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28届金曲奖入围(32届金曲奖评审),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28届金曲奖入围(32届金曲奖评审)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28届金曲奖入围(32届金曲奖评审)

作為一位灣灣,以及作為一位觀看金曲獎超過10年的觀眾

我有必要來說說自己心中的金曲獎。

你不可能有時間去聆聽每一張今年出現的華語專輯

金曲獎的名單對於一個喜歡音樂的人來說

更大的意義是「原來今年竟然有這張專輯,而我竟然沒聽過!」

然後立刻按下播放鍵,聽聽他到底有多好,為什麼能被提名

因為這樣讓我注意到了許多差點飲恨的專輯

一如當年林憶蓮的《蓋亞》、李榮浩的《模特》

一如今年郭頂的《飛行器的執行周期》以及宮閣的《GONG》

以及說來慚愧,到去年我才真正認真聽了小霞老師的整張專輯。

金曲獎評選通常由初審、複審到決審三階段

以26屆為例有92位初審及複審的人決定入圍名單

最後由40位決選評審聽完入圍作品後

在典禮當天早上開始投票決定得獎名單

其中評審還分為「流行音樂組」、「錄音專輯分項」、「音樂錄影帶組」以及「專輯包裝組」

所以不會有外行評外行的情形

決選的評審名單除了「總召集人」以外在賽前全部簽了保密協定

甚至在評選過程中完全禁止通訊

到最後的獎項頒發前的廣告時間才會將手機交還給評審們

達到最大的保密原則。

看過幾則評論認為金曲有受到唱片公司操作之嫌的

來看看近幾年的情形。

26屆,環球唱片23項提名,但當年的入圍與得獎大贏家是蔡依林(華納)。

27屆,索尼唱片10項提名,但當年的入圍與得獎大贏家是蘇打綠(環球)。

25屆,滾石唱片8項提名,但當年入圍的大贏家李榮浩跟李健分屬(福茂)跟(美妙音樂)。

要由這點來討論唱片公司操作有所違背。

其次,說金曲獎被政治力操弄的則更有問題了

最鮮明的例子是26屆的「島嶼天光」贏得最佳年度歌曲

26屆時是2015年,當時台灣地區的領導人仍是馬英九先生

如果有政治力介入,在入圍名單時就該黑掉了,不會放到名單內甚至還得獎。

特別當年有許多強勢單曲「Play我呸(蔡依林)」、「用餘生去愛(張學友)」、「尋人啟事(徐佳瑩)」、「偏執面(AMEI)」的情況下

給任何一首都說得過去,實在沒必要淌這個渾水。

如今許多大牌都2~3年才發一次片,金曲當然無法如前一個十年般年年有大牌作品

然而就因有所謂「金曲獎的小年」,才讓我們認識了更多有潛力的歌手

認識了更多好音樂,也聽到華語音樂百花齊放的型態

當一列入圍名單不是全唱著情歌

而是有藍調、流行、嘻哈饒舌、電音等音樂型態融合時,難道不該為樂壇喝采嗎?

金曲獎至今28年了,我從16屆真正開始認真關注

我從不會說金曲獎是個主流的音樂獎

畢竟他評的不是人氣,是藝術表現

也許許多人認為這只是「這40多位評審的小眾口味」

然而這也是另種程度上的公平

畢竟他們以「純粹的音樂考量」完成了評獎,無關地域、種族與人氣。

以今年來說,明知道把「年度專輯」給一些大家聽過的專輯就能皆大歡喜

偏偏給了普遍大家都不熟悉的桑布伊,若不是真好又何必讓他登頂呢?

作為一個樂迷,我每年仍然關注名單

從名單中發現一些從來沒聽過的歌手,去學著欣賞他們的作品

試著認識這個可能之前被默默擺在角落的歌手

因為有了個質量高的作品,得以在金曲獎上露面並且獲得榮耀

這是一般歌迷灌票獎、分豬肉獎所看不到的情景

因此,當入圍或得獎名單有你不解的狀態時

別急著批評,放下播放鍵去聽聽看,也許你就不小心被他給圈粉了。

更多28届金曲奖入围(32届金曲奖评审)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