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世界十大生物公司(中国四大生物),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世界十大生物公司(中国四大生物)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世界十大生物公司(中国四大生物)

#11月财经新势力#

来源|《美国fierce pharma》11月14日

译者| 北京海证

过去十年,中国见证了生物技术的繁荣。在一个长期依赖质量可疑的仿制药的国家,许多生物技术企业家感受到了重塑制药行业的呼声,该国对更多创新药物的需求不断增长,以改善治疗效果,以适应中国不断攀升的经济。这些所谓的“海龟”,接受了国外机构的一流培训和大型跨国生物制药公司的经验,开设了自己的商店,希望能在中国制造出下一个重磅药物。对于任何想在中国取得成功的人来说, *** 的支持几乎总是必不可少的。从 2015 年开始,中国监管机构迎来了一系列改革,为生物制药行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更加友好的环境。

他们开始试行营销授权持有人系统,该系统允许药物创新者使用合同制造商,而不必建立昂贵的内部生产或将知识产权出售给大公司。仿制药必须证明与其参考品牌产品的生物等效性,以挤出许多小型、低质量的参与者。为帮助创新药物更快上市,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允许外国临床数据支持申请并简化审评流程。结果, *** 发放的新药批准数量激增。最近香港和中国大陆股市规则的变化也使得年轻的尚未盈利的生物技术公司有可能在公共交易平台上筹集资金。

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了 10 家我们认为对中国生物技术行业感兴趣的人都应该知道的公司,因为它们有朝一日可能会在全球舞台上展开竞争。他们要么已经进入商业阶段——包括在美国使用一种药物——要么即将获得第一个新药的批准。

这 10 家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其中一家外,其他所有公司都吸引了外国大型制药公司购买其研发——而不是相反。百济神州已与 Amgen签约,和黄医药 与 Eli Lilly 和 AstraZeneca 正在进行合作,基石药业最近将其 PD-L1 抑制剂的中国权利授权给了辉瑞,仅举几例。

在其他地方开发的许可分子是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一种流行策略,作为快速启动现金流的低风险途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已经完成的几轮巨额融资也表明,钱对他们来说不一定是个问题。2019年,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共登记融资81轮。根据 GBI 的数据,截至今年 11 月 1 日,已进行 133 轮融资(包括二次发行),宣布的总融资额估计约为 800 亿元人民币(120 亿美元)。

与美国多样化的治疗研究领域不同,肿瘤学是中国生物技术的主导主题;我们名单上只有一家公司不是为肿瘤学而建的,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有意忽略其他公司。一些心血管和代谢疾病在中国很普遍,但缺乏国内企业的关注。这10家公司并不是我们注意到的唯一公司,我们将继续关注中国蓬勃发展的生物制药行业,寻找真正的创新者和引领者。也许这个列表将成为 Fierce 的常规系列。 — 刘安格斯

1、百济神州

百济神州的目标是“打造中国的基因泰克”,专注于癌症,尤其是影响中国人的癌症类型。这个想法很简单:中国有大量癌症患者,但有时却得不到足够的服务。百济神州的成长之路还布满了与跨国生物制药巨头的关系。2011年,有消息称该公司吸引了默克公司的一笔可观投资,这比其 75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早了三年多。

百济神州于2016 年以 1.58 亿美元的价格在 Nasadq IPO 上市。但该公司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点出现在一年后。2017年,百济神州通过吸收新基(Celgene)在中国的整个商业运营,包括 Abraxane 、 Revlimid 和 Vidaza 在中国的权利,一跃成为商业公司的行列。更重要的是, Big Biotech 还向这家中国公司投资了 1.5 亿美元,每股价格比该股 11 天的平均价格高出 35%。

对于百济神州来说,好消息不止于此。去年秋天,Amgen 支付了 27 亿美元收购了百济神州 20.5% 的股份,然后在百济神州在 7 月份进行了另一轮公开募股时又追加了 4.21 亿美元以维持这一所有权。与Amgen的交易具有广泛的包容性。百济神州 负责 在中国销售Amgen 的 Xgeva、Kyprolis 和 Blincyto,而后两者仍在中国进行后期测试。百济神州还将贡献其研发专有技术,帮助安进在全球范围内开发 20 种抗癌药物,之后还将获得一定的中国商业权利。

现在,百济神州基本上是中国蓬勃发展的生物技术产业的典型代表。随着名气的增长,它的规模呈指数级增长;截至 1 月,该公司拥有约 3,500 名员工,而 2016 年底约为 300 名。他们分布在中国、美国和欧洲的 17 个地点。

2、和黄医药

和黄医药是一家拥有不寻常结构的生物技术公司。和黄医药于 2000 年创立,后来并入香港亿万富翁李嘉诚的企业集团长江和记黄埔,从一开始就开发了所谓的“商业平台”。该公司与中国知名制药公司建立了多家合资企业,专注于处方药和消费保健品,以及为第三方提供分销和营销服务。其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霍格 (Christian Hogg) 在加入公司成为第一位员工之前,曾在消费品巨头宝洁 (Procter & Gamble) 任职。尽管和黄医药管理这些业务,但这些产品主要由其合资伙伴提供或代表其他公司销售,其中许多产品并未在和黄医药的财务报告中合并。2019 年,该商业平台的收入为 1.89 亿美元。

和黄医药于 2013 年吸引礼来帮助爱优特在中国的开发和商业化。爱优特以 63% 的折扣在今年的中国国家医保目录中占有一席之地。今年上半年处方药增长了 174%,销售额为 1400 万美元。为准备商业转型,和黄医药已将内部肿瘤销售和营销团队从年初的约 90 人扩大到 350 多人,并计划在年底前进一步增加至 450 人。霍格最近告诉南华早报,到 2023 年将超过 1000 人。

3、基石药业

基石药业在 2016 年立即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当时它以令人印象深刻的1.5 亿美元A 系列和 14 年赛诺菲老将蒋宁军掌舵。在加入基石药业之前,蒋先生是这家法国制药公司的亚太区研发负责人。该公司在 2018 年的 2.6 亿美元 B 轮融资是当时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最大的 B 轮融资。

但基石药业最近因与辉瑞公司的交易而名声大噪。9 月,辉瑞投资2 亿美元获得基石药业 9.9% 的股权,里程碑式投资高达 2.8 亿美元,以获得该生物技术的主要候选药物 PD-L1 抗体 sugemalimab 在中国的独家商业化权利,即使纽约制药公司的默克公司-合作的 PD-L1 抑制剂 Bavencio 正在进行针对中国的试验。一个月后,这家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签署了 EQRx,以 1.5 亿美元的预付款和高达 11.5 亿美元的里程碑授予 sugemalimab 及其 PD-1 抑制剂 CS1003的 2020 Fierce 15冠军中国以外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4、和铂医药

和铂医药自称是一家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诚然,很难将和铂医药标记为一家中国公司;它的网站甚至都没有中文,最近它的新闻稿从日期变更线的三个地点开始——马萨诸塞州剑桥;荷兰鹿特丹;和中国苏州。和铂医药于 2016 年底首次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并获得了两家专注于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 Advantech Capital 和 传奇生物 Capital 的 5000 万美元投资。其首席执行官王劲松曾任赛诺菲中国研发负责人和亚太区转化医学负责人。但与我们名单上的其他中国公司相比,和铂医药更为国际化。

肿瘤学和免疫学是和铂医药的两个重点领域。根据该公司向香港交易所提交的申请(PDF),计划于 2022 年在 NMOSD 和 MG 中提交该药物的中国批准。目前,和铂医药肿瘤产品组合中最先进的候选药物是一种名为 HBM4003 的 CTLA-4抑制剂。该公司计划在明年初报告澳大利亚实体瘤 1 期的一线结果。它将在大约同时启动中国和全球开发计划,作为单一疗法和与 PD-1 联合治疗黑色素瘤,同时关注 MSI-H 结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和铂医药正在研究的其他药物包括 HER2xCD3 双特异性抗体,它从 Glenmark 分拆公司 Ichnos Sciences 获得了中国权利,以及针对 CD73、BCMAxCD3、PD-L1xTGFb 等的候选药物。

5、华领医药

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所有肿瘤公司中,华领医药是一个罕见的例外——它正在开发治疗糖尿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数据,中国约有 1.16 亿糖尿病患者,占世界糖尿病患者的四分之一;一个巨大的市场!但该市场目前由礼来、诺和诺德和赛诺菲等行业巨头以及甘李等几家国内制药公司主导。

华领医药知道自己无法解决这些大公司的问题,因此在 8 月,该公司与Glucobay(阿卡波糖)的开发商拜耳结盟,后者正受到中国批量采购计划的影响。根据协议,华领医药将负责临床开发、法规事务和供应,而拜耳则负责在中国的所有营销活动。为此,华领医药获得了 3 亿元人民币(4500 万美元)的预付款,并且符合或达到 41.8 亿元人民币(6.25 亿美元)的里程碑。

6、天境生物

天境生物于 2014 年底孵化,并于 2016 年由葛兰素史克前中国研发负责人臧敬武正式推出。其现任首席执行官沉琼于 2017 年加入公司,此前曾在强生旗下的杨森、江苏恒瑞和辉瑞从事研发工作。

天境生物的两位高管都是在大型制药公司长大的,因此其野心并不局限于中国。在沈上任后不久,它就将其美国子公司设立为全球研发中心。它是少数选择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之一。香港在 2018 年修改了上市规则,允许天境生物等尚未盈利的生物技术公司上市,但天境生物仍然选择了纽约。

纳斯达克投资者熟悉生物技术,许多经验丰富的专业投资分析师关注在该交易所交易的公司。天境生物首席财务官 Jielun Zhu 在 4 月份告诉Pharma Boardroom,他们有能力为公司的投资组合资产分配公允价值。甚至在今年早些时候进行1.04 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之前,天境生物就已经是中国几轮最大融资的主角,包括 2.2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和 1.5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

7、信达生物制品

信达生物以研发和销售“普通人用得起的高品质生物医药产品”为使命。在这一座右铭的指导下——以及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的目标。信达生物今年将Tyvyt 的价格降低了 64%,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中国国家报销药品目录覆盖的 PD-1。

这种降低价格的意愿对 FDA 来说可能是音乐,尽管该机构没有药品价格的权力。在去年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FDA 肿瘤学卓越中心主任理查德·帕兹杜尔欢迎中国制造的 PD-1/L1 抑制剂申请美国批准,以降低西方制药公司目前设定的价格。他还表示,如果数据质量好,该机构将考虑仅基于中国数据提交的申请。PD-1/L1 抗体的一个主要商业优势是它们有望覆盖多种癌症类型,包括一些在中国最流行的癌症。信达生物已经在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与美国一样,非小细胞肺癌是中国最大的癌症群体。

8、君实生物

君实生物是另一家拥有上市 PD-1 抑制剂的中国公司,但其拓益(特瑞普利单抗)拥有两个第一:它是第一个在中国或任何地方获得批准的本土 PD-1/L1,也是第一个中国制造的检查点抑制剂获得 FDA 突破性认定。拓益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总计 4.26 亿元人民币(6350 万美元),其中 2.54 亿元人民币(3790 万美元)来​自第二季度,该药物从 2020 年初的突然放缓中恢复过来。

当加速审批通过时,君实成为了一批利用放宽的上市规则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之一。该公司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筹集了 3.94 亿美元,并在 6.92 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后于 2020 年 7 月在大陆类似纳斯达克的科创板双重上市。

拓益最近从 FDA 获得的突破性认定具有比商业意义更多的象征意义——它是针对一种叫做鼻咽癌的罕见癌症类型——因此除了中国生物技术行业的密切观察者之外,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但是君实的另一种新发现的抗体药物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5 月,礼来(Eli Lilly )预付了1000 万美元,并承诺出资 2.45 亿美元购买君实针对 SARS-CoV-2(COVID-19 背后的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和抗体的中国境外权利。该药物被称为 etesevimab(JS016/LY-CoV016),由君实生物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开发。

9、传奇生物

传奇生物是我们在 2017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发现的一匹黑马。传奇生物相信其药物因其独特的 CAR 结构而与众不同,从而大大降低癌细胞逃逸的可能性。这些数据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包括强生公司。六个月后,这家美国制药公司为 LCAR-B38M的中国境外权利支付了 3.5 亿美元的预付款。

传奇生物的另一个亮点——在 2018 年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 1/2 期 传奇生物-2 研究的更新中,在 57 名先前治疗失败的中国骨髓瘤患者中,该药物达到 了 88% 的总体缓解率——在中位随访 12 个月后,74% 的人看到他们的癌症完全清除。

10、再鼎医药

再鼎医药之所以能上榜,主要是因为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Samantha Du,她是一位名人企业家,在许多人看来,她是中国生物技术行业的教母。

二十年前,当中国国内的制药业几乎完全围绕仿制药发展时,杜女士离开了她在美国辉瑞公司工作的七年,回到中国加入了刚刚诞生的和黄医药。Du 于 2011 年离开和黄医药,在风险投资公司 Sequoia China 领导医疗保健投资。但仅仅几年后,她又跳上了创业的马车。 2014年,杜创办再鼎医药。时机再好不过了。在随后的几年里,中国出台了一波又一波的新政策来支持药物研发并改进监管实践以更好地与国际标准接轨。

再鼎医药将自己定位为“创新资产进入中国的门户”,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中国开发和商业化的授权产品。“大约 70% 的创新药物尚未进入中国,尽管它们已经在其他地方获得批准,”杜在2018 年的 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 采访中说。再鼎医药的临床管线涵盖从范围广泛的公司购买的药物,其中大部分是在中国没有业务的外国生物技术公司。

再鼎医药拥有 Tesaro 的 PARP 抑制剂 Zejula 的中国权和 Novocure 电场疗法 Optune。仅2020年上半年,这两款药物为再鼎带来1920万美元的销售额,高于行业观察人士预期的1640万美元。“我们认为最初的销售数字是积极的,它突出了再鼎医药的经验和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即使面对全球大流行。”

再鼎医药 于 2017 年通过 1.73 亿美元的 IPO 首次在纳斯达克上市。它刚刚于 9 月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进行二次上市,筹集了 7.61 亿美元。

更多世界十大生物公司(中国四大生物)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