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根植于通渭浓厚的耕读文化和书画文化,依托3万余人的书画创作人员和书画经纪人队伍,衔接国内书画市场和书画名家,将书画文化、温泉文化有机融合到一起,致力于打造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流会展中心、全国知名的书画人才培训基地和全国知名的书画文化旅游目的地。2021年悦心国际书画村被美丽中国行旅游高质发展(金坛茅山)论坛评选为“康养旅游读者基地”。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享誉国内外的十一届书画文化艺术节,“翰墨飘香·书画通渭”成为通渭的一张烫金“名片”,全县书画年交易额达10亿元。著名作家贾平凹在散文名篇《通渭人家》中写到“通渭人处处表现着他们精神的高贵。你可以一个大字不识,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精彩地描述了通渭耕读文化;著名作家张贤亮赞誉通渭“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数通渭”;“锄含云水笔含墨,耕罢梯田耕砚田”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非遗中心主任连辑对通渭独特现象的精确概述。景区被省美协定为书画写生采风基地。
01
# 榜罗红色小镇 # 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通渭是一方红色的热土。1935年9月26日, *** 等 *** *** 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榜罗镇。27日晚,在榜罗镇小学堂召开了 ***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决定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28日,在榜罗镇小学旁的打麦场上召开了连以上千人干部大会。景区被省美协定为书画写生采风基地。02
#温泉康养小镇 # 景区
通渭温泉历史悠久,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七)记载:“温水自黑水峡至岑峡,南北十一水注之,北则温谷水,导平襄县南山温溪,东北流经平襄故城南”。今之通渭即古之平襄县。明代成化年间,工部郎中通渭籍诗人王瓒就写过作为“通渭八景”之一的“温泉冬涨”:“万壑琼瑶早雪天,灵泉汩汨泛青烟,路人莫讶色如涨,谁煮金鹅不记年”。清朝道光年间,通渭知县屠旭初在此主持建二亭,以分男女之浴,并署名还写成《温泉志》,他在碑文中说:“地无茂林绿荫交加,山非秀岭层峦红云缭绕”,“四季温暖,可以熟鸡蛋,多年疾病,入池久浴,汗出病愈,立起成疴”,有“神泉”之称。唐代“药王”孙思邈为寻济世良药,一路寻访到通渭温泉在泉边搭起茅屋住下,并在附近采草药用温泉水泡制,给更多的百姓祛除病魔。1935年9月29日, *** 、彭德怀率领的中央红军向通渭县城进发,在行军经过通渭温泉时进行了洗浴,并治愈了他们的伤病。通渭温泉水的神奇疗效一时在红军中广为流传,成为了一段佳话。当年红军洗浴的池子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温泉红军池”。2008年温泉度假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省美协定为书画写生采风基地。在度假区可享受到陇上神泉洗浴、休闲垂钓、中医药理疗、生态园休闲和通渭特色小吃等服务。
03
#马营梯田古镇 # 景区
中国西部雾凇冰雪旅游最佳观景地中国西部梯田风电写生摄影最佳采风地中国西部避暑旅游最佳目的地马营镇地处陇中,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为明清时甘肃四大名镇之一,于明成祖永乐四年修建城堡,形成具有防御性质的“三城四堡”礼制格局,曾以畜牧繁盛,位置重要而名冲一方,是商旅辐辏、交通畅达的陇右名区,以至民间有“只知马营监,不知通渭县”的谚语。这里人文资源丰厚,英国皇家科学院首位华人院士杨子恒就是马营籍人;小曲、剪纸、石雕、脊兽、秧歌、高台、皮影戏等民俗文化丰富,特别是以“马营小曲”为代表的“通渭小曲戏”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里红色资源富集,红四方面军挺进通渭后,在这里建立了马营苏维埃政权,点燃了红色政权的星星之火;在这里曾经进行过激烈的西堡子战斗和喇嘛墩战斗,埋下了烈士的忠骨。这里特色饮食丰盛,马营搅团、马营羊肉、马营大豆等特色饮食盛誉内外,酿皮、甜醅、酸棒棒、荞圈等通渭小吃应有尽有。景区被省美协定为书画写生采风基地。04
#风雪华家岭# 景区
中国西部秋冬季雾凇冰雪旅游最佳观景地中国西部春夏季避暑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国西部风电写生摄影最佳采风地华家岭地处通渭、安定、会宁三县区交界处,是祖厉河、金牛河、牛谷河、关川河等河流发源地。2021年度被甘肃省气象局、文化和旅游厅、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评为“甘肃特色气候小镇”。著名作家茅盾在散文《风雪华家岭》中对华家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这时四野茫茫,没有一个人影,只见鹅毛似的雪片,漫天飞舞而已。”张恨水先生的散文《谁都头痛的华家岭》中对华家岭也有详细描述。这里有永垂史册的华家岭阻击战遗址,定西市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人工林带,点亮万家灯火的风电景观;这里有流金溢彩的油菜花海、玉树琼花的雾凇奇观、蔚为壮观的万亩梯田;这里还有巧夺天工的石门景观、梦幻神奇的无字天书、锁山镇峰的朱家古堡;这里有绿树掩映的传统村落、碧波浩渺的明尧水库、康养避暑的金岭山庄。人间仙境何处寻,最美不过华家岭,今日华家岭,春季枝头鹅黄嫩绿,万树竞相萌发,生机盎然;夏季林带浓荫蔽日,鸟声婉转;秋季西风阵阵,霜叶飒飒,沙棘挂果,墨绿中透出繁红点点串串;冬季银装素裹、原驰蜡象的背景中,装点着玉树琼枝。季相分明的华家岭是夏秋避暑纳凉、冬春冰雪雾淞、四季体验乡村风光的旅游胜地。景区被省美协定为书画写生采风基地。05
#常家河山楂小镇 # 景区
常家河山楂小镇是一家集农业示范、生态教育、产业培训、乡村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农业观光旅游区。景区以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为依托,按照“一带一环两园四区”(一带即常家河景观游览带,一环即文化休闲体验环,两园即德源祥产业园和万亩山楂园,四区即道家文化区、综合服务区、山地观光漫游区、乡村游乐休闲区)的布局,致力于打造集农业种植(观光农业、经济林)、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电商服务中心(产品展示)、休闲度假、乡土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观光旅游”产业示范园,是都市居民外出踏青春游、体验乡村民俗,假日休闲的好去处。景区被省美协定为书画写生采风基地。
06
#什川古城 #景区
什川古城即通渭寨遗址位于通渭县什川镇古城村李家坪社,依山而筑,南临古城沟,遗址平面呈三角形,面积约12万平方米,周长约1820米。寨墙夯筑,基宽10米,残高5-15米,顶宽2米,夯层高0.1-0.15米,墙外有马面、角墩,东西辟门,宽5.5米。外筑圆形瓮城,径38米。寨西200米筑有烽火台1座,西北面有宽约11米、深12米的壕沟三道,距寨分别为17米、68米、118米。为通渭境内遗留宋代古寨之一。有宋一代,这里始终是宋军经略西北边疆的战略要塞。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秦凤路副都总管杨文广在县域西北擦珠谷筑堡屯守,朝廷特赐堡名“通渭”,不久又升堡为寨。崇宁五年(1106年),通渭升寨为县,因寨为治,县名从此确定。景区被省美协定为书画写生采风基地。
07
#李店金银花小镇 # 景区
李店金银花小镇采用“五统一”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建成了规模化、标准化金银花10万多亩,并建成了金银花产业扶贫成果展厅、金银花种苗组培中心、金银花博览园和金银花烘干加工厂等基础设施,体现了通渭县发展金银花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优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体现了贫困群众依靠金银花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景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将金银花基地打造成为集民居建筑风格、农耕民族文化、特色农家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游客可以和漫山遍野的金银花来一次真切的亲密接触,唱花,赏花,采花,品花,种花,满足游客与花为舞的愿望。景区被省美协定为书画写生采风基地。
08
#襄南传统古村落小镇 # 景区
中国西部农耕文明最佳感受地中国西部民宿民风最佳体验地中国西部传统古村落最佳摄影采风地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襄南镇传统村落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保存了大量的民居、戏台、寺庙、古树、古寨堡、古长城、红色遗址等各类物质文化遗产和木雕、石雕、砖雕、匾额等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家村史(家谱、村志等)、传统技艺(剪纸、木雕等)、地方曲艺(小曲、皮影等)、民俗文化(社火、庙会等)和历史典故(古今、传说等)等遗存较为丰富,村落在整体布局上与山水、与村民的生存环境融为一体,呈现出特定历史阶段鲜明的文化内涵、地域背景和乡土特征。这不仅构成了村民生存繁衍的生活空间,而且营造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田园,蕴涵着淳朴厚重的历史质感和怡情养性的审美情趣。
斑驳锈迹的煤油灯、手握式木制风箱、 *** 的石磨……推开通渭县襄南镇利沟村村史馆的大门,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一个个老物件记录了这个贫困乡村的巨变。利沟村属仰绍文化向东发展成为的马家窑文化类型。还有与铜石并用时代的齐家文化不断相互碰撞与融合的特点。景区被省美协定为书画写生采风基地。
09
#寺子长城小镇 #景区
寺子川乡历史悠久,明代万历时设寺子为通渭十六里之一,清代乾隆时设寺子为通渭九里之一。这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遗存的乡镇,境内温家坪遗址、先秦长城遗址、段御史古墓遗迹、古堡遗迹见证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温家坪遗址为通渭境内现存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聚落遗址,1995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景区被省美协定为书画写生采风基地。
10
#鸡川苹果小镇 # 景区
鸡川苹果小镇位于县域东部,安逸河(古称显亲河)自西北而东南,纵贯全境,沿岸散布着长达20千米的河谷台地,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境内堡子坪、陈家河等地发掘的人类文化遗迹表明,远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远古先民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堪与中原文化相媲美的文明成就。由于地扼葫芦河上游谷地,这里自古以来又是经由渭河北岸进入陇东、陇西的便捷通道,境内百年古堡星罗棋布,千年古城残坦犹存。景区被省美协定为书画写生采风基地。
11
# 碧玉公主小镇 # 景区
碧玉关相传因古代碧玉公主而得其名。碧玉古镇一带有李家坪新石器时代和原西羌襄戎国、天水郡、平襄县碧玉关所在地古城遗址,传襄戎国曾委派襄戎国公主碧玉守关,并以碧玉公主的名字命名上店子为碧玉关,城东七里的峡口小城池为玉关。碧玉关古城遗址,是一个已被列为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保护的美丽村落,又称闭门关,传说飞鸟难过闭门关,它像一道充满紧张感、力度十足的臂膀,庇护着四周的村落,在灿烂的秋阳下,那些通渭典型的民居四合院,异常生动,充满美感。景区被省美协定为书画写生采风基地。
12
# 陇山生态小镇 # 景区
陇山镇位于通渭县东部,北靠陇川镇,西邻陇阳镇,西南同碧玉镇相连,南面和鸡川镇相接,东部与平凉市静宁县相壤。总面积119平方公里,其中农耕地7.84万亩、林地4.5万亩、草场4.256万亩。平均海拔2010米,年降雨量约500毫米,无霜期135天左右。
独特的地域和悠久的历史造就了陇山奇异的旅游资源和别致的文化风貌。这里地域广阔,沟壑纵横、植被完好,林地覆盖率高,这里四季分明,景色优美,春天碧绿的田野,满山遍野的杏花盛开,空气清新怡人,夏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金灿灿的麦田,紫蓝色的马铃薯花,与田野里劳作的农民身影形成一道优美的画面,秋天金黄色的白杨林和红色的杏果把大地装裹的格外美丽,冬季厚厚的积雪,壮观的雾凇,一派典型的北国风光画面尽收眼底,是四季体验乡村风光的旅游胜地。景区被省美协定为书画写生采风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