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纪录片(中央一台最近播放的纪录片),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纪录片(中央一台最近播放的纪录片)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纪录片(中央一台最近播放的纪录片)

贵州小黄村

真、养号两位老奶奶正在造纸

她们的造纸方式很简单

树皮煮熟,捣碎成浆

然后把纸浆均匀地浇在网框里

然后在太阳上暴晒就可以

很简单却无法量产

平均一天的产量大概十几张

不过这是她们最后一次造纸

因为纸的销量并不好

加上年纪确实大了

她们决定把剩下的原料用完

就不做了

这也意味着

当地的造纸术也许就随之失传了

这是纪录片《寻找手艺》

中的一个片段

拍摄最后,导演给老奶奶拍了照片

还记录了她们的名字

她俩高兴地说:

“这样的话,我们的照片就可以去北京了,

就算名字到了北京也好呀。”

纪录片上线后

这一段弹幕特别多

“阿妈,你们到北京了!”“已到上海!”

“已到广州!”“已到东京了!”

“已到纽约!”“到我记忆深处了!!!”

不禁令人热泪盈眶

真、养号两位老奶奶和她们的纸

是五集纪录片《寻找手艺》中

所记录的众多的匠人和濒于消失的手艺之一

《寻找手艺》是一部被戏称为“三无”的纪录片

无背景,无资金,无技术

却看哭了很多网友

豆瓣评分从开始的7分多,飙到现在的8.9分

《寻找手艺》是导演叫张景

在北京有两套房,两辆车

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庭

年收入三四十万

在多数人眼中这算很完美了

但他却说:“自己如同一只松松垮垮的拖鞋,

每天承受着生活的压力,

还要接受与现实的摩擦,

唯有深夜入眠,才有片段属于自己的幻想。”

导演张景

张景的梦想是什么:

拍一部纪录片,

用镜头记录下那些承载了几千年文化和智慧

却即将消失的传统手艺。

于是他卖掉了自己的房子

找了自己三个朋友:蒋颖松负责摄影

何思庚负责开车,喻攀负责录音打光

(录音是出发前一个星期学的)

四个纪录片的门外汉背着二手设备

开着一台十几年的老车

开始了这次拍摄之旅

结果负责摄影的小蒋

在第一集就因为家里有事退出了拍摄

于是司机顶上了摄影的职位

之后的126天,他们跨越了

中国23个省,88个地区

拍了199位手艺人

144项传统手艺

又经26个月的后期制作

终于完成了这部纪录片

导演想把纪录片卖给电视台

但是却连续被20多家电视台拒绝了

理由嘛,

“如何看待纪录片《寻找手艺》?”写的答案中

可以窥见一斑:

一、土的掉渣;二、外行;

三、没有导演技巧;四、音乐单一......

被拒绝后的张景没有放弃

他去B站申请了个“张景的景”的ID

然后上传了这五集纪录片

还在评论区放上了自己的部分手记

以方便观看视频的观众们

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这个节目的背景故事

一周后,点击播放达到7万

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

《寻找手艺》终于从B站火起来了

《寻找手艺》真的很不专业

业余的团队,随机的拍摄

但它却真诚、安静地向我们讲述着

中国那些即将失传的手艺

和那些日益稀少的手工艺

当一个手艺人慢慢出现时

你会突然发现

这部不那么专业的纪录片

是那么的特别

在喀什,只有吾麦尔艾里兄弟

和他们的叔叔吐尔逊江·祖农

还在制作国家级非遗—— *** 尔族土陶

炉窑设在家中,作坊隔壁是起居室

烧窑的时候,吐尔逊江·祖农不能离开半步

他要凭着眼睛和经验来判断炉火的温度

制陶人吐尔逊江.祖龙

开发商要征地,给他12套单元房

吐尔逊江没有同意,他说

这个房子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祖辈留下的房子不能在自己手里毁了

祖辈的手艺也不能在自己手里毁了

这个倔强的大叔一直坚持做陶器

不在乎赚钱多少,只是要多做

很多时候甚至低价出售

这样就可以卖得多点

就能给世人留下更多的陶器

拍摄最后

吐尔逊江把一批陶器送入火窑后

突然对着镜头说:

他担心,有一天他不在了

这些陶器就会慢慢消失

在云南,一位80多岁的老人——坎温

他几十年如一日靠在墙角做伞

他做的是傣族的油纸伞

先要削里外各30根大小骨架

然后把竹制的骨架次第埋下、串线

再巧妙地用线把伞骨绷成圆弧状

就成了伞骨

拍摄期间

老人用棉线固定伞骨架时线断了8次

每断一次老人都会愣神

然后焦急地尝试下一次

到后来变得十分沮丧

导演说:“说起来也没什么好哭的,

但是我就是每看一次,就哭一次。”

制成伞骨之后

再糊上伞面,涂上菜籽油

抹上锅底灰和用特别的植物制成的颜料

一把古朴动人的伞就出现了

几年前,傣族油纸伞被媒体报导时

村子里还有四位老人会做伞

如今,只有坎温老人一位了

无论是否有人买

坎温每天都默默地做着他的伞

今年4月片子上传到B站之后

有人私信导演说想买老人家做的伞

导演统计了一下大概有20把

于是联系了坎温的家人

他们说坎温今年2月已经去世了

以后,再也没有人做伞了

躲过了黑夜的那只鸟

最后还是消失在黑夜里

四川喜德县曾以彝族漆器闻名

只用红、黄、黑三种颜色组合

就能勾绘出色彩明丽的器皿

如今这项技艺却不得不面临衰落甚至陨落……

这里最大的一家漆器厂

已倒闭多年

吉伍五各是吉伍家族漆器的唯一女继承人

自小耳濡目染的她十分喜欢漆器

六七岁时就在父亲的细心传授下做漆器

手艺已经远超前辈

然而现实打败了喜德县的漆器厂

也打败了吉伍五各

漆器厂倒闭后,为了免受生活之苦

父亲执意让吉伍五各当老师

如今成了小学老师的吉伍五各

只能在周末和节假日回来帮帮爸爸的忙

“其实我最深爱的,还是漆器”

吉伍五各悄悄告诉张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格印经院

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

"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

"雪山下的宝库"的盛名

这里至今保存着传统的印刷方法

把经书刻在版上,一页页地印刷

有些经版太旧了,得重新刻一套

这里每天都有很多的刻版艺术在刻经

对他们来说,雕版不仅是工作

更是一份信仰

21岁江雍次仁是刻版艺人之一

他从13岁开始刻版

当被问到是不是刻得越多越赚钱的时候

他用不太利索的普通话说:

不是不是,刻的时候好好刻

不好好刻的话,很快就能刻完

慢慢刻,对这个板子好一点嘛

这个不好好刻的话

我们死了的时候害怕得很

良心过意不去

而被问到每天刻经累不累的时候

他对导演说:

你们每天走来走去拍电视,也不累嘛。

多简的道理:喜欢,就不累

*** 达孜的土旦次仁是藏区著名的锻铜大师

为 *** 大昭寺打造过两尊巨型佛像

这座玛尔巴像是用一整张铜板出来的

整个佛像基本看不出接缝

对土旦来说,技术上的难度不算什么

最难的是要通过眼神传递性格

和佛像后面的故事

但土旦做到了

土旦手里的订单源源不断

但他不富有

每年,他都要为寺院捐出佛像

一座一米多高的佛像

镀金后的造价要三十多万元

捐金子、捐菩萨

捐钱,捐人力

当梦想遇见了信仰,大概就是这样

见到土旦之前

张景认为自己卖了房子拍纪录片很了不起

见到土旦之后

他意识到自己拍记录片只是一次“投机”

追求的还是回报

而真正做事情的态度应该是

像这些手工匠人制作作品时那样

先把事情做好,其他的无需考虑太多

这只是《寻手艺找》中的一部分

纪录片里面的每一个手艺人

每一门精致的手艺

每一段故事都深深的感染着

每个观看纪录片的人

山西柳林孟门镇桑皮纸

甘肃景泰龙湾村羊皮筏子

贵州麻江白兴村枫香染

四川雅安荥经砂器......

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正在消失

记录的速度,总是赶不上手艺消失的速度

我们无法阻挡时代的变迁

只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手艺人

也许关注的人多一些了

手艺就能消失得慢一些

手艺人用苍茧与汗水

讲述了一生的故事

那么他们心中什么是“匠人精神”

其实大部分手艺人

从来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更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森林里的一棵树

不需要知道自己是一棵树

但是如果没有他们

森林将不复存在

没有台本,没有套路

没有精心准备的煽情

没有炫酷的剪辑方式和精致的画面

只是平淡的记录,娓娓的道来

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正的信仰与情怀

让我们知道,世界再嘈杂

也时不时会有一份安静

感动着我们

《寻找手艺》:一趟真诚的温柔之旅

更多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纪录片(中央一台最近播放的纪录片)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