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导读
嗳气俗称打嗝、打饱嗝。嗳气是怎么发生的?人为什么会嗳气?不停嗳气,如何止住?大部分情况下嗳气是个正常行为,没什么好担心,不过有时候也是疾病的征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如何治疗和预防嗳气?
嗳气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俗称“打饱嗝”。
嗳气又分主动嗳气和被动嗳气。
1. 被动嗳气
大多发生在进食、喝饮料后不久,胃内过多的气体被胃蠕动挤压而嗳出。
2. 主动嗳气
大多发生在非餐饮时段,因某种不适感而口微张做一个吞咽动作将少许空气咽下、旋即嗳出,不适感得到缓解,它是主动的、受意识控制的。
被动嗳气、主动嗳气,那是人人都有的经历 ,偶尔嗳气,属正常现象。频繁嗳气则属疾病状态,这是多种消化道疾病(包括器质性、功能性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嗳气的病因进食、讲话、咽口水等动作都会吞入空气,一次吞咽动作,会吞入15-20毫升气体,频繁吞咽使得进入胃内的气体过多;食物消化不良产生过多气体;胃的动力不足,等等。
正常情况下,胃内气体会随胃肠蠕动往下运动,部分吸收入血液,大部分经 *** 排出,就是屁。
胃动力不足时,胃内气体积存过多,胃内压力增高,引起上腹饱胀,气体逆流上出咽喉,出现嗳气。嗳气可减轻大多数恶心、消化不良和胃胀闷的症状。
引起频繁嗳气的原因很多,有器质性因素、功能性因素、精神心理因素、饮食因素。
1. 器质性因素
包括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出口梗阻、慢性咽炎、肝胆胰疾病等。
胃食管反流病(包括食管裂孔疝)因胃酸反流 *** 咽部,咽部不适,患者为了缓解咽部不适,常常本能地做吞咽动作,不知不觉中就吞进过多气体而致嗳气频繁。慢性咽炎,同理。
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出口梗阻,因胃酸反流、消化不良、胃动力障碍、胃排空受阻等原因,使胃内气体过多、向下排出受阻,气体逆流而嗳气。
肝、胆、胰疾病,可发生消化不良,食物发酵产生气体过多而嗳气。
2. 不良饮食、生活习惯
进食过多产气食物,如萝卜、包心菜、花椰菜、土豆、豆类、红薯、板栗、汽水、啤酒等食物;或长期卧床、长时间伏案工作,缺少体育活动也能影响胃排空。
嗑瓜子、经常吃零食、嚼口香糖,是很多人的习惯,会不断吞咽,也会吞入大量气体,从而引起腹胀、嗳气症状。
3. 精神心理因素
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不仅包括生理上的,心理因素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在嗳气、早饱、腹胀的患者中,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抑郁情绪。
胃肠道疾病和精神痛苦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相关性:胃肠道系统中所含有的血清素受体(一种能调节情绪的化学物质)同样也存在于大脑之中,而且胃肠道中的神经数量要远远多于脊髓。胃肠神经系统与大脑和脊髓中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协同工作的。
当压力过大、情绪低落,会影响交感神经,使其过度紧张,从而抑制胃的蠕动及排空机能,食物存留胃内过久,继而发酵产生气体;这些情绪异常,可伴不易察觉的吞咽动作增多,胃内持续积存大量空气,产生嗳气、腹胀等症状。
据研究:胃肠道疾病伴有失眠、抑郁倾向的达39%,伴有焦虑倾向的达47%,伴抑郁和焦虑的达65%。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对胃肠道疾病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所谓的消化系统症状也很可能是焦虑、抑郁的躯体化表现,而这些躯体上的症状反过来又加重了精神、情绪的不良状态,情绪、胃肠症状互相联系,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是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具有胃肠道外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慌、慢性头痛、肌痛、全身多处不适、失眠等。
以嗳气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胃肠病,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罗马III标准,分为2类:吞气症和非特异性过度嗳气。
吞气症
吞气症可以客观地观察或检测到吞咽空气,这是无意识的吞咽空气。
这种嗳气属主动嗳气,是紧张焦虑引起的,分散精力时嗳气自然消失,一旦想起或与人谈及不适时嗳气又起,不嗳气就憋得慌,能随时发作又能立即中止。
非特异性过度嗳气
该病不能客观地观察或检测到吞咽空气,也就是说以被动嗳气为主,是胃肠功能障碍之故,也与抑郁、焦虑等心理因素有关。
嗳气的预防嗳气患者首先要改变生活、饮食方式,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生活方面
戒烟酒,少吃零食。生活规律,不熬夜。避免太紧的衣服。
2.饮食方面
饮食要节制,定时、定量,避免过饥或过饱,睡前2-3小时不要进食。
饮食宜易消化、少吃辛辣 *** 食物。不要吃太油腻、太甜、难以消化的食物。不宜进食易产气的食物,如萝卜、包心菜、花椰菜、土豆、豆类、红薯、板栗、汽水、啤酒等。
饭后1小时最好走一走,可 *** 胃肠道蠕动,促进胃动力,改善胃的功能。
3.精神方面
精神要放松,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情绪,避免暴怒多思,减少无谓的烦恼,保持心情愉快、良好的睡眠。
嗳气的治疗改变生活、饮食方式后,仍频繁嗳气者,必须要去医院就诊。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一些检查,如胃镜、B超、血液化验等,以明确病因,如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等,再进一步治疗。不同器质性疾病治疗方法不同,参见我相关文章,这里不再赘述。
那些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没有发现器质性异常的患者,就要考虑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嗳气,可视具体情况给予胃动力药、助消化药,或小剂量镇静、抗抑郁、心理干预治疗。
举例:
1. 患者上腹胀闷、嗳气,嗳气后上腹胀闷好转
被动嗳气
患者进食过快、进食产气食物过多(如红薯、红豆、土豆、芋头、萝卜、南瓜、板栗等),使胃肠内气体过多而发生胀闷,气体被动溢出。
嘱:患者改变饮食方式,少进产气食物,以助消化药物为主。
主动嗳气
因胃动力障碍,气体在胃内结聚而胀闷,患者通过主动嗳气后能部分缓解上腹胀闷。
宜以胃动力药物为主。
主动嗳气
内脏敏感性增高导致上腹胀闷,患者试图通过主动嗳气以缓解上腹胀闷,嗳气后上腹胀闷短暂好转,但马上又胀闷,而实际上患者胃内气体并无增多。
宜以降低内脏敏感性为主。
2. 频繁嗳气,但上腹胀闷无或不明显
患者嗳气说来就来,说停就停,具有发作性,场景性。这其实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应诊断另一种胃肠功能性疾病——“吞气症”,主要原因是患者紧张焦虑之故。
宜以镇静抗焦虑治疗为主。
注意:以上情况在患者中可混合存在,使病情更加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