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方法论文3000(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方法论文结语),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方法论文3000(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方法论文结语)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方法论文3000(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方法论文结语)

摘 要

通俗音乐,作为当代世界音乐生活中最热闹的一个领域,在我国存在了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然而对它的细致总结工作开始得却很晚,不少学者以漠视的态度对待。通俗音乐的研究势在必行!论文以时间为主线,概括了通俗音乐的整个发展过程,包括对历史的研究以及现状的分析,并对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音乐风格、音乐现象、音乐活动等加以总结和分析,使其脉络清晰。通过对通俗音乐发展的认识,从中总结出利弊以及发展趋势,使之更接近大众的审美要求。同时,希望更多的人特别是专业音乐者和社会各界加大对通俗音乐的创作理论、制作理论、传播理论的关切与研究,使通俗音乐向更健康、更多样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关键词:通俗音乐;轻音乐;西北风;校园民谣;摇滚乐;媒体效应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前言……………………………………………………………………………1

一、对我国通俗音乐发展的回顾………………………………………………1

1. 我国通俗音乐的萌芽时期-1949年前的通俗音乐……………………1

2. 我国通俗音乐的低迷时期-五六十年代的“轻音乐”………………2

3. 我国通俗音乐的沉寂时期-七十年代的通俗音乐……………………3

4. 我国通俗音乐的繁盛时期-八十年代的宏大乐潮……………………3

5. 我国通俗音乐稳步发展时期-九十年代的通俗音乐…………………5

二、 我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现状………………………………………………7

1. 二十一世纪通俗音乐的风格…………………………………………7

2. 传播方式………………………………………………………………9

3. 音乐现象………………………………………………………………9

结束语…………………………………………………………………………11

注释……………………………………………………………………………12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前言

众所周知,通俗音乐在我国存在了较长的历史时期。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快活、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谭冰若所撰)它是世界音乐生活中最活跃的一个领域,也是困扰着全世界音乐界的问题。从通俗音乐产生开始,支持和反对它的两种意见就针锋相对的争吵到今天。

在我国,通俗音乐领域曾是一个森严壁垒的禁区。“黄色歌曲”、“靡靡之音”、“ *** ”等帽子迫使通俗音乐在我国沉寂了二三十年。 ***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俗音乐又重新兴盛起来。在这之后的短短十余年时间里,通俗音乐在创作中度过了“偷渡期”和“仿作期”,快步迈入“成熟期”,其整体规模也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战略转轨的过程中渐渐发展壮大。九十年代,通俗音乐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平台,并开始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而在新科技突飞猛进的二十一世纪,人们改变了生活观念、消费观念,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追求高质量的文化生活。音乐是所有文化中变速、传递最快的艺术形态。人们都追求更新、更高、更多元化的音乐。一时间,通俗音乐铺天盖地而来,但这之中往往精华与糟粕并存,因此引起了诸多人士的不安与争论。如今,通俗音乐出现了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一些人对通俗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疑问:为什么现在流行音乐转瞬即逝?为什么其中的文化含量越来越少?通俗音乐的发展方向该往哪里走?怎样的通俗音乐才更符合广大听众的要求?这些都是通俗音乐在发展中所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对通俗音乐发展历史的回顾,进一步了解通俗音乐的现状,并使之能朝更健康、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一、对我国通俗音乐发展的回顾

1. 我国通俗音乐的萌芽时期——1949年前的通俗音乐

我国近代歌曲的创作开始于清末民初,西方资本主义的流入带来了西洋文化。学堂乐歌在第一代音乐教育家沈心工、李叔同等的改编和创作中得到发展。而我国近代历史上的通俗音乐,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并在三十年代得到发展,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黎锦晖。四十年代,通俗音乐在沦陷区和国统区得到了延续,这时期的通俗音乐受到当时政治形势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是通俗音乐的原生代。

(1) 二三十年代黎锦晖流行音乐的创作

黎锦晖(1892-1967)字均荃,湖南湘潭人,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他创办了中华歌舞学校,同时又组建了“中华歌舞团”,1929年组织了“明月歌舞剧社”。他主张新音乐运动,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歌舞和儿童歌舞剧。他创作的《可怜的秋香》、《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特别快车》开辟了流行歌曲的原创先河。由于历史环境的局限,当时他的音乐创作受到了旧文化和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制约。他的所谓“家庭爱情歌曲”的创作从题材内容,到音乐情调,都迎合了一部分市民日益增长的庸俗趣味;迎合了唱片、印刷等出版商的赢利要求;给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但黎锦晖比较注意其作品的“通俗性”和“民族性”,他在大量吸取我国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将外国歌舞音调和节奏拼接在一起,从而形成我国30年代一种通俗音乐风格。这些作品虽然在艺术上大多相当肤浅,甚至粗糙,但他走的是民间与西洋中西合璧的路线,奠定了中国通俗音乐的基本风格。虽然通俗音乐的早期在内容上带着不健康、发育不良的症状,但20、30年代毕竟是通俗音乐的原生代。

(2) 四十年代通俗音乐的创作

这时期通俗音乐在我国内地的一些大都市如上海、北京、重庆等地有较大的发展。黎锦光、陈歌辛等的音乐创作和周璇等歌手的演唱,构成了与主流音乐平行的都市音乐。这类作品大多脱离时代,远离大众,反映了殖民统治时期特有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虚幻情境,甚至是颓废的精神状态,缺少对劳苦大众的关爱。

2. 我国通俗音乐的低迷时期——五六十年代的“轻音乐”

1949年以后,新中国初期建立时期,人们经历了“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大跃进”等系列运动,中国形成了以群众歌曲为主的音乐形式。通俗歌曲被认为是“黎派黄色歌曲”。整个五六十年代,通俗音乐基本在舞台上绝迹,只有少量的具有某些通俗音乐格调的“轻歌曲”、“轻音乐”在文艺政策较为宽松的时期产生和获得流传。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具有“通俗音乐”的性质。

(1) “轻歌曲”

五六十年代产生了几类“轻歌曲”:首先,产生了一些广泛传唱的抒情歌曲和幽默歌曲,如《草原之夜》、《敖包相会》、等;其次,产生了一些轻松优美的抒情歌曲,如《九九艳阳天》等;再次,产生了一些采用边疆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如《纺织曲》、《牧羊歌》等;还有一些采用“圆舞曲”体裁创作的青年歌曲,如《青年友谊圆舞曲》等具有更为明显的轻歌曲品格。

(2) “轻音乐”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产生了一批“民族乐队轻音乐”作品。如《喜洋洋》、《幸福年》、《紫竹调》等。《喜洋洋》和《幸福年》都是刘明源于50年代末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喜洋洋》具有山西民歌的爽快特征,《幸福年》带着东北民间音乐的灵秀气质。其中《喜洋洋》采用了民歌卖膏药、辗糕面为素材,配以轻松活泼的节奏型,富于舞蹈性。这首小型民族乐队曲在配器、和声、织体等方面都受到了西方轻音乐队的明显影响,并与民族乐队结合得非常自然。这两首乐曲都具有通俗易懂、雅俗共享的艺术特点,符合广大民众的欣赏要求。此外,还产生了为 “轻音乐队”或独奏乐器编配的作品,如黎锦光为新疆民歌编配的《送我一支玫瑰花》,这首作品给同名的新疆民歌配上了探戈--波列娜舞曲的节奏,旋律与舞蹈性音型较为完美,因而受到广泛欢迎,至今仍是音乐会、舞会上常听到的曲目。

3. 我国通俗音乐的沉寂时期——七十年代的通俗音乐

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天安门事件”、“ *** ”等重大事件。这期间,文化生活以八个样板戏为主,三歌颂是革命的主流。如“战地新歌”中的《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三唱周总理》、《北京颂歌》、《我爱你中国》等歌曲流传全国,同时也涌现出李双江、蒋大为、吴雁泽、殷秀梅、关牧村等一大批备受观众喜爱的歌唱家,通俗音乐却被等同于黄色音乐。在这十年中,通俗音乐领域是寸草不生的“死亡地带”。

总的说来,五、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可以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通俗音乐”,只能从跟宽泛的意义上来理解和分析当时的创作实际。虽然这些音乐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与当今的通俗音乐都有很大的不同,但它确确实实对通俗音乐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并将越来越多地为中国本土的原创音乐的发展和繁荣源源不断地提供养分。

4. 我国通俗音乐的繁盛时期——八十年代的宏大乐潮

1976年“文革”结束后的十余年间,国家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亿万普通人的审美观念也随之变化。通俗音乐重又兴盛起来。

(1) 七十年代末通俗音乐的重新起步阶段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也改变了闭关锁国的封建国策,人们摆脱了束缚多年的精神枷锁,开始了新的精神生活的追求。当时一种从港台以“偷渡”方式流进大陆的盒式录影带、卡式录音机却在大都市一部分青年和少数专业音乐工作者中间悄悄流传。其中绝大部分是台湾歌星邓丽君演唱的盒带,她的歌声风靡了大陆青年。她演唱的作品多是港台地区新创的流行歌曲,如《小城故事》等;也有像《天涯歌女》、《何日君再来》这样一些30-40年代在大陆流行的老歌。这些歌曲内容基本上都是描写男欢女爱、其演唱风格也与30-40年代著名流行歌星周璇等相似。属于一种轻柔细软风格,多用气声,音质甜美。其乐队伴奏已经电声化,配器和乐队织体十分丰富,在听觉上给人以美感。虽然从音乐艺术的角度看,邓丽君的歌曲及演唱在艺术上并无创造,而且往往掺杂一些格调低下的不健康描写,但对于刚从“文革”中走出来的绝大多数青年来说,听到这种以歌唱爱情为主题的流行歌曲,便立刻毫无保留地接受它。有人夸张地称大陆音乐是“邓丽君专政”、“黄祸” ,但港台歌曲的传入在客观上也起了一些正面作用:它迫使或启发了大陆的音乐家借鉴流行音乐这一体裁来创造自己的通俗作品。

内地一些作曲家对这些港台流行音乐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已掌握了其中并不复杂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由大陆词曲作家创作的第一批通俗歌曲便很快产生,其中广为流传的代表作品有《太阳岛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这些歌曲在整体风格上受港台流行歌风格影响,有较浓重的模仿痕迹,因此尚处于“仿作” 阶段。以后出现的《乡恋》、《牧羊曲》等作品,原创程度提高,艺术上更加完整。但其音乐风格依然与港台流行歌曲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人们将这一时期的中国通俗歌曲创作统称为“东南风”,这些作品主题积极向上、格调明朗、情趣健康。李谷一等歌唱家热情地支持了这批歌曲的出现。

通俗乐曲方面也产生了一些好的作品,如管弦乐曲《祝您幸福》、《潜海姑娘》。其中《潜海姑娘》谱写了抒情优美的,富于南国风味的旋律,并采用吉他主奏旋律,这部吸收了通俗音乐手法的电影音乐在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 八十年代初通俗音乐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许多大中城市出现了“音乐茶座”这一欣赏、传播通俗音乐的场所,出现了舞厅、酒吧这样需要和锻炼歌星的场合。通俗歌曲的创作进一步走向繁荣。《军港之夜》、《小草》等优秀作品不断问世。一批具有一定专业创作实践的作曲家参与了通俗歌曲的创作队伍,使我国通俗歌曲的创作有了一定的专业水平。这些歌曲吸引了许多的青年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 *** 港台歌曲中低级、庸俗的因素对青年的影响。在通俗乐曲创作方面,出现了一些较好的作品,如《凤尾竹》、《金瓶似的小山》等。这些作品将民族乐器巴乌、高胡、扬琴、古筝等引入轻音乐队,与电声乐器和打击乐器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八十年代初期,一个重要的音乐现象即台湾校园歌曲传入大陆,如《童年》、《外婆的澎湖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龙的传人》等。这些一般都是学生的自创曲,以校园这片净土为背景,因此更加纯净和明朗。这些作品逐渐影响到了以后校园歌曲的创作,产生了更多影响广泛的作品,如《光阴的故事》以及90年代大陆原创的校园歌曲《同桌的你》。校园歌曲它那反璞归真的意境风靡全国。

(3) 八十年代中后期多种风格的形成

八十年代中期,刮起了一股强劲的“西北风”。“西北风”吸收了陕西、河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信天游”、“花儿”等民间音调作为自己的基本音乐语言,并结合摇滚乐、迪斯科等节奏,曲调粗犷,富于山野气息,演唱风格刚劲豪迈,透出阳刚之美。大批以西北地区民间音调为素材的通俗歌曲涌现出来,较有影响的代表作有《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等,这些作品在题材上将男欢女爱的主题扩展到对祖国、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上来,成为我国通俗歌曲创作中具有独特个性的、彻底摆脱港台歌曲风格的一批作品。

80年代中期,摇滚乐也开始崛起,其代表人物是崔健。他的歌曲最初仅仅具有“西北风”的某些特征,后来推出《在雪地里撒个野》、《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等新作,其摇滚的面貌才渐渐清晰起来。其作品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另类”特色,音乐风格狂热粗豪,其演唱嗓音暗哑、充满野性,往往以震耳欲聋的整体音响造成强烈的听觉冲击。他在国内一些大城市举行的演唱会曾经轰动一时,并在中国乐坛引发了“摇滚热”。许多民间组合的乐队,如唐朝乐队、黑豹乐队等都受到他的影响打起了“摇滚”的旗号,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西北风”过后一股强劲的“东北风”又开始吹起来。其代表人物是词作家张藜和作曲家徐沛东。这些歌曲的音调在吸取东北地区民间音乐素材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并对其节奏、乐队编配和演唱等方面给以流行的处理,使之具有时代气息。旋律爽朗明快、风格乐观刚健,深得听众喜爱。两人联合创作了《世界都需要热心肠》、《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等作品,速传遍大江南北。

综观80年代的通俗音乐发展历史,几经风雨、几经曲折,但已争得了一席不可忽视的位置,已经成为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对我国新时期艺术和音乐的一个强烈的“冲击波”。但通俗音乐在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创作和演唱都还普遍存在着模仿港台歌曲或爵士、摇滚的痕迹,演出质量低下,以捞钱为目的的“走穴”[注1]成风。这些都成为之后必需解决的难题。

5. 我国通俗音乐稳步发展时期——九十年代的通俗音乐

整个九十年代的通俗音乐以它跳动的节奏给我们各个阶段的成长记忆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许多经典老歌、经典音乐仍记忆犹心。孙楠、腾格尔等出类拔萃的新星闪烁出耀眼的光芒,而在80年代就已经成名的歌手刘欢、毛阿敏、韦唯、李娜以及崭露头角的那英、田震、毛宁、韩红等人在90年代是歌坛上的主角。

(1) 九十年代前期(1991-1995)

在此五年期间,正值 *** 南巡讲话,使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世界音乐更快速地进入国内,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有了一个较大的平台,并开始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

新星辈出:一批内地歌手,如艾敬、杨钰莹、毛宁、林依轮、韩磊等,他们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听众;除此之外,影响更大的是一批港台的歌手,如谭咏麟、刘德华、张学友、黎明、林忆莲、齐秦、赵传等,拥有一大批“追随者”;在这期间还产生了像“眼睛蛇”、“指南针”、“1989”等摇滚乐队。通俗浪潮滚滚而来,极为轰动。

音乐风格多样:城市民谣《一封家书》、《笑脸》;乡村民谣《纤夫的爱》;校园民谣《同桌的你》;重金属摇滚等形成多样化的格局。

传播方式新颖:除了录音带、电视晚会、各种比赛以外,在这期间出现了电视主题曲、广播电视排行榜、MTV录影带等新文化现象。许多电视剧与唱片人结合,推出了不少优秀电视剧歌曲,如《我不想说》、《千万次的问》等随着电视剧的播出而广为传唱。电台也不落后,于90年代初引进“原创歌曲排行榜”,从此有了与国际接轨的传播管道并推进了唱片业的繁荣。而电视媒体从晚会扩展到MTV栏目的设置,这为歌曲的流行,为歌手的包装传播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增加了歌曲艺术表现力。

唱片公司涌现:中国唱片总公司面临严峻的挑战。各种唱片、演艺、制作、文化公司纷纷成立。其中大地唱片公司、太平洋公司、汉唐文化公司等签约了不少歌手,可谓是一片盛况。中国通俗音乐正按照它正确的发展轨道向前迈进。

(2) 九十年代后期(1996-2010)

在此五年期间,中国经济稳定增长,香港和澳门分别在97和99年回归。科技信息时代的突飞猛进,通俗音乐面临更大挑战。

表演群体:新老歌手交替出现。田震、那英、孙楠、林依伦等老歌手不断发挥他们的优势,成为这时期通俗音乐的支柱力量。此外,还出现了像满江、满文军、韩红、屠洪刚、陈明等新人。他们的出现,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此外,港台的歌手如李纹、张惠妹、齐秦也继续如火如荼的在内地发展。新生代出现了不少年轻乐队,如“清醒”、“花儿”、“达达”乐队。他们都表现出摇滚第三代音乐人的新鲜感。

音乐风格:音乐越来越接近欧美化。淡化旋律,强化节奏;削弱社会大主题的关注,强化爱情生活细节的描述。“韩流”的出现,使得音乐的国际交流更广泛,各种组合如“羽泉”、“中国力量”、“青春美少女组合”相继涌现,令人目不暇接。

音乐传播:数以千计的电台音乐“排行榜”应运而生,而后出现了报纸的统一榜“总评榜”。并组织年、季颁奖活动。MTV的传播超过了晚会对歌曲的宣传,媒体对音乐的传播作用越来越大。

音乐制作:VCD、DVD的发明改变并丰富了音像市场。CD、MD小型化产品及刻录机的普及为音乐制作人、歌手、音乐人和歌迷都提供了前所未见的音响环境与质量,专业音乐人与业余音乐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总的说来,整个九十年代的通俗音乐作品不断,特征鲜明,出现了诸如《弯弯的月亮》、《嫂子颂》、《涛声依旧》、《好汉歌》等佳作。但它的生存状态有许多弊端。

首先,新歌手不断涌现,但不少人很快便在销声匿迹。

其次,市场上的无序竞争导致盗版盒带、光碟的大肆泛滥,使国内音响业、唱片业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再次,以“另类”自居的摇滚乐也渐渐平息。许多摇滚乐队沦为一般的流行组合,所谓“摇滚乐队”,大多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

总之,通俗音乐是二十世纪不可阻挡的音乐大潮,经历了一个长时期、复杂的发展过程,利弊清晰可见。对待这股潮流切忌堵截,只宜疏导。

二、我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现状

在生产和生活节奏飞速发展的今天,通俗音乐因其“简单”而展示了强大的社会适应性,音乐形式已不再局限于过去的生存环境里,表现出丰富的内容。诸如MTV、现场演唱会、各种类型的音乐节和选拔比赛、高科技在音乐制作演出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等。与此同时互联网与大众电视艺术媒体等都是最具影响的文化传播手段,人们对音乐的欣赏比原来更加迅速、有效和广泛,获得以前不可能有的信息量,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这似乎是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具普遍性的文化现象。

1. 二十一世纪通俗音乐的风格

(1) 音乐特征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通俗音乐题材大多来自日常生活,主要以爱情为主,也有描写大自然风光,歌颂祖国和赞颂亲情以及对社会制度的讽刺和批判等内容。这些通俗音乐仅就听觉(感性)上来说,大部分旋律大众化、耳熟能详、通俗易懂,是一种丰富而有序的听觉体验,但仍有其局限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些作曲者把通俗音乐写得复杂化了,歌词深奥、旋律拗口、节奏很难捉摸,失去了本来应有的平易近人的面目。通俗歌曲要人人都会唱,必须简单明了打动人心,旋律也应该简单而且优美动听,让人过耳不忘。第二,有些通俗音乐从音乐形式的某些方面来看可以说是美的,但主要问题在于配上消极的不健康或者低级的无厘头的歌词再进行演唱时,就不再构成审美的感受了。歌词在通俗歌曲中占有主要地位,它有明确的语义性,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不好的歌词麻醉人的意志,并破坏了音乐形式美,会让人感到乏味与反感,不能激起人们积极的审美心理状态。这些乏味的陈词滥调是比较常见的,就拿花儿乐队的歌曲《嘻唰唰》来说吧,“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像这种无厘头的歌词只能让人发笑而不能给人美的享受,这首歌所具有的影响力是我们应该深思的。当然除去这种歌词这首歌曲不失为一部好的音乐作品。

从整体上来看,艺术色彩浓厚的好的音乐作品还是大量存在着,以孙楠、韩红、满文军等为代表的歌手所演唱的优秀作品都是值得借鉴与发扬。如歌颂祖国热爱祖国的歌曲《红旗飘飘》,亲切自然、情真意切,能打动千千万万华夏儿女的心;《懂你》用极简单朴实的话语、极其明了的旋律,赞颂了伟大的母爱等。因此,在创作和演绎通俗音乐时,应该着眼于它的平易、自然,使其语言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去表现凡人小事和普普通通的喜怒哀乐,将人人都体验过的,但未被人用艺术形式表现过的情感化成通俗音乐的歌词和旋律,打动听众。

(2) 演唱形式、演出形式

除了上述少数歌手有自己鲜明的音乐特色以外,许多歌手互相效仿,仿港台、仿欧美,也哈日、哈韩。其中说唱音乐(rap),R&B,劲歌劲舞的表演形式最受推崇和喜爱,涌现出了一些好的作品。如爱戴的作品《彩云追月》将任光所创作的一首轻音乐作品用现代R&B的手法演绎出来,别有一番风味与特质,既推广了经典音乐也具有时代感。台湾R&B创作歌手陶喆的一首《月亮代表谁的心》将邓丽君的一首经典情歌以独特的方式创作出来,勾起了人们的回忆,也得到了众人的喜爱与传唱,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说唱音乐方面也涌起了巨大的热潮,如周杰伦、潘玮柏等平缓,没有起伏,絮絮叨叨,甚至连歌词都不能听清楚的这种演唱方式的确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追逐他们的都是一些年轻时尚的青年朋友,或许正是这种演唱方式成为了他们发泄心中不快或欣喜的特殊途径。

通俗音乐的演出形式常常强调群众性和参与性,经常与表演和舞蹈想结合。在大型的演出中广泛使用舞蹈、舞台美术、灯光、服装等,与其他艺术综合在一起,演员经常与观众交流,同歌共舞,打成一片。

(3) 摇滚乐

混乱、无序、但是强硬,可以说摇滚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即在颓废的意志中低迷不前。问题所在:首先,摇滚乐在中国至今仍是属于小众的,培植了一个极度封闭的摇滚圈。其次,摇滚人大都是高中生,他们处于向成人世界过渡期,心绪颇不平常,一味的宣泄。再次,摇滚乐在创作上水平可见一斑。因为摇滚人大都是低龄化的学生和社会上的无业,无产者,没受过专业的训练,作品都很粗糙。由此看来,要解决诸多弊病,必须培养一些素质较高的创作人,并加大对摇滚乐的宣传,使其拥有更多的听众。

(4) “民族化”

在通俗音乐方面,“民族化”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尽管这个领域的音乐人们很少用这个概念。从“西北风”到摇滚乐,创作和演唱的主流实际上一直是在东西方音乐相结合的道路上摇摇晃晃地前进。作曲家何训田的《阿姐鼓》创作更深刻的体现出这种观念。如今,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视在流行音乐界已经成为某种共识。从近年来看,相当多的作曲家都在自己的创作中大量运用了自己采风得来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并在各自不同的理念上运用不同的手法进行创作的。特别是器乐创作开始了新的尝试。2010年北京文艺台和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合作发起“新民乐”系列音乐会。这引起了民族音乐界与通俗音乐界之间的颇为激烈的争论。到了冯晓泉、曾格格夫妇新民乐获得社会成功及以后的“女子十二乐坊”、女子“红樱束”打击乐团相继获得成功,“新民乐”已经成为民族器乐发展的一个支派并在引发着激烈的争论。

最近,一首深圳著名音乐人何沐阳先生创作的通俗歌曲《月亮之上》具有极广泛的影响力。此歌曲是以蒙古族音调为基础,并以马头琴为主奏乐器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通俗歌曲。演唱者那高亢嘹亮略带沙哑的音色,使听者仿佛身临其境进入了辽阔的大草原,间奏部分加入了熟悉的蒙古族民歌《敖包相会》,给人亲切的感觉,更具特色的是歌曲中间将蒙族民歌的动机素材和时下最流行的HIP-POP曲风灵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拓宽了民歌的表演形式,是难得一见的符合大众品位的通俗歌曲。由此可见,具有民族风格和精神内涵的音乐作品它们的存在本身足可以深化和升华流行文化的品位,而且告诉我们一个原则:只有民族的东西才经得住考验,才会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2. 传播方式

在新的生产力水平的推动下,通俗音乐的传播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方式,如音乐电视的宣传制作;互联网的传播;现场演唱会或公益活动;各种音乐节;各种歌唱选拔比赛等等。形式多样,影响广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音乐电视的制作越来越精致,并呈现出多种形式,使观众能在愉悦的视觉效果中获得更佳的听觉享受。通俗音乐在大小音乐排行榜中不断的更替变换着,推陈出新。互联网变成了音乐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式,通俗音乐的信息势不可挡。音乐人、音乐公司、成名的通俗歌手都有自己的网页,他们通过网络扩大各自市场的影响力,也适应了快节奏的时代需要。现场演唱会更是风靡了不少听众,CCTV-3主办的《同一首歌》大型现场演唱会,走访到全国各地进行演出,演出的曲目大都是经典的音乐和流行的新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深受全国观众的欢迎。还有许多歌手个人演唱会和为公益事业而举办的演唱会都形成了一股风潮。但值得一提的是,歌手假唱的现象时有出现,并且管理相当混乱,以捞钱为唯一目的的表演大量存在。因此演出质量低下,这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2016年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作为我国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声乐赛事和中央电视台最受广大观众关注的电视文艺品牌节目之一,为我国培养了不少年轻的歌者。而通俗唱法自确立以来选拔出了像毛阿敏、韦唯、孙悦、满文军等一批优秀的歌手。成为激荡青春、引领潮流、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和追求梦想的象征!除此之外,像超级女生,梦想中国等平民选拔活动都是以通俗音乐为主流而主办的比赛活动。这些活动都倍受关注,风靡全国,形成了一股巨型风潮。

3. 音乐现象

通俗音乐发展之快,产生了一系列的音乐现象。有些人们还来不及捉摸便消失得无

影无踪,但有些却具有超凡的影响力,甚至引起了学术上的争论。

“女子十二乐坊”—她们是中国民乐演奏舞台上的一个时尚的表演团体,似乎一夜之间,她们红遍了大江南北。从形式上而言,“女子十二乐坊”的表演并不完全是我国传统的器乐组合形式,尽管她们使用的是民族乐器;就风格而言,是流行音乐风格,有些甚至是改编的中外通俗歌曲,如《梦里水乡》、《雨中旋律》、《笑傲江湖》,于是便迎合了众多年轻人的审美品味,赢得了众多的卖点。“女子十二乐坊”这个奇特的全女子组合,以独具一格的表演形式在传统风格中融入拉丁,爵士和摇滚的音乐形式和流行乐队的姿态,并以着装性感的站立表演替代了正襟危坐,含蓄内敛的传统民乐演奏。她们拓展了中国民族器乐表演的审美,在国内外弘扬了中国民族音乐。但细细思量,“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虽然悦耳动听,但在音乐表现方面并非深刻,难有“绕梁三日”之感,打动观众的是形式而已。二胡大师闵惠芬就毫不留情地批评道:“艺术不是靠露肚脐眼的美女上阵,蹦蹦跳跳包装出来的。”总的说来,这种将通俗音乐与民族器乐相结合的方式即弘扬了民族音乐的艺术内涵,也丰富了通俗音乐的演出形式,但必须进行适度的把握,在其音乐风格的流行化、大众化的同时也不要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审美特性丧失。

近年来出现了一个奇怪而有趣的现象:许多“一夜成名”的影视明星、体育明星不管自己有无自身音乐基础,竞相步入歌坛,充当“职业”歌手。如果只是参加大型的晚会娱乐一下确实应受到大家的欢迎,但对于他们出唱片、发专辑就让人觉得不解了。他们中的一大部分出唱片完全仰仗着先进的录音技术和录音师的精心处理。即使这样,他们的演唱水平也不敢让人恭维。主要还是歌手缺乏科学的发声方法,再加上对作品缺乏研究,因此他们表现作品时就显得特别浅薄,甚至在唱现场时导致假唱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一个优秀的歌手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绝对不是任何人站上台唱上几句就能称之为“通俗歌手”的。此外,唱片市场的无序也应受到关注,这也是杜绝此类现象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还有一些倍受关注的音乐现象,如超级女生、想中国等风靡全国的平民歌唱选拔大赛。对于全社会来说,这种比赛为人民群众各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的需要提供了可能,使人们在文化艺术活动中有了更多的参与和选择的机会,丰富和发展了俗文化。虽然此种比赛产生了不少具有明星特质的歌手们,但透过其中,我们发现其弊病是大量存在的。简单说来,由于参赛者大都是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的年轻学生,专业素质普遍不高;且占有主动权的评审是投票的全国观众,评判标准不一。只要衣着光鲜,或个性突出迎合了广大观众的审美标准,其演唱水平如何也变得次要了。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媒体借助这种比赛提高收视率,谋求经济利益,而比赛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了。总之,新鲜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会有其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比赛其本身,使其真正成为音乐爱好者的共享舞台。

结束语

有一位学者曾说过:“通俗音乐是蜂蜜和砒霜的混合物,是诸多音乐形态中最为复杂的音乐现象。”通俗音乐经过长时期的发展确实出现了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对它的复杂性有了足够的认识就有可能做到取其蜂蜜而弃其砒霜。目前我国通俗音乐的艺术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少数歌星素质太差,创作上作品的质量也不均衡……诸如此类的问题应该提倡更多的专业音乐工作者介入,消除专业音乐家对通俗音乐的漠视;提倡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的相互尊重、交融、结合和贯通;提倡各种风格,面向各种听众层次的通俗音乐,广泛吸取艺术营养。要发展中国通俗音乐还要将视野伸向民族民间音乐,因为丰富的民间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的宝贵矿藏;还可以打开学习,汲取世界各国流行音乐的元素,扩大通俗音乐的营养源。经过热爱通俗音乐人们的共同努力,我相信通俗音乐必定会朝着更健康、积极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产生更多具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优秀作品。我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前途必定一片光明。

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大众传媒、交通、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地球已缩小成为一个村落的今天,各国各民族彼此之间愈加以对方的存在相依存。我们的观念要跟上时代,要广采博取,丰富和充实我们的大脑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注 释

[注1] 走穴:演员私自组班,进行营业性演出活动.

参考文献

[1] 居其宏. 新中国音乐史[M]. 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2] 梁茂春. 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

[3] 付林. 中国流行音乐20年[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

[4] 金兆钧.关于“原生派”和“学院派”之争的观察与思考[J].人民音乐,2015,(04):46-49.

[5] 李亮. 试述通俗音乐及其教育[J]. 人民音乐, 2013,(01):59-61.

[6] 张莉莉. 大众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流行音乐[J]. 人民音乐,2015,(05):33-36.

[7] 雷美琴. 中国当代通俗歌曲的美学观察[J]. 人民音乐,2013,(02):47-49.

[8] 白丽萍. 对中国通俗音乐当代走向的思索[J]. 乐府新声,2010,(4):58-59.

[9] 汪毓和. 中国近现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10] 曾遂今. 中国大众音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2013.

更多原创论文范文下载推荐:

更多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方法论文3000(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方法论文结语)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