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这句诗出于杜甫的《春望》,至德二年(757年)三月,安史之乱时杜甫被叛军抓获时期所写,原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大意是:长安虽被破,但大好河山依然还在,只是少有行人,古城的春天草木己长得深。花都开起来了,然而感伤时事,看到盛开的花朵不禁使人掉泪。鸟雀仍然在啼唤呢,可是怨恨别离听见鸟雀啼唤的时候反而觉得伤心。战争一直还没有停息,接连着己度过两个年头的三月。在这样的日子里,如能得到一封家书,真的能抵得上万两黄金。岁月催人,这满头白发越搔爬越感到稀少,稀少得简直都要插不住了那根发簪!
安史之乱,中原失驭,两京论陷,民族危亡,生灵涂炭。杜甫在这场大变乱中饱经忧患,先是被叛军虏去,囚禁在长安,后逃出去投奔唐肃宗,欲报国效力,终因忠直而不见容,被放逐而去。这期间,杜甫到处奔波,颠沛流离,耳闻目睹了战乱带给人们的灾难与痛苦。这期间他还写下了《三吏》,《三别》等名篇,内容丰富,真实而深刻地表现了那个时代,胜过了史家的简略记录。
更多诗和城原唱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