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说到灵山,也许你会想到《西游记》中的灵鹫山,如来佛祖就住在山上的大雷音寺里。
不过,在现实世界中,也有一座灵山,位于无锡市太湖之滨,由小灵山、祥符禅寺、灵山大佛、天下第一掌、百子戏弥勒、佛教文化博览馆、万佛殿等景点组成,乃是中国唯一集中展示释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题园区。
相传,唐代高僧玄奘自天竺归来,受右将军杭恽之约来到马山,因见秦履峰之东峰与印度的灵鹫山颇为相似,于是赐名为“小灵山”。
其后,杭恽修建了小灵山刹,并由玄奘的大徒弟窥基出任第一任主持,此处也就成了慈恩宗的发祥地之一。北宋祥符年间,改为“祥符禅院”,徽宗宣和四年升为寺。
然而,该寺历经风雨沧桑,屡毁屡建,如今焕然一新,成为太湖沿岸重要的佛教圣地。
步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牌楼门,糅合了徽派建筑、北方皇家建筑与藏式建筑的特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牌楼门正面悬挂着 “灵山胜境”匾额,为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所题写;背面则是用梵文书写的“灵山胜境”匾额,由学界泰斗季羡林亲笔题写。
穿过牌楼门,又会看到一座石牌楼,名曰“五智门”,高达15.5米,全部采用花岗岩建造而成,南北面刻有佛教“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组大字。
紧接着,就踏上了菩提大道,俨然进入了一片清静之地,两侧种有上百棵银杏,因寿命极长,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象征着佛教文化源远流长。
菩提大道的尽头,即是九龙灌浴广场。据佛教典籍《佛本行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一诞生就能说话会走路,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开出一朵莲花。
该广场以《佛本行经》为范本,在广场中央修建了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莲花铜雕,巨大的荷花由四个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衬托着白色的圆形大理石水池,九条飞龙萦绕在四周,再现了“九龙灌浴,花开见佛”的绚丽场景。
更有意思的是,九龙灌浴运用了“音乐喷泉”的形式,将这一段故事娓娓道来。当《佛之诞》的音乐奏响时,巨大的六片莲花瓣徐徐绽放,一尊高达7.2米的金身太子佛像从莲花中缓缓升起,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与此同时,九条飞龙的口中一齐喷射出数十米高的水柱,为太子佛像沐浴,场面之壮观,让人叹为观止。
这还不算完,喷泉周围八组凤凰的口中会流出净水,按照佛教的说法,这是“八定水”,亦即佛教“圣水”,喝上一口,就能沾到福气。
沿着石阶往上走,很快就会看到一组大型浮雕,佛祖端坐正中,一手触地,克服种种魔障,最终降魔成道。
抛开降魔浮雕的宗教意义不谈,整壁由紫铜锻造而成,亦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除了九龙灌浴广场外,景区内还有一个阿育王广场。阿育王之于印度,一如秦始皇之于中国,为孔雀王朝的第三任皇帝,几乎统一了印度全境。
与汉武帝“独尊儒术”一样,阿育王完成大一统后,开始“独尊佛教”,印度佛教由此迎来了黄金时期,成为弘扬佛教的最大推手。
广场中央矗立着一根阿育王石柱,高16.9米,重达200吨,为罕见的手工雕刻石柱,堪称“中国第一柱”。最顶端的四只狮子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意寓将佛教弘扬到四面八方。狮子下面刻有 *** 和四种动物,分别为狮子、牛、马及大象。
继续走到佛手广场,还会看到另一大奇观:天下第一手掌,完全Copy了灵山大佛的右手,不管是形状还是大小,都一模一样。
天下第一手掌可不是徒有其名,总高度为11.7米,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宽5.5米,手指直径1米,总重量达13吨。
因佛掌的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且“佛手”与“福寿”谐音,故而有“摸佛手有福气,摸佛脚有灵气”的说法。
要想前往灵山大佛的脚下,须踏上登云道,一共有216级,分为七个平台,寓意“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其实,灵山大佛是由赵朴初亲自主持建造起来的,由此形成了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原龙门大佛“五方五佛”的格局。
不止如此,灵山大佛还创造了一项世界记录,为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通高88米,佛体79米,比乐山大佛还要高出19米。
站在佛脚下,你就会真正明白什么叫做“高山仰止”,人好像变得特别渺小,但又不至于卑微,因为你总能感到一股信仰的力量。只要你愿意相信,处处皆净土,此身即是佛。
最后,我们去了梵宫,同样是灵山标志性的景点之一。
梵宫依山而建,糅合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及传统佛教建筑元素,总建筑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
梵宫由门厅、廊厅、塔厅、圣坛、三传会议厅、千人宴会厅等组成,彼此独立,却又相互贯通,珍宝荟萃,流光溢彩,充满着浓郁的佛教艺术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梵宫每天都会上演大型情景剧《灵山吉祥颂》,利用声、光、电综合演绎,讲述了古印度蓝毗尼国王子乔达摩为了追寻真理,毅然决然地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历经十魔九难,最终觉悟成佛的故事。
既已来到梵宫,又怎能错过这样一场好戏?
灵山,古刹,大佛,趁秋高气爽,繁花还未开至荼靡,探寻佛国胜境,听梵音一洗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