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东北人为什么不生孩子?你看懂李焕英了吗视频(你好李焕英为什么都是东北人),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东北人为什么不生孩子?你看懂李焕英了吗视频(你好李焕英为什么都是东北人)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东北人为什么不生孩子?你看懂李焕英了吗视频(你好李焕英为什么都是东北人)

视频请见下面链接:

东北人为什么不生孩子?你看懂李焕英了吗?

最近好多小伙伴私信博士,让我聊聊宇宙的终极、人类的奥秘。

对,就是那件关乎文明传承的大事——生娃。

我一开始觉得没什么,年轻人么,谁还没见识过“每逢佳节必催生”呢。

但细聊之后发现事情不太寻常,本轮“催生”已经不仅是家庭内部的期待,连国家都要亲自下场了?

今年,先是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2020年户籍登记的新出生人口降低至1003万,引爆了一轮年轻人为啥不婚不育的讨论。

后来,舆论的核心集中到了人口增长的“洼地”——东北!有人大代表向国家卫健委建议建议在东北全面开放生育……

东北老铁们惨遭“点名”催生,纷纷表示我太难了……

不过也有不少小伙伴们向博士抱怨:“怎么能说东北人现在不积极生孩子了呢?这是个大大的伪命题啊!真相是,在生孩子这件事上,不仅是现在,东北人向来都不积极啊!”

1、面对人类幼崽计划,全国人民都佛系,东北人为啥被点名?

2、东北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

3、十年后,谁来养东北人?

伟人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我决定拿出经济学专业的调查精神,用事实说话。我查阅了2010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权威数据,各大媒体关于人口的报道,考古了自清末闯关东以来的东北历史,调查了中国养老金数据的变化。

一、东北是人口负增长的排头兵!

干货一上,我就被一堆数据吓蒙了。

人口关乎国运,一个国家人多了粮食有压力、就业有压力,连环境保护都有压力,可人少了又没人工作、没人消费,也不行。所以人口问题历来强调的都是“平衡”。

悲剧的是我们正在往平衡线以下坠落。举个栗子,我查了下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专家推算,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大概在1.5,简单说就是一位育龄女性平均生育1.5个孩子。

而1.5恰好是传说中的“警戒线”,一旦低于这个数字,族群会陷入所谓的“低生育陷阱”,人口会持续减少,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从实际出生的人口来看,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仅有1465万人,创下了近40年来的新低。2020年末,户籍登记的人口是1003万,因为统计口径不同误差不可避免,但出生人口继续下降基本是板上钉钉。

然后我们的东三省呢,1亿多人口的体量面对14亿人口总数,本身存在感就不高,在新增问题上又是“洼地”中的“洼地”。

首先是出生率吊车尾。2019年全国出生人口是1465万,具体到各省,区域差异妥妥地展现了出来。东北三省包揽了倒数前三,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出生率分别为6.45‰、6.05‰、5.73‰,三家加起来才刚超过出生率14.60‰的“冠军” *** 。

出生率降低的结果是青少年减少。媒体第一财经梳理了东北六年来的人口变化发现,2013年到2019年,东北的人口减少了182.55万人,其中小学在校生减少了53.03万人。

然后是常住人口减少。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2019年年末常住人口分别减少7.6万人、13.33万人和21.8万人,合计减少42.73万人。

出生人口减少、青少年减少、常住人口减少……出了山海关,放眼黑吉辽,这些年人口一直在减少,很久没增加,被点名催生也就不奇怪了!

仿佛同一区域的人习惯相近,立足东北往东看,我们的两个邻居更是生孩子困难户。

韩国统计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韩国人口自然减少约3.3万人。出生人口首次少于死亡人口。

日本更是不用多问,2020年新生人口数量为87.27万人左右,连续5年创历史新低。出生人口少于死亡人口已经不是新闻。

不生孩子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说是婚育观念变化,大龄单身人口增加。年轻人自己都还没过好呢,哪有能力养好孩子?再说生孩子得先把孩子他爸、孩子他妈找好吧?我单身啊!

有人说是生孩子的成本太高,幼儿园一个月要几千块,上学补课要几十万,长大了买房要几百万!一个孩子已经精疲力尽,两个就是要了爸妈的命!

纵然知道年轻人佛系这件事儿上,东亚三国手拉手,可除了共同的苦衷之外,中国人尤其是东北人就没有什么自带特色的原因吗?

二、为啥不生?答案在《你好,李焕英》

还记得当年大学入学时,东北同学问:你为啥有兄弟姐妹?其他同学则用瞬间被带偏的东北口音反问:你为啥没有兄弟姐妹?

大家互相对视,真情实感的认为对方才是另类,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尴尬之后,大家也意识到“独生子女”在东北真的是习惯成自然。这两天,为了做这期内容,我又被我的东北小伙伴们真情实感的“怼”了一圈。

原话就是:“东北自来就独生子女啊!超生罚钱啊?没准铁饭碗还给整没了!”、“二胎老费钱了!有几个人敢试吧?”

后续影响也来了,有感于东北话强大的感染力,我的口音也跟着跑偏,如果视频里没控制住,小伙伴们就当看小品或者看神剧乡村爱情吧。

不过被怼之后收获也是满满的,简单说就是,东北人的生育观念可以从描述几代东北人的影视作品里直接展示:

第一代东北人,在《闯关东》时代褪色的封建宗族观。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史中和走西口、下南洋同样有名的人口大迁徙,所谓“关”就是山海关。

山海关外,白山黑水,历史上被清王朝视为龙兴之地。当年的王爷贝勒们在紫禁城里坐享权势荣华,却也时刻准备着江山不稳就跑路回老家。有了这层顾虑,清王朝的前100多年间,东北被定位成帝国最后的堡垒,大清最后的膏腴之地,外人是绝对不能进的。

直到19世纪初,山东、直隶地区大批破产农民为求生计冒死闯关,东北开始成为冒险家的乐园,流浪者的新世界。

在这里,闯关东的农民摆脱了封建宗族的束缚,在“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信念支撑下,开启了冒险之旅。

淘金、伐木、开荒、经商、甚至成为传说中的山大王……其中的精彩不逊于任何一部西部牛仔片儿。

谁还记得宗族传承大于天?他们相信让自己先活下来最重要!喝最烈的酒、骑最快的马、娶最漂亮的姑娘,西部片的元素全了!

总之,新的秩序在混乱中建立起来。在宗族传承大过天的时代,东北成为一片绝无仅有的自由之地。

据记载到了918事变前夕,东北地区的人口已经从早期的200万增加到3000万。最早的一批“能动手绝不吵吵”的东北人落地生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第二代东北人,在《你好,李焕英》时代形成了最平等的性别观念。

这部在春节档大热的电影,很多人都看了。虽然贾玲是湖北人,但细心的小伙们估计已经从贯穿全篇的东北话和三线建设的时代背景,整明白了这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东北产能支援湖北建设的故事。

这个故事也映射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当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停留在农业社会的时候,东北已经率先进入了工业时代,并且把工业化能力向全国输出。

可能乡村爱情这个剧太强大了,让很多人以为东北的形象是农村,实际上直到今天,东北三省的城镇化程度整体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全国城镇化率60.6%,辽宁68.11%、黑龙江为60.90%、吉林58.72%。

从大庆油田、长春一汽、鞍山钢铁、沈阳机床……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出现在东北,随之而来的是最严密的组织管理、最彻底的政策执行力和最先进的性别观念。

在生孩子这个问题上,工厂作为生产力最高效的组织形式,也是政策执行最彻底的地方,对于一个工作干到退休的国企工人来说,有谁会为了多生孩子把一辈子的饭碗砸了?!

在男女平等的问题上,生产工具的进步模糊了原始的性别差异,当男女可以创造同等价值的财富时,就注定了性别平等的观念最早在东北深入人心!不信你来东北,在外面大金链子小手表的男人们,回家纷纷颠大勺。因为从人格、学识到工作能力,东北的天一大半是老妹儿们撑起来的。

历史证明了,无论是为了自家的饭碗,还是先人一步形成的性别平等观念,在响应曾经的一孩政策上,东北绝对是排头兵式的存在。

到了第三代东北人,我们从《钢的琴》里看到了让人尴尬的养娃压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政策已经放开二胎,东北人却依然不生的问题。

故事背景设置在上世纪90年代, *** 饰演的男主是一个钢铁厂的下岗工人,为了谋生和工友组建了一个服务红白喜事的乐队。因为没钱给独生女儿买钢琴,他和工友在已经废弃的工厂合作锻造了一架钢做的琴,故事的结局是女儿弹了这架琴后跟离婚的妻子去了南方……

专业技术高超却没有用武之地,教育观念前卫却囊中羞涩!故事悲伤,观众也跟着一起心酸。

当然这个故事是有年代背景的,东北后来通过“振兴十年”走出了新路,但山海关外的北上广深已经日进千里,很多东北人不可避免的成了“故乡无处安放肉身,他乡无处安放灵魂”的外出一族。

所以在经济压力面前,不生是正常,生了才是有勇气。

三、十年后,谁来养东北人?

东北人不生了,大到沈飞的军机研发、大庆的油田开发,小到二人转非物质文化、锅包肉的制作秘诀,通通要后继无人了?!

其实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目前已经暴露出的问题是养老。

根据我查到的数据来看,我国养老金的收支总体盈余,但地区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数据显示2019年存在缺口的省份中,排名前5的依次是辽宁、黑龙江、四川、吉林、湖北。

好在这个问题是全国一盘棋,可以用“统筹”绝招来调整。

但从长远看,后继无人的问题还是要解决的。

怎么办?全面放开生育可行吗?可探索,但政策是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的。

首先,生孩子这事儿纯属自愿,除了亲妈,轮不到别人操心,当然国家现在也操心上了,毕竟党妈也是妈。不过光允许没用,搬倒“婴幼儿保健抚养、医疗保障、妇女就业”三座大山才是关键!而这绝不是一朝一夕,而是要长期才能解决的问题。

其次,生下来也要留得住,如果不搞好经济,人口增长了也只是给其他地区输送人才。

好的教育、就业、生活环境是留住人才的根本。不然就会像网友调侃的那样“东北解除计划生育,海南人口会暴涨”。当然这也不是东北独有的问题,放眼最近几年二线城市的“抢人大战”,本质上都是在用优质的发展条件吸纳人才。

最后,人口下降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不仅东北、中国、东亚三国,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在越来越佛系。

有人说是因为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其实我认为这只是一种结果。最核心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让人类创造财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生育的目的也随之改变。

农业社会,人口尤其是擅长体力劳动的男性是财富的创造者,人们强调多子多福,甚至追求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观念也由此产生。

到了工业社会,生孩子这件事变得越来越无私。对于多数父母来说,生孩子更多的情感需要。而且东方文化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让父母为孩子、甚至孙子一辈的教育、置业,大把撒钱,养老则全靠储蓄、保险、退休金,从投资角度来说,养孩子已经越来越不划算。

而人们一旦发现努力没效果,就会放弃结婚生子、买房子等长远的投资,转而追求美食、旅游等眼前的小确幸,韩国的五抛时代、日本的低 *** 会也是由此而生。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工业化是最强效的避孕药”,而东北作为曾经辉煌的工业化先驱就率先证明了这个理论,又很不幸的因为阶段性的发展不平衡,成为人口流出地,但幸运的是,我们的战略纵身足够大,可以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有人认为,东北曾经的蓬勃发展是因为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历史发展的偶然。东北当年因为闯关东而繁华,现在也将因反向闯关而逐渐边缘化。正所谓“兴也移民,衰也移民”。

其实时至今日,人口下降并不只是东北独有的问题,面对这个大趋势,我们也不必一味地追求人口的数量,因为科技的发展正在改变社会对人的需求,人口与人才只有一字之差,概念上确有天壤之别。

时代的洪流之下,只有顺应才能找到出路。就像200年前,山海关内的人开启了东北的新时代,200多年后东北也能通过合作与交流实现新生,那里有研发大国重器的硬核国企,有最天才的喜剧明星,也有可以媲美伟人诗词里北国冰封的千里雪景,相信那里的人和所有中国人一样,都能通过因地制宜重新找到位置,书写传奇!

全文完,感谢阅读。

原创不易,还请顺手点个赞吧~

本文首发于“不良博士”公号,敬请关注抢先收看。

参考资料:

1. 去年新生人口创历史新低,日本推出“AI相亲系统”促进生育,韩声江

2. 韩国人口首现负增长!老龄化冲击亚洲第四大经济体,潘寅茹

3. 放开生育能缓解东北人口问题吗?盘和林

4. 东北人口问题,主要还是一个经济问题,周俊生

5. 东三省出生率下降有什么后果?劳动人口减少老龄化急速加剧|政解,吴为

6. 东北人口外流趋缓 人才外流值得警惕,吕红桥

7. 如何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国家卫健委回应了,沐铁城

8. 吉林梅河口:东北少数人口流入城市是如何“炼”成的?梁爽

9. 东北人口流出引关注 国家卫计委将调研,李丹丹

10. 国家发改委:东北人口未现加速流出趋势,安蓓

11. 东三省出生率下降有什么后果?劳动人口减少老龄化急速加剧,吴为

12. 14省份养老金缺口达766亿 东三省负结余395.8亿,韩宇明等

更多东北人为什么不生孩子?你看懂李焕英了吗视频(你好李焕英为什么都是东北人)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