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称谓”,不仅是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形象的阅读,更直观地映射了双方的关系。改革开放之前,人际交往相对简单,社会关系结构扁平化,就像满大街的蓝色中山装一样,大量中间群体无差别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座和基础。那时候,“同志”可能是最普通、也是最理所应当的称谓了。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风潮急剧变化,人际交往日益复杂,人们互相对视的眼神似乎也越来越迷离。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普及,更让各种千奇百怪的称谓快速风行,其中不乏一些低俗、甚至恶俗的新名词。
1、“小兄弟”(俯视,带有以我为尊、君临天下的满足感)
此称呼盛行于北方大部分地区,尤以酒桌等小范围装逼场所为甚。常以介绍第三方为由,行抬高自己、压倒全场之目的。我就不明白了,“兄弟”,一个多么真诚、多么温暖的称呼,为什么非加个“小”字?这样真的能显示自己的高大上吗?
江湖,不是这么玩的。
2、“老大、老板”(仰视,对国企或行政事业单位“一把手”的庸俗化称呼)
如果在私企,你这样称呼谁也管不了。可在国企和机关单位,你要把领导搞成晁天王还是资本家?
3、“领导”(微仰,其实心里可能是鄙视)
常见于有求于对方,又对其身份、官阶不明时,小心翼翼的敬称。而这个“对方”,一般是机关单位的,是不是领导,未知。反正我知道,你就是把腰躬到九十度,腮帮子上笑出八个旋儿,他也不一定是领导。
4、“老爷、少爷”(跪视,部分影视剧创作人员奴性发作的产物)
不知什么时候,一些表现当代富家生活的影视剧开始操作上世纪八十年代港台剧的腔调,一张嘴,一股子过期食品的味道。
有钱是可以任性一些,但别忘了,现代社会,人人平等。
5、“X”总(平行称呼,常用于商业互吹)
吃个席,组织者总会一一介绍:这个是张“总”、那个是王“总”、王“总”边上是李“总”,总之,林林总总,在座都是“总”。各位“总”撮着牙花子,豪迈地笑着,脑子里盘旋的是:隔壁煎饼摊卖得比我好,得加把劲;菜市场摊位租金见长,还是和市场管理员多拉近乎为上。
反正,吃个饭局,我能把自己吃惭愧了。
6、“X”粉(无脑敬称,逐渐向商业造假过渡)
造星时代,没一帮子崇拜者是不行的。于是,各种“铁粉”、“钢丝”无脑而生,其见到“明星”雀跃癫狂之状,常常让你怀疑自己进了大型精神病院。这种奇异的现象,除了崇拜者们脑回路搭错线外,幕后的商业推手估计用力不少。
7、“男闺蜜”
你男的女的?你们是男女关系还是女女关系?这称呼,阴柔的很。
8、“小奶狗、小鲜肉”
脂粉里还调了蜜。“小奶狗”们成功地把我国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解决了。功莫大焉。计生部门当颁荣誉奖章,颁奖的时候,要温柔一点。
9、“ *** 丝”
自嘲是一种境界,但别忘了限度。当然,生活不易,我理解那种无奈。
10、“专家”
这个不多说了,看他们说话,我也很着急。专家们出来遛弯,要么化妆,要么带一百人规模的保镖,我怕群众的板砖不够用。
当然,对于真正的专家,我素来是敬仰的。