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我曾经的私人英语教练是一位犹太人,我还记得他说过的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上帝赐予了男人更强大的外表,但赐予了女人更强大的内心。可惜我却没在题主女朋友身上看到强大的心灵。其实中国现在有一类伪女权主义者,仗着每个月比男人多流几滴血,就觉得做个家务也是天大的委屈,男朋友“表现出一点可以解读为不体贴女性的行为就会生气甚至提出分手”。责怪另一半不体贴可以,但女权不该是用来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工具。
题主女友是伪女权的同时,也能看出题主是真男权:你说让答友从“女人该怎么样在现今社会上生活的角度来说”。但其实女人没有该怎样生活,男人也没有该怎么样生活,不管男女,都应该在处理好必要的责任之后,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我意识到中国的男权压迫是从青春期开始,初中我成绩很好,可是初二开始加了物理化学课时渐渐听到周围的老师和家长有这样一种说法:女生没后劲,因为女生学不好物理化学。我超级不服气,于是花了很多精力在我并不喜欢的物理上,第一次化学考了99分(全班第一)还回家哭鼻子,觉得自己没考满分给女生丢脸了。后来升了高中,其实自己心里是热爱文科的,语文历史之类的从来不用复习就能考很高的分,但我偏偏要学理,因为我想证明:女生并不是学不好理科的。当时我还有另一种反抗男权的方式就是故意打扮的很男性化,举止很粗鲁,你们不是说女生应该长头发穿裙子文文静静的吗?我偏不,我就是要像个疯小子一样。但那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对自身与女性有关的特质都充满了愤怒,也并不理解真正的女权是什么。
后来我为自己的幼稚付出了代价,并不是真正感兴趣的物理和化学成了我高考的软肋。那个假期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我每天泡在书店的心理学专区,我愤怒,我无奈,我不甘,可是我不知道这些情绪来自哪里,又能归于何处,我希望在书里可以找到答案。
具体是哪本书哪句话让我醍醐灌顶已不太记得,但最后我渐渐意识到,我对自己粗暴的“去女性化”的做法,也是一种变相的对“第二性”的歧视,我默认“女性”是不好的,是弱小的,所以总是要选择与我本身的女性特质对立去表达我不是“第二性”,实质上是想要脱离“女性”这个弱势群体,从而获得更多的肯定和权力。而题主的女朋友不想生女儿的想法,也正是来源于这种逃避的心态。
如果黑人为了不受歧视而去皮肤漂白,如果 *** 为了不受歧视而假装是异性恋,如果女人为了不受歧视而不想再做女人,那绝不是平权的进步。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做回我自己,只要是真心喜欢的,无论是女性化的还是男性化的事情,我都不再克制自己:我喜欢穿只有女生能穿的裙子,就尽情的穿;我喜欢被视为属于男性的编程工作,我就去学去做。
在遇到任何失败时,都不以我是女性为借口原谅自己;遇到任何挑战时,都不因我是女性而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做不到以上两点,就不配谈女权。因为如果你自己都不能尊重、接纳、爱重自己的性别,那口中高呼的女权其实只是你用来压榨另一半的工具,是你要房要车的借口,是你想要不劳而获的遮羞布。
在过去的人生里,我数次因为追求属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放弃了爱情,当我在陌生的国家陌生的城市里一个人苦苦奋斗的时候,当我漂洋过海翻山越岭只为体会更广阔世界的时候,也必然的遇到了婚龄逼近,压力渐增的问题,但我却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因为我想要先做好一个人,然后才是做好一个女人。假如连你自己都认为三十岁不生孩子的女性就毫无价值了,那就别怪别人把你看做生育机器。假如你自己都不能坚定的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奋斗,就别怪没人因为你是女生而给你让路。女权主义努力追求的平等和自由,是赋予女性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一种权力。但任何权利的背后都有需要付出的代价和需要承担的义务。不能因为是女性,就认为自己应该承担更少的义务。
我有时也孤单,有时也恨嫁,有时也觉得so stressful,可我不认为这些是因为我的性别,这些只是一个人为了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热爱的生活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上帝真的给了女性更强大的内心,那绝不应该是一颗玻璃心。如果你真的想做世间的一棵松柏而不是一株娇花,又何须惧怕暴雨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