的职场生涯。

新中国初期,它作为演出剧场提供给鼓浪屿的社团。

后来,跳槽成为厦门市基督教女青年会鼓浪屿分会所在地。

之后,它又跌跌撞撞转职成为幼儿园、厦门演艺职业学院办公大楼、户外咖啡厅、“鼓浪屿夜莺”颜宝玲唱片分享会聚集地……

终于,多年别墅熬成婆。

2017年7月,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综合性唱片主题博物馆。

四.美国领事馆旧址

鼓浪屿虽小,领事馆不少。

三明路26号的“美国领事馆”,被称为“鼓浪屿上最美领事馆”。

起初,美国人并没有要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的意思,

这一切,还得感谢英国。

1843年,第一次 *** 战争结束,厦门沦为通商口岸。

英国人上鼓浪屿抢占先机,

火烧 *** 般设立了第一家领事馆。

内心雀跃着要当老大的美国不干了,

你shè(设),我也shè(设)!

第二年(1844年),

美国北平大使馆派哥伦布(不是发现新大陆的那个)

上了鼓浪屿。

先在田尾球埔旁设立【交通邮政办事处】,

挂羊头卖狗肉地 行领事馆之实。

但,很寒酸。

据传,当时雇员多达…5个。

后来,美国人也觉得

该换个豪宅匹配身份地位。

1859年,他们斥巨资

在鼓浪屿岩仔脚建造【领事公馆】。

(一个跑龙套的短期美领馆,不是面前这尊。)

1871年,美国领事李让礼和清 *** 谈判,

成功叫地主。

把三丘田码头附近的一块地(今美国领事馆旧址)收入囊中,

最初,这块地被提供给外商,

开“海上医院”、给海员看病,

是当时鼓浪屿唯一一家非教会医院。

但,生意不景气,没人来看病,医院只能选择在1891年关门大吉。

随后,外商把房子转租给“德建洋行”,

做药库、挣外快……

买卖不成,地还在。

1893年,美国人根据当年与清 *** 的合同,

麻溜儿地把地收了回来,

盖了栋二层小洋楼做【美国驻厦门领事馆】。

这栋小楼命不久,1904年起了火。

“作”无止境。

1930年,美国人又开始折腾,

花了1年,重新翻盖那栋烧焦了的楼。

于是…现在的美国领事馆终于诞生。

领事馆的美国设计师哈沙德,

是当时上海建筑设计界的大V。

上海的西侨青年会(今体育大厦)、华安大楼(今金门大酒店)…

都是“哈沙德洋行”的宝宝。

哈沙德出品,必属精品。

“美国”领事馆一时成为鼓浪屿最“美”的领事馆,

面朝鹭江、风清气爽,

各种优越碾压同行。

知楼知面不知心。

表面上,它是栋两层的外廊式(靠外墙走廊入户)花园洋房,

其实地下“暗度陈仓”,还有一层。

地下用于办公,地上用来住人。

领事馆建筑面积约为1020 平方米。

除了自带超大观景花园,还配备网球场和排球场,

总面积多达6300平方米。

一个跨时代的地产高富帅!

领事馆坐西朝东、高于地面,

从空中俯视,呈一个大大的字母H。

东、西两侧内凹,朝海的东侧设置外廊,

东、南分别有两个大门。

建筑风格上,领事馆采用当时美国流行的

“古典复兴主义”混搭“折衷主义”。

古典复兴主义:谨遵古希腊、罗马建筑形式。

折衷主义:把各种好看的建筑形式通通拿来用的freestyle。

领事馆整体为古典复兴主义的三段式结构,

也就是 建筑外立面因颜色、材质不同而分段。

三段通常指:基地、腰身、屋顶。

主体建筑为砖房结构,以红白二色为基础。

据说,这些红砖都是从美国原装进口……

砖与砖之前采用荷兰式砌法,可以增加砖墙厚度、建筑高度,

砖块横竖交错放置,形成满墙的“工”字(十字花纹)。

东侧大门(有外廊侧),坐拥6根科林斯式白色大廊柱。

柱子们继往开来:

既保持柱头常用形状;

却又抛弃传统的繁花装饰,选用夸张的百合,

叶瓣整齐向外展,托瓣微微向外翻。

东西两面,屋顶两端的等腰三角形,

是用来漂漂亮亮地引导排水用的山墙,又称“山花”。

门前4根柱的侧面南入口,正上方,

还有一个居中的巨大三角形山墙。

5个山墙之间,包夹着一个平坦的观景露台,

由设计师专门在烟囱之间开辟而来。

可惜,豪宅还没享受几年,

太平洋战争就爆发了。

美国人迅猛撤离,头也不回地丢下领事馆。

登岛的日本人果断据为己有。

二战结束,

美国 *** 才派人回来擦 *** ,正式关掉了美国驻厦门领事馆。

紧接着,豪宅又被菲律宾驻厦门领事馆借走了……

解放战争后,这栋房子收归国有。

但这里仿佛陷入了奇怪的魔咒,做什么都不长久……

厦门老干部疗养院-福建省海洋研究所-厦门市人民 *** 外事侨务办公室-宾馆-咖啡厅……

都是昙花一现,秒散。

现在,这里被神秘大老板买为私人所有,放着不用。

人去楼空,领事馆自己心里也难受:我恐怕…是个假房子?

————————————————————————————————————

先写这么多吧,有人看再继续更。除了手绘图是我们可爱的美工小姐姐亲自画的,其他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怀着真情实感来安利一发,题主的问题和我们特别契合,除了文字导览之外我们还有语音导览,争取让你的旅行变得有趣便捷又性感。

看得爽到停不住,想看更多想关注?

微信

严谨细致地深入,机智幽默地浅出;

用说人话的方式,讲景点有趣的故事。

如有争议,欢迎讨论、批评、指正。

要有光,敬呈。

更多鼓浪屿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鼓浪屿最古老的建筑图片)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