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火烧温州鞋案例分析(火烧温州鞋事件),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火烧温州鞋案例分析(火烧温州鞋事件)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火烧温州鞋案例分析(火烧温州鞋事件)

上世纪八十年代,温州人如脱缰之马,掀起了皮鞋生产热潮,户户开厂,家家做鞋。与此同时,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假冒伪劣产品,闹出了“某长打喷嚏绷断皮带”、“某长女儿买到‘一日鞋’”等荒唐的笑话,一时间温州皮鞋成了众矢之的。

1987年的8月8日,在杭州市中心的武林广场,5000多双产自温州的劣质皮鞋被付之一炬,温州鞋一时四面楚歌。但就在这时,有一个人心里燃起了另一把火:狠抓质量关,让温州鞋翻身,重塑温州形象。这个人就是后来获得“中国鞋业大王”称号的康奈集团创始人郑秀康。

1

在温州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商业传奇,王均瑶、南存辉等一大帮大佬白手起家的故事总是令人津津乐道,而郑秀康就是他们的带头大哥。

1947年,郑秀康出生在温州一户普通家庭。15岁那年,小郑凭着清奇的思路,在18人的求职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温州通用机械厂的模具学徒。从那以后,郑秀康就知道,不论做什么事,思路是最重要的,这一点令他受用终身。

思路决定出路,郑秀康果然不得了,年纪轻轻就做到了通用机械厂的副厂长。此时他已经结婚生子,妻子身体不好没有工作,他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全家捉襟见肘。为了挣钱帮补家用,1979年,郑秀康偷偷拜一个小他6岁的后生做师傅,业余时间学做皮鞋。

郑厂长做皮鞋自然有底子,他对皮革的厚薄、每个部位钉子、缝线之间的间距都拿捏得死死的,江湖上传闻学徒三年,他40天就做出了第一双鞋。师傅反复看着这个大徒弟做的鞋子,连连点头:你真行啊!这双“中国鞋王”的处女作被鞋店以16元的价格成交,比行情涨幅达14.29%。

郑秀康后来回忆道:“我们夫妻俩就利用床前仅3平方米的天地,开始了创业。创业初期,每天都要埋头工作16个小时,几乎没有休息日。按一天做3双计算,一天就能赚十几块,一个月下来就是几百元。”他当时副厂长的工资也才51元,这来钱可比上班快多了。

2

忽如一夜春风来,改革春风吹满地,处在穷乡僻壤温州的郑秀康也感受到阵阵暖意,审时度势的他毅然决定辞职下海。没场地没资金,8平方的家就成了车间,老婆陪嫁的5块毛料和手表就成了天使资金。1980年,一家叫“红象”的简陋皮鞋作坊诞生了。

温州人的每根头发都是“天线”,郑秀康似乎天生带着温州人敢闯敢拼的基因。1983年,相关部门发出通知,允许个体户招工,郑秀康便招兵买马,请了四五个小伙伴。没地方睡觉怎么办?郑秀康只能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1985年,国家允许个体户办厂,他上午听到消息,下午就一路赶到工商所,注册了鸿盛皮具皮件厂。鸿盛皮鞋很快打入杭州、上海等大城市。

创业之初何其艰难,市场需求很大,但苦于没有资本扩大规模,亲戚一个个穷得叮当响。幸运的是郑秀康遇到了贵人,病床上的房东老婆婆把“棺材本”全部借给了他。

那天郑秀康拿着借来的钱买皮料回来,听见房东的女儿和她的妈妈正在吵架:“你怎么把钱借给他,还不要借条,这钱是爸爸留给您养老的,他家两个孩子,老婆身体又不好,他做皮鞋做不成,拿什么还我们啊?”

“我是看着秀康长大的,这孩子忠厚老实,一定有出息,他会做成的!”老婆婆的话让一个大男儿当场洒下了热泪。郑秀康很快就将钱还给了房东,同时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事业做成,不辜负借钱给自己的老婆婆。

接下来武林广场的一把大火,让郑秀康举步维艰,本来红火的工厂几乎停产。痛定思痛,1989年,他只身来到“世界鞋都”意大利取经。18个月后,郑秀康带着最新款的皮鞋图纸、最新面料和120万的制鞋流水线满载而归,这名个体户开始发力向“品牌”转型。

1992年,郑秀康拿着设计好的康奈商标,亲自跑到北京,注册了中国首枚人头商标。“康奈”二字寓意“健康发展,其奈我何”。栩栩如生的人头图案,则让一个中年男人自豪向上的形象呼之欲出。

1993年,康奈首次自主生产的欧版高档皮鞋“大利莱”一炮而红,上海零售价400元以上,在北方更是被称为“婚鞋”,各大城市供不应求。许多网友回忆,自己上班花“巨资”买的第一双皮鞋就是康奈。大家都交口称赞,称康奈皮鞋里外全皮,舒适不变形,怎么穿都不坏,就一个字“耐”。惊闻郑老近日去世的噩耗后,网友们感到无比悲痛,纷纷为这样的良心老板点赞。

也就是在这一年,康奈荣获“中国十大鞋业大王”称号,全国各大百货商店一改以往对温州鞋不待见的面孔,纷纷扯下“本店无温州鞋”的标语,换上欢迎“鞋王”进店的锦旗,康奈皮鞋昂首挺胸进驻北京西单、上海一百等商场。

此后“真皮鞋王”、“中国驰名商标”等桂冠,纷纷戴在了康奈的头上。2001年,康奈第一家海外专卖店在时尚之都巴黎开业,售价之高令同行侧目。这是中国鞋在国外的首家专卖店,现在康奈海外店已达上百家之多。

“做好做精每一双皮鞋,是我毕生的追求;让世界知道康奈,是我永远的情结。”郑秀康终于以自己的实力为温州鞋正名,并带领温州鞋出海,为温州人争了一口气。

3

熟悉郑秀康的人都说,他不象是一个大老板,倒像是一个朴素、憨厚的路人。40多年来,他拒绝诱惑,始终坚守实业,70多岁了,还雷打不动坚持天天上班。只要在公司,他都会到食堂跟员工一起用餐,利用一切机会与员工打成一片。有一次当他得知有员工在食堂摔伤之后,不惜花费150万换上跟肯德基一样的防滑地板。

郑秀康与一个橘子的故事在康奈成为美谈。当一个女员工把橘子掉在地上尴尬不已的时候,他把橘子捡起来,当着她的面擦了擦,把剥皮弄脏的部分自己吃,把没有剥皮那部分剥好皮给员工吃,此举令女员工颇感意外。郑秀康不经意的举动“一传十,十传百”,员工无不感到动容,大家都知道自己有一个会把好东西分给员工的好老板。

来自湖南娄底的欧姓员工至今对郑秀康的一句话念念不忘。2003年,欧先生与妻子在公司举行婚礼,那天董事长亲自出席。当时一位皮革协会的领导问:“郑董,今晚接待什么客人呀?”郑秀康随口回答:“哦,不是,今晚是我的一个小孩办喜事。”就是这样一句朴实自然的话,新郎官听到后顿时眼眶湿润了。他能娶回温州籍新娘,也是多亏了郑秀康从中撮合,董事长还无息借20万给他买房。这样比亲爹还亲的老板,会令多少买房无望的单身狗盛羡慕嫉妒恨呀。

郑秀康不仅关心员工,更热心公益,他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种种捐赠,累计达5000多万元。

郑秀康对子女教育也很重视,从小就让他们在鞋厂劳动,以至于被人误以为是童工。儿子郑莱毅回忆自己出生后的第二年,父亲开始学做鞋,他从小就在工厂生活,“我是跟着这家企业一起长大的”。

2010年,郑秀康逐渐退出大众视野,实现创二代平稳交接。如今儿子郑莱毅、女儿郑莱莉分别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各持有60%、40%股份。

做好鞋,做好企业,做好人,是郑秀康一生的追求。作为温州鞋商,他承受了上个世纪80年代温州改革最艰难时期最多的污名与屈辱。知耻而后勇,他励精图治,奋发向上,带领温州鞋杀回全国,走向世界。在温州“中国鞋都”的建设上,郑秀康作为推动者、参与者和见证者,立下了汗马功劳。郑老是当之无愧的温州皮鞋第一人,温州皮鞋走向世界第一人。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一代鞋王,一路走好!

更多火烧温州鞋案例分析(火烧温州鞋事件)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