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溪南八景图册,南溪的旅游景点,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溪南八景图册,南溪的旅游景点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溪南八景图册,南溪的旅游景点

南溪古八景——琴山松风

王满堂

站在南溪的文明门望江南,可看见两座塔,正对文明们的塔叫镇南塔,又名老塔;东南角上的叫映南塔,又叫新塔。

万里长江第一门——南溪文明门。南溪文明门城楼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南溪人习惯称之为大南门城楼(图片来源:南溪区门户网)

老塔始建于元明间,清代曾作过维修。该塔坐东北偏西南,砖石结构,密檐式八角七层攒尖顶。塔体通高24米,逐层上收,塔窗多系假窗。塔内原有佛像、塔刹。塔顶为穹窿形,塔壁均设佛龛,塔身密檐飞翘,尖顶挺拔,塔内为螺旋式石蹬和砖蹬,可由底层盘旋达顶层。一层及三层的天顶上分别雕绘着“二龙戏珠”“双凤朝阳”的传统图案。

老塔的整个塔体设计极具智慧,塔基如磐,方砖与条石混砌,结构相当合理,以至于塔内透光、通风,塔身抗震。这,也许就是其历经数百载仍没有残损坍塌的原因吧。

历史中该塔也曾遭到过部分破坏。1986年,南溪县文物所对镇南塔进行了一次大的维修。顶部拆换,重修塔顶,改穹窿顶为攒尖顶。

2012年5月,镇南塔被四川省人民 *** 批准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南溪区人民 *** 对镇南塔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工程于当年11月全面完工。

南溪镇南塔(阚文咏 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现今修缮如初、依然屹立的镇南塔(老塔),可沿塔内螺旋石级道直上塔顶,俯瞰南溪全景,将新老城尽收眼底。

老塔坐落地叫琴山,远远望去,犹如一架古筝平放于天宇之间。山上遍布松柏,山风乍起,松柏回音;月起东升,松影婆娑。每到节假日,小城人便乘渡船过江(如今仙源大桥已成通途,乘车步行皆可),三三两两地邀约着到老塔去郊游。亦可带上干粮,或者简单的炊具,拾松针,拣松果,累灶野炊,别有一番情趣在。

琴山松风(图片来源:川南网)

琴山上还繁生着现时人们最为青睐的蕨菜。特别是在春初,人们踏青郊游之时,顺便采摘蕨菜,也是非常赏心的乐事。蕨菜鲜嫩,无污染,半天就可收获一大包,拿回家,沸水汆一下,浸漂后,煎炒煮汤,凉拌均可。据说,乾隆皇帝游江南,对煎炒的蕨菜就曾赞不绝口。据营养学分析,蕨菜富含多种氨基酸、营养价值颇高,大自然年年奉献,小城人也很有些乐此不疲。

记得,在我下乡插队的所在生产队,离老塔是很近的,有时在与邻队接壤的土地上劳动,抬眼便能看清老塔青砖的色泽。然而,那时却仿佛它不存在一样。是劳动无暇,还是熟视无睹?

据传,矗立于琴山上的老塔是有故事的。

听老人们讲,原来琴山上住着一户人家,姓沈,儿子一表人才,孝悌为先。到18岁时还没有定亲,沈母非常着急。一天,突然走来一位貌美如花、年方二八的姑娘,说是出远门迷路了,要在沈家寄宿。晚上,沈母醒来,却不见了姑娘的踪影,摸到儿子的房门口,却看见姑娘睡在了儿子的床上。再仔细一看,见儿子的房间突然变得陈设堂皇宛如豪宅。沈母暗想,难道遇上神仙了?心中不胜欢喜。从此姑娘便与儿子过起夫妻生活来。但是,儿子一天天地开始不如从前一样勤快了,身体也一天天衰弱下去,沈母很有些担忧。

一天,沈母进城赶场,想顺便给儿子买回一些好吃的东西补补身子。走到广福门时,碰见一位道长,道长见沈母一脸妖气,劈面问道:家里是不是来了不明身份的女人。沈母如实回答:是。道长曰:最近,琴台山下有一条千年修成的红母蛇,专门在四周吞食百姓的牲畜,她听说你家儿子是个孝子,便想盗取其真阳早日成仙,于是变成美女来到你家……

沈母吓得三魂游离,五魄飘荡,央求道长救命。道长叫她不要怕,三天后正好是寅日。那天,你与儿子说去走亲戚,不要带姑娘去,我自有办法。

到了那天,沈母便与儿子借故离家而去。道长与护法神将韦陀一道,与红母蛇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拼斗后,终于将红蛇镇住了。这时,祥云冉冉,仙音袅袅,观音率众仙降临。只见她用杨柳枝沾瓶中甘露,轻 *** ,便将大红蛇化着一条小红蛇,鲁班仙师也趁机抛出手中宝塔将其镇在了琴山上。宝塔,即现在的镇南塔——老塔。

细细考究一下中国比较有特色的古建筑,似乎都有很多传奇故事。我们似乎没必要去讨论它的真实与否,只需将充满神秘色彩的面纱轻轻挑起,就可窥探其蕴涵着的驱邪扬善的思想和美好愿望。当它们天长地久地积淀于我们的民俗中,便自觉与不自觉地形成一种道德伦理的约束和规范。这是很让我们惊讶也是很让我们重视的现象。

屹立几百年的镇南塔与琴山组合成一道风景,即被誉为南溪古八景之一的“琴山松风”是也。

据传,古人对形状如横琴摆放的琴山,是慎礼以“琴”待的。在他们眼中,“琴”,还应当有“琴徽”。否则,琴就不会发音。于是,元朝后期一名叫熊万户的员外乃聚集士人作琴徽,并依次在山岩上雕刻众多罗汉雕像,以成就山之气势。

经年,琴徽作成,随即引来众多诗人骚客观光揽胜,并为之吟咏不止。同为南溪人的鲁鹤龄曾作诗称赞道:

一峰斜陁大江边,髣髴如琴眼底眠。

纵有知音能不鼓,本来得趣任无弦。

樵寻径入疑山贼,客刺船归学水仙。

月夜松风闻一曲,始知洗得籁由天。

琴山下有一汪清水,曰半月池。池平如镜,池边花草四季新。特别是月圆月缺,平静的池水托着水中之月,与天上的月亮交辉,更要让人生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天问。

清·乾隆·郭城诗云:

活水溶溶涌碧泉,倒垂玉玦在江边。

频经三五难盈魄,长对辉光只上弦。

几点浮萍风约半,一泓水鉴荇相连。

人巧天工兼地胜,中秋应作两回圆。

由此,琴山更加名闻遐迩,琴山松风的景致更加为人津津乐道。

如今,半月池已成遗迹。而琴山松风如今照样诗画如新地鸣唱于晨晨昏昏。从小城的文明门望过去,松林更加蓊郁苍茫。而巍巍老塔,也仍像一枝舔尖的毛笔,在朝辉和夕阳中,时而金碧,时而驼红,静静地屹立于琴山之颠,书写着家乡的日新月异、人情世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满堂(宜宾市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市南溪区史志研究学会会员)

配图:方志四川

更多溪南八景图册,南溪的旅游景点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