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青岛普陀寺,海沧天竺寺,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青岛普陀寺,海沧天竺寺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青岛普陀寺,海沧天竺寺

旧时在天津城南三里,有一座寺庙,取名普陀寺,此庙宇“ 金碧辉煌” , “ 规模柜丽”,康熙大帝曾亲笔题匾额给此寺,令此寺名振四海;

乾隆五十三年( 1788 ),巡幸天津 , 曾在该寺“ 拈香” , 并以该寺为行宫, 赐有玉钵,亲自“ 御阅武楼阅兵” 。当时寺内“ 诗章哀翰, 灿若球琳” ,“时有高僧驻锡其间” 。

寺庙建设之初,时任天津总兵的兰理,便延请南方高僧成衡为方丈,主持寺内大小事务。成衡初为方丈时,普陀寺大殿尚未盖完。

不久后,兰理调任福建, 寺庙工程只得停止。直到康熙五十五年( 1716 ) , 有朝中大员经过此地,因可惜寺庙未建成却荒废在此,遂又继续建设山门,才将大殿完工;

后又经过两年,直至康熙五十八年,才算建成。

建成这一年,恰逢康熙巡视西淀,路过此寺,成衡前往迎接,康熙一时兴起,题匾额给该寺,将该寺改名为“海光寺”,自此“天下皆知有海光寺焉”。

1860年前后的海光寺

海光寺内的大钟

海光寺香火鼎盛时期,不仅香火兴盛,而且拥有良田庙产若干。

据学者郑克钦、傅同钦考证,当时海光寺拥有的田产,是以“兰田”为基础不断扩充的结果。

所谓“兰田",是指由总兵兰理上书康熙而开垦的城南大片水田荒地。

兰理在康熙四十二年调任天津总兵之际,见“ 散辅产米无多, 而天津一望皆平原” , 认为“ 可开河引水灌稻田”,他觉得这些田地栽种一、二年后即可肥沃丰收,这样可以解决不少无业之民的生计,遂上书康熙:“其田给与开垦之人为业”,实“万世无穷之利”。得到康熙应允。

于是兰理便在天津城南地区大片荒地,“招浙卿农人数十家, 分课耕种, 每田一顷, 用水车四部, 秋收亩三、四石不等” 。(摘自郑克钦等学者研究文章)

在此基础之上,当时的海光寺住持等管理人士还用多种手段如兼并、购买、香客布施,纳入大量田产:

根据清朝末年《海光寺庙产册》记载, 庚子( 1900) 以后, 海光寺尚有土地二百余顷。它座落的范围除天津城南以及八里台、吴家窑、佟家楼等地“ 兰田” 外, 尚在贾家沽道、大孙庄、赵家庄、万辛庄、芦北口等处拥有不少土地。甚至远至通州, 亦拥有该寺的“ 土地九顷余” , 清末时每年尚“ 收租数千元” 。

所以说,在康熙至乾隆年间的海光寺是天下驰名且极其兴盛的寺庙。

而自咸丰帝时期 *** 战争开始,大沽失守,洋鬼子将天津知府拘禁于海光寺中,海光寺逐渐走向了没落:

先是同治年间,变身机器局致寺庙疏于管理;

李鸿章主导的洋务运动,在天津与上海开设机器局,以海光寺为建造地点,称为南局,而另一处在贾家沽道设立,称为东局(现在东局子的来历),此时,海光寺周边的兰田已呈现一片败落的景象。

光绪十二年( 1 8 8 6 ) , 德宗生父醇亲王奕垠偕同总管太监李莲英来天津查阅海军, 曾至海光寺巡视。当时已见海光寺“ 环寺皆水” , 附近“ 兰田” “ 积水碍耕, 粮赋无着” , 一片败落景象。

天津机器局的二局选址

海光寺行宫及机器局分区

再来,抗击八国联军战争中受到损毁;

1900看义和团战争,在海光寺八里台一线,成为清朝军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主要战场,战火硝烟中,海光寺“庙宇尽毁”;

八里台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聂士成(聂公桥纪念的人)

第三,战乱时期,投机分子趁火打劫。

时海光寺住持悟明饱掠庙产、蓄发还俗,买田娶妻;又有寺内雇工刘玉文心生邪念,大量变卖盗卖庙产,加之寺内争夺住持之位矛盾加剧,社会反响恶劣,后虽将二人绳之于法,但彼时海光寺已属日租界,再无恢复往日辉煌可能。

后海光寺地基被日军用来发展了日本军营

后来,虽经官绅协调,将海光寺剩余庙产二百余顷的一半用于重建,也终因政局混乱及租界的不断扩张, 加上庄头们的“损公肥私”等,海光寺便不复存在了。

而值得一提的是,那剩余庙产的另一半,当时是用来提充学堂经费的:

即将八里台、吴家窑、佟楼、贾家沽道“ 四村租款” , 归为学堂经费; 同时并将八里台庙产房屋十二间“ 改设小学堂之用, 以广学界” 。

海光寺兴起于康乾,没落消失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之际,昔日“小江南”仅剩堪堪一个地名,怎不令人唏嘘!

更多青岛普陀寺,海沧天竺寺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