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龙马负图寺和白马寺,龙马负图寺,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龙马负图寺和白马寺,龙马负图寺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龙马负图寺和白马寺,龙马负图寺

引言—名字由来

《尚书·禹贡》:导河“又东至于孟津”,唐孔颖达《正义》:“孟是地名,津是渡处,在孟地置津,谓之孟津。”一名盟津,又称富平津,相传周武王伐纣于此渡河时与八百诸侯会盟,故名。

孟津区今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

黄河图

孟津位于黄河小浪底水库南岸,黄河自西向东沿北部边界流经孟津。

黄河小浪底

黄河小浪底水利风景区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南距河南省洛阳市40公里(小浪底大坝位于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村,距离洛阳市孟津县县城7公里),北距河南省济源市30公里。

小浪底水库内大量的半岛、孤岛、险峰,使自然景观近有曲折蜿蜒的河湾,远有烟色浩淼的湖面。从美丽的小浪底码头登舟,击水搏浪,出入高峡平湖,观赏沿岸山水风光,尽情领略母亲河的风采,以景观上的美、幽、奇、胜、典满足人们高尚的享受和回归自然的追求,在风格上既有田园风情的古朴典雅,又有现代时尚的豪华气魄。

龙马负图寺

负图寺位于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旁。始建于东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

《书序》中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治,由是文籍生焉。”伏羲氏依据龙马负出的河图,画成了先天八卦。“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孔颖达《十三经注疏》)。相传“河图”由30个黑圆圈和25个白圆圈共55个圆圈组成。其中黑者为阴,白者为阳。奇数为天数,偶数为地数,“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河图”中的这些数字来源,学者认为是先民在摸索四时流转规律并制定初步历法过程中产生的。

孟津负图寺中古代碑碣“伏羲圣像”下镌刻有龙马负图像,旁有署名孔安国的题记《龙马记》,其末句为:“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孟河系自孟津县朝阳乡卦沟村东北,经送庄负图村,白鹤乡上河图、下河图村,至老城乡雷河汇入黄河的一条古河流,名“图河故道”。

东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西域来的传教士浮图澄,在相传为伏羲时龙马负图之处建“伏羲庙三楹”,取名“河图寺”。将近200年后,梁武帝又改名为“龙马寺”。唐麟德年间曾一度改名为“兴国寺”。狄仁杰执政时有过一次大的整修增制,叫“负图寺”。明嘉靖年间有过一次重修,一次新建,仍叫“龙马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享祀的殿堂作了调整,改名为“伏羲庙”。庙址后代虽有兴革,但不离其宗“龙马负图出河处”。《河南府志》、《孟津县志》及其他著作多有记载。附近村名也都与河出图、伏羲画八卦有关。

汉光武帝陵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原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河乡铁榭村。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

汉光武帝陵独具四绝:其一,帝王选陵,特殊一例。历代皇帝选择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唯光武帝陵系“枕河蹬山”,一反常规。其二,一园千柏,国内仅有陵内尚存隋唐植柏1458株,千章古柏,聚植光武帝陵石辟邪1992年12月出土一园,拔地通天,蓊然肃穆。其三,柏体杏质,乔木佳品陵园古柏为国内少有乔木树种,其木色金黄,质坚性柔,柏体杏香,剖面色美,俗称“杏柏”。其四,汉陵晓烟(孟津县“八景”之一)。阳春三春,清明前后,逢天朗气清、晨曦初现之时,古柏枝隙间紫烟弥漫,笼罩陵园,状若轻烟,飘似浮云,烟凝云聚,滚腾滴坠,置身园中,如登凌霄,似游仙界。陵内古柏因年代久远还形成了“苦恋(楝)柏”、“鸟鸣柏”、“汉皇仰卧”等奇特景象。

王铎故居

王铎故居位于中州名镇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老城村,是明清大书法家王铎的宅第。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号痴庵、松樵;别号烟潭、渔叟;因祖居洛阳孟津,故又称其王孟津。他在书画上造诣高深,独树一帜,是明清之际著名的书法家。明、清加授太子少保,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其故居位于孟津老城,由2646平方米的故居和占地80亩的后花园两部分组成。后因历史变迁,战争纷扰,其故居毁于战火,为了弘扬王铎书法艺术,陈列其书法手迹、碑刻、拓片和展示明清建筑艺术,于1998年11月动工,按王铎故居原貌修复重建,历时一年完峻。修复后的王铎故居,主要包括故居和宅居园林,占地面积180余亩,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

邙山陵墓群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在孟津的北邙山上,历朝历代的墓穴比比皆是,聚集了全国最大的皇家陵园和古墓葬群,是世界上陵墓最多、历史最悠久、跨度时间最长、文物价值最大的陵墓区。邙山上下古冢累累,蔚为壮观,聚集了不同时代不计其数的陵墓,成为世界上最为密集的古墓葬群。如今北邙山上仅皇陵就分为东周、东汉、北魏和后唐四大皇陵区,王公大臣、名人雅士的墓冢更是枚不胜举。据不完全统计,在孟津邙山上的古墓冢有9000多座,墓志数量超过6000方,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可谓地上万墓奇观、地下万宝荟萃,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邙山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河,自古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说法,因此这里古墓众多,“无卧牛之地”。整个陵墓群有大型的封土墓970多座,古墓葬有数十万之多。其中包括东周时期的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是中国埋葬帝王最多的地方。

牡丹画第一村

中国牡丹画第一村—平乐村地处洛阳汉魏故城遗址,北靠邙岭,南接佛教圣地白马寺,交通便利。因公元62年东汉明帝为迎接西域入贡“飞燕铜马”筑“平乐观”而得名。历史上曾5个朝代在此建都,文化积淀深厚,“归来宴平乐,美酒斗诗千”等诗句,脍炙人口,千年流传。

“平乐牡丹画”形成了以中国传统写意绘画技法为主,饰以醇厚色彩,花朵雍容艳丽,神韵犹存,枝叶生动洒脱,秀而不滞,远望有气势,近看透笔墨的特色。置于厅堂现富贵豪放,挂于书房见清雅祥和。

现如今的平乐,已形成国家、省市画协、美协会员20多名,牡丹画专业户100多个,牡丹绘画爱好者300余人,年创作生产牡丹画8万幅,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产业规模。2007年,平乐村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特色文化产业村”荣誉称号,平乐镇被文化部、民政部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

非遗文化—硪工号子

“喂——,嘿嘿嘿呀么!嘿嘿!高高山上一座楼,姐妹三人比梳头;老大梳个盘龙须,老二梳个舞凤楼;剩下小三没啥输,梳个狮子滚绣球;绣球滚到东海洋,挡住黄河不让流。”随着石硪的上起下落,松软的土地被砸出两个大坑(俗称“硪花”)。

黄河既为中华儿女创造5000年的历史文明提供了一个施展聪明才智的大舞台,同时,好像故意要考验她的不畏艰辛的儿女,每每以不羁的洪水摧毁黄土地上的生命财产。这就有了一部可歌可泣的防洪抢险的历史。这样,就有了打硪、硪工和行将消失的歌谣——硪工号子。打硪是打夯的另一种形式,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主要用于修堤、筑坝、铺路的时候以夯实地基。

地方特产—黄河鲤鱼

孟津黄河鲤鱼是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的特产。孟津以东黄河河道开始放宽,河床宽而浅,含沙量少,透明度高,水中富含鱼类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盐类,此处的鲤鱼尾巴浅红、肚皮鲜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泥腥味,营养丰富,滋补健身,为宴席佳肴。

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赋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这恐怕是孟津红烧黄河鲤鱼最好的广告词。

后序

孟津夏为孟涂氏封国,因扼据黄河要津而得名。在洛阳建都的13个王朝中,先后有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6个朝代建都在这里,孟津因此有“六朝帝京”的美誉。周武王会盟伐纣、光武帝汉室中兴、晋武帝四海一统、曹子建平乐饮宴、潘安浇花息讼、孝文帝瀍源定鼎等历史事件发生在孟津。华夏文明之源龙马负图寺、“东方金字塔”邙山陵墓群、汉魏故城遗址等均位于孟津境内,这里曾是影响世界的大都市。

“北方千岛湖”、“万里黄河孟津蓝”这里素有河图之源、六朝帝京、邙山福地、黄河明珠之美誉。

大美河南、大美洛阳、大美孟津欢迎您!

更多龙马负图寺和白马寺,龙马负图寺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