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历史悠久,建筑历史亦非常悠久。作为历史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物质载体,山西古建筑代表了中华文明历史建筑的精华。山西省古建筑数量和质量都是全国之首,而数量众多的古建筑中的彩塑、壁画、琉璃数量之多、艺术之精,也是全国第一。
山西省是中国地上文物最为丰富的文物大省,山西现存登记在册的各类古建筑达18418处,若论单体建筑,可能达30多万处,还有相当多的古建筑没有被登记在册,因而山西省是全国古建数量最多的省份,从寺观庙宇殿堂、城池民居衙署到楼塔桥梁陵墓以至石窟寺等,门类齐全,享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称。
在18418处登记的古建筑中,木结构建筑达9053处。根据近年来的调查,山西现存宋辽金以前木结构古建筑120座,全国共有160座,山西占到了总量的75%;元代及其之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全国约计440座,山西有350座,占到全国的近80%。晋东南古上党地区,已知宋辽金以前的古建筑80座,占到全国半数。
在这些众多古建筑中,具有极高价值的更是数不胜数。今天,重点盘点山西那些国宝级的古建筑。
佛光寺
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单檐庑殿顶,面阔七间34米,进深四间17.66米,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地唐代木结构古建筑。大殿内存有35尊唐代彩塑,10多平方米的唐代壁画和大量唐至清的题记 。
南禅寺大殿
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1200多年,是我国现存的三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面阔和进深均为3开间,属于乡村小庙建筑,里面有17尊唐代彩塑,殿内平梁上有唐代墨书的题记。由于位置偏僻,唐代会昌灭法时这座建筑并没有受影响。
晋祠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圣母殿是晋祠主殿,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年间(1102年),是国内现存最典型的宋代建筑
善化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座金代建筑,一座辽代建筑。中轴线上的为山门(金代)、三圣殿(金代)、大雄宝殿(辽代),左侧普贤阁(金代),中轴线上的建筑全部为庑殿顶大体量辽金巨构,全国少见。
华严寺
华严寺大雄宝殿是现存古代单檐木建筑中体型最大的一座,矗立在4米多高的台基上。大殿面阔九间53.75米,进深五间29米,面积达1559平方米。
佛殿檐高9.5米,庑殿顶,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巨大,高达4.5米,这在全国寺院建筑上,也是少见的。 大殿原是辽代所建,金代(1140年)重建。
天台庵
长治市浊漳河流域的天台庵,原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构之一,前几年修复时发现五代的题记,被定为五代时期的木构,距今1000多年。
大云院
中国现存的六座五代时期的木结构古建筑之一,建于天福五年(940),距今唐代灭亡的时间并不算远。单檐歇山顶,进深面阔均为五间,双抄五铺作,屋顶平缓、出檐深远,有唐代建筑遗风。
应县木塔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056年,塔高67.31米,塔身明五层实有九层,全部用榫卯结构建成,所用木材估计有2600吨多,是世界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
太阴寺
太阴寺南大殿建于金代,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在我国现存的金代建筑中算体量较大者。真正使这座寺庙出名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这里存有我国最大的独木雕卧佛,身长4米,完成于金代。同时,这座寺庙也被考证是《赵城金藏》的主要雕印地之一。
解州关帝庙
运城地区存留的古建筑群面积大、单体建筑等级高规模大,以永乐宫和解州关帝庙为代表。解州关帝庙是国内现存面积最大、规制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建筑群,与常平关帝庙一起被列为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重建,但木雕和石雕极其细腻精致。
芮城城隍庙
寺庙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现存最早的大殿就是建于这个时候,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前檐柱头斗拱双下昂五铺作,琴面昂。城隍庙除了一座宋代大殿,还有一处元代的享亭和其他清代建筑。目前城隍庙免费开放。
飞云楼
山西运城市万荣县飞云楼建于公元16世纪初,距今近500年,属于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楼高23.19米,为全木构建筑,全楼斗拱密布,造型美观大方,与应县木塔并称为“南楼北塔”,也被成为中华第一木楼。
飞云楼高三层,面阔和进深均为5间,占地面积达570多平方米,规模庞大。飞云楼屋顶为十字歇山顶,造型丰富美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件完美的建筑艺术品。前几年,飞云楼进行落架大修,拆卸并登记每一个建筑构件,但是当整个楼被拼接完毕后,总是多出几个构件,可想当时人们修建这座高楼时的高超技艺和智慧。现在重修后的飞云楼已经绽放光彩,飞云楼所在的东岳庙也是访古的好去处。
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是运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晋商大院,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李家大院现存院落11组,仅为原来规模的一半,但每个院落的柱础、木雕、门窗的装饰均不一样。
普照寺大佛殿
晋城和长治地区现存的宋金时期木构建筑占了全国的一半以上,长治的这处普照寺大殿同样建于宋金时期,面阔三间、进深六椽袱,单檐歇山顶。普照寺原为是上党地区著名的佛教寺院,在抗日战争期间,寺院建筑大部分被日军炸毁,仅留下这处大佛殿。目前大佛殿被列入国保。
秋风楼
万荣县后土祠秋风楼,位于黄河边的高台上,因汉武帝《秋风辞》而得此名,现存建高32米,为清代留存至今的优秀木构建筑之一,秀丽典雅,夕阳西下时一种苍凉感油然而生。“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淳化寺
浊漳河流域附近的早期木构之一,金代建筑,面阔与进深均为三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斗拱单下昂四铺作,琴面昂,建筑规制小,无补间铺作。
长治襄垣文庙大成殿
位于襄垣县城内一所中学内,元代建筑,单檐悬山顶,面阔5间,进深六椽袱,檐下斗拱单抄双下昂五铺作。
长治平顺县佛头寺宋代大殿
位于浊漳河流域附近的古村里,佛殿建于宋代,面阔三间,明间设一斜拱,单檐歇山顶。据当地老人讲,佛殿后面本来还有一座规制较小但风格类似的建筑,毁于70年代的大雨。
长治平顺县原起寺青龙宝塔
原起寺有一座宋代大雄宝殿和一座宋代砖塔,后者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塔身七层高17米,每一层的斗拱均不一样。塔顶八角安装8个宋代制作的铁人。之前管理庙宇的人监守自盗,偷走铁人,后村民举报,公安人员追回文物。“雾迷塔影烟迷寺,暮听钟声夜听潮;飞阁流丹临极地,层峦耸翠出重霄”。
长治沁县大云院后殿
金代建筑,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单檐悬山顶,单抄单下昂五铺作。建筑内墙壁上原来有30余平方米的壁画,后来被人们涂白已看不清楚。大云院周围的元代建筑清和观前殿几年前被火烧毁,殿内壁画同样无存。再看看大云院后殿后面密集的电线,虽然离殿宇有距离,但仍然安全隐患。
长治平顺县龙门寺大雄宝殿
龙门寺为浊漳河流域的著名古代寺庙之一,集五代、宋、金、元、明、清时期的木结构古建筑于一寺,全国仅见此一寺。大雄宝殿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单檐歇山,面阔进深三间,单抄单下昂五铺作,耍头做成昂状。
布村玉皇庙前殿
山西长治和晋城现存的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占了全国的一半以上,长治的几次全国文物普查也发现了不少宋金元木构。原来的布村玉皇庙破败不堪,后来前殿被发现并推断为千年前的木构建筑,流行的观点认为其是五代时期的建筑,大梁直接当做耍头,做法少见。
代县阿育王塔
现在位于县 *** 院内,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塔高31米,为圆锥式砖塔,重建于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三圣寺
现存大殿为金代风格,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斗拱五铺作。其门窗、门槛等均为木构,保存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风格。大殿所在的庙宇香火旺盛,不时有信男善女前来烧香求拜。
悬空寺
始建于北魏时期,现存的建筑均为明清时期,以清代建筑居多。40间楼阁殿宇如同挂在悬崖峭壁上,气势壮观。建筑群在陡崖上凿洞插梁为基,主要受力的地方在岩石而非底下的木柱,楼阁间以栈道相通,人走在木板上可听到木头咯吱咯吱的响声,而一边则是几十米高的悬崖,十分惊险,正所谓“上延霄客,下绝嚣浮”。
长治市玉皇观五凤楼
全国现存最美的古代楼阁之一,建于元代,明清皆有维修。楼高23米,进深和开间均为3间,五重檐两层歇山顶,楼内横梁用三千年的荆木,原有500年桑树主干做成的木楼梯。出檐深远、造型美观。
正觉寺
在长治市长治县有一个看寺村,村子历史很久,得此名也是很早以前的事情。村内有一正觉寺,为保存完整的元明时期古建筑群,后殿为元代建筑,其余可能为元代或明初之物。后殿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斗拱单抄单下昂五铺作。
长子县府君庙
北宋时就有此庙宇,现存大殿为金代风格,五开间的大殿在晋东南很少见。现在大殿在中学内,一般不让参观。
小张碧云寺
全国文物普查时后被鉴定为宋代建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袱,为晋东南地区宋金木构的常见规模。斗拱批竹昂,柱头不施加普拍枋,阑额不出柱头。
王家大院
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民居遗存,曾经的总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约占故宫的三分之一,历经300余年修建的五巷六堡一条街,现在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等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王家大院有“民间故宫”之称,有句话叫“王家归来不看院”,不仅面积大,其木雕、砖雕、石雕三雕亦非常精美。王家大院的保护和开发,使大院所在的村子由贫困村变成富裕村。
晋祠庙元代献殿
献殿位于正殿前,为祭祀、焚香之处。此处献殿位于砖砌台基之上,原来的面阔和进深均为一间,屋顶经过后期修复,但斗拱、立柱等均为原物。
太和岩牌楼
牌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原为玄帝庙前的牌楼,后庙毁仅存此建筑。牌楼为三间四柱,长高均约9米,为我国现存琉璃牌楼之精品。
祆(xiān)神楼
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距今300多年,楼高二层,高约25米,十字歇山顶,造型丰富美观,是全国现存唯一一座拜火教木构建筑,也是全国最精美的古代木构楼阁之一。
平遥文庙金代大成殿
在平遥古城内有金、元、明清时期的木结构古建筑,而文庙大成殿的年代最为久远,重建于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也是山西中南部较大的宋金木构。大成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八椽袱,殿内设平綦(相当于现代的天花板)和藻井,为当时规格等级较高的建筑。
平遥古城镇国寺万佛殿
平遥古城是以整座古城和双林寺、镇国寺一起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镇国寺的精华在于万佛殿,建于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古建筑之一,出檐深远接近3米。单檐歇山顶,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
平遥古城市楼
市楼的形象最早可见于东汉时期的汉画像砖,距今有千年历史。平遥市楼位于古城中心,建于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三重檐歇山顶木结构楼阁,周有围廊环绕,高达18.5米。古城内几乎没有比市楼更高的建筑,远远望去高大雄伟。
太谷无边寺宋代白塔
古塔为太谷县城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为楼阁式古塔,塔身雕有仿木结构门窗。塔身七级,高43米,在周围砖砌民居的衬托下显得高大壮观。
兴梵寺大殿
在祁县的一所学校旧址内,有一北宋时期的大殿,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年),距今近1000年。面阔五间,单抄四铺作无下昂,与太谷安禅寺大殿的做法类似。屋顶经过后代维修,已接近明清时期屋顶坡度陡出檐短的风格,门窗也被换成玻璃的,但斗拱、梁架等仍为宋代原物。
安禅寺宋代大殿
太谷和祁县有两座奇特的北宋初期的木构建筑,安禅寺大殿就是其一。大殿位于县城内一学校内,建于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拱四铺作,斗内出一华拱无下昂。殿身的斗拱、柱枋等基本是千年以前的原物,而原来的木门窗均被改成现代的玻璃门窗。
玄鉴楼
榆次老城中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城隍庙建筑群,以山门后的明代玄鉴楼最为著名,重檐歇山顶,两层四重檐,在楼的一面开出一戏台,左右设八字行琉璃影壁,造型丰富美观。
大王庙
阳泉盂县县城内有一大王庙,两进院落,山门为清代,正殿为明代,单檐歇山顶,而中轴线最后的寝宫的形制最为特殊,元代风格的斗拱,明间补间铺作为斜拱,而鸱吻又为辽代形制。目前寺庙建筑保存完整,现在在修复。
云林寺
大同阳高县有一云林寺,其大雄宝殿为明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斗拱六铺作。里面有精美的明代塑像,可以观看,整个寺庙的门票5元。
永安寺
去浑源的大多数游客会错过县城的三处国保,永安寺就是其一。根据现存遗址推测,元代时这座寺院很可能为7进院落,而现存的元代传法正宗殿根据金代大殿重建,距今有700多年历史,斗拱模仿金代风格。正殿内的塑像在60年代被毁,但建筑当时作为粮仓而幸存,殿内壁画也基本保存完好。大殿面阔5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正面永黄色琉璃瓦,其余三面用蓝色琉璃瓦,这种搭配十分罕见。
净土寺
离应县木塔不远处有另一座国保–净土寺,可惜原来颇具规模的建筑群大部分在66年被拆毁,现在仅存大雄宝殿和厢房。大殿建于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距今800多年,面阔和进深均为3开间,单檐歇山顶,斗拱有假昂。
朔州崇福寺
朔州崇福寺有2座金代建筑和7座明初建筑,这座佛殿就是建筑群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建于金代晚期,距今700多年。单檐歇山顶,面阔5间,进深三间,六铺作。60-70年代寺内文献经书被毁,所幸建筑全部保存完整。
代县边靖楼
边靖楼为山西十大最美古建筑之一,重建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距今500余年。楼身为三层四重檐歇山顶,台基高13米,楼高26米,总高近40米。
塔院寺塔院寺大白塔,位于著名的塔院寺,有说是元代时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明代有过重修。塔高56米,为覆钵式,塔身洁白神圣,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壮丽无比。
显通寺明代无梁殿
显通寺无梁殿中国现存四大明代无梁殿之一,面阔7间28米,进深16米,高20米。奇特之处在于整座建筑全部用砖头砌成,没有用一根木头,殿内为穹窿顶。无梁殿殿身涂白,显得神圣光洁,殿后就是著名的铜殿。
显通寺明代铜殿
我国现存的少数几座明代铜殿之一,用铜10万斤,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距今400多年。殿高8.3米,下面宽4.7米左右,完全仿造双层歇山顶的木结构楼阁而建。另一处有名的是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的武当山金殿。
永祚寺明代无梁殿
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400多年,建筑为双层歇山顶结构,全部用砖砌成,不用一根木头,没有传统建筑中的梁架结构,故被称为无梁殿。此处的无梁殿面阔19米,进深11米,屋顶覆蓝色琉璃瓦,规模大而精美,为我国现存的四大明代无梁殿之一。
晋源区阿育王塔
本来是想看看著名的晋阳古城遗址,顺便发现了这座位于小学内的阿育王塔,古老的塔陪伴着一群天真的小学生,具有独特的生活气息。此塔建于明初,距今600多年,整个阿育王塔高25米,塔座上为覆钵式的塔身,上为13层的相轮和华盖。
文水则天庙
始建于唐代,是金皇统五年(1145年)重建,当时按照原先的唐代风格重建,屋顶平缓,殿内也保留了唐代的金柱和一些方砖。这里最重要的文物就是正殿,唐代风格的金代建筑是特色。
汾阳太符观
太符观离汾阳的杏花村酿酒作坊不远,这里以保存的大量精美的明代彩塑和悬塑闻名。除了塑像,金代的大殿也是重要的文物,可惜近几年栽的树太过密集长大后已经遮挡了视野。大殿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斗拱无昂,双下抄五铺作,用材巨大。
孝义中阳楼
山西少有的清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总高近23米,三层四重檐,十字歇山顶,屋顶覆绿色琉璃瓦。建筑位于十字街的中心位置,为了保护这座建筑,四周已经设了护栏。
汾阳文峰塔
建于清康熙年间,现存高度84.97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古塔。当年日本人来到这里时,盗走了塔顶的葫芦宝顶,现在人们重修的远不及原来的精美光亮。之前塔内的木质楼梯全部腐坏,附近村子里面的儿童就踩着残木桩一层一层爬到顶层。在十几年前,这里才有人管,也不准游客随便攀登。
丁村民居
临汾还有多处明代民居,但并没有以建筑群体形成规模。丁村民居得以保存下来得益于上个世纪这里丁村遗址的发现,考古人员离开这里后申请保护村里的古民居,后来这里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与陕西的党家村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目前,这里明万历年间的民居院落有7座,清代的26座。
碛口古镇李家山村
李家山是碛口古镇最具代表性的古代民居群之一,现存的主要是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窑洞民居建筑。1989年著名画家吴冠中来到这里时惊叹这里是世外桃源,但在2009年这里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时,不少原来的房屋已经坍塌不在。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免费开放的景区,仍然有一些当地人居住在这里,游人还可以看到村民做饭的场景。
西溪二仙庙金代梳妆楼
群山包围中的西溪二仙庙存有三座金代木结构古建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两座梳妆楼,两层三重檐歇山顶,还原了金代壁画中的楼阁形象。
三圣瑞现塔
位于晋城陵川县积善村,金代建筑,为13层高达30米的密檐砖塔。因为隋唐始建,金代重建,现存的塔身具有隋唐密檐塔的风格,与西安的小雁塔外观有些类似。这处建筑在2006年被评为国保,但据当地的义务管理员介绍,11年过去了,这座塔仍然没有被修复也没有资金下拨。塔檐处有多处破损和裂痕,古塔所在的清代古建筑群也屋顶漏雨、窗户已经全部破损。村里的委员会也很无奈,村里没钱修复,身为国保的金塔也没有得到上面的资金支持。
北吉祥寺
晋城的高平和陵川保留了几十座宋金时期的木结构古建筑,几乎没走多远就有一座宋金时期的寺院。这座北吉祥寺存有前殿、后殿两座北宋时期的木构,根据寺内碑刻可知两座大约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前殿更多的保留了宋代的特征,斗拱的双下昂中有一真昂呈倾斜状直接挑起平梁,承托来自屋顶的重量。这一真昂起杠杆作用,殿内的上昂被压在平梁上,而殿外另一头的下昂则由于受力像上翘起,以承托深处的飞檐。这样,此昂一方面承重受力,一方面挑起飞檐。
川催府君庙
晋城陵川县的催府君庙是我国少见的高台古建筑群,其中山门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为寺庙最古老的建筑,双层重檐歇山顶,最顶部屋檐下斗拱昂为批竹昂,第二层有平坐勾栏。这座800多年的“楼房”至今仍然非常结实。
定林寺
整个建筑群坐落于青山山腰中,在古代要想到达寺庙,必须走上很长的山路,再爬上陡峭的坡道,才能最终到达寺庙的山门。这处山门为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坐落在砖砌台基上,双层重檐歇山顶,屋顶覆盖黄色琉璃瓦和绿色滴水,内部有精致玄幻的木构藻井。
开化寺
建于北宋初年,距今约1000年,进深和面阔均为3开间,昂为唐宋时期木构常见的批竹昂,全部为真昂,直接承托屋顶的重量,可知基本也是北宋原物。殿内梁架上仍存有宋代的彩绘,与《营造法式》中的记载极为相似,殿内墙壁上80多平方米的宋代壁画也是著名的文物。
汤帝庙元代汤帝殿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距今近700年,面阔3间,进深8椽。其特点在于面阔3间通长近19米,与一般5开间的面阔长度相当,其中明间(正中的一间)长达8米多,全国罕见。与山西省现存的许多元代木构一样,其普拍枋直接用自然弯曲的圆木,雀替也十分粗糙简单。
姬氏民居
在山西高平市有一元代的姬氏民居,建于公元1294年,距今700多年,离南宋灭亡只有15年。屋檐下有斗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民居古建筑。在房屋左门墩石上刻有:“大元国至元三十一年岁次甲午XXX姬宅置"等字。之前,姬氏民居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唯一的元代民居,后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又在山西晋城发现和这里规制风格几乎相似的3座元代民居。目前为止,山西发现了4座元代木结构民居。
大周村宋代建筑
单檐歇山顶,标准的三开间和进深三间,斗拱的昂部为唐宋时期流行的批竹昂,单抄双下昂六铺作,昂全部为真昂,直接承托来自屋顶的重量。殿内为彻上明造,无藻井和平綦。管理员听见侧门的外面有声音,就专门跑到侧门的地方给我们开门。此建筑所在的村内有多处古代庙宇保存至今,据当地人将这里的村子以前一般多的有10多座庙宇,少的也有几座。
二郎庙戏台
在晋城的二郎庙内,存有一座金代的戏台,建于公元118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唯一的一座金代戏台,面阔和进深均为一间,歇山顶。2002年被发现并在其须弥座束腰部分发现了金代的题记“时大定二十三年岁次癸卯秋十有三日,石匠赵显、赵志刊。
晋城某北宋建筑
晋城市是山西古建筑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至今还有不少宋金时期的古建筑还不是国保。这座建筑建于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距今10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古建筑之一。面阔三间,进深六椽,符合现存的宋代建筑一般规模,屋檐以下的斗拱、梁架全部为千年前的原构。宋代爱好用歇山顶,这种屋顶富于变化且能够进行更多的装饰。
晋城某金代建筑
内有金代大殿和金代的月台,均保存十分完整,面阔和进深均为3间,在大门的青石门楣上有金正隆二年(1157年)题记,距今近900年。屋檐下的柱子均为石制,为晋东南一带宋金建筑普遍做法。清代有石碑记载当时严禁在寺庙周围建窑取土。管理员说这庙原来属于一个村子的,后来这个村子不要这个庙,就又被划分给另一个村子。因为没钱举行活动,庙会也转到村子里了。
晋城某宋代建筑
某寺庙宋代建筑,单檐歇山顶,进深和面阔均为3间,斗拱上的昂为教科书式的典型的唐宋时期的批竹昂。管理员听到门外有人,就主动过来开门,听他讲这座建筑因为上个世纪当做库房才得以保留下来。
宋代土地庙
晋城有一土地庙,里有一宋代建筑,其石檐柱上题记:“开封向彦亭,洛阳严元珍,捕蝗宿此,崇宁癸未孟秋十有六日题。”崇宁为公元1102年-1106年年间,说明这座正殿至今有900多年历史,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目前土地庙为晋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庙宇除了北宋正殿保存较完整,戏台、东西厢房(图1-5)均破破烂烂,无人修复。有一老奶奶看守这座庙宇20多年,国家未给任何补助。
晋城某金代建筑
村里发现的另一处早期建筑,为金代建筑,屋檐下石柱上有金大定18年(公元1178年)的题记。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为晋城地区现存宋金时期木构建筑的常见规模。
高都景德寺
晋城存有全国大约三分之一的宋金时期的木结构古建筑,但大多面积较小,这处主殿面阔5间,进深6椽,全部为真昂(承托来自屋顶的重量),占地面积在当地较大。主殿前檐柱上有宋元祐二年(1087年)及金泰和五年(1205年)的题记,证明这座建筑已经快有1000年的历史。
洪济桥
临汾汾城镇的洪济桥,建于金大定23年(1184年),桥上建有桥廊五间,清代增替石柱,民国时期再次进行修复。现在桥下的水道已经干涸,桥身周围成为垃圾场。
牛王庙元代戏台
呈八卦形,整个藻井全部用木头榫卯拼合而成,未用一根钉子。
东羊村后土庙元代戏台
公元1345年修建,是目前为止所见的元代戏台中最精致的一座,平面正方形,进深和开间均近7米,单檐十字歇山顶,斗拱6铺作,坐落在约1.5米高的砖砌台基上。
师家沟古建筑群
师家沟古民居现存31座院落,全部为清代建筑,最早的建于乾隆年间。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分布在山坡的台地上,密而不乱。在几百年前,这里的交通不便,不方便从外面买来物资,村里面的建筑材料全部由村民自己动手完成。这里在06年成为国保,现在古建修复队已经着手开始修复和恢复原来的风貌。
霍州鼓楼
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建在砖砌台基上,十字歇山顶,为全木构阁楼。据资料显示,现存建筑总高27米,明代遗构。
景云宫玉皇殿
面阔5间,进深5椽,单檐悬山顶。据当地管理员介绍,上个世纪60年代庙宇的山门、钟鼓楼、戏台等建筑全部被拆,80年代人们正打算拆除这座建筑,屋顶上的瓦已经拆了一半,这时省文物局的一位人员大老远的看到人们在拆房,于是过去看,一眼就看出来是早期建筑,于是申请保护下来。现在这座建筑已经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然在山西45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绝大多数都是元代或者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基本上每一处都可以说是国宝级的古建筑了,随便一处放在其他省都是了不起的珍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