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十诫 基耶斯洛夫斯基 豆瓣(电影《十诫》洛夫斯基),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十诫 基耶斯洛夫斯基 豆瓣(电影《十诫》洛夫斯基)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十诫 基耶斯洛夫斯基 豆瓣(电影《十诫》洛夫斯基)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这是《圣经》十诫——上帝写给犹太人的十条行为规范的第一条。

基耶斯洛夫斯基基于十诫拍了一系列电影短片,第一集名为“生命无常”。

这个命题起始于生命中不可预测的意外,尝试探讨在上帝和理性之间,人类应该选择站在哪边。

片中的父亲无疑是理性的代表,在使用家庭有线电话的年代,他拥有两台电脑;对于死亡的解释是心脏不再供血;通过计算室外温度和压强判断能否在湖面上滑冰。

儿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自然以父亲为榜样,他的乐趣是解出父亲给的应用数学题,或是利用电脑做一些创新设计,比如他用电脑+传感器制作了智能水龙头和智能门锁。

父亲其实出生于一个天主教家庭,但他从小就发现,万事万物几乎都可以被计算、被度量,尔后在科学的道路上狂奔,拥有了新的信仰。

除耶和华外,他有了别的“神”。

这座“神”能和上帝一样,赋予他内心的安宁么?

父亲的妹妹艾琳娜——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曾经和儿子说:“不要以为你父亲的生活是纯理性的,他的内心也有困惑,只不过他不承认。”

当科学的“神迹”——电脑突然自动开机、出现"I am ready"的奇怪字样时,父亲脸上的惶恐证明了这一点。

儿子所提出的问题,更是触及他内心的隐秘。

“灵魂是什么?”“灵魂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活下去制造的东西,而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相信。”

“人为什么活着?”“让后人过得更好,但有时我们失败了。”

“我算对题目很开心,可是出去买东西的路上看到小黄狗死了,我想会算那些题目有什么用呢?谁会想知道小红几分钟能追上小明,这没有任何意义。”

在做了精密计算并且亲自测试过冰面安全之后,父亲允许儿子出去滑冰。他在家伏案写作时书稿突然被蓝色的墨迹浸透——一只墨水瓶毫无征兆地破裂了。

窗外突然响起急促的消防车鸣笛声,紧接着是一连串儿子同学的家长来询问儿子是否回家的电话,他看着空荡荡的家开始感到紧张。

湖边围了很多人,救生艇已经放到湖里,按照计算本应该能承受住儿子三倍体重的冰面此刻却开了一个黑洞般的豁口,救援人员从冰水中打捞起一具又一具小小的、僵硬的尸体,儿子也在其中。

所有人都跪下为逝去的孩子祈祷,他依然站着——这世界上没有神,也没有灵魂。

他去了很久不去的教堂,在圣母和耶稣的画像面前亲手推翻了圣坛,白色的蜡烛融化后滴落在圣母画像上,仿佛圣母的泪水。

我觉得基耶斯洛夫斯基并不是为了表达“渎神会受到惩罚”,而是对理性至上主义的怀疑。

“人类从崇拜图腾、信奉神明到崇尚理性、信仰科学,到底往前走了多远?”

“我们运用科学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知识,是否已经探寻到世界的本质?”

“最重要的是,理性的现代思想,让我们内心更充实更幸福了吗?”

“上帝死了以后,那些人们曾经从宗教中所获得抚慰和安宁,该往何处去寻?”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答案,写在片尾父亲的脸上,半张脸本来在黑暗之中,逐渐被电脑发出的绿色光照亮,他肯定理性曾经带给我们光明,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异化了人性。

我们一直尝试探索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但也许很多自然现象本身是超自然的。

我想我们就是要在永恒的矛盾和虚空下行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理性,另一半是human being.

基耶斯洛夫斯基

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即使你无法读懂他的内涵,也会因为卓越的电影语言,精致的构图和配色,明白什么是高级的艺术。

他最著名的两个系列探讨的都是哲学命题:《蓝白红三部曲》和《十诫》,前者探讨自由、平等、博爱;后者来源于西方文明的源头《圣经》。

戴锦华老师对他有一句精湛的评语:永远与政治迎面而来,永远与政治擦肩而过。

更多十诫 基耶斯洛夫斯基 豆瓣(电影《十诫》洛夫斯基)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